回覆列表
  • 1 # 米鋪

    劉備十易其主,呂布三易,稱劉備為英雄不齒呂布,何也?

    劉備、呂布皆是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一以仁德譽滿天下,一以勇武冠絕當時。

    雖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說法,呂布因為三易其主而被世人不齒,落了個三姓家奴的罵名,被張飛蔑稱為“三姓家奴”。如果仔細看劉備的履歷,就能發現以仁德著稱的劉備易主的次數和呂布相比,可謂不遑多讓。

    三英戰呂布

    《三國志·先主傳》羅列了劉備得到荊州前的易主經歷,多達十次。

    1.白手起家之初是跟隨校尉鄒靖鎮壓黃巾起義。

    2.在平原人劉子平的推薦下,改投了青州從事(具體姓名已不可考)

    3.投靠大將軍何進的都尉毌(音貫)丘毅。

    4.投奔同學幽州的公孫瓚。

    5.與青州刺史田楷屯兵齊國(今山東淄博市),受田楷節制

    6.離開齊國投歸徐州牧陶謙。

    7.陶謙死後,劉備領徐州牧,被呂布擊敗後,投降呂布,屯兵小沛(今江蘇沛縣東)。

    8.為與呂布再爭徐州,投歸曹操。

    9.呂布兵敗後,在徐州又被曹操打敗,投歸袁紹。

    10.看到袁紹將不敵曹操,離開袁紹,投歸劉表。

    之後就是劉表病死,劉琮投降曹操,孫劉聯手火燒赤壁,佔荊州、得西蜀,三分天下。

    看看,劉備可謂十易其主,離開曹操的時候還特別的下作,不但拐走了不少曹兵,殺了人家的徐州刺史車胄,可把曹操坑苦了。要知道,當初曹操待劉備可真是不薄,“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青梅煮酒時,稱“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劉備如此不義,但世人不以為病,掉個書袋,何也?

    有人說是因為劉備對關羽、張飛等下屬是“弘雅有信義”的,這就太牽強了。要我說,從結果導向看,真實的原因是劉備最後成了,開創了蜀漢與魏國、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成者王侯敗者寇,其他的什麼劉備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氣、英雄之義等等都是後人臉上貼金之言。

    劉備,起於草莽,成三足鼎立之勢,英雄之能也,真英雄也!此不為過!

  • 2 # 心裡喊了聲爸

    這個很容易回答。呂布每跟著一個主公就認人家乾爹。這是宣揚忠心。但是每次卻又反了,殺了自己主公。劉備雖然也跟過很多主公,但是人家去了就當個客撩,而且在人家手下時候大都盡心盡力,起碼沒有去害哪個主公。說白了就是好聚好散。所以劉備沒人罵他,罵呂布

  • 3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劉備十易其主都是誰?他還稱英雄的原因!

    在劉備的同代人中,袁紹說他“弘雅有信義”,而呂布的部下卻說他“反覆難養”,前者說他有信義,後者說他沒有信義,是互相矛盾的。其實,無論是古人或今人,每個人都具有兩面性。而作為群雄角逐中的一“雄”,就更為複雜一些了。他究竟有沒有信義,還得從他的行動中來考察。

      在前期,他沒有地盤,或者有地盤也未能保住,主要是寄人籬下,借地生財。易中天說劉備“五易其主”,是指其犖犖大者,其實要更多一些。

      我們算算:

      1.最初跟隨校尉鄒靖討黃巾。(《三國志·先主傳》)

      2.在平原人劉子平的推薦下,跟隨了史失其名的青州從事。(《三國志·先主傳》裴注引《典略》)

      3.投靠大將軍何進的都尉毌(音貫)丘毅。(《三國志·先主傳》)

      4.投奔幽州公孫瓚。(《三國志·先主傳》)

      5.與公孫瓚的青州刺史田楷屯兵齊國(今山東淄博市),受田楷節制。(《三國志·先主傳》)

      6.離開齊國投歸徐州牧陶謙。(《三國志·先主傳》)

      7.陶謙死後,劉備領徐州牧,旋被呂布擊敗,投降呂布,屯兵小沛(今江蘇沛縣東)。(《三國志·先主傳》)

