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啟畫教育
-
2 # 東區大亮有畫說
想要畫好水粉,首先你得熟悉水粉這種材料的特性。
水粉顧名思義以水為媒介,區別於油畫,和水彩類似。
但是水粉又有一定的覆蓋能力,強於水彩,又不如油畫。
所以,就要擺明一點,水粉是不可以像油畫一樣無限次修改的,
水粉的顏色在乾透後會變灰,剛鋪上去的顏色乾透後會變淺是必然的,
只有多畫多積累經驗才能熟悉鋪色需要鋪到什麼度。
水粉有覆蓋力,但在有底色的時候還是會泛出底色。
所以想要畫好水粉,尤其是考試的時候,就要一氣呵成,不要反覆塗蓋。
初學水粉時,老師一般會強調調色的潤度,
也就是水粉顏料和水摻和的比例,
水太少,行筆阻力會變大,而且容易出現枯筆,
水太多,筆觸邊緣會出現明顯的顏料堆積,覆蓋力也會大大減弱。
通常來說,當顏料的潤度接近牙膏的質感時,是合適的,
具體畫在紙上的感覺應該是流暢,均勻,不容易出現枯筆。
初學者可以針對性練習一下潤度的把控。
作為三個小時左右的色彩靜物寫生,
一般不可能像畫古典油畫那樣去精雕細琢地表現物體色彩關係。
水粉工具的材料特點也不適合反覆去銜接微妙而細膩的色彩關係。
反覆用筆銜接,會把畫中的底色帶起。
所以,一般用水粉顏料表現物象主要以概括簡練的筆法,
以塊面的處理方法,乾脆利索地表現。
我們慣用的畫法是先鋪色後塑造,
這兩個階段的筆法要分開,
鋪色階段可以多使用“揉”筆,即不改變底色同時多滲透進其他顏色,
這樣可以儘快把整張畫面的大關係建立,
多“揉”點顏色進去,可以增加畫面的豐富度。
進入到塑造階段,要選擇大小合適的筆,
用筆順著物體形體結構走,關鍵轉折處用筆可以反方向用筆。
用筆的寬窄,筆觸的大小、輕重及方向都是物體塑造的表現手法,
有力而恰當的筆觸會增添物體的表現力和美感。
初學色彩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下筆要果斷是,利落。
畫色彩最忌諱的就是在畫面上反覆塗抹和揉擦,使底色泛起、變髒。
而且,描、塗、抹會使人感到死板僵硬、機械、不放鬆、不爽快,
因而也就失去了繪畫感。
此所謂人為太過天趣盡失。
說完了一些基礎的手法,下面從色彩的幾個核心要素講講提分技巧。
首先是色調上,色調可以說是色彩考試所看重的大頭了,
很多高分卷的塑造不一定有多好,就是色調舒適或者豐富。
豐富色調有個非常實用的技巧就是利用低飽和度補色。
例如畫面的主題襯布是黃色,
整張畫面的黃調基本就被確立下來了,
那麼相對應的,背景色就可以偏黃的暖紫灰色,
因為黃色和紫色是互補色,
雖然高純度的互補色視覺衝擊會非常強,
比如美術生中常調侃的:“大紅配草綠”,
但是低純度的互補色,既可以很好的被人眼區分開,
又能在整體畫面和諧的前提下增加畫面的資訊量。
很多同學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畫的筆觸很多但是畫面總是豐富不起來,
其實就是不懂得運用互補色,
同樣的,藍橙調,紅綠調其實也可以畫的很好看哦。
色彩中的純灰對比就畫素描裡的虛和實,是產生空間感的關鍵,鋪顏色時要把所有物體當成不同明度,不同純度的色塊來鋪。
襯布的顏色通常會比物體顏色純度低,這樣才能把物體襯出來,
如果襯布用6-7種顏色調,那麼物體就用2-3種顏色調。
