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羅民教授

    不少的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自己的父母或者是爺爺奶奶,經常會感覺自己身體有病,不斷的到醫院進行檢查,卻並沒有什麼大的疾病,剛剛檢查完感覺身體無異,過上幾天又感覺渾身是病,她們可能得了一種病,那就是——疑病症。

    疑病症是什麼:

    疑病症是擔心自己染上重病的想法,源自對身體症狀的錯誤解讀。

    疑病症又稱醫學生“三年級病”現象,嚴重影響著醫學生的心身健康。

    主要臨床表現:基本上就是學到哪個病就得了哪個病,上課講啥病,就得啥病,按症狀就按在身上,醫學生的通病。

    醫學生肯定或多或少經歷過或者想過這些:

    學寄生蟲的時候幹嘛都覺得不安全,都覺得自己是不是有蛔蟲之類的,差點都去買腸蟲清了;

    每次一提起某些疾病我們就互相看著老師讓我們別往自己身上套;

    疑病症患者發現自己身體的某些症狀後就堅信自己得了重病,會危及健康。

    舉例來說,疑病症患者早晨感到肚子痛,就會認為自己得了結腸癌,即便醫生多次告訴他情況不是這樣,也不能讓他改變想法。

    疑病症患者需要立即知道症狀診斷結果,否則就會肯定自己有重病,情況危險。只要想到有得上重病的可能,就會惶惶不安。這就是為什麼疑病症患者經常說他們更希望知道自己是真有病,而不是處在懷疑之中的原因。

    可能是神經異常導致的疾病!

    患者所感受到的不適可能是真實存在的,而醫院的常見檢查卻無法發現異常,這是因為患者的症狀部位和病變部位不同,此類患者無法透過常規診療(頭疼看頭、腳疼看腳)進行發現和治療。

    患者的神經正常性可能已經被病變的脊柱曲度所破壞,常年累月處於一種壓迫的狀態中,這會導致其支配的血管逐漸收縮,血流量會開始逐漸減少,而血氧是人體一切活動的基本能量,它的缺乏自然會使得我們感覺不適異常。

    焦慮症!

    總是懷疑自己有各種疾病,但是透過各種檢查,並沒有發現問題。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是控制不住的擔心,反覆的去檢查,這個實際上是沒有現實基礎的,過度的恐懼和擔憂。那麼像這種情況就需要考慮焦慮症的可能。

    如果出現了以上症狀,可以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能夠讓患者逐漸瞭解所患疾病的性質,改變其錯誤的觀念,解除或減輕精神因素的影響,使患者能夠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和與健康狀況有正確的評估,逐漸建立對軀體不適的合理性解釋。

  • 2 # 雁過無痕2020

    所有心理和精神疾病都是因為錯誤的思維模式和觀念,執著於外在的問題,追求外在的東西得不到或丟不下,有時是因為色情,從言行舉止和思想上釋放了太多負面能量,身體缺乏正向能量,導致腦力下降甚至失去控制,軀體也出現各種不同奇怪症狀,但並無實質病變。如從改變心念入手,並落實在行動上,所有身心症狀自可消失。傳統心理學不明就裡,製造出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病名,並採用藥物治療心病,把人不斷推向絕望深淵。請放下所執著的一切吧!心理問題越執著就會越陷越深!臉上髒了洗臉就可以,醫生卻叫我們去扣鏡子!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躁狂症以及雙向情感障礙等所有所謂心理疾病的真相

    心理問題是當前非常嚴重的一個社會現象,尤其是在孩子中越來越多,讓人痛心疾首。多少人痛苦到絕望,多少家庭瀕臨崩潰,而大多數人還矇在鼓裡,不知道真相和出路,真是太可怕了!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所有所謂的心理問題,無論什麼型別,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症狀多麼複雜,其實根本都不存在。這些所謂心理疾病為什麼很難治癒?是因為我們一直在解決一個本身並不存在的問題,這怎麼可能解決呢?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造成更多更嚴重的問題。道理一說都明白,所有負面情緒本來就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緒,就像呼吸一樣。大家如果非要去解決的話,只能把生命解決掉,這就是很多人最終選擇走向絕路的原因。一般的人遇到負面情緒很快就放下了,但我們不行,非要解決它,哪怕魚死網破,結果越來越嚴重。殊不知,不去解決問題,轉而放下問題就不需要解決的。無論生活中多麼艱難,沒有什麼放不下的。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

