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8
回覆列表
  • 1 # 正午陽光2015

    個人覺得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育兒或者是生活習慣,更別說不同的國家了,風土人情什麼的都不一樣,我們不能以為的去效仿國外的方式方法,但又的育兒理念我們可以借鑑單購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的調整,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家寶貝的育兒方式,以下列出僅供參考哈!

    給孩子換尿布時要跟他打招呼

      在為孩子做其他事的時候也一樣,不要以為孩子還小聽不懂就懶得這樣做,比如早晨給孩子擦臉時要告訴他,已經是早晨了,要洗好臉迎接新的一天;晚上給孩子換好睡衣,告訴他已經是晚上了,要舒舒服服睡覺了等等,時間久了孩子就會透過感知對晝夜和生活內容進行記憶。堅持不懈地做這樣的工作,絕對不會白費工夫。

      教孩子學東西時要不厭其煩

      無論是語言還是行為的模仿,多次反覆地進行,寶寶肯定會記住,這種練習,可以從小刺激孩子的記憶能力。

      要給寶寶穿色彩豐富的衣服,培養色覺

      在兒童腦發育過程中,顏色對孩子大腦的刺激非常有益。不僅如此,從零歲開始給孩子味覺上多種刺激,也會同時刺激到孩子的大腦,激發他的感知能力和記憶能力,如給孩子嘗一些酸、甜、苦、辣的味道等等。

      揹著孩子可以鍛鍊平衡感

      孩子從小就有本能的調節平衡的能力,在他脖子可以撐住頭以後,可以儘可能地揹著他玩,迫使他自我調節使身體平衡,從而達到早期鍛鍊孩子透過肢體運動保護自己的目的。

      不要跟孩子使用兒童語講話

      從小就用成人的語言跟孩子交流。孩子終究要成為社會人,從兒童的語言和兒童的行為過渡到成人的語言和行為過程中,對孩子來說要承受諸多不安和相當長的時間。只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可愛就使用專門的孩子的語言和思考方式進行教育的話,其實以後卻會給孩子造成負擔。

      在使用工具或做事情的時候給孩子做好模範

      以正確的方法和姿勢進行。不要把不會講話,不能清楚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的視線不當一回事。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模本,哪怕是你走路的樣子,他都會學過去。

      經常給孩子一些可選性的問題

      從小鍛鍊孩子的判斷和決斷能力。比如問孩子你喜歡哪一個玩具?你只能選一個的話是哪一個呢?人總要面對取捨和抉擇,從早期鍛鍊孩子去選擇那些對自己重要和有價值的東西很重要。

      給孩子穿衣服也有可以用這個辦法,準備2套衣服,讓孩子自己選擇今天要穿哪一套。

      教孩子數數的時候要從10到0的順序教,告訴孩子0的存在非常重要

      一定要遵守跟孩子的約定

      對孩子撒謊,或者對孩子說空話的話,會對孩子造成極壞的影響。厭惡父母,不願聽父母的話,自己也經常說謊話,等等。對孩子許諾的事,約定的事一定要履行,孩子比大人更重視約定的履行。否則成人以後的孩子也難成為能履行約定的人,因此不為人認可。

      要對孩子投入充分的熱情

      在關愛中長大的孩子和在缺少愛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絕對不會一樣,孩子的自信心和精神狀態都會因此受到極大影響。

      教育從來都是一個有機軌跡,現在的點點滴滴砌成指向未來的路,我們需要長遠的眼光,為孩子的將來做出鋪墊。父母是最需要學習和培訓的職業,然而卻最缺乏培訓。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我們卻是摸著石頭過河,拿自己唯一的孩子做試驗。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學習先進育兒理念和科學方法,少走一些彎路,收穫更多快樂!

  • 2 # 樸羅圈

     近幾年,隨著中國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接受“早教”的概念。家長們會發現,其中不少“早教”課程的源頭來自海外。其實在國外,特別是西方國家,早教班和親子班普及數十年,有很多值得借鑑之處。早期教育事關人的一生,所以,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注。本文簡要介紹了英國、美國、紐西蘭等國家關於早期教育的一些做法。

      英國:EYFS方案

      EYFS是英格蘭政府以“給父母最好的選擇、給幼兒最好的開始”為宗旨,提出的一個教育方案,此方案在2008年9月被正式納入英格蘭的法制中。EYFS的目標是:給所有O~5歲的幼兒提供一個連續的發展與學習體系,使他們在生活中獲得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將來成為身心健康、擁有安全感、成功和快樂的人。

      學會傾聽孩子、理解孩子和支援孩子。英國政府認為,增加早期教育投入,從人的長期發展角度看,其實是一種降低成本的做法。他們的研究證明,如果政府多投入100英鎊,兒童中心的質量將會提高10%——12%。

      美國:從生命第一天開始

      創辦“從出生到3歲”培訓班,以1981年密蘇里州教育部創辦的“父母作為老師”(PAT)的專案最為著名,目前該組織已將它們的專案推廣至全美47個州,培訓了8000名“父母輔導者”。這些工作人員主要是每月對每一個家庭進行一小時的家訪。