參與調和的顏色越多,所得的顏色純度就越低,
這一點要實際多上手操作才能領會,
鮮亮的顏色如物體儘量用兩三種顏色或少用顏色調,幹了會愈亮。
襯布環境用五六種顏色調,幹後會愈灰,這樣幹了可使畫面對比強烈。
比如檸檬黃佔百分之八十,其它雜色佔百分之二十,這個顏色幹了就變亮,可用於主體物或水果;
中黃、土黃和其他雜色佔的比例都是百分之三十,那麼這個顏色幹了就變暗,可用一些襯布背景,和物體暗部。
為什麼說了這麼多總是不願意強調被高捧的“高階灰”,
因為過於強調畫面中的高階灰讓現在很多學生誤解灰就是好的。
一張畫面中只有純灰產生對比才能產生空間,才能不平於紙上,
一味的追求高階灰,不會讓你成為莫蘭迪,
只會在畫面空洞的路上越走越遠。
既然年輕,不如大膽去用色,把色彩當做個性的表達,
敢於嘗試便是色彩提升的捷徑,
敢畫,永遠比畫對來的有感染力。
-
3 # 河南藝考壹哥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你瘋了,因為你說想要在半年內將水粉畫從零基礎提升到清華央美和八大美院的水平,但是仔細思考過後好像也不是沒可能。
半年時間就想上清央美這是一件非常有勇氣的想法,可能你剛接觸美術,所以才不太瞭解清央美和八大美院的門檻要求吧。
給你一組最近最值得參考的資料,(因為2020年疫情的原因不做參考)據統計2019年央美總報考人數為55571人,同前一年比增長了38.59%,報錄比68.5:1,下證率為5.84%,錄取率約為1.46%。話不多說,這些資料就已經證明清央美的困難程度了。
當然,我也不是勸退你,畢竟美術除了靠天賦,長期的技術練習與理論上的積累也非常重要,零基礎起步單靠半年時間的學習,除非你是天賦異稟,否則沒什麼可能性。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重新思考了一番?其實如果你非上美院不可的話,也可以考慮一下其他美院,畢竟藝考之路還是求穩妥當。
話說回來,你要是想提升水粉技巧,也得保證其他兩科的穩定性,這樣才有更多精力去鍛鍊水粉畫的功底。水粉通常會用到畫筆和刮刀這兩種工具,但無論是哪種方式,色感都是最直接影響到畫面效果的。
所謂色感,就是一個人對於顏色的感受,每個人的色感不同所以畫出來的畫面效果也就不一樣。
比如下面兩幅水粉畫,左邊色彩感覺偏冷整體色調偏綠,右邊則明顯屬於暖色調,但是裡面的物體都一樣,這就是色彩感受的不同之處了。
對於同一幅畫,每個人的眼睛看到的和理解的都不同,儘管再怎麼臨摹也無法代替那一張畫,這也正是藝術的獨特性。莎士比亞說過,千篇一律就等於毀滅,文學是如此,美學更是如此。
其實我個人認為,色感也算是天賦的一種吧,這些東西說來都挺虛的,但是對於色感敏銳的人來說,畫色彩的時候自然也就事半功倍,合理巧妙的顏色搭配還能給自己的畫面加分呢!
但色感是沒有對錯之分的,只有強弱的差別。所以,如果想要提高色感,就要多看、多思考、多練。
多看。
就是多看不同的人的畫,特別是那些大師的作品,還有流傳千古的經典,這些都能夠幫助我們提高眼界和審美能力。而且看畫要看得出美醜差異,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盲目的人云亦云。
每一副畫的風格都大為不同,那麼該如何從中學到東西呢?
