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項全能斜槓青年

    臧洪殺妾

    興平二年(195年),曹操在雍丘包圍張超。張超對部下說道:“這種情況下,也許就臧洪會來救我吧。”部下都認為袁紹與曹操的關係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紹所重用,一定不會自毀前程,而遠來赴難。張超說:“子源這個人,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義士,絕不會背棄自己的原則。只可能會被袁紹約束,來不及救我。”臧洪聽說張超被圍,危在旦夕,光著腳大哭,立馬要率領所部兵馬前去救援,又向袁紹請求增加軍隊,袁紹當然不會答應,最後託了三個月,雍丘被曹操攻破,張超一家被滅族。臧洪於是對袁紹充滿了怨恨,他宣佈與袁紹斷絕關係,這就等於宣佈東郡獨立,袁紹也氣了,於是親自帶兵前來問罪,袁紹把臧洪圍在東武陽城,但是怎麼攻都攻不下來,前後長達一年。

    袁紹命令陳琳寫信給臧洪,勸他投降,臧洪洋洋灑灑寫了一封千字文,這篇回信完整地保留在《漢末英雄記》當中,《三國志》和《後漢書》在摘錄時略有刪節。[袁紹接到書信以後,知道臧洪誓死不降,增兵急攻,東武陽城中糧食已盡,臧洪認為死期不遠,把部下叫來對他們說:“袁紹的野心很大,對漢室江山圖謀不軌,我為大義而死,死有所值,你們沒必要跟著我一起死,你們在城池未破之前,帶著家小逃出去吧。”城中的部將百姓都淚流滿面的說:“要死一起死!”一開始還有老鼠和武器上的皮革可以吃,後來什麼都被吃光了,到最後只剩下了三升米,臧洪讓人煮成稀粥讓大家喝。最後又把自己的愛妾殺了分給將士充飢。將士們都失聲痛哭,都沒法抬頭看臧洪。這時城中男女七八千人互相枕著大腿死在一起,但一個叛逃的也沒有。最後東武陽城還是被袁紹攻破,用了很多布幔來佈置現場,大會諸將來召見臧洪,袁紹問他:“臧洪,你為何要如此背叛於我?現在服了沒有?” 臧洪可能餓得都站不起來了,坐在地上瞪著眼睛對袁紹說:“你們袁家事漢已四世五公,可謂國恩浩蕩。現在王室衰弱,你們沒有輔翼之意,反而充滿自己的野心,只可惜我臧洪力量不夠,不能親手殺了你們為天下報仇,哪來的服不服?”袁紹惱羞成怒,下令把臧洪殺了。臧洪有個同縣的老鄉叫陳容,在臧洪手下擔任東郡郡丞,東武陽未被攻下前,臧洪派陳容出城。臧洪在法場時袁紹命陳容在一旁看,看袁紹要殺臧洪,他上來求情,袁紹不答應,讓人把他拉出去,陳容大喊:“今日寧與臧洪同日死,不與將軍同日生。”袁紹於是下令把陳容也殺了。袁紹身邊不少人對臧洪、陳容之死表示惋惜,認為是“一日殺二烈士”。臧洪在城破之前派遣兩個司馬出城向呂布求援,等到他們回來時東武陽已經陷落,皆赴敵而死。

  • 2 # 不如歸去2008

    大鬧鳳儀亭之後,董卓被王允設計,李肅誘騙董卓去受禪臺

    受禪臺下,王允大呼董卓國賊,兩廂武士盡出,

    董卓大呼:吾兒奉先何在

    呂布:奉旨討逆,只誅首惡,餘者不論

    董卓卒

    2.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朗:都督,明日兩軍陣前,管教在下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兩軍陣前

    王朗:來著可是,諸葛明明.........