      8.被呂布打敗,投歸曹操。(《三國志·先主傳》)

      9.在徐州被曹操打敗,投歸袁紹。(《三國志·先主傳》)

      10.離開袁紹,投歸劉表。(《三國志·先主傳》)

      真是不數不知道,一數嚇一跳。在赤壁之戰前,劉備竟十易其主,這麼頻繁地改換門庭,今天是許大馬棒的人,明天又是座山雕的人,反覆無常,算是“英雄之義”嗎?當然,有幾次易主,是形勢所迫,但最重要的幾次,如離開田楷、離開曹操、離開袁紹,都是主動跳槽的。離開曹操時,還拐走了人家的兵,殺了人家的徐州刺史車胄,可把曹操坑苦了。想當年,人家曹操待你不薄,“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好吃好喝的供著,還給你評了個高階職稱——“天下英雄”,這名額只有兩個,比現在的院士檔次還高呢。誰想你這大耳朵哥們兒竟翻臉不認人,這算是義氣,信義嗎?當然,正如易中天所說:劉備對於自己的下屬(如關羽、張飛等)是“弘雅有信義”的。但那只是內部問題,範圍很小。從當時的社會現實來看,可謂“春秋無義戰”。在群雄角逐中,講的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誰還講什麼信義、義氣?劉備坑了曹操一把,還算是輕的。後來進入了益州,名義是幫助劉璋討張魯,劉璋對這個本家弟兄,別提有多麼重視了,出成都360裡去歡迎,相見後“歡飲百餘日”。結果怎麼樣?劉備竟奪了人家的益州,把引狼入室的劉璋趕到荊州去過窩囊日子,那才叫慘呢!

    那麼,劉備這麼反覆,他還算不算是英雄呢?其實這個題目好答,資料不少,俯拾即是:

      第一,時人稱他為英雄。

      曹操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三國志·先主傳》)”

      他還說過:“劉備,吾儔也。”(《三國志·武帝紀》裴注引《山陽公載記》)儔、同類,不相上下。

      程昱說:“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三國志·武帝紀》)

      他又說:“劉備有英名。”(《三國志·程昱傳》)

      劉曄說:“劉備,人傑也。”(《三國志·劉曄傳》)

      魯肅說:“劉備,天下梟雄。”(《三國志·魯肅傳》)

      周瑜說:“劉備以梟雄之姿……”(《三國志·周瑜傳》)

      上面所說的英雄、英名、雄才、人傑,意思都差不多。東吳的魯肅和周瑜說是梟雄,那也一樣,在那個時代裡,英而不梟,也英不起來。異口同聲,輿論所歸,可見劉備是英雄的說法,已經形成為那時的“時代意見”了。

      第二,有人對劉備特別看好。

      曹操,除了自己外,只承認劉備是英雄。

      中山大商張世平和蘇雙,以金錢資助劉備,使他拉起了一支隊伍。

      在曹操屠戮徐州的危難關頭,徐州官員根據陶謙死前的遺言,把徐州讓給劉備。

      在劉備被呂布擊潰的關鍵時刻,麜竺以家資助軍,帶來奴客二千,還把妹妹嫁給劉備。劉備的軍隊得以復振。

      第三,劉備有英雄之志。

      劉備從小就做過皇帝夢。他家房子的東南角有一顆大桑樹,高五丈餘,遠遠看去那樹冠就像一個小車蓋。劉備兒時與同宗的小夥伴們在樹下玩耍,發話說:“我定要坐這樣的羽葆蓋車。”(車蓋以翠鳥羽毛為裝飾的車,這樣的車只有皇帝才能坐。)他的叔父急忙制止說:“不要胡說,這是要滅門的。”(《三國志·先主傳》)

      曹操的謀士董昭說過:“備勇而志大。”(《三國志·董昭傳》)

      劉備在荊州,從劉表的坐上起身上廁所,回來時流著眼淚。劉表怪問之,他回答說:“過去常常身不離鞍,大腿裡側的肉都消瘦了。時光如同奔馬,不覺老之將至,而功業無成,所以感到悲哀。”(《三國志·先主傳》裴注引《九州春秋》)

      在三顧茅廬時,劉備對諸葛亮說:“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奸臣竊奪了皇權),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短淺,遂用猖蹶(使我遭受挫折),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三國志·諸葛亮傳》)“欲伸大義於天下”和“志猶未已”這些話,正好給劉備的“英雄之志”作個註腳。

      總之,劉備的意志是堅強的,雖然屢遭挫折,到赤壁之戰時,已經48歲,出道已經二十多年,仍然沒有寸土,但英雄之志猶存。真是“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啊!

