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澤俊

    首先,看看函谷關到底在哪?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的靈寶市境內,屬於河南的最西部。

    其實,東方六國也只能透過函谷關進攻秦國,其他根本沒得選。對於秦國來說,函谷關是至關重要。

    函谷關位於現在的靈寶境內,從靈寶再往西就進入了陝西境內。

    順便說一個小知識,三門峽曾經被稱為陝州。陝州以西稱為陝西,陝州以東被稱為陝東。

    為何要把關隘設立在這裡呢?

    因為這裡的地理形勢非常好。函谷關的北邊是黃河,依靠當時的地理條件,還沒有大軍可以橫渡的水平。

    南邊是懸崖峭壁,根本沒有透過的可能。

    在函谷關之後,就是關中平原,或者說是關中盆地。因為,秦國的主要地盤就是關中地區,而關中確實是一個盆地。

    秦國的鄰國有四個,北邊是一心向北發展的趙國,中部是魏國和南韓,南部則是龐大的楚國。

    秦國在盆地之中,這是一個天然的屏障。由北部翻越重重山嶺進攻秦國,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事情。

    2000多年之後,日本軍隊佔領山西之後,想進攻關中地區,同樣沒有這個水平。也是隻能透過洛陽一直向西,幾乎一樣的戰術。

    由此可見,當時從北方翻越秦嶺不可能,這條路走不通。

    而對於趙魏韓三國來說,也只能先打下函谷關,才能進攻關中地區。

    蘇秦提出合縱策略以後,東方六國曾經有數次進攻秦國,每一次都打到了函谷關,但是每一次都沒有突破,最終功敗垂成,可以說,函谷關是秦國的命門。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農民軍曾經突破了函谷關,到達了咸陽附近,但是遭到了章邯所率領的幾十萬民工組成軍隊的反擊,遭到大敗。

    秦國的南方是楚國,其實楚國可以透過武關進攻秦國。打個比方說,武關一線就像後來的陰平小道差不多,武關一線雖然比北部的秦嶺好得多,但仍然無法透過大部隊。

    楚國曾經做出了嘗試,小部隊輕裝前進或許可行,但大部隊做不到這一點。而面對強悍的秦國,小部隊也根本起不到作用。

    所以楚國加入了合縱同盟後,也都是和中原各國一起進攻函谷關。至於齊國和燕國,也只能透過魏國和南韓的地盤,抵達函谷關前線。

    對於秦國來說,一旦丟失了函谷關,就意味著關中平原暴露在各國的鋒芒之下。

    如果合縱大軍向西進攻,秦國軍隊也只能選擇節節抵抗,最多就是利用咸陽城死守。

    也許有人會問潼關呢?當時潼關還沒有成型,遠不是後來的樣子。

    所以在歷史中,秦國是守函谷關以拒東方六國。換個角度說,秦國出了函谷關,則可以進攻東方各國。

  • 2 # 青風徐來

    戰國時期攻打秦國為什麼只能從函谷關和丹陽方向入手,這就要從戰國時期秦國的地緣形勢說起。

    秦國立於關中,東以黃河和崤函通道連線趙魏韓三國,北方為人煙稀少的北戎地帶。東南經武關順丹水(今丹江)可達楚國丹陽地界,武關與函谷關、蕭關、大散關共為"秦之四塞"。而南部則是茫茫的秦嶺遙望巴蜀兩國。戰國七雄除齊國外有四個與秦國或多或少的接壤,巴蜀向來羸弱,不久為秦所滅,秦國北部諸戎部落,地勢險峻,人煙稀少且路程較遠。因而與秦國作戰攻擊方向主要集中在崤函通道(函谷關)和武關(丹水)。

    首先是函谷關,戰國時秦孝公從魏國手中奪取崤函之地後,就在此設定函谷關。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秦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關城東西長7.5公里、穀道僅容一車通行,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在秦國的統一之路上函谷關進可攻,退可守,依山河之險,抵禦山東各國的攻擊。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等五國軍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只要函谷關不失,秦國就可高枕無憂的發展經濟,步步蠶食,攻滅六國。

    其次是武關,也就是東南方向,因有丹水可以利用,秦楚兩國都可以順流或逆流藉助水運互相征伐。武關歷史悠久,始建於春秋,名曰"少習關",戰國時改為"武關"。關城建立在峽谷間一座較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習山,南瀕險要。順丹水而下,便是楚國國都丹陽。因而秦楚的主要交鋒地便在武關一帶,秦設武關以拒楚,楚國便修築長城爭鋒相對。秦以商於之地騙楚齊斷交,楚懷王集大軍報復,在武關鎩羽而歸,八萬大軍陳屍武關,屈原悲而著《國殤》。當年商鞅出秦時便想經過武關,無奈被拒。秦末,劉邦便從武關先於項羽入關中。