    孔明:......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朗卒

    3.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

    下邳之戰,呂布被侯成宋憲背叛,擒於白門樓

    當曹操登樓時,呂布對劉備說:“公為座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救呢?”劉備點頭應允。

    曹操上樓後,呂布表示願意歸降,輔佐曹操定鼎天下

    曹操問劉備:如何

    劉備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乎

    呂布卒

    4.誰敢殺我

    魏延帶兵與楊儀對峙

    楊儀曰:你敢大叫三聲“誰敢殺我”,我就投降

    魏延笑曰:誰敢殺我,誰敢殺我,誰敢殺我,

    "我敢殺你。"馬岱突襲

    魏延卒

    5.我父子三人都要死在這裡了

    諸葛亮引誘司馬懿,將其誘至上方谷,放火燒山。

    司馬懿絕望了,跟兒子說:“我父子三人都要死在這裡了”

    拔劍自刎Ing...........

    叮叮叮叮叮叮.......

    《六月的雨》

    演唱:孔明,泣血演唱

    一場雨,把我困在這裡

    懿冷漠的表情,會讓我傷心

    六月的雨,是無情的懿

    伴隨著點點滴滴

    痛擊我心裡

    我不會相信

    懿不是故意滴

    卻為何把我丟棄在風雨裡

    我沒有放棄也不會離懿而去

    哪怕要分開,我依然等懿

    我全心全意等懿的訊息

    終會有一天會懿相信我

    ......

    孔明卒

  • 3 # 我們的三國

    題主問的應該是光榮的《三國志》系列遊戲吧,看見有人答各個版本的三國影視劇我也是醉了。。。話說有哪部影視劇叫《三國志》嗎?

    光榮的《三國志》系列,至今已經有了30多年了,也發行了13部正統續作了。《三國志》系列椅子都以還原歷史、武將多、耐玩等特徵,,吸引著一批批的玩家為之爆肝。

    而作為在《三國志》幾大遊戲組成部分中最核心的——武將數值,這個決定了各個人物在遊戲中命運的要素。在過去的13代中,有哪些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東西呢?

    每一代的維度項:

    如果是很老的玩家,肯定知道這些,但對於從7、9甚至11才開始接觸過《三國志》系列的玩家,可能就不知道了。除了武力和智力2個數值項外,其餘的數值項都有過空缺,政治值和統帥值現在也基本是必備的數值專案了。但在最早的1代中的體力項、運勢項,2代中的陸戰、水戰項,都是再也看不見了。最近的2部12和13取消了魅力值。

    呂布的武力值:

    呂布作為《三國志》系列武將的代表,早就成為大家的習慣。其每一代100的武力值似乎也成為了常規的既定內容。但其實在《三國志7》中,呂布的武力值為98,並沒有達到100。這也是唯一部呂布的武力值預設不是100的《三國志》。但雖然不是100,呂布的預設武力值仍是第一名。

    孔明的智力值:

    和呂布的武力值一樣,諸葛亮的智力值常年也都是100,常年排第一,也變成一種固定的模式了。但同樣也是在《三國志7》當中,諸葛亮的智商突然就下降到了92,排在了周瑜、荀彧、法正、曹操等人的後面,位列第9。雖然說可能貼近於史實了,但確實讓很多玩家無法接受的是,魯肅都排咋子孔明前。反倒是這部中的政治,諸葛亮排在了第一。

    每一代平均值的TOP5:

    看見這個數值,你就會發現,光榮是多麼愛劉備,除了統帥每一欄都有蜀人,武力除了呂布外全是蜀將。而曹操雖然本人比較受寵但是手下很多人都被黑。

  • 4 # 亡靈守衛

    基本玩遍了光榮的三國志,對於細思極恐的細節的話應該只有一個,就是光榮特別的寵愛趙雲,趙雲的所有值基本上都能進入前十包括武力,智力,統治,魅力等感覺趙雲像是光榮的親兒子一樣,另外就是感覺光榮對三國曆史特別的熟悉,最為一個日本的遊戲公司對三國的熟悉程度個人感覺超越的中國的絕大多初中甚至高中生,比如三國後期的小呂布文鴦大家可能都知道可誰能說出他的戰績呢,再比如三國後期蜀國的廖化。我玩過很多三國遊戲,但是隻有光榮的廖化統治是最高的,作為蜀國後期小五虎(按照諸葛亮遺囑)的第二把交椅被很多人無視了。吳國就不用說了很多三國遊戲都沒登入過陸景。雖然我不知道光榮在研發時有沒有百度過但是要居安思危啊

  • 5 # 秋山三國

    是遊戲嗎?