  • 4 # 風雲軒7

    漢朝是以仁孝治天下,劉備雖然落魄,但其漢室宗親的身份以及本身強大的氣場,使他周旋於各諸侯之間,均被待為上賓,不敢輕慢於他,也不敢將他視為下屬,以曹操之雄,尚且將其視為英雄,遑論它人。而呂布則不然,其唯利是圖,強取豪奪的稟性在演義中被淋漓盡致地顯現,更為人不齒的是他還殺爹,殺一爹不夠,還殺倆,這在漢代真是大逆不道,許多人將呂布之死歸罪於劉備在旁的多嘴,然而,縱使劉備不在現場,曹操能容得下呂布?

  • 5 # 薄學多才的胖子

    這個問題說明提問之人對《三國演義》理解只是幼兒園水平,那好就讓我這個小學生給你講一下這裡的區別!

    首先講一下呂布,字奉先,在演義中呂布第一次出場是十常侍和何進內鬥,引發大亂,董卓引兵進駐洛陽禍亂朝綱,丁原勤王護駕,呂布此時拜丁原為義父,因呂布原因董卓打不過丁原,李儒用計,用赤兔馬收買呂布,呂布為了一匹馬殺了丁原,同時拜董卓為義父,“三姓家奴"就這麼來的。王允巧設美人計,用貂蟬挑拔董卓和呂布兩人關係,結果呂布又為一個女人殺了另一個義父董卓,同時拜王允為岳父。再次因為和王允權力爭奪,讓董卓殘部李傕、郭汜等人趁虛而入,把王允殺了,自己無家可歸,後又投袁紹等人沒人敢收留,劉備仁義收留他與小沛,趁劉備在外爭戰勾結另一個岳父曹豹佔領徐州,最後兵敗下坯,曹操本想收降呂布,劉備一句:“丞相可知丁原、董卓否?"嚇得孟德一身冷汗給殺了!呂布被董卓提拔為中郎將,封都亭侯。

    在說說劉備,字玄德,從最早出來時就以皇室貴胄自居,十八路諸侯會討董卓時他雖在公孫瓚手下暫居,但他是以獨立身份參加討董之戰的,而且劉備一直以獨立身份加盟的,從來沒有拜誰為主,直到曹操殺呂布之後,劉備來到許都,漢獻帝封劉備皇叔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劉備開始有了漢朝正式的官職,而且是正經八百的官職,就是曹操那時獲封的也是漢朝官職。後來劉備逃出許都回到徐州又被曹操打敗逃到袁紹處,袁紹雖封漢大將軍,但袁紹和劉備也只是上下級關係,不是從屬關係。劉備投奔劉表時,劉備在漢朝的官職要大於劉表,所以只能算是會盟,後期益州的就不談了,也是如此!在加上劉備有漢帝的"衣帶詔",出來發展勢力名正言順,所以劉備投奔任何勢力只能是會盟,沒有從屬關係!劉備一生有大志,只是手下能人太少,勢力太弱,就是最後佔領荊州、益州,手下出名的謀士和大將也就那幾位,最開始就關羽、張飛二將,所以才被曹操打的到處跑。曹操那句:天下諸侯使君與曹耳。開始曹操是嚇唬劉備,試探劉備,後來曹操真當真了!在曹操眼裡十個呂布、袁紹可能都沒有一個劉備危險!

    呂布的官職都是董卓封的,說白了名不正而言不順。劉備的官職是漢獻帝親封,東漢末年雖說漢帝勢微,但還是天下共主,所以劉備名正言順是朝庭大官。這就是劉備和呂布的差別!

