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紀人物

    華夏5000年曆史中,在這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留下許多讓人猜不透想不明白的謎案,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謎底已經被我們解開,但也有許多或許永遠也解不開的“未解之謎”。

    和氏璧究竟去了何方?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被奉為“無價之寶”,有關它的傳說數不勝數。令人遺憾的是,和氏璧已經失傳了上千年。

    神奇經歷

    據傳,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他有一天在荊山(今湖北南漳縣西)砍柴時,發現一塊大青石上棲息著一隻鳳凰。鳳凰不棲無寶之地,所以他認定這是一個寶物,便把石頭弄回來獻給當時的國君楚厲王。昏庸暴虐的楚厲王認定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說卞和犯了欺君之罪,砍掉了他的左腳。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承王位,卞和再一次帶著大青石去見楚武王,但不識貨的楚武王又以同樣的理由砍掉了卞和的右腳。待楚文王繼位後,失去雙足的卞和抱著青石在荊山下哭了三天三夜,哭到雙眼流血。楚文王知道這件事情後大為驚奇,派人接他入宮並問清了他痛哭的原因。後來,楚文王命人將這塊石頭剖開,果然發現了一塊晶瑩無比的寶玉。於是便命工匠將這塊美玉雕成了一塊玉璧。為了紀念卞和獻玉有功,就將這塊玉璧命名為”和氏璧“。

    公元前333年,楚國吞滅越國,楚威王因為宰相昭陽在消滅越國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於是將和氏璧賜給了昭陽。昭陽某日請客時,出璧讓各賓客觀賞,席散時卻不翼而飛,雖多方搜查也毫無下落。國寶的不翼而飛震驚了朝廷內外,楚王下令全國範圍內搜尋這件價值連城的寶物,但是最終沒有結果。

    和氏璧就這樣銷聲匿跡了幾十年後,和氏璧又突然到了趙國,落在趙王手中。

    趙國得到和氏璧的訊息很快傳到了秦昭王的耳中,秦昭王對這件稀世之寶產生了覬覦之心,於是派人送信給趙王,希望用15座城來換取和氏璧。趙王明知秦國想強取豪奪,但懾於秦國勢力,怕得罪秦國招來滅國之災,只好派藺相如持璧出使秦國,於是便有了歷史上“完璧歸趙”的故事。

    以司馬遷的嚴謹,藺相如獻璧與完璧的故事應當是真實的事件。司馬遷稱趙惠文王“得楚和氏璧”,這個價值連城的和氏璧是如何從楚國到趙惠文王手中的,司馬遷沒有細說。

    公元前228年,秦國大軍攻佔趙國,趙王投降,獻出了和氏璧,和氏璧最終還是落到了秦國的寶庫之中。但從此以後,和氏璧便從歷史記載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了哪裡呢?

    有一種說法認為: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後,命玉工將宰相李斯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為皇帝的玉印,這樣和氏璧就成了國璽,代代相傳。秦始皇死後,趙高利用和氏璧篡權。劉邦率兵攻入咸陽時,國璽落到了他的手中,劉邦建立漢朝後就把玉璧作為漢朝的國印,從此和氏璧成為“傳國璽”。劉邦之後,傳了九代皇帝。

      但是,歷史文獻中關於秦國傳國玉璽的來龍去脈記載得比較詳細。《晉書·輿服志》、唐徐令信《玉璽譜》等記載“色綠如藍,溫潤而澤”,指明它是用藍田玉製成的,因此用和氏璧製成傳國玉璽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目前,關於和氏璧的最終下落有兩種

    推測:一種認為和氏璧被作為隨葬品埋

    和氏璧被作為隨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內,並沒有作為傳國玉璽流傳後世。如果是這樣,將來有朝一日發掘秦始皇陵墓地宮,我們還有機會一睹和氏璧的風采。

    另一種推測認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戰爭中遺失,或被項羽奪去。

    秦末,項羽率兵進攻咸陽,焚燒秦宮殿,挖掘秦陵墓,掠奪寶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在隨後而來的楚漢戰爭中,項羽兵敗,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它或許藏在項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或許被遺落在項羽的兵敗之地——垓下(在今安徽)。

    1987年,湖北地質學家郝用威認為和氏璧就是產於鄂西北神農架地區的變彩拉長石,或稱拉長月光石,地質學家袁奎榮還用變彩拉長石複製出一個秦代國璽,引起不小反響。問題是,這石材根本就不是玉,也比較廉價,很難想象它就是和氏璧的“本相”。

    袁奎榮以變彩拉長石複製的“和氏璧”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件無價之寶,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它現在在何處?在漫漫歷史煙雲中,這已成了千古之謎。

  • 2 # 趣味歷史那些事兒

    秦王嬴政掃六合,一統天下,稱“始皇帝”,秦始皇想用天下無雙的寶玉製成皇帝玉璽,想讓玉璽傳二世、三世、萬世,代代相傳。於是他命宰相李斯將和氏璧打造成傳國玉璽,並在其上篆刻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以示為皇權天授的合法信物。

    秦二世而亡,但傳國玉璽居然整整傳了一千多年?