    1234基本上都是dos紅白機,我最早接觸的是7後來補了5和6。

    5的遊戲音樂很棒,6在今天估計只能算手機遊戲,當然5只能稱為塞班系統了。

    三國志5和6,都是以國家為單位。但將的屬性真不平衡。曹操幾乎一人扛起曹魏,五虎將和諸葛亮很猛,東吳一群垃圾。總的來說,是按照演義設定數值。但是,並不同於三國群英傳,三國志前幾代都是誰兵多誰大哥。

    7代是我覺得最經典的一代,革命性一代。加入城市介面,畫風很贊。東吳巴蜀還有北方的城池都有不同,隨著市政人口增多,城池也在變。另外武將身份有在野,一般,太守,軍師,君主。根據身份不同介面也不同。人物擁有不同的技能組合與事件技能學習系統,月旦評,人物相性系統,單挑系統與比武大賽,兵科技術與特色兵種,吟詩大賽,娶妻,收藏,山川名勝收集,多結局。絕對神作!

    任務資料上,還是蜀國最強。文官諸葛亮是無敵的。武官,五虎上將加呂布典韋許褚張遼甘寧。其他基本可忽略。因為有培養和成長系統,玩家選誰都感覺問題不大。

    8代是7代的加強。能生子並養育,能結義。新增酒館,以及蔡琰等城市npc。增設戰役挑戰關卡模式。三國演義中的劇情也都有很生動的體現,比七更多更豐富。而且舌戰系統出現了。這代兵種似乎做了下平衡,上代象兵配樓船簡直就是爸爸,這代就好多了。攻城戰也沒那麼簡陋了,能在戰鬥棋盤上組裝兵器攻城,10好像借鑑了。另外太守之上設定了軍團長,而軍師則分為太守軍師軍團軍師勢力軍師,也大大降低了上一代勢力軍師可以透過造反直接改朝換代的成功率,我反正是沒成功過,只是唆使過太守或者軍團長叛亂。

    這代開始,吳國陣容的整體面板有所加強。尤其是四都督。真的能用。

    9也是非常經典的。沒了亂七八糟的三國事件,和介面跳轉,改用網格地圖。作戰建設都在地圖上。軍隊的運輸和建設都有走格時間,這真的很公平,也更真實。組裝被取消了,你出征時什麼兵種你攻城就什麼樣。也就是說你要打算攻城就不得不抱著被對方一隊白板步兵打殘的心理準備,不過我記得好像兵器殺兵則挺強的,比如井闌。這代就是四角上的蠻族勢力設計的有點坑爹,雖然他們可能很想營造一種五胡亂華之感,但真的是不合乎常理。玩過的都知道。

    這代在人與數值上吳國和魏國都有提升,五虎將終於不再是最強陣容。但這代來說你有五虎將諸葛亮也沒什麼用了。單挑和舌戰都不重要。

    10在很多人眼中也是經典。但作為太閣立志傳玩家,表示這賬我不買。這代我們又能操作勢力中的個體了。但我覺得這代比較驚豔的是都市科技。不同都市不同兵科。比如青州兵虎豹騎都只能在陳留濮陽等地,涼州兵則在涼州。可這並沒有攔住玩家或者ai爆出全陣容虎豹騎來。試想一下,滿大街虎豹騎,這還叫精銳?

    數值上繼承上代,任務競爭系統一般也會找數值相當的對手,讓周倉去跟諸葛亮競爭搞技術那可不就搞笑了。

    11也是神作。是九代的昇華版。類似7與8。但是顯然11更成功。水墨寫實地圖,名將專屬技能等等。地圖上進行區域建設,也能建造各種作戰設施。這一代和信長之野望11之後的作品有點相像。單挑時的人設也讓人想起無雙系列。但嫁接算是不錯了,尤其是秒殺模式。比如當時對方的龐德和我副將郭嘉被迫發生了單挑,郭嘉直接陣亡。雖然過去也有秒殺系統,但是這種隨緣強行單挑也是挺讓人醉的。