      美國的另一項以家庭為基礎的父母教育計劃,稱作HIPPY計劃:學齡前兒童的家庭指導計劃。該計劃得到了當時美國總統的支援。HIPPY計劃直接把培訓帶入家庭,計劃中的母親們每週受到一次訪問。每隔一週參加一次與其他父母們的集會。

      1997年美國總統明確提出“美國教育十點行動計劃”之一“從頭腦啟動計劃”——從生命第一天就開始的嬰兒教育計劃。

      釋放潛能,讓孩子在遊戲和體驗中學習!美國的早教觀念可謂源遠流長,“教育從第一天起”的觀念在美國家長心目中根深蒂固。美國的教育最大特點在於“重視體驗”多於“知識傳授”,老師認為教給孩子學習能力比教會他做幾道算術題更重要。

      加拿大:動手為尚 不提前教授寫字和計數

      在加拿大,寶寶稍大一點時可以送其到“play school”,不是去上課學習,而是參加那裡的美術、勞作、音樂以及唱遊等活動,而且與眾不同的是,這樣的早教學校不會設定寫字和計數等課程。加拿大的早教專家普遍認為,幼兒期是動作能力均衡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時期,因此培養動手能力更為重要,若讓孩子過早認字、寫字和計數,會耗費幼兒的體力和腦力,延緩他們的動作發展。

      日本 :培養獨立人格 學會不給別人添麻煩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在日常生活中從家長到早教學校都會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你會發現在日本,孩子上課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時候,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一個小揹包,裡面裝著他自己的物品,很多事情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己去做,家長和老師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導。雖然和西方的親子互動式早教理念上有些差別,但日本的獨立人格培養也確實為日本躋身世界頂尖國家起到很大作用。即使上學以後,許多學生課餘時間都要在外邊參加勞動掙錢。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做家庭教師等掙自己的學費,而這些習慣都是從早教學校就開始培養的。

      法國 注重氣質 重視孩子的藝術教育

      法國家長認為藝術教育對孩子的未來非常重要。該國的權威調查表明:52%的家長認為藝術啟蒙和藝術訓練是使學生由失敗轉向成功的良方;72%的家長認為藝術科目應該成為學校真正的教學科目;92%的人強調指出,藝術科目對開發兒童的智力十分重要。正因為法華人對藝術教育的重視,所以長期以來法國一直在文化方面充當著國際領袖的地位,使大多數企業在美學、設計和創意方面具有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而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長就會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孩子,法國的早教課更像是藝術細胞的培養和激發課程。丁丁日記也是孩子們最愛看的,法國總統戴高樂有過一句名言:“生活的坎坷能和我相比的,這世界上只有一個就是‘丁丁’。”

      紐西蘭:教育從出生開始

      1972年開始進行嬰兒成長跟蹤。1993年啟動了以前首相名字命名的3歲前嬰兒發展與教育的國家計劃——“普盧凱特計劃”。紐西蘭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報告指出:“教育必須從出生開始。”目前,紐西蘭已經有82%的3-4歲的兒童加入了早期兒童教育計劃。

      秘魯:建立“娃娃之家”

      建立了3歲前的“娃娃之家”工程,專門對3歲前的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迦納:兒童不能等待

      迦納有一個以“兒童不能等待”為題的0-6歲兒童發展計劃,對該階段的孩子進行系統的教育。該計劃已經列入國家行動計劃。澳際編輯

      從以上這些各不相同的國外早期教育模式中,我們確實可以看到每個國家、不同文化對於早教的理念差異,而這也應證了,早教沒有最好的模式,更沒有固定的某一種模式,不同的教育體系會培養不同特點的公民。目前,中國的早教市場還處於萌發的初期,各種理念的衝撞中,很多國外的早教也不斷的有意識流入中國。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意識到不同的早教帶來不同的結果,而究竟如何去取捨,這就需要家長首先釐清自己對早教的認識,建立起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價值觀和育兒觀,在此基礎上去選擇才是上策。

  • 3 # 蘭心伊悅1

    老師在接受採訪時,強調討論式教育的優點:“最重要的是教他們思考的方法,也就是讓他們學會自己找答案。”即使在大學裡,仍然採用面對面討論的方式授課。在討論的過程中,為了不輸給對方,會產生一種微妙的競爭心理,所以會試圖用更好的理論來說服對方,也會更努力深入思考。

    猶太人非常樂於挑戰、重視過程甚於結果,就算失敗了,也幾乎不會有挫折感,並且勇於提出和其他人不同的觀點和意見,這也正是他們能席捲諾貝爾獎、掌握世界經濟脈動的重要因素吧。

    2芬蘭:沒有競爭壓力,更關注孩子個性化的知識掌握

    芬蘭的教育理念中沒有競爭,中小學全過程沒有任何標準化考試。學生也只在12年的學業完成時經歷一次結業統考。

    芬蘭的白天時間短,使得學生們在校的時間也短。小學生通常在下午一兩點鐘就回家了,中小學生每年的在校時間也只有190天左右。不考試、在校時間短,表面上沒有集中的學習時間,但因此反而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要求加強了。