    傳國玉璽可以說是飽經歷史滄桑,閱盡了江山易主,但是傳國玉璽的地位還是牢牢的擺在那—皇權的象徵物。傳國玉璽從秦朝開始,經歷了數十次易主,說來也是玉璽也是充滿了傳奇色彩的。戰火連綿、江山易主,玉璽也不是沒有丟失過,但是每一次丟失都能順順利利的回到統治者手中。玉璽第一次失蹤是被秦始皇拋入湖中,祈禱神靈。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物奉上。西漢末年,王莽王莽篡位後,建立了新朝,派人去索要玉璽,結果太后將玉璽摔在地上。玉璽也是很頑強的,被摔在地上也只是摔碎了一角,後來是用黃金鑲補。大家知道辨別玉璽的辦法了嗎?見到碎了一角用黃金鑲補的玉璽,大家要留意了,那可能就是傳說中大名鼎鼎的和氏璧。

    王莽被殺後,玉璽又輾轉到了漢更始帝劉玄手中,後來又到了東漢武帝劉秀手中。東漢末年,董卓叛亂,於是玉璽又落在了孫堅手裡。之後命途多舛的玉璽又輾轉回到了漢獻帝手中。再然後隨著時代的變遷,玉璽又到了曹丕手中,後來傳國玉璽又經歷了宋齊梁陳。之後玉璽輾轉丟失了,但到了北宋哲宗時,一農夫在耕田時無意中發現了傳國玉璽,飽受歷史滄桑的玉璽又得以重現天日。但可憐的玉璽被金國掠走了,之後便銷聲匿跡了。到了元朝時,傳國玉璽忽然奇蹟般的出現在集市上,從此被元朝皇室所擁有的。元朝末期,元順帝戰敗,倉皇北逃,同時帶走了傳了1000多年的傳國玉璽,兩年之後,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去世,至此,傳國玉璽下落不明。朱元璋稱帝后曾派人尋找玉璽,結果都無功而返。

    那明清的玉璽是哪來的呢?

    朱元璋稱帝后,根本找不見傳國玉璽。但玉璽作為帝王身份的象徵,怎麼可以沒有呢。為了沖淡無傳國玉璽的訊息和心理,朱元璋一口氣製成十七塊寶璽。乾隆更是鬧著玩,居然造了1800多枚玉璽。明清時期的玉璽確實也是皇帝身份地位的象徵,但玉璽已不再是之前那個歷經滄海桑田的“傳國玉璽”了。

    可能真的哪一天我們在市場上或者在田地裡,就真的能碰見當年那個消失了幾次,又能奇蹟般重見天日的傳國玉璽了呢!

  • 3 # 執戟郎中

    “周有砥厄,宋有結緣,梁有懸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若是想要探尋和氏璧的下落,就得找尋歷史中關於和氏璧的線索。

    線索1: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玉璞,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後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後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便命名為和氏璧。

    線索2:趙華人繆賢偶然在集市上看到有人賣玉,他認為很可能是“和氏璧”.就花五百金購得。經人鑑別,果然此玉就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趙惠文王聽說“和氏璧”在趙國出現,遂據為己有,並昭示全國。

    線索3:公元前283年,秦國聽說趙國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願,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此事便為“完璧歸趙”。

    線索4: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封建主義王朝,和氏璧也隨即由趙國落到了秦皇手中,秦皇命人將和氏璧打造為鎮國玉璽,上面刻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

    線索5:秦王政九年,便製造了御璽,劉邦滅秦得天下後,子嬰將御璽獻給了劉邦,御璽成為“漢傳國寶”。

    線索6:漢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兵士見宮中一井晨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得傳國璽。孫堅將璽秘藏於妻吳氏處。後袁術拘孫堅妻,奪璽。袁術死後,荊州刺史徐璆攜璽至許昌,時曹操挾漢獻帝在此,至此,傳國璽又歸漢室。

    線索7:公元220年,曹丕篡權,逼獻帝禪讓,漢亡。曹丕使人在傳國璽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

    線索8:公元265年,司馬炎同樣篡權,稱晉武帝,傳國璽歸晉。

    線索9:公元311年,前趙劉聰虜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

    線索10:公元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在右側加刻“天命石氏”。

    線索11:公元350年,再傳冉魏,後冉魏乞求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南京),這樣,傳國璽重歸晉朝司馬家。在南朝,傳國璽歷經了宋,齊,梁,陳的更迭。大隋一統華夏,傳國璽遂入隋宮。

    線索12:公元618年,隋亡。蕭後攜皇孫政道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

    線索13:唐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突然與皇孫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

    線索14:公元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

    線索15:公元923年,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也隨著到了後唐。最後一個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後唐末帝李從珂,公元936年後晉石敬瑭攻陷洛陽前,他和后妃在宮裡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時投入火中。從此,“和氏璧”神秘失蹤,關於它的下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其實這些線索當中的玉璽是不是當初的和氏璧已無法考證,再加上時間的推移經過多代王朝玉璧早已面目全非。和氏璧作為皇帝權力的象徵,呈現的更多是附加的意義,見證了皇帝制度的演變,這個中國歷史上的至寶恐怕只能殘存在歷史中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和哈弗F7一個級別操控好的車子推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