  • 3 # 目西

    自從,魏國遷都大梁,一心向中原地區擴張之後,秦國藉著商鞅變法便開始不斷的向東進軍,秦國的首要目的就是奪取被魏文侯搶走的河西之地。

    魏國戰略中心轉向中原之後,與趙國和齊國發生了激烈的戰爭,公元前354年,齊魏展開桂陵之戰,魏國打敗,藉此機會秦孝公向魏國發起進攻,奪取少梁,並在公元前352年繼續進攻魏國的河東,並一度攻取安邑,秦國勢力已經越過黃河。

    然而此時的魏國雖然戰敗,實力尚存,遭到秦國進攻後,魏國隨即與趙國和齊國講和,緊接著調轉矛頭直奔秦國,攻打上郡的定陽,經此一戰秦魏在彤講和,秦國奪取河西的計劃破產。當時魏惠王計劃繼續攻秦,秦孝公十分害怕,商鞅也說“以一秦而敵大魏,恐不如”,建議秦孝公放低姿態,尊魏為王,先做一隻舔狗,再圖謀發展。

    在秦孝公的吹捧之下,魏惠王稱王了,他舉行了逢澤之會,這一下惹惱了齊楚,魏齊矛盾再次上升,秦國成功踢走了皮球。公元前344年逢澤之會,公元前342年就發生了馬陵之戰,這一次齊、趙、秦三國紛紛攻打魏國,魏國實力大減。

    雖然之後透過徐州相王,齊魏矛盾緩和,然而秦國卻把握住了馬陵之戰帶來的機會,公元前332年秦國派公孫衍大舉進攻魏國,歷時兩年一舉殲滅魏國在上郡和河西郡的主力,奪取河西,並在公元前330年出函谷關,攻取曲沃。

    從這時開始函谷關,曲沃就成了秦國東進的橋頭堡。這時公孫衍離開秦國來到魏國開始合縱,以韓趙魏為主的五國軍隊攻打函谷關,原因其實很簡單,秦華人在這裡不斷東進。

    這一戰秦國勝利但是後方的義渠起兵襲擊秦國,這時秦國擴張方向發生了變化,一個是張儀主張東進進攻南韓,一個是司馬錯主張滅蜀。司馬錯的計劃得到執行,秦國建立了強大的根據敵。於是再次東進,這次成了秦韓魏和楚齊對峙,最後秦國取得漢中擺脫了楚國的威脅。

    緊接著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繼位開始繼續向東發展,攻取宜陽進而要吞併周室。這時候趙國進入了趙武靈王時代,和秦國關係不錯,秦趙宋和齊韓魏開始爭鬥,最後演變成齊韓魏三國攻秦,由齊國匡章率領的三國軍隊直接攻破了函谷關,秦國退回侵佔的魏國河外(黃河以南)封陵和南韓河外、武隧。這時秦國的攻勢是在函谷關以東的黃河沿線和南方地區。三國攻秦交鋒地自然在函谷關。

    隨後就是趙武靈王的去世以及五國攻齊,秦國漸漸的成為當時唯一的超級大國,藉助由函谷關建立的黃河戰線,將南韓一份為二,進而吞併上黨,爆發長平之戰。

    隨後又有了信陵君五國攻秦再次攻到函谷關,其道理也比較明瞭,秦國建立的函谷關黃河戰線,就像是刀子直插敵人的心臟,類似劉鄧大軍挺近大別山。

    因此綜合來看,由函谷關沿河東出,然後向南,向北是秦國的戰略,而且秦國很早就拿下了楚國西部,這就在河東和武關地區建立了很深的戰略縱深地,不拔出函谷關這顆釘子,其他方向進攻秦國是很難的。

  • 4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要是秦國沒有函谷關,早就被其聯軍消滅,因為其他地方過不去,真的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函谷關地勢極其險要,易守難攻,函谷正東開,函谷關就是關中平原的東大門,函谷關在秦始皇橫掃六合起關鍵作用居功至偉,函谷關扼守函穀道最險要之處,因此而得名,秦孝公從魏國手中奪取崤函之地,設定函谷關,函谷關只有一個裂縫可以通行,裂縫長7.5公里,深了50至70米,谷底大約10米,最狹窄處兩三米寬,函谷關城就位於裂縫東邊的入口處,要想過關中,必須先過函谷關,要過函谷關還要過一條河,這條河叫澗河,公元前318年,楚懷王聯合六國精兵強將攻打秦國,結果被秦軍牢牢堵在函谷關外,據說死亡達百萬,真的是血流成河,屍橫遍野,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沒有絕對的,如果一個王朝墮落,再險要的關塞也不管用,劉邦南走武關滅秦,雖得函谷關,也沒有擋住項羽強力破關。