    人生就是一場戲,何苦這麼認真,何苦與自己過不去。

    其實,現實中比你情況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沒有當回事,沒有拿起來,咱們不但拿了起來,還不願放下。只要放下了就沒有痛苦了。要說放不下,誰也沒有辦法。但痛苦有辦法,痛夠了自然就放下了,話糙理不糙。

    我要告訴大家,選擇結束生命是一個極其錯誤的選擇。結束生命這並不是痛苦的結束,而恰恰是另一個沒有盡頭的無盡痛苦的開始。生命永遠不會結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義。

    言歸正傳,這些所謂心理問題的本質和真相又是什麼呢?如果如果我們弄明白了這個,所有所謂心理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因為實際上它本身並不存在,當然也就沒什麼要解決的。

    有人說,怎麼會不存在呢?我們內心煎熬的痛苦多麼真實,我們現實面臨的問題實實在在,我們就是睡不著覺,我們身上的症狀和疾病也是真實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說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嗎?

    是的,對你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我想說的是,這些所謂真實情況都只是結果而已,並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現象,並非本質。它們並非一成不變。我們要解決這些所謂心理問題,必須從根源上入手。大家無論透過心理諮詢還是藥物治療,都是在用現象解決現象,用問題解決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不斷加重問題。

    所有的心理問題,無論什麼樣的負面情緒,都會表現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頭腦思維,想個不停,吃不下,睡不著,身心疲憊,就想去想明白,結果越想越多,惡性迴圈,無法控制,直至崩潰。這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能量會逐漸被耗盡,就越來越失去了對自己思維的控制能力,最後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棄,那是低能量狀態的幻想。在那種能量狀態下,就是一個芝麻都變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壓垮。

    這種情況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變。這個能量,不光是吃飯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負能量(負面思維)的侵蝕,不斷提升正能量。就是必須打破惡性迴圈,停止思考(你是永遠想不完,也永遠想不出結果的),並轉向正向思維,積聚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掌控自己的思維,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能量,過去那些困擾你的問題就由西瓜變成了芝麻。

    那麼,如何停止頭腦思維呢?我們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實,控制不了頭腦就是因為負能量(表現為所有負面情緒)太強大了,我們被負能量所控制了。由於不同人負能量所表現的負面情緒不一樣,軀體症狀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種所謂心理問題的病名,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只要抓住了本質,所有所謂心理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決,因為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無論你是什麼情況,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現實問題多麼真實和難以解決,無論軀體上有任何嚴重,哪怕得了絕症,根源都只有一個,解決辦法也只有一個。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問題都是肥皂泡。

    根源是什麼呢?根源在於錯誤的三觀,追求了錯誤的價值。當前,可以說世界上99%的人追求的是錯誤的。追求物質,各種慾望,色情,不孝,不珍惜生命,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奉獻而非索取、壓力大(非要追求一個特定的目標或要求)。由於這些錯誤的三觀,導致我們心裡每一個念頭、所說、所行都是衝著慾望和索取去的。大家每一個負面情緒後面都一定有一個慾望。還有很多家長自己還把這些錯誤觀念強加給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還怨天尤人,還埋怨孩子。我們所有的慾望和負面情緒都是負能量,都會不斷糾纏與放大,最終正能量越來越少,甚至發展到我們以負能量為榮,以正能量為恥。這不就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嗎?為什麼大多數人活得很痛苦?這就是總根源。每個人表現不一樣,有的身體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災難等等。

    你活在夢境裡,唯有醒來。誰能把夢境解決了?醒來就是,有啥好解決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要明白自己錯在哪了,要明白沒有誰在懲罰你,都是自己的錯。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你錯了還能快樂,那才真是沒天理了。其實,外面誰都沒有錯,都是你自己的錯,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麼原生家庭理論,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論。自己的命運是自己做主,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和藉口。不要以為是家庭環境原因、是別人欺負你你害你、是人際關係緊張、沒有錢、壓力大、身體疾病等等一切現實問題造成的。錯了,這些問題也都是現象,都是錯誤三觀的結果,和你的心理問題一樣都是同一根源的結果,都是表象,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誤的根。即便這些問題被解決,你的心理問題照樣存在,而且還會出現更大的問題來提醒你。

    每一個痛苦,都是來提醒你錯了,讓你趕快回頭。一旦回頭,痛苦就失去了存在價值。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一天不回頭,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每一個痛苦的背後,都有一個執著,都有一個慾望。唯有放下執著,放下慾望。過去的已經過去,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沒有人傷害過你,也沒有人能夠傷害到你,坦然接受自己當前面對的一切,這是自己過去所做的果實,已經無法改變。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知錯改錯,從當下開始保持正能量的心念、語言、和行為,不再傳播和釋負能量,包括家裡和網際網路上,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家務做起,幫助他人,奉獻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慾望,放下物慾執著,孝敬父母,愛惜所有生命,敬畏自然,這些本來就是人生的真諦,迴歸人的本性,這些正能量越來越多,你的未來自然就會改變,幸福快樂就已經上路了。哪裡還會有什麼心理問題?哪裡還有什麼人生問題需要解決?哪裡還有痛苦?哪裡還有不平?

