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K博士

    一、氣沉

    若想使高音唱得輕鬆而又明亮乾淨,氣息支援當然是基礎,關鍵是氣息的位置,音越高,氣息位置越低,以在腰部四周為最佳.很多人在唱高音的時候總有一個通病,氣息浮至胸腔,所以氣緊,不自覺的伸下巴,所以氣不暢順,唱罷喉嚨不可避免的發炎.所以氣沉,收下巴是唱高音的基本要求.而音質好壞則取決於自身的生理條件,對音樂的領悟以及正確方法的使用.

    二、舌平

    口腔是氣息流出人體的最後一個關卡,若舌卷或縮,自然會堵住氣息的通道,不僅高音上不去,而且氣息和舌的對抗會使你感到越唱越累.舌平以舌尖輕抵下牙齒為最佳.如果已經養成了這個壞習慣(當初這就是我最大的毛病),介紹一種方法,在練聲的時候含上一顆糖,舌自然不敢卷或動彈,而且能成一種比較自然的狀態,一但習慣之後,不再用糖的幫助的時候,你會明顯覺得收放自如.不過這個過程很苦,要堅持.

    三、腰部力量

    學過聲樂的人都知道,正確的歌唱方法並不是用嘴歌唱,而是氣息,所謂氣息,說得通俗點,就是腰部力量.有的人本身生理條件很好,高音亮而飽滿,但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唱高音時總會覺得音站不穩,搖搖擺擺,老是不聽指揮.就像一個物體能夠穩當的擺放在一個地方,必然是因為它有一個支點.而我們的腰部力量就是歌唱的支點.當一個人打呵欠的時候,就是擁有歌唱最佳狀態的時候,不僅喉嚨完全放開,腰部也有一股力量在腰四周遊走,有興趣者可以多多體會.當然堅持練習仰臥起坐更是一個直接鍛鍊腰部力量的方法.

    四、共鳴

    一次好的發聲不僅需要口腔的本音,更需要顱腔和胸腔的共鳴.泛音產生於顱腔,使音色飽滿,胸腔的共鳴則使音色渾厚.高音用得較多的是顱腔的共鳴,中低音則需要很好的胸腔共鳴.一般人都覺得唱歌最難的就是高音,其實不然.“你能夠低到多少,你就能高到多少”,就像拉彈弓,你能夠往後拉多少,你就有多少可以爆發的高音力量.當這三個腔體都能互相配合的時候,那就真是如魚得水,Teana之聲.

    五、情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發音技巧中怎麼會有情?對所有作品的演繹如果沒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的投入,縱使有再高的技巧也是枉然.因為,歌唱,本來就發源於人對自身情感的表達和釋放.從現在的國際歌壇可以看出,最出名的不是音色最好,技巧最高的,而是能夠用情用心歌唱的歌手.當然,這也是我們演唱中的致命弱點.一個人如果沒有情,怎麼能夠演繹出作品的真諦.要想唱好,首先得熱愛歌唱.

    六、歌唱中氣息狀態、呼吸問題

    唱歌的朋友都曾有過這樣的體會:歌唱中經常感到氣短、氣不夠用,越唱越憋,很吃力。這與不會運用氣息和保持氣息有關,雖然吸氣吸的很深,但一唱起歌來,氣息很快就浮上來了,或者是很快跑光了。那麼,吸氣動作完成後,應該如何保持和運用吸入的氣息呢?

    (1)利用吸氣與用氣的對抗力

    歌唱中要保持吸氣狀態吸完氣後,有一個瞬間的停頓,這是吸氣後、用氣前一個自然的短暫停頓,這個停頓造成了吸氣和用氣二股力量的對抗,用氣時要儘量利用這種對抗力。它不僅可以保持氣息的深度,還能使歌唱時氣息均勻、流暢、持久。仔細體會一下,這種對抗實際上是一種吸氣的保持狀態。用吸氣狀態演唱,只是一種感覺,其實誰也不能在唱的過程中還能吸進氣來,但是就用這個感覺便可以達到保持氣息的目的。這種狀態能保證聲音位置和氣息的平衡,還能使氣息保持一定的深度和暢通無阻,在演唱過程中,氣息越是不夠用,就越是要保持這種吸氣狀態。

    (2)呼吸肌肉群(即胸、腹、橫隔膜呼吸肌的總稱)