首先,你要清楚色彩這一門不僅僅看的是色調、顏色,更重要的還是構圖。
所以,當你看到一幅好畫的時候,你要感受這畫的整體主色調,明確它給你的主觀感受之後再去細品它的構圖,物體的大小、物體的擺放以及遮擋關係多少,緊接著就是大到一個物體,小到襯布褶皺處的顏色,思考一下怎樣才能調出這樣協調的色彩。
平時多觀察物體形體的走向,以及所畫靜物的質感,之後你還得學習畫上的筆觸,不要小看筆觸,一幅畫有沒有筆觸0關乎到這幅畫有沒有張力,筆觸往往也是表達色彩物體體積的關鍵所在。
最後就是看塑造,很多美術生就是卡在了塑造上,其實到集訓最後階段大家的訓練水平都差不多,畫面一看都有大效果,但要想跳出人群,令人眼前一亮的話,只有塑造得好才行。
所以要看懂別人的作品是如何塑造的,其實無非就是最初學的那幾個幾何體,你只要多看看,多學學,再奇形怪狀的物體也能塑造得出來。切記好畫不要只看一遍哦!如果想要有所積累一定是要反覆看的。
接著就是多思考。
那麼該如何思考?
很多美術生之所以學不好,就是因為缺少思考,每一次動筆畫之前一定要有所思考。
那麼該如何思考?就要從構圖、調色以及如何擺筆這三個方面去思考了。
因為前面提到了多看,在多看的基礎上你的腦海中已經有足夠的儲備量供你挑選,無論是看到寫生靜物還是照片、考題,第一反應就是在腦海裡搜尋熟悉且適合的構圖,能不能套上,接著就是思考這幅畫主要想表達的色調,再者是顏色的搭配,純灰亮如何表達,之後是擺筆,這個物體的體積要用怎樣的筆觸做出來等等。
最後就是一定要多練。
從臨摹到寫生,從鋪大色塊到小筆觸的點綴,都是要勤勤懇懇將練習落到實處。
平時要多臨摹一些高分卷和大師的畫,一邊去思考揣摩他們用色的規律以及內心的想法,一邊也鍛鍊了自身對顏色的判斷力。
還有要保持畫面完整,千萬不要從區域性開始摳,這很容易導致你後面沒時間完善統一的畫面,除非你已經胸有成竹了。我就是吃了這個虧,經常不夠時間畫,畢竟考試不像平時練習,考試是有時間規定的。
無論是看還是練,我們都要從構圖、調色以及如何擺筆這三大方面下手。
⑴構圖常見的有:三角形構圖(具有穩定性,景物以三點連線構成面)
水平式構圖(穩定的同時有平和的感覺但缺少層次,所以要考慮到物體擺放的空間層次性)
圓形構圖(有整體和動靜結合感,物體圍繞成圓或橢圓形)
C形構圖(有流動性,主體在中間點,前面是第一次要物,最後面的物體虛化推動空間層次)
S形構圖(流動性最強,比C形多了一點延展效果)
這五種是我們平時使用較多的集中構圖方式,當然還有其他的特殊的構圖方式,但是難度較大不好把控。
⑵想提高、鍛鍊自己的色感和調色能力
①首先要了解色彩三大要素:色相、純度(飽和度)和明度,還有三原色(紅黃藍)以及光源色、固有色和環境色,然後就要學習如何搭配顏色,將同類色(指深淺與明暗不同的兩種色相性質相同的顏色)、近似色也叫類比色(指色環上相鄰的顏色,例如紅色與橙色,黃色和黃綠色)還有對比色(指色環中直面相對的兩個顏色)熟練掌握,平時多去試著調出各種各樣你喜歡的顏色,增加自己的色彩認知。
還有,畫色彩的時候不要拘泥於一種顏色,不同的色彩搭配能使畫面看起來更加豐富有層次,但同時也要保證畫面色調的統一 。
②為了確保物體的體積感,調出來的顏色要色階明顯,這個可以透過畫色環來鍛鍊。