    這代吳國揚眉吐氣了。周瑜直接封神,火神。就算你是看破一切的神算諸葛,一樣要跪在神火流的淫威下。

    12依然只能選勢力,但屬下擁有了不同技能組合,比如你擅長耕田,我擅長商業。類似8代的君主版。可玩度感覺一般。每個城的設計不同倒是能看出點用心,可是千篇一律的內政太勞心了。最大敗筆是獨創的秘策系統,玩的只想罵娘。被人稱為最垃圾的一代。我反正對它是沒多少印象。

    這一代感覺三國都很和諧,屬性只在內政外交有用,打仗看特技,這也是有信長之野望的影子在,每個人一個特技。特技上曹操劉備還有孫權都是光環技能,無非攻防智傷兵冷靜這幾個重要維度各分三個。這三個基本勢均敵。最強的是諸葛亮,加成光環還附帶全體伏兵造成地方混亂,變態一般的存在。如果9代開創了周瑜fff教,這一代正式開創了一隊武將打全圖的時代。

    13是較為優秀的一代。作戰揚棄了12,內政跟10代有些像,最值得好評的地方是迴歸自由角色扮演這條正道也就是7代。事件劇情表現全程二維,跟看小人書似的,還有點新穎。但是舌戰和單挑繼續三維,感覺都沒什麼進步。我相當不喜歡10,但感覺13肯定比10強。

    人物屬性上這代無敵的蜀漢又回來了。關羽趙雲諸葛亮都是極品技能。不過周瑜陸遜等火神依然活躍。可憐的魏,空有一群二流將。

    總體來說,三國志哪一代都有其特點,在不斷調整,創新,拼湊,中迭代。

    1到6基本算是今天策略小遊戲的鼻祖,作為君主內政外交軍事等等指令。

    7.9是革命性的兩代,一個開創了最經典的自由扮演策略流,一個開創了地圖戰略模擬流。8是7的平庸升級版,11是9的超級最佳化版。

    10是7.9兩代的雜糅性產品,你可以自由扮演一個人在大地圖上走啊走。到了13其實是7代的重製。12是朵奇葩。

    根據光榮的這個尿性,14估計應該輪到地圖模擬流了。

  • 6 # 或許很瀟灑

    《三國演義》隱藏著兩個真正文武全才的怪物以及一個戰力爆表的怪獸。

    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馬懿到來;忽見一枝魏兵殺到,延縱馬向前視之,正是 司馬懿。延大喝曰:“司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槍接戰。不上三合,延撥回馬便走, 懿隨後趕來。

    張郃死後,魏延已是當時三國第一猛將了。司馬懿居然挺槍去戰?還真打了幾個回合?如果司馬懿武力不濟,魏延早就一刀斬了,何必還詐敗,說明確實戰司馬懿不下啊!

    魏延撥馬而走,司馬懿還敢追?要知道司馬懿比諸葛亮還謹慎小心,若對自己武力沒有十足的信心,可不敢啊。

    但更偉大的是這位:

    朗遂引兵會合白虎,同陳兵于山陰之野。兩陣對圓,孫策出馬,謂王朗曰:“吾興仁義之兵,來安浙江,汝何故助賊?”朗罵曰:“汝童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並吾界!今日特與嚴氏雪仇!”孫策大怒,正待交戰,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馬舞刀,與慈戰不數合,朗將周聽,殺出助戰;孫策陣中黃蓋,飛馬接住周聽交鋒。兩下鼓聲大震,互相鏖戰。忽王朗陣後先亂,一彪軍從背後抄來。朗大驚,急回馬來迎:原來是周瑜與程普引軍刺斜殺來,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聽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橋,堅閉城門。孫策大軍乘勢趕到城下。分佈眾軍,四門攻打。

    王朗,王司徒。

    拍馬舞刀,大戰東吳三大猛將之一太史慈(另兩位是周泰和甘寧)。貨真價實的單挑。

    而且還“互相鏖戰”,那是打了一會兒的。

    周瑜與程普夾擊,王朗才寡不敵眾而去。可見勇猛如太史慈,也無法把王司徒怎麼地。

    王司徒不止是經史精通、能生兒子(王肅)、善養孫女(王元姬),刀法也了得。跟太史慈打居然不敗,遊戲裡不給他80+的武力,不能夠啊!