    這是一個收縮與放鬆的迴圈過程。呼氣肌肉群放鬆時,吸氣肌肉群就收縮並吸入空氣,吸完氣息後吸氣肌肉群隨即放鬆,呼氣肌肉群隨即開始收縮並撥出氣息。歌唱時,吸入的空氣不能很快被撥出,這需要吸氣肌肉群不僅不能放鬆,而且要繼續保持收縮狀態。吸氣肌肉群的這種收縮的保持,需要意識去控制。當我們在歌唱中保持吸氣狀態時,就是對呼吸肌肉群的有意識控制。控制氣息的部位被稱為“呼吸支點”。戲曲稱之為“丹田氣”。

    保持吸氣狀態歌唱的練習:首先做做無聲練習,吸完氣後,把舌尖輕輕觸下門齒,發出“絲絲”聲,一口氣吐得時間越長越好,要求撥出的氣息要均勻、平穩和慢,讓“絲絲”聲強度一樣,不可忽強、忽弱,呼氣越慢越長,就越能體會到呼與吸的對抗作用,和氣息需要有意識控制的力量。傳統聲樂有一種利用吹蠟燭練氣的方法。將一根點燃的蠟燭置於前面,吹蠟燭時,不許將蠟燭吹滅。要求慢慢把蠟燭火苗吹向一個方向,且火苗要平穩,擺動幅度不能大。練習後,如果自己的後腰和腹部有痠痛的感覺,說明你找到了呼氣時對抗或者說是控制的正確感覺。結合一些歌曲練習,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水不說俺家鄉好》、《洪湖水,浪打浪》、《映山紅》。

    (3)歌唱中保持嘆氣狀態

    歌唱中容易出現的氣息不夠用和憋氣現象,除了與吸氣狀態保持不住有關,還有一點就是與氣息不放鬆有關。歌唱中氣息需要被控制,以保持氣息通暢持久的使用。但如果氣息被過份的控制,則會引起呼吸器官、呼吸肌肉群僵硬、不靈活。導致氣息無法通暢,難以持久。怎樣做到吸入的氣息既能保持又不僵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放鬆和嘆氣。這裡所說的放鬆是對過份僵持而言的。嘆氣是指用嘆氣的感覺,而不是把體內的氣全部撥出去。嘆氣動作是我們生活中的習慣動作,人人都會做,而且比較容易找到放鬆的感覺。在積極興奮的氣息保持中,不可忽略運用嘆氣的感覺來歌唱,這樣,氣息不僅有深度,也自然、放鬆、流暢。在使用嘆氣狀態進行歌唱時,要注意聲音不要脫離呼吸,否則就會氣聲脫節、難以保持住呼吸了。也就是說演唱中的嘆氣狀態是和保持吸氣狀態同時存在的,那一方都不能缺。它們使氣息的撥出既能保持但又不僵,既放鬆但又不是呼吸肌肉群的完全鬆懈。這種呼氣方法也稱作“揉氣”。

    意思是指:吸入胸腔的氣息,被腰、腹部的肌肉群猶如揉麵似的慢而有韌性地向外“揉”出。

    保持嘆氣狀態歌唱時,如果你感覺腰腹部膨張而不僵,胸部擴充套件而不憋,氣息有控制的流出,這時,你的感覺就基本上對了。繼續鞏固這種感覺。結合一些歌曲練習,如《紅梅贊》、《長城長》、《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七、聲樂中氣息運用的技巧

    首先,把肺裡的氣全部撥出去,要呼的乾淨;然後,並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說的單田,用力使單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單田上,要用力,在鼓起的時候要漸漸用力,不要一下鼓起來從開始用力到用力到極限,大約用五秒鐘時間然後到最強的時候,持續五秒鐘。

    最後,漸漸放鬆,也不要一下放鬆,大約五秒時間整個過程,注意不要呼吸。這是一個迴圈,每天這樣練功,兩個小時,半年的時間你的唱功一定會很實力,但中間不要停止,特別是第一個星期的七天,一定要堅持下來練自己的肺活量,多游泳,多跑步!多看一些音樂錄影帶,看一下其他歌手唱歌時的口型,多模仿!多唱,多練最好找一個專業的老師,指導一下,才不會誤入歧途,不會把聲帶損害,要注意唱歌時不要多用自己的聲帶,要讓自己的聲音傳的遠而穩,注意運用氣息,否則會使聲帶生繭。聲音忌諱大聲喊叫。其實我們都要避免:

    1、大聲喊叫;

    2、在具備充足睡眠後,每天用聲不準超過兩小時;

    [總用聲量],長期超量用聲,必然導致聲帶病變[壞嗓子]!養成用丹田氣說話的習慣。意念上,不要用嗓子說話,用小腹[臍下兩寸的點]說話。多練仰臥起坐,加強丹田力量[一般女性小腹力量較弱]。口腔要開啟[後上下牙距離],整個口腔形成:前緊[開、齊、合、撮]後松[

    開啟後槽牙]之勢。長期堅持科學訓練。

    情、氣、聲的訓練:

    情---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語言表達訓練;

    氣---掌握胸腹聯合呼吸法;

    聲---聲音的彈性訓練。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為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歌唱建築的基礎,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開啟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於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於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透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開啟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充套件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透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透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練習時,都要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進入良好歌唱狀態的前提。

    (7)在練聲、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雜念,穩定情緒,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要有良好的歌唱慾望,要充滿信心、放鬆自如地進入歌唱狀態,否則是唱不好歌的。

    (8)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 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

    以上我們可以領悟到,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呼吸、共鳴、吐字、表現缺一不行,它們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整體歌唱”的涵義。

  • 2 # 李明芮

    初學唱歌要注意什麼?

    在我們剛剛開始學習聲樂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有很多的,迷茫和不懂,那麼具體我們要注意什麼呢?

    第一點

    對聲樂認識不清楚

    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是學習和研究這個事物的先決條件,我們學習聲樂學習唱歌也是這樣。許多學生對聲樂的認識有這樣的誤區。有很多人認為唱歌,就是簡單的唱歌,就是唱歌高音,就是把聲音唱大,顫音就是顫抖的聲音,等等。這樣一些對學習聲樂不夠重視或者存在嚴重誤區的認識,會對聲樂的學習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有的聲樂初學者喜歡唱高音,只要練聲,就儘量的往處唱,以犧牲嗓子的代價換來幾個沒有質量的高音,反而還以為自己在進步。在沒有正確的方法指導下,在沒有良好的氣息基礎的前提下,盲目的喊唱高音是非常危險的。會導致聲帶充血水腫,聲帶息肉,有的甚至是喪失唱歌的能力。還有一些人呢,喜歡去模仿一些歌唱家的聲音,因為聲音唱的越大越好,不顧自己的嗓音條件,壓著喉嚨把聲音撐大,結果造成嗓子痛痛,上高音困難。

    第二點

    自信心不足

    建立聲樂學習的自信心,是聲樂學習邁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特別是對於學唱歌的學生來說,自信的歌唱尤其重要。一般來說人的嗓音都比較正常,在正式學習聲樂之前,一般人都不會感到發生困難。凡事,開始接受正規的歌唱發生訓練後。這個時候,有了聲樂老師的種種發聲規範。這個時候能許多的學生感到,以前很好的嗓子彷彿一下子消失啦。甚至以前能唱的高音現在唱不上去了,從而喪失了學習聲樂的信心。這也是,很多朋友經常說的,我沒學聲樂的時候我還能唱上去,我開始學聲樂了我反而唱不上去了。

    第三點

    學習的興趣不濃

    有句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聲樂的人應該說或多或少都會對聲樂有些興趣。但是聲樂的學習,確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時的新鮮,或者一時的興奮,都是不適合學聲樂的。聲樂的學習呢他會反覆復,我們在音樂學院的時候,很的學生,去上課的時候本來上一次已經掌握的東西,可能這一次課,怎麼著也找不到感覺。這種時候是經常有的。所以如果你在這個時候慢慢的沒有興趣了,聲樂的學習便不能堅持下去,這個對我們的學習來說也是有非常大影響的。

    第四點

    注意力不集中

    有一些初學聲樂的學生往往急於求成。剛開始學習,就注意到這裡,又要注意到哪裡。既要注意氣息,又要注意聲音的位置,還要注意口腔開啟,要注意下巴放鬆,可是有時候,事與願違,一點都沒有注意到,一個方面都沒有做好。聲樂的學習呢,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生理機能不斷訓練的過程,如果沒有長時間的,將注意集中在某一個生理部位去訓練,形成良好的肌肉記憶,那我們的學習就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第五點

    意志力不強

    歌唱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有些人高音總是唱不上去,有些人的低音總是下不來,老師提出的要求總是體會不到或者做不到,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較好的意志力,聲樂的學習有可能半途而廢!