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銜接處的顏色處理建議一定要多練習調色,風景靜物都可以,讓自己調出來的顏色儘可能的和大師作品的接近,去培養自己的調色能力與感受。同時“形轉色變”這是個字要記在腦子裡,發生轉折顏色就會有所變化,這也是提高物體體積感的方法。
不管是畫素描還是色彩我們都要時刻關注空間問題,並時刻去培養自己空間感。
冷暖色的運用,暖色向前冷色後推 。還有注意對比關係 ,對比強烈的往前跳對比弱的則往後推。這個和素描也是相通的,色彩也分前實後虛。所以一定要依照畫面主次,合理巧妙利用顏色上的特徵,拉開空間層次感。
⑶最後一點是擺筆。
擺筆就是把顏料擺在畫面上,擺筆要粗中有細,大膽果斷且肯定。千萬不要在畫紙上抹來抹去。接下來分別來分析我們常用的用筆技法,通常分為:擺、點、拖、勾、鋪,這幾點。
①鋪:用在剛開始畫的時候常用到,用來鋪一些大色塊。
像背景桌面襯布和主要物體要先用鋪色的方式區分色塊,畫起來方便快捷,用筆快且用水較多顏料鋪得薄,方便後續新增。鋪的手法比較大氣,用筆的正鋒直接按筆,落筆迅速,收筆乾脆。
②擺:多用於第二步,開始在物體畫面中擺出體塊來,蘸取的顏料較厚,不加太多水以免畫面變灰,初步的塑造出體積形狀,肯定地擺出物體的三大面,下筆要快、準、狠,為後面刻畫做鋪墊。
③拖:擺完筆後會一邊都會接著以拖的方式進行,先按下這一筆然後然後往你要走的方向快速拖動,前實後虛,結尾處留出自然的擺尾使飛白過度。通常在三大面的轉折和虛實相交處用到這種筆法較多,是明確塑形的進一步完善方法。
④點:像小雞啄米一樣乾脆利落,不拖不欠不留白,有停頓感,是塑形的點睛之筆,由點成面,起到點綴畫面的效果。
⑤勾:和點一樣非常細緻,純用顏料不要加水稀釋,通常會用到的工具是勾線筆,因為這種筆非常細緻,勾得時候也要謹慎,不要把畫面框死了,卡點要精準,用色要重。
我能給的建議也就差不多是這些了,並沒有不看好你也不是打擊你。
總的來說,零基礎想要上美院短時間內靠天賦和努力並存的人是有可能的,但是對於資質平庸的人來說光靠興趣也遠遠不夠,因為等到你真正開始起早貪黑日復一日坐在那一寸小地方遲早會消磨掉所有的耐性。
每天重複著同樣的事情,在擁擠又安靜地只剩畫畫和呼吸聲裡,人會一天天變得躁鬱,在那樣的糾結和高度壓力下,只有當每一幅畫完整的被繪製出來寫下落款的那刻才能得到短暫的慰籍。
還有面對每次模擬考的排名,不是失望和傷心就是喜悅與安心,就這樣一直交替迴圈到你結束了所有單考的那天。
所以啊,有目標和夢想挺好的,那就總結好我們走過的經驗,不顧一切向前衝吧!加油!
回覆列表
構圖
畫面的構架形式感能給人沒得感覺,上緊下松,左右均衡,大小得當,有梳有密。避免物體向下沉,將畫面下半部分塞得滿滿的。避免畫面傾斜,不要將物體畫得過大,或者是過小,佈局應該避免因均等二線的乏味平淡。
大對比解決畫面層次感的問題,包括黑白灰關係。亮度不夠的畫面,死氣沉沉沒有生氣。但是擁塞也不能太生,顏色太生,會顯得畫面非常不好看,不協調。用誇張、概括、加強和減弱的手法,來進行調整。做到豐富而不花,繁雜而不亂。
三因素光源色、固有色、環境色。強調三因素,就是在塑造物體體積時去表現物體的色彩,冷暖變化。受光源的不同,物體的受光部分,色相會發生變化,受天光影響,會帶來藍色的味道,受光部偏冷,那麼固有色就會相對偏暖,物體周圍環境的色彩也對物體本社具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