    三十年後祁山相見,如果不是出於禮貌,王司徒早就拍馬舞刀衝過去,活捉諸葛亮了!

    不知你聽沒聽過“曲阿小將”……

    《三國志》中寫道“(太史慈)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

    簡單翻譯一下:太史慈和一無名騎卒在草叢裡遇到了野生的孫策!還有另外十二騎,都是韓當、宋謙、黃蓋這些響噹噹的人物。太史慈和孫策跑走單挑去了,戰了有一會,兩人還友情互換了裝備,這時雙方的後援才趕到。

    以一己之力,擋住了程普,黃蓋,韓當,周泰等十二人卻連個姓名都沒有留下。

    曲阿小將,無名無姓,生卒年份不詳。

    事蹟:助太史慈抵擋程普等十二騎。

    時間:不詳。

    地點:第一戰場,神亭嶺下;第二戰場,神亭嶺下另一平川地。注意:其中行軍路線未確定。

    參加人員:太史慈、曲阿小將(即三國志中的一騎卒)、孫策、程普、黃蓋、韓當、周泰、蔣欽、宋謙、姓名不詳的另外六騎。

    從孫策追太史慈開始到程普等十二騎趕到,一共是多長時間呢?參考《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馬超張飛午後開戰,百餘合後休息片刻,再戰百餘合天色己晚。二將從午後打到天黑,估計有四到五小時,共戰兩百餘回合,中間休息片刻。以此類推,從孫策追太史慈開始到程普等十二騎趕到,中間包括追擊的時間大戰五十餘合,滾到地上撕打,劉繇接應軍趕到,中間至少有一小時。問題出現了,這一個多小時程普等十二騎幹嘛去了?筆者認為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一、程普等十二騎在第一次大戰的地方,即神亭嶺下,等候孫策回來,傻等了一個多小時。

    二、程普等十二騎見死不救,袖手旁觀地在神亭嶺下,傻等了一個多小時。

    三、有人畜意謀反,要致孫策於死地,十二個人起內訌,影響了追擊的速度。

    四、太史慈、孫策馬快,程普等十二騎追之不及,一個多小時才趕到。

    五、追趕過程中迷路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對路。

    六、隨太史慈同來的曲阿無名小將是個說書的好手,擺事實講道理,和江東眾將神侃了一個多小時。

    七、被隨太史慈同來的曲阿無名小將阻擊一個多小時。

    排除十二騎迷路、內訌、見死不救、呆萌等不現實原因,他們遲到的最可能的原因就是:被無名騎卒拖延了時間,而且不是很短的時間。考慮到十二騎完全可以派一個人跟著孫策,另十一人打無名騎卒,最可能的解釋就是:無名騎卒一人攔住了十二騎讓他們均無暇分身,而且是十二員大將。

  • 7 # 平安23680171

    細思恐及的是光榮三國至九代始,每一代都有時空發生紊亂,從184年起,至255終,所有三國英雄豪傑聚集在中華大地,同時秦皇劉邦項羽復活,天下再次大亂,各路諸侯譜寫三國最璀璨的星空!

  • 8 # 小王的歷史筆記

    最細思恐極的細節,恐怕是一些小人物吧。

    你以為你對《三國演義》爛熟於心,可是突然看到了於詮、王頎這樣的名字是不是感覺很陌生?

    然後看到胡奮、徐質,看到牽招、牽弘,看到王基、王渾、石苞,是不是感覺很神秘?

    好吧這些人物都是後三國時代的,甚至有些是晉朝大臣,比如張華。

    那麼前三國時代,田豫、田疇、閻柔、鞠義、泠苞都是什麼人?關靖、王門、鄒靖、楊醜、嚴輿又是何方神聖?還有個諸侯叫孔伷,叫王匡,叫區星?

    郭馬是什麼鬼?什麼是鮑三娘?

    小日本做事的精密程度,真是可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評價上演“讓三追三”的全華班OMG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