  • 3 # 鬱鈞劍

    1.不清楚自己所屬音色

    每個人的音色都各有其特點,這是天生的,但是沒有經過專業的發聲訓練,就很可能不會被正常的表現出來。很多人有時候,在發聲方法上出現:喉嚨打不開、呼吸不順暢、聲音不集中等等問題。很多學生過於模仿聲部的音色,時間一長,會給聲帶帶來很大的負擔。

    2.呼吸不穩定

    初學者在沒有經過正規的專業訓練之前,氣息控制的能力都是非常弱的,一般氣都表現在胸腔上,肩膀和胸腔都會往上挺,以至於在歌曲中不能連貫的唱完整首歌,長的句子不能完全唱下來;還有氣息沒有控制好,會很輕易的導致音準往上升;聲音上還會出現時而強、時而弱;喉嚨時而松、時而緊。這個聽起來缺乏連貫性,要解決這些問題,就應該加強對歌唱呼吸的訓練。

    3.發聲、咬字部位不統一

    初學者在咬字上面一般都會有明顯的變換現象,一首歌裡面會出現字音有時候靠前,有時候靠後,有圓有扁,沒有把組成字的聲母和韻母唱好,並且字與字之間的連結,字與音之間的連結沒有唱到位,這需要多在臺詞和發聲練習上下工夫。

    4.音高不穩定

    俗稱就是說“跑調”。跑調分為兩種現象。一、冒調。就是音準偏高,這是缺乏流暢的美感,並且向上走音。原因是缺少音準觀念,呼吸急促,吸氣控制不好,氣息衝擊過猛,並且氣息吸入的過淺。二、偏低。就是音偏低向下走音,特別是越往高音音準越偏低。這些都是因為氣息不足,而且控制不好,聲音支援的不夠。建議應該建立準確的音準觀念,多注意氣息要吸的深些,控制住呼吸,加強橫膈膜的力度控制。

    5.聲音發散以及白聲

    聲音擴散都是沒有歌唱共鳴的表現,位置偏低、聲音發散、無正常音波,聲音缺乏表現力,幾乎處於說話時的自然狀態。要解決這個問題要注意口腔要充分開啟,力求形成共鳴的空間,並且注意氣息的深度和控制,要建立字由“扁”到“立”由“橫”到“豎”的概念,把每個字都和共鳴結合起來。建議多做開口音練習,可先做哼鳴高位置練習。

    6.不正常的顫音現象

    就是“抖音”,原因是喉頭位置不穩定而動搖,發聲器官的肌肉處於失控狀態,初學者喜歡模仿會有此問題,需要先控制喉頭位置,加強音準觀念和發聲的穩定性,建議少唱歌多練聲。

    7.鼻音

    鼻音表現在:音色出不來、混濁、無力度、聲音傳不遠、咬字不清晰、缺少透明的共鳴色彩。這是初學者把鼻腔共鳴和鼻音搞混淆了,所以才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應該要分清楚二者的關係,建議做練習時多體會打哈欠的感覺,將聲音唱的位置高些,把注意力放到頭腔共鳴處,多唱開口音和頓音跳音的練習、暫停哼鳴的練習。

    8.吐字不清晰

    吐字含混、缺乏力度。原因是咬字時唇、齒、舌等沒能得到協調,不能大膽的咬字,並且對聲母的發聲動作、部位控制不夠。另外,喉嚨開得太大也會影響咬字。初學者在糾正問題是要果斷用力,嘴的動作要靈敏,將字頭、字腹、字尾處理好,但在此同時不能將字咬死,並且與發聲訓練中的共鳴位置結合起來,進行整體練習。

    9.只注重發聲技巧,不注意音樂修養

    大多數初學者都把學習歌唱發聲的技巧、以及如何唱高音等技術問題放在學習聲樂的主要位置上,從而忽略了音樂修養和藝術審美品位,是提高歌唱水平的一個因素。建議多聽多看音樂會、交響樂、歌劇、舞劇、畫展、多閱讀文學作品、以及多瞭解其他與音樂相關的知識等。

