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真的完全依賴手機嗎?
4
回覆列表
  • 1 # sunny38499

    有個時髦的段子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在低頭看手機。”如果還要找出“更遠”的距離,恐怕就是:“生活在繼續,而你卻找不到手機。”

    2014年底至2015年初,南京審計學院的9名大學生,就體驗了一個月沒有手機的生活。從“數字原住民”到“數字難民”,體驗者們的感受是各種“空虛寂寞冷”、“沒有手機的日子簡直不能活”。不過,當一個月的體驗結束,大家還另外收穫了“靜”的心態,感受到了時間的可貴。

    手機控、低頭族……這都是些並不陌生的詞語。它們描繪的是同一種生存狀態:在物質與精神生活中,對作為工具的手機深度依賴。還是數字最有發言權:第十二屆中國網際網路經濟年會上,國家網信辦負責人透露,預計2014年中國智慧手機使用者量將超過5億,2015年將有超過40%的華人使用手機上網。這也意味著,中國已成為智慧手機使用者最多的國家,且始終保持第一的位置,“甩出”第二、第三的美國和印度甚遠。

    客觀地說,“沒有手機不能活”,不只是中國式煩惱。此前,《美國銀行消費者移動報告》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約47%的美華人承認他們“幾乎無法忍受一整天沒有智慧手機的生活”。這是一個人人都能感同身受的矛盾:離開手機深感不安,頻繁照看手機又覺得靡費時光。更大的煩惱,是十多年後,電影《手機》裡的那個“嚴守一”,在我們身邊群體性“復活”了。

    手機當然是個好工具,讓世界以“位元”的形態瞬間互聯互通——有手機,就是這麼任性。不過,手機的濫用與病態依賴,業已成為一種社會症候群。

    在英國有一項研究發現,1/3的人走路時會發簡訊、聽音樂、打電話,他們忽略紅綠燈的機率比不發簡訊息的人高4倍;八成人開車會打電話或發簡訊,這一行為導致事故發生的風險高出4倍。至於頸椎病、失眠症、社交恐懼等,幾乎成了年輕手機使用者的常見病、多發病。2013年國際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高峰論壇釋出資料,華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鐘在手機上,遠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鐘。今天看來,那首流行歌曲《時間去哪兒了》之問,在手機依賴症患者中似乎已經找到了答案。當然,能找到答案的還有另一些問題:健康去哪兒了?隱私去哪兒了?親情去哪兒了?是時候,世界需要學會與手機“健康共處”。

    我們不需要特地拋棄手機,去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但不妨減少對手機的依賴,將虛擬世界的情感與熱忱,挪移到現實社會中來。那些“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的浪漫,那份“雲在青天水在瓶”的自然,那種“閒雲野鶴、高山流水”的雅緻……也是人生中值得覓尋的詩意與怡然。少玩手機多運動,少膩手機多交流,少迷手機多躬行,為人生留下“關機時間”,也許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這個初衷——手機,讓生活更美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暨次塢打面為什麼會出名,究竟是什麼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