    在不考慮競爭因素的情況下,芬蘭的老師更關注學生個性化的知識掌握,他們激發小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自己有興趣去學習,而不是牽著他們走。小孩子則擁有更多時間和空間,去發揮想象力。

    讓學習充滿樂趣就成了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課題。

    3德國:興趣最重要

    在德國,德國的小學會花很長的時間,不斷反覆練習從一加到二十。老師不會直接教學生怎麼算;至於要用手指還是腳趾去算,那是學生的自由。孩子算出答案前,老師和家長都只會在一旁陪伴。因為在德國的教育理念中,興趣是最重要的,藉著長時間接觸和思考,讓孩子找出與問題相處的辦法,也等於讓他們不斷自我挑戰。

    一位德國小學校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明德國的教育哲學:“我們的目的不在於讓學生都達到相同的水平。身為一名教育者,應該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幫助他們創新思考。同時,我們應該牢記:老師的存在不是為了教給孩子具體知識,而是為了讓他們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

    4法國:你的想法就是正確答案

    除了外語和數學,法國中小學的考試題目幾乎都是以“申論題”的型式出題的。評分的標準在於對題目的理解力及邏輯推論能力,據說每一科考試時間都長達2-4小時,雖然能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建立自己的論述,對體力卻是一大考驗。

    早在1808年,哲學就已經成為法國中學教育的必修課,法國的高中生在畢業前必須參加相當於法國大學入學資格名為:Le Baccalauréa的會考,考試分成三組,可以依個人興趣選擇組別。

    依組別不同,高三的學生每星期至少要上兩個小時的哲學課(文學組則高達八小時),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哲學是培養思考能力的重要學科,並且希望透過反覆思辨的過程,提高人民的整體素質。

    會考的哲學考題非常靈活,包括:“自己無法意識到的幸福是否存在?”“幸福是否只是一閃而逝的東西?”“現在的我是過去的總和嗎?”“夢想是必要的嗎?”“如果可以從過去脫離,我們是不是就能真正自由?”

    既沒有範圍,也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孩子們自己主動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

  • 4 # 房產中介的每一天

    英國:讓孩子有失敗的經歷和機會

    孩子做某件事情失敗了,在英華人的觀念裡,不是索性不讓孩子去做或者乾脆直接包辦,而是再多提供一次機會。比如孩子洗碗將衣服浸溼了,就指導孩子再來一次,教會他避免失敗的方法,而非象不少中國的家長那樣,直接自己動手幹了。

    美國:讓孩子指定一個家務勞動計劃

    美國父母教孩子做家務,每週一次貼出要乾的家務勞動內容,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孩子去幹,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輪流幹某些家務,讓孩子有機會去做各種家務;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使孩子因為自己的勞動而產生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加拿大:讓孩子學會玩

    在加拿大的家庭裡,孩子們很少有家庭作業,也沒有父母關於學習的喋喋不休, 他們更加註重的是孩子們能夠整天的輕輕鬆鬆,能夠有時間做遊戲,玩玩具,在玩兒中學習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德國:讓孩子與大人爭辯

    德華人認為兩代人之間的爭辯,對下一代人來說,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們鼓勵孩子就某件事與父母爭辯,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透過爭辯,孩子們會覺得父母講正義,講道理,他會從心裡更加的愛你、依賴你、只能中你。你要孩子做的事,透過爭辯弄明白了,孩子就會心悅誠服的去做。反之,如果你有難題,透過爭辯,或許也會受到啟發。

    日本:讓孩子獨立自主

    為了增強孩子的生活自立觀念和能力,日本的家長會有意識的讓孩子學會判斷是非,從而做出選擇,比如,孩子想要去買玩具,家長們事先會定出一些金額,讓孩子自行決定去買什麼,如果家裡準備出去旅遊,也會事先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

    猶太人:讓孩子早些知道書本是甜的

    在每個猶太人的家裡,當孩子稍微懂事的時候,母親就會翻開《聖經》,再滴上一點蜂蜜,讓孩子去吻《聖經》的蜂蜜。這樣做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讓孩子知道書本是甜的。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地上就常常放一本書,就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死者會來看書,也即生命結束有時刻,求知卻無止境。

  • 5 # 涐媞貓咪控

    我覺得西方的育兒理念和中國不同的地方太多了。西方很注重孩子的獨立,很小就鼓勵孩子獨立做事,比如吃飯,睡覺。而中國大多都是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餵飯,因為怕孩子自己吃的哪哪都是。睡覺也基本都是和父母同床。孩子得不到獨立生活的鍛鍊,變得越來越依賴父母,導致上幼兒園的時候很多不適應,不願意上幼兒園,更不願意與父母分離。去幼兒園就是各種大哭大鬧,搞的父母很頭疼。所以現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小孩開始提前接受早教,讓孩子提早體驗和感受早教帶給他們的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炒黃金投資入門之如何解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