  • 6 # 農夫說歷史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呂布是勇猛無比的將軍,“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是三國諸侯割據時期,各路諸侯對呂布的評價,按道理會很吃得開,可是在三英戰呂布時,卻被張飛罵其是“三姓家奴”,有什麼好嘚瑟的,且看呂布都服務過誰,先認丁原為父,後被董卓的赤兔馬吸引,投靠了董卓,而後來的王允更是送美人--貂蟬,這下導致董卓與呂布產生嫌隙,最後還被呂布殺了,認貂蟬的義父王允為父(其實應該是老丈人,一個女婿半個兒),這下呂布就被冠上了“三姓家奴”的帽子了。因為呂布只為“利”,只要要好處就跳槽,甚至不惜幹掉曾經為之服務的老闆。

    那張飛你好意思說呂布,怎麼不說你大哥劉備換老闆被呂布還勤呢?光有點勢力的諸侯,劉備就先後追隨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人,次數比呂布多多了,為什麼沒有被罵?與呂布不同,在於劉備跟每個領導,都是好聚好散,不會為蠅頭小利調轉槍頭,劉備從初期的三人小組的組長,陸續從十任老闆手裡籠絡了人才,趙雲,糜竺,徐庶,龐統、馬良、馬謖等等,滾雪球似的迅速壯大了自己,那為什麼十任老闆不痛恨劉備帶走老員工?因為劉備被天子稱為劉皇叔,且授有衣帶詔,匡扶漢室的,可謂名正言順,同為漢室臣子,你有什麼話說。看到了嗎?劉備的跳槽於“義”,這就是一個被罵,一個反而被稱頌的原因。

  • 7 # 小南史

    關於這樣的言論,我認為主要有二點原因:

    第一、漢朝是以孝治天下,呂布不能算是易主,為什麼這麼說呢,呂布他換主公其實算得上是換父親,就算是換父親到不是大事,因為都是認的,或者是女婿什麼的,但是有一點最關鍵的就是呂布剛剛換主公,立馬就拿起槍對準了前任,而且前任覆滅他呂布還佔據主要功勞。

    劉備就不一樣了,劉備雖然多次換主,其實他們始終都是屬於平等關係的,並沒有明確說明他劉備是別人的屬下,最多是算寄人籬下,加上劉備屬於宗室後裔,當時的絕大部分人都是認為漢室臣子,對於這樣一位皇親國戚,任何人都不敢拿他當下屬,特別是劉備具有衣帶詔,一心匡扶漢室,到處遊拉人走也屬於名正言順。

    第二、呂布他並沒有劉備那也顯赫的身份,而且最終成就也沒有他的大,張飛喊呂布為三姓家奴的時候,張飛是佔據了大義,其實最主要的是,呂布成就不夠高,不是主角,要是最後呂布一統天下,或者能夠稱帝,後世也不會被罵的這麼慘。

  • 8 # 名言哦什麼弄的

    一個不斷跳槽不僅把公司搞趴下,還把老闆幹了!另外一個是合夥人模式自帶團隊一起創業把公司做大做強,合則一起幹不合就散了各幹各的,或者借用你的辦公場地你是挑個合夥人還是弄個催命員工哈哈

  • 9 # 風逍逍兮易水寒

    大家好,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上下五千年是一部充滿了戰爭色彩的歷史,戰爭是改朝換代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在中國戰爭史上,也出現了無數名將,其中三國時期的呂布被稱為戰神,是歷史上單挑戰力最強的武將之一。

    在三國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無數武將縱橫沙場,殺出了自己的威名,後世人還為三國武將編了一首順口溜: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呂布能在這麼多名將之中穩居第一,他的武力值可以說是驚世駭俗了。

    劉備也是三國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雖然他的武力值在那些頂尖名將前不值一提,但是他是蜀國的開國皇帝,三國時期的絕對主角,他的戲份和成就都比呂布高多了。

    這兩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幾易其主。但不同的是呂布三易其主,被他人罵了一輩子的三姓家奴,成為了反覆無常的小人。而劉備十易其主,卻收穫了無數讚譽,稱為梟雄。從數量上來看,劉備才是反覆無常的小人,為什麼劉備的名聲要比呂布好呢?

