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燒麥,包子,美食文化。傳統工藝。都一處。
11
回覆列表
  • 1 # 漸入佳語

    燒麥是死麵的,包子是發麵的,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燒麥又稱燒賣、稍美、肖米、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是形容頂端蓬鬆束折如花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麵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噴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餚。在中國土生土長,歷史相當悠久。明末清初起源於內蒙古西部地區,後流傳至京、津稱為燒麥,而後至江蘇、浙江、廣東、廣西一帶,人們把它叫做燒賣 ;南北方的燒麥在製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異。2、包子是發酵食品,多吃發酵食品對人體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傳統發酵食品的原料來源很廣,發酵採用的微生物種類多樣,其發酵形式主要有液態或固態發酵和自然或純種發酵.傳統發酵食品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強大的保健功能。3、同樣是麵食,可發酵後的饅頭、麵包就比大餅、麵條等沒有發酵的食品營養更豐富。研究證明,酵母不僅改變了麵糰的結構,讓它們變得更鬆軟好吃,還大大地增加了饅頭、麵包的營養價值。

  • 2 # 老號營

    燒麥,是一種引人喜愛的小吃,據說起源於包子。它與包子的主要區別除了使用未發酵面制皮外,還在於頂部不封口,做石榴狀。在江蘇、浙江、廣東、廣西一帶,人們把它叫做燒賣,而在北京等地則將它稱為燒麥,鮮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餚。

    位於北京前門大街路東36號的都一處燒麥館古色古香,跟鮮魚口美食街整體環境特別相稱,是為數極少的原本就開在這條街上的老店。都一處燒麥館創於清乾隆三年,即1738年,創始人姓王,祖籍山西,北漂京師,憑一手“燒麥”手藝在北京前門外的鮮魚口開了個浮山燒麥館,餬口為生。

    說起都一處的來歷,其實還有一番傳奇的故事。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乾隆皇帝下微服私訪,回京進永定門來到前門一帶,這一天正是農曆大年三十,天色已很晚,在更夫的梆子聲中,乾隆爺帶著兩個人走進了一家酒館,夥計把他們熱情地引到了樓上,三人落座後便就著小菜喝起了酒。只乾隆爺邊吃小菜邊喝酒邊誇獎這裡的菜好酒好服務好,還說京城裡那些有名的酒店都比不了這裡的酒菜。末了,他衝著夥計問道,你們這個小店叫什麼名字呀?夥計一聽,便說,我們這兒沒名字。乾隆爺非常感激地說:“這個時候還開門營業,京都只有你們這一處了,就叫‘都一處’吧”。

    王老闆當時一聽也就過去了,並沒太在意。可沒過幾天,幾個太監送來了一塊“都一處”的虎頭匾,並對王老闆說,王老闆聽罷連忙朝天叩拜,立即將匾掛在進門最顯眼的地方。從此,“王記酒鋪”便改名叫“都一處”了。

    起落浮沉,都一處也曾在日偽期間受到了打擊,而且,乾隆爺御賜的牌匾也蹭在文革期間被紅衛兵砸爛。今天的都一處在恢復和堅持老工藝的同時,不斷創新。拿都一處的招牌燒賣來說,過去油重、肥肉多,現在都用精瘦肉.口味清淡。過去來都一處的老年人偏多,近年,光臨都一處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這是我們這些老字號文化搬運工最大的願望;都一處已不僅是老一輩人的懷舊場所,也是新一代喜歡光臨的感受經典文化的地方。

  • 3 # 武漢壹周

    壹周君只說說武漢本地的燒麥吧,其實要問燒麥和包子有什麼區別,題主只要兩樣都吃一次就清楚啦

    燒麥全國各地都有而且做法各異,但是說到“重油”燒麥,這似乎就是武漢的特產了。除了聞名全國的熱乾麵和豆皮,說重油燒麥是另一種能夠代表武漢,尤其是漢口的小食,地道的武漢人都不會否定這種說法的。

    位於漢口自治街的嚴氏重油燒麥,許多年來一直把持著武漢重油燒賣正宗的口味。嚴氏重油燒賣最早開在現在已經消失了的單洞門。在記憶中,這間燒麥店的門口永遠排著長隊——武漢人並不喜歡排隊,但為了好吃的燒麥,居然也能安於規矩,並且一等就是20分鐘半個小時。

    重油燒賣的主料是糯米,泡好蒸熟之後,方可加入輔料。重油燒賣名頭中的“重油”二字,其特色就在這輔料當中:需要用肥肉炸取豬油,小指甲蓋大的瘦肉丁和香菇丁紅燒,再加上極大量的黑胡椒粉以及大量的小蔥末,與糯米飯混合,才能做成。

    舍不捨得放胡椒,香菇紅燒肉做得夠不夠味,豬油給得恰不恰到,是重油燒麥夠不夠美味的關鍵。

    燒麥出鍋,最好是在店裡找個位子坐下來吃。原因有二:一來燒麥裡滿是豬油,冷了膩得沒法下嘴;二來吃完燒麥必須配茶解膩,而嚴記的店裡會免費提供大碗花紅茶。吃完燒麥,再來一杯花紅茶,這樣才算是吃好了一頓重油燒麥。

    和熱乾麵一樣,重油燒麥也需要投入時間來接受。第一次吃不一定能適應得了,但多吃幾次,要麼會更加厭惡,要麼就會愛它愛得如痴如狂,一如人們對武漢的感情。

  • 4 # 掌奧ZA

    重慶火鍋花椒妹 答:要說燒麥和包子的區別,讓我先給您介紹一下燒麥和包子的種類。

    一種:糯米燒麥,出現在中國南方城市,南京、廣東比較多見。糯米蒸熟後,用醬油、鹽、五香粉等調料入味作為餡料,外面用類似餃子皮一樣的較薄的麵皮包裹,上口麵皮形成褶皺造型,好像一個錢口袋。上鍋蒸制加工。糯米的粘糯、醬香為主要口感,剛剛出鍋熱氣騰騰味道更佳。

    二種:肉餡燒麥,內蒙、山西北部等地常見主食。餡料以肉餡為主,有豬肉、羊肉、牛肉,以大蔥、姜、鹽、五香粉等調料佐味。通常餡料調製較稀、口感細嫩。大多數以肉餡料為主。外皮較糯米燒麥區別較大,肉餡燒麥外皮極薄,較大,通常增加澱粉制皮,成品外皮晶瑩剔透,封口處外皮自然收口,通常不露出餡料。

    包子型別一:發麵包子,如:小籠包、普通家常包子、水煎包等,餡料同肉餡燒麥,還可以增加素餡、或肉素搭配餡料,但是與燒麥絕對差異,燒麥是死麵(不發麵)。

    包子型別二:死麵包子(不發麵):灌湯包,以湯汁豐滿濃郁為主打,全肉餡居多,但是麵皮為死麵,或一半死麵一半發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圈投票變成燒錢遊戲背後,應該反思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