    還有,孩子有問題的父母,求您放過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教育,還孩子自由,別給孩子過多壓力。網際網路一代,少接觸電子遊戲和色情網站等成癮東西,也別再用藥物殘害孩子了!!!

    認為自己存在所謂心理問題,並想辦法去解決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開始,隨著解決的過程,痛苦越來越大。這就是正常人與所謂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區別。人生中所有現實問題都一樣如此,不解決是最好的解決。無為而無不為。大多數人活反了,所以痛苦。

    很多人都說放不下,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人死的時候都的放下,沒有誰能把它帶走。不放下就得繼續揹著,繼續痛苦,沒有選擇,也沒人能幫你放下。放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納,接納別人和自己經歷的一切,接納一切可能的發生!

  • 3 # 霍體清

    老是懷疑自己有病但是去醫院檢查不出毛病,是不是得去心理疏導?

    這種情況心理學叫疑病或疑病症,如果不嚴重,對生活工作影響不大,自己慢慢調整,多運動,一點點可以緩解。如果比較痛苦,焦慮比較高,軀體症狀比較明顯,嚴重影響工作學習生活,就需要尋求幫助,進行心理疏導。

  • 4 # 我說精神

    老是懷疑自己有病,但是去醫院檢查不出毛病,心理疏導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幫助,因為這是精神疾病——疑病障礙。

    說一說什麼是疑病障礙

    我們說的疑病障礙就像你說的,總是懷疑自己有病,但是去醫院檢查又檢查不出任何毛病。疑病障礙的表現特點常常包括:

    有焦慮或疑病性的性格,敏感多疑,對身體健康過分擔心。

    一些患者可以有部分軀體疾病的基礎,但一般不會很嚴重。

    一般身邊的朋友可能存在身患重病,或者因為某些嚴重疾病去世的情況。

    症狀有時候會侷限於某一部位,或某一個器官,但有時候也可以飄忽不定,或涉及全身。

    過分擔心自己身體某一個即使非常微小的變化,比如呼吸、心跳、脈搏等等。

    其實疑病障礙常見於各大醫院的門診部,因為疑病障礙的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醫生的陰性檢查結果不能認可,所以反覆到各大醫院檢查。有的甚至做了100多遍的CT,就是因為沒有得到自己認為的結果。

    我治療的一個疑病障礙患者

    我曾經治療過,和一直在治療的一名疑病障礙患者,是一名老年女性。說來也簡單,女兒的單位免費體檢,女兒將體檢的機會讓給自己的母親,結果我的這名患者在體檢的時候被告知肺部有一個小的陰影,建議進一步做增強CT檢查確診一下。然後我的患者雖然按醫生的建議做了增強CT,被告知沒有任何問題,但就是不能相信,始終認為自己一定有嚴重的腫瘤,反覆到多家大醫院做了檢查,後來終於顧慮被消除了,生活又趨於了平靜,不過好景不長,患者參加了一位多年的老同事的葬禮,當在葬禮上聽說老同事是死於肺癌那一刻,冥冥中覺得自己拿個小小的肺部陰影就是肺癌,所以變得更加擔心,即使反覆檢查確診也無法平靜下來,而且還覺得渾身總是“火燎燎”的不舒服,說不清具體位置,說不清具體形式。

    雖然經過幾個月的治療,這名患者終於可以出院了,但仍然在堅持服藥,因為用她的話說,不吃藥就覺得渾身難受,不過總算透過藥物的幫助她已經能夠正常的進行家庭生活了。

    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存在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周身不適,總是懷疑自己得了某種嚴重疾病的,帶她到精神專科醫院,或三甲醫院的心內科看一看吧,相信會對他又幫助的。
  • 5 # 聽說吧心理諮詢

    有些人會懷疑自己得了什麼病,老覺得身體這裡不舒服,哪裡疼痛,但去了醫院檢查又查不出什麼問題,但他們也總不相信,覺得自己確實有一些身體症狀表現出來了,而醫生又查不出來,很焦慮。其實,這種表現是什麼?這種是疑病症的表現,什麼叫疑病症?讓專業的心理諮詢為您好好講解一下什麼叫疑病症。