    首先就是二人易主的動機和目的不同。

    劉備雖然十易其主,但是很多時候他都是被動的易主,並不是自己主觀上要去做的。從一開始的黃巾起義投奔劉焉,到後來投奔公孫瓚,再到青州田楷的手下,之後又去了徐州,之後又先後投靠曹操、袁紹、劉表。

    雖然長期以來都是寄人籬下,但是他很多時候都不是自己主觀上要換領導的。比如黃巾起義期間,因為劉備是涿郡人,按照當時的制度,他要從軍就只能投靠當時的冀州刺史劉焉。

    之後投靠公孫瓚是因為劉備報國無門,無路可去,只能去自己的夥伴公孫瓚那裡討個差事,公孫瓚有把劉備介紹到青州,想讓他跟自己南北夾擊袁紹。

    之後曹操就進攻徐州,徐州刺史陶謙向劉備求援,又把徐州讓給了劉備,劉備這才到了徐州發展。在此之前,劉備都是被動的易主,而之後投靠曹操、袁紹和劉表那就屬於被敵人攆走的狀態了。

    而呂布則不同,呂布的易主幾乎都是自己主動選擇的。呂布早年喪父,從軍後成為了幷州刺史丁原的左膀右臂,認丁原為義父。後來受不了董卓權力、財富的誘惑,背叛了丁原,其次受不了美色誘惑,背叛了董卓。

    呂布每一次易主幾乎都是自己主動選擇的,而且他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私慾,就是為了權勢。認丁原為義父,他成為了幷州第一將。認董卓為義父,他得到了天下第一猛將的威名和赤兔寶馬。拜王允為義父,成為了救國功臣,得到了貂蟬。

    其次,二人易主後,舊主的結果不同

    劉備雖然十易其主,但是除了曹操,每一個領導的關係劉備都處理得非常好。公孫瓚自然不必說,那是劉備的同學,同門師兄弟。陶謙能把徐州讓給劉備,也說明了劉備很得陶謙賞識。投靠劉表後,劉表把劉備當做自己的親兄弟。

    最重要的是,劉備的舊主幾乎沒有一個下場是不好的。公孫瓚當上了幽州刺史,陶謙保住了徐州,避免了曹操的屠城,劉表去世時,荊州還是完好無損,劉備甚至與劉琦一起保護劉表的基業。至於公孫瓚自焚、袁紹敗北都是在劉備離開之後發生的,而且他們的最終下場跟劉備一點關係都沒有,劉備每一次離開都是和平分手,從來沒有做過背後捅刀子的事情。

    呂布就不同了,他的舊主中,沒一個好下場,而且他們的悲慘下場都跟呂布脫不了干係。丁原本來是幷州刺史,進京後敢跟董卓硬碰硬,最後卻被呂布親手殺死。董卓號稱殺人魔王,最後也死在了呂布手上,還被點了天燈。王允雖然沒有死在呂布手上,但是呂布對抗敵軍時,不敵,居然拋下王允等人,自己跑了。所以,呂布在後世人心中就是小人的代表。

    最後二人的身份和志向不同

    呂布雖然是一方諸侯,但是終其一生,也只是大漢的一個臣子,實力雖然很強大,但是他最終的成就並不高,成為了曹操稱霸路上的墊腳石。而且呂布的志向也只能成為一方諸侯,他沉浸於美酒美色之中,並沒有霸者氣象。

    劉備就不同了,他從小就立誓要出人頭地,尤其是在這個亂世之中,劉備很早就確立了目標,那就是興復漢室,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自己要當皇帝。劉備不僅有這個志向,而且還有這個能力,最終他成功建立了蜀國,成為了漢朝的續命者。

    而且劉備自始至終幾乎沒有真正認誰做過主公,他雖然寄人籬下,但是是以一方諸侯的身份加入舊主的,類似於現在的掛靠,說白了就是避難的。雖然不好聽,但是實際上劉備跟那些諸侯在名份上是平級關係,甚至憑藉皇叔的身份,還要穩壓其他諸侯一頭。劉備並不是他們的屬下,而是同級別的諸侯。

    最後,劉備建立了蜀漢,手下也網羅了五虎上將、諸葛亮、龐統、法正等頂尖的文臣武將,也算是大器晚成了。歷史向來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劉備相對於呂布來說就是勝利者,加上呂布的所作所為,自然他的名聲就不會好到哪裡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六級成績為什麼要等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