  • 5 # 填哥嗑歷史

    二百四十載,海內何紛紛。六國兵同合,七雄勢未分。 從成拒秦帝,策決問蘇君。雞鳴將狗盜,論德不論勳。 ——宋之問《過函谷關》

    巍巍的函谷關,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戰國時期,六國多次合縱攻秦,都是兵臨函谷關,無功而返。當然,秦兵東出,大體也是東出函谷關,爭奪中原。這使得戰國時期,在函谷關,多次喋血,函谷關雄關。名震天下。

    當然,除了函谷關之外,透過楚國的丹陽(今天河南淅川),在今天的漢中地區,還有一座名氣比函谷關小一點的雄關。叫做武關。它曾經是秦楚之間的分界線,楚國也曾多次於此扣關攻秦。

    “武關一掌閉秦中,襄鄖江淮路不通。”——清人顧棟高詩

    後來。劉邦西進關中,也是由武關西進。所以,它也是一條進攻秦國的捷徑。

    由於戰國時期,東方六國進攻秦國,大體都是從函谷關和武關進攻,因而,給人們造成一種印象,就是戰國時期攻打秦國只是從函谷關和丹陽地區攻打。其實,這是錯誤的。進攻秦國的通道,還有很多。我們可以先來看看。

    武關故城

    一、從甘肅慶陽攻打秦國。

    由東部打進關中,一路要經過雄關大河的阻礙,但是由甘肅打進關中,卻沒有多少阻礙。

    歷史上,佔領關中地區的主要力量,多次是來自甘肅的。

    比如秦人自己就是透過甘肅天水進入關中的。更早的周華人也是透過甘肅進入關中的。

    那麼,戰國時期,有沒有哪個國家透過甘肅攻打秦國(關中)的呢?

    還真有了。那就是義渠。透過地圖就可以看到。義渠的地盤就在今天的甘肅。在戰國時期,義渠可以說是秦國的世仇。雙方之間爭戰不休。雖然很多時候都是義渠在吃虧。不過,義渠也有雄起的時候。公元前430年,義渠攻打秦國。直到渭南(今天陝西省渭南市)。

    十三年,義渠來伐,至渭南。——《史記.秦本紀第五》

    之後,義渠還多次跟秦國進行拉鋸。直到公元前272年,宣太后殺死義渠王。秦昭襄王派兵滅了義渠。但是,秦在西北的威脅並沒有減弱,因為秦國還面對另一個強大的對手——匈奴。這是後話,不提。

    二、從四川盆地攻打秦國。

    在我們印象中,除了三星堆之外,對四川最早的印象就是秦滅巴蜀了。其實,在秦滅巴蜀之前,秦國也多次和蜀國進行征戰。爭奪的地區,就是南鄭(今天漢中南鄭)。

    雙方在南鄭進行多次的爭奪戰。公元前475年,秦國奪取南鄭。秦躁公二年,南鄭反叛,依附蜀國。秦惠公年間,秦國奪回南鄭。秦孝公年間,南鄭被蜀國攻取。後來,秦惠文王取巴蜀,南鄭才徹底併入秦國。

    躁公二年,南鄭反。惠公十三年,伐蜀,取南鄭。 ——《史記.秦本紀第五》

    所以,從四床盆地透過漢中攻打關中,也是不錯的選擇。後來,劉邦被封為漢王,也正是透過漢中,佔領關中的。

    三。魏文侯時期吳起攻秦。

    戰國前期,魏國盛極一時。聯合三晉,東壓齊國。南鎮楚國。西侵秦國。特別是在吳起的幫助下,侵吞秦國的河西地區。在陰晉地區,以區區五萬兵力大破秦國五十萬大軍。要不是秦國拼死反抗和吳起因為猜忌出逃至楚國。很可能,秦國就被滅了。

    這個時候,吳起也沒有透過函谷關。因為,據考證,函谷關是秦孝公時期設立的。

    四、從現在的內蒙古地區,經過河套地區,南下攻秦。

    這是趙國趙武靈王的設想。就是從趙國北地雲中郡,透過九原,南下攻秦。趙武靈王為此還曾經親自前往秦國勘察。可惜還沒來得及實施,趙國就發生沙丘之變,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這一計劃胎死腹中。