      疑病症又稱疑病性神經症,目前屬於軀體形式障礙中的一類,主要指患者擔心或相信患有一種或多種嚴重軀體疾病,病人訴軀體症狀,反覆就醫,儘管經反覆醫學檢查顯示陰性以及醫生給予沒有相應疾病的醫學解釋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顧慮,常伴有焦慮或抑鬱。本病多在50歲以前發病,為慢性波動病程,男女均可發生。

      而疑病症又有不同的分類,主要是按照懷疑自己患有哪些疾病來分的,常見的有五大類:癌症疑病症、心臟病疑病症、狂犬病疑病症、性病疑病症和特別拿出來說的艾滋病疑病症。

      癌症疑病症:癌症對於很多人來說,等同於死亡的代名詞,這種思想深扎於人們的大腦之中,這也是癌症疑病症出現的根源。這個病發病人群不分老幼、性別、社會地位,凡是對癌症有恐懼心理,性格敏感,容易往自己身上“攬病”的人,都是潛在的癌症疑病症患者。而癌症疑病症患者會把身體的一切不適歸咎於自己患有癌症上,比如嗓子痛,懷疑是喉癌;頭痛,懷疑是腦癌;流鼻血,懷疑是血癌…等等諸如此類。患有癌症疑病症的人一般都會有情緒低落等特點。

    心臟疑病症:心臟病是一種常見病,也是容易促發死亡的器質性疾病,生活中常見有因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的例子。受生活規律、精神打擊、呼吸節律等影響,人們經常能夠感受到心臟不適,如心悸、心跳暫停一兩秒又恢復等情況,這些不適很容易誘發心臟疑病症出現。也因此,一些曾經有過心臟不適體驗的人,或者家族有心臟病史的人,會特別容易患上心臟病疑病症。他們會感覺心臟跳動不規律,甚至覺得血液流動異常,反覆到做心電圖等體檢,即使醫生解釋說是普通的心率不齊所致,也無法打消他們的疑慮和擔憂。

    狂犬病疑病症:狂犬病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人獸共患,多見於犬、狼、貓等肉食動物,人多因被病獸咬傷而感染,臨床表現為特有的恐水怕風、嚥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因恐水症狀比較突出,故又名恐水症。患有狂犬病疑病症的人,大多具有懼怕狗的心理,而且還可能被狗咬、舔、蹭過。他們會不斷把自己的一些症狀歸咎於狂犬病身上,讓自己處於一種擔驚受怕的狀態。

      性病疑病症:這個也是比較多人會有的一種疑病症。性病在華人看來意味著品行不端正,有不潔和隨意的性行為,如果誰得了性病被知道會被人看不起,會被人厭惡,而如果是有家庭的人更可能導致妻離子散的下場,這些對性病的恐懼就是性病疑病症的根源。有不潔性交史、曾有性病史懷疑沒有根治者、與性病患者有過“親密接觸”者等人會特別容易患有性病疑病症。他們往往在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的同時,還要憂慮自己的“性病”是否傳給了伴侶,或者被伴侶發現後是否會產生家庭矛盾等。這些擔憂使他們無比焦慮和煩躁,失眠也是常有的事。

      最後一項是艾滋病疑病症。嚴格來說這個也是屬於性病疑病症的一種,不過由於艾滋病的特殊性因此分開來說。有不潔性交史,或其它不安全行為,如共用剃鬚刀、美容、獻血輸血的人會特別容易懷疑自己有艾滋病,艾滋病的無法治癒性讓他們感到恐懼。他們在高危行為發生後,總懷疑自己患上了艾滋病,反覆到醫院要求作HIV抗體檢測,面對陰性結果也無法消除其內心的憂慮。這些就是艾滋病疑病症的症狀和表現。

    疑病症是一種心理問題,而並非患者真的“得了病”,因此患者不必過於憂慮身體,而且目前針對疑病症的治療方法,主要以心理治療為主,可輔以緩解由疑病帶來的抗焦慮、抑鬱情緒藥物。這類心理問題,經過專業的心理諮詢是可以很好的改善的。

  • 6 # fcq靜心

    對於懷疑自己有毛病、而到醫院做檢查後卻沒有。我認為這種情況沒必要找心理醫生疏導,而是對於自己的身體健康於否要有個正確的判斷。這種判斷,不是憑自己的腦子想象、而是憑自己的感覺。包括,自己的五臟六腑、走路是不是有勁、進食是不是正常等等。只要感覺各方面都比較舒服就足夠了,沒必要對自己的身體疑神疑鬼而去找醫生,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煩和給自己帶來意外的精神枷鎖。