    10.只注重聲音,不注重情感表現

    初學者大部分會認為,唱歌就是唱聲音。聲音唱的高、響就好,沒有考慮到歌唱情感的重要性。因為,把歌唱好,關鍵要以情帶聲,要用真情本身的美感受到聽眾的感染,試想演唱者自己都沒有被感動,如何感動別人呢?比如:歌唱者只顧聲音將歌曲唱的像背書一樣平淡無華;演唱時太多虛飾、做作、只表現自己不表現作品、看上去過於浮淺;對作品理解表現錯誤。這些都是該注意的,因為情感和聲音是組成歌唱永恆的不變的真理,缺一不可。

  • 4 # 盛聲國際音樂東東

    找對地方。很多人其實不知道應該去哪學習,並且國內沒有真正的認知哪學習最合適。最正確的地方是唱片公司有錄音棚方式的培訓。

    真正學唱歌不僅僅是老師’而是學唱歌的模式。唱片公司一般學唱歌分三個階段1聲樂階段2聲音指導階段,也就是圈子裡面說的磨棚階段3聲音塑造階段。更在於錄音棚和現場的打造。是一套體系,而學校和外面的初級階段才會提老師,屬於聲樂階段,初級階段的

  • 5 # 橙光2382

    學聲樂者在生活生上注意什麼呢?主要是生活上的一些陋習,下面說一幾個注意的地方。

    第一、吸菸

    吸菸對學聲樂者的危害巨大,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裡抽菸的人很多,據統計全球約有47%的男性和12%的女星吸菸者,所以你就算自己不吸菸二手菸就能讓我們的肺和氣管受不少傷害。想學好聲樂的話抽菸的就別抽菸了,不會抽菸的也別想學抽菸的念頭,抽菸後對我們的肺造成巨大傷害,我們的肺闊量明顯不足了,肺闊量不好的話我們唱歌的時候氣不足,尤其是處理歌的延長音的時候氣不足聽著感覺沒有連貫性,像一串珠子中間缺個珠子似的,聽著感覺斷斷續續的難受。還有對我們的支氣管的傷害也挺大的,長期吸菸的話我們氣管就有炎症,喉嚨裡經常有痰,我們唱歌就喉嚨癢癢然後咳嗽,一咳嗽嗓子就受傷害,再唱歌就唱不了了,所以我們不抽菸也遠離二手菸。

    第二、酒

    學聲樂的人都挺外向的,喜歡交很多朋友,因此就哥兒幾個出去聚一聚喝喝酒,一天一小聚、三天一大會的情況經常有,聚會當然喝酒是避免不了的了,酒一多第二天嗓子就不舒服,尤其是喝烈度酒我們的嗓子會受傷,酒精是會刺激嗓子擴張血管,天天喝酒嗓子會出現出血狀態,長期飲酒嗓子就有炎症,嚴重的嗓音變沙啞。我們喝酒可以,但是有量別醉的斷片了,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我們學好聲樂儘量別喝酒了,多喝對嗓子有益東西,比如胖大海泡水喝什麼的。

    第三、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我們大多數人都喜歡吃,現在街攤兒流行的什麼麻辣串、麻辣燙多了,都是我們年輕人喜歡的食物,而且搞藝術的人吃辣的比普通人多似的,因為這也有道理的我們搞藝術的人喜歡刺激的東西,吃飯也必須帶辣的,所以我們來回經過街攤的時候就買來好多辣的東西吃了,有的人吃辣的東西上癮了不吃辣的吃飯都不香。辣椒是熱性食物,南方人潮溼的地方吃點兒辣椒可以的,因為辣椒會除身上的潮溼,但還是有量不能多吃,吃多了會上火我們的扁桃體發炎,扁桃體發炎我們就發不出聲音唱不了歌,因此我們少吃辛辣食物。

    第四、鹽

    鹽在生活裡必不可少的調料之一,但是我們在生活裡鹽不能吃多了,食物裡多了鹽吃飯的時候會刺激喉嚨,引起我們的慢性咽炎,由於我們的生活環境,什麼霧霾啊二手菸的關係有慢性咽炎的人很多,所以我們少吃點鹽,平時吃飯清淡點對我們的健康也好防三高,炒菜啊燉湯的時候我們少放鹽,尤其是我們學聲樂的人少吃點鹽,別吃鹹菜之類的鹹的東西就唱歌或發聲,也別唱完歌或發完聲吃鹹的東西,這樣會引發你的咽炎以免影響你的學聲樂的時間。還有我們平時多注意休息,按時睡覺,早睡早起,多鍛鍊,不熬夜,不疲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美國正副總統病毒都呈陽性,佩洛西接管美國白宮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