     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史記.趙世家第十三》

    所以,想要攻擊秦國,並不是只有透過函谷關和武關。戰國時期也曾經有其他國家透過漢中和甘肅進攻秦國。

    那麼。為什麼人們會感覺攻打秦國只能透過函谷關和丹陽地區的武關呢?我們可以透過地圖看一下。

    一、戰國時期,能對秦國造成威脅致命威脅的,與秦國發生戰爭規模宏大的,是山東諸國。

    其他國家,比如義渠,蜀國也曾攻打秦國。但是這些小國只能對秦國邊境地區造成一定威脅。與秦的戰爭規模不大。在戰國的前期就在秦國的壓制之下。並且很早就被秦國滅掉。對歷史的影響不大。

    而秦國面臨的主要威脅,秦國的主要征伐物件,是東方六國。秦與東方六國的函谷關之戰,事關秦國與東方六國的生死存亡。其戰爭規模,歷史影響,知名度都不是蜀國、義渠與秦國之戰可以比擬的。

    二、東方六國透過漢中、甘肅乃至雲中九原攻打秦國都不可取。

    這些都面臨三個巨大問題。

    1、勞師遠征。六國軍隊大規模出動,千里奔襲。長途跋涉,勞師遠征,六國都做不到。

    2、透過別國領土。不要說這些要經過巴蜀兩國,義渠國,遊牧民族地區。就是不用,他們也要經過趙國和楚國。趙國和楚國能夠答應讓其他四個國家大部隊透過?要是他們駐紮不走了,豈不是引狼入室?

    3、秦國有防備。秦在北方,有蕭關。在西南方,有大散關。雖然比不上函谷關和武關,但是以逸待勞,對付勞師遠征的六國軍隊,則綽綽有餘了。

    三、有黃河和秦嶺作為屏障,東方六國想要正面進攻關中,只能透過函谷關和武關。

    有人說,在秦與東方六國交界處那麼多,為什麼偏偏要走武關和秦嶺呢?

    因為,秦與東方六國的交界,北起趙國的雲中郡,南至秦國與楚、巴蜀交界的地區(秦並巴蜀之前)。除了剛剛說到的不可取的雲中九原之外,就是滔滔黃河,高峻的秦嶺。

    透過黃河攻取秦國可取嗎?不可取。

    1、大軍渡河可不是開玩笑的。所需要的造船材料,費用就是個天文數字。

    2、大規模造船,不被發現是不可能的。

    3、即使不被發現,渡過黃河之後,面對的是高峻的山嶺,也無可奈何。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都不敢大規模渡過黃河,更別說六國聯軍了。

    那麼透過高峻的秦嶺?秦嶺的主峰高達2000米左右,要是大軍透過,那是在送死。

    因而,北依黃河,南傍秦嶺的函谷關。是東方五國攻打秦國的最佳選擇。

    而秦嶺之中,地勢相對低平。控制秦楚的交通要道的武關,也是攻打秦國的通道之一。

    強大的秦軍

    但是,函谷關的重要性也遠非武關可比。因為楚國不會允許其他五國的大部隊進入其領土。而且,武關比較狹小,小股部隊透過可以,大部隊難以透過。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函谷關和武關,中國的歷史上,增添不少動人的傳說,比如老子出函谷啊,雞鳴狗盜,奇襲武關,等等。這些文化,包括這兩座雄關,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 6 # 大果和二果

    秦國一家在西,六國全部在東。六國去往秦國,隔著黃河和綿延千里的秦嶺。戰國時期,部隊主要裝備是戰車,如果大部隊行軍,跨過黃河和翻越秦嶺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只能走官道,因為官道有車轍,行動較為迅速。而秦嶺餘脈崤山中有一條峽谷直通長安,秦孝公在此築城關,僅留一車出入,所以是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兩晉南北朝時期,長安失去了政治中心地位,也就沒有了防禦價值。隋唐時期,長安再次成為國都,函谷關的地位再次凸顯。但是,由於在函谷關的南邊,雨水在崤山中又沖刷出一條溝壑和黃河河道露出,所以函谷關就失去了價值。

  • 7 # 玉之溪

    函谷關,這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關隘,在春秋戰國時期尤為重要,是秦國隔絕東方六國(除了楚國)攻擊的第一門戶,易守難攻,兩面環山,一面環水,關後就是關中大平原。在歷史秦國曆史上,此關沒有被正面攻破過。都是在其他方向被攻破後,此關才被拿下。

    丹水是楚國進攻秦國的又一個地方,是在楚國復地和秦國交接的地方。

    除了楚國,其他山東五國,都是在函谷關和秦國交戰,此處就是一片山地,古時稱之為崤山,諸多戰事都是在此處發生。山東五國也都有關隘建在此處。故也是山東五國集結兵力最近,最方便的地方。

    所以,戰國時期攻打秦國,都是從此關開始。楚國是從丹水開始。

    到了秦國統一六國,函谷關也就被廢棄了,因為他的存在,不利於國家統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國勒克萊爾坦克的防護力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