  • 7 # 精神知多少

    感謝邀請,問題中描述的情況確實存在於精神科,有些病人可能是疑病觀念,更嚴重一些的病人存在疑病妄想,當程度較輕時可以尋求心理治療來幫助解決,而病情嚴重則需要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類病人,尤其以年齡偏大的老年群體居多,患者感到周身不適,反覆去醫院檢查,即使結果正常或者沒有嚴重的物體疾病也無法打消病人疑慮,病人可能會更換不同的醫生,選擇不同的醫院,為了尋找自己認為準確的結果;有些嚴重的疑病妄想會導致病人誤判,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

    什麼是軀體形式障礙?

    這是一類以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各種軀體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症。主要特徵是病人反覆求醫,反覆向醫生陳述軀體症狀,不斷要給予醫學檢查,無視反覆檢查的陰性結果,不管醫生關於其症狀並無軀體基礎的再三保證,即使患者有時存在某種軀體疾病,但其所患軀體疾病並不能解釋其症狀的性質和程度或病人的痛苦與先佔觀念。這些病人症狀的出現往往和長期存在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或內心衝突密切相關,但病人通常拒絕探討心理原因,常有一定程度尋求注意的行為。

    在軀體形式障礙中表現最為明顯的症狀之一叫做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種以擔心或相信患嚴重軀體疾病的永續性優勢觀念為主的神經症,病人因為這種症狀反覆就醫,各種醫學檢查陰性均不能打消其疑慮。患者常伴有焦慮或抑鬱,對身體畸形疑慮或優勢觀念也屬本症。本障礙男女均有,無明顯家庭特點,常為慢性波動性病程。在這類患者中常伴有焦慮或抑鬱,病人會為此坐立不安,心煩氣躁,甚至出現鬱鬱寡歡的情況;而最大的特點就是將症狀來代替疾病,比如(厭食、體重下降=消化道腫瘤;咳嗽=肺癌、胸痛=心肌梗死),這些認知形式的歪曲導致患者寢食難安,思想負擔非常嚴重。因為對於精神科治療瞭解較少,很多患者僅在基層保健機構或非精神科的專門醫療機構就診,由於受到症狀的影響導致很多家庭關係出現問題,但病人本身的社會功能是正常的。

    我們該如何治療疑病症呢?

    首先支援性治療必不可少:建立穩定的醫患關係,需要病人做出保證的同時給予合理正確的解釋,要求患者避免過分頻繁地軀體檢查。

    其次給予認知行為治療:病人放大了軀體感覺,認為症狀就意味著疾病。不恰當的健康概念就導致了一種軀體感覺放大的認知模式。所以我們給予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有兩個基本目標:挑戰錯誤假設和避免迴避行為,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為病人消除錯誤的理解。

    最後應用藥物治療:對於有明顯焦慮、抑鬱或強迫症狀的病人,可以考慮使用抗抑鬱藥治療,但要防止用藥不當會強化病人的疑病觀念,這就需要醫生給予專業的指導,尤其在藥物不良反應和個體差異方面,像病人解釋清楚,減少患者誤解的發生。

  • 8 # 精神科專家陳振華

    這是疑病症的一種表現,如懷疑自己患了某種絕症,或認為身體的某種異常感覺是某個疾病的症狀,而且隨著症狀的持續存在,更加堅定自己的猜測,甚至過分地關注身體上的細微變化,反覆上網或查閱相關書籍,將相關的症狀對號入座,反覆到醫院做檢查,即使查出的結果仍沒有明確的異常,或被醫生告知不是這種疾病,但仍不放心,認為是檢查得不夠準確,以致反覆多次求治。久而久之,出現焦慮情緒、抑鬱情緒,失眠,心煩,緊張,憂慮,敏感,心情不好,沒有興趣,做事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等。建議及早就醫,可透過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等手段得以康復。

  • 9 # 李權教授

    也不一定,還得看情況。

    首先,有沒有症狀,這些症狀是否能找到規律?

    西醫檢查主要是看器質性病變,或相應指標,器官完好,但功能上出了問題,或者指標沒有達到病理程度,西醫的常規檢查可能作用就不大了。

    這時候可以考慮中醫調理。

    中醫五行學說當中,情志與臟腑也是互相影響,彼此作用,如果中醫調理不見效,再考慮是否心理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找男朋友一定要找比自己個子高的嗎?女高男低就會被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