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說的是薩爾滸戰役吧。
首先,這“三路大軍”有多大?以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經略遼東的楊鎬聲稱兵力47萬,事實上在春寒中從西北宣府、大同、延綏、甘肅各鎮調兵,乃至雲貴各土司,募兵及於浙江、四川,湊出47萬人只是虛張聲勢,根本沒那麼多。真實明軍只有八萬多,加上從屬的北韓和葉赫部女真部隊,也就不到十萬人。努爾哈赤這方面的後金軍有六萬多人。
作為進攻方從全國調兵勞師遠征,也沒有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對抗努爾哈赤以騎兵為主的軍隊,客場在惡劣條件下作戰……這些因素對明軍很不利。唯一的好處是,事出突然,努爾哈赤這邊能動員的六萬人也很倉促。
人數沒有保障就算了,明軍居然還分兵三路,這不是明擺著給後金軍以各個擊破的機會麼?機動性上,努爾哈赤的主力部隊機動性強於明軍,這就造成了明軍認為努爾哈赤打了埋伏的印象。其實杜松那一路已經很接近設防程度很差的努爾哈赤大後方了,然而代價是後方輜重和火器跟不上,又不知道敵人虛實,並不知道努爾哈赤大後方守衛空虛,然而努爾哈赤做出了正確判斷果斷回擊,包了杜松的餃子,看上去似乎是努爾哈赤主動設伏料事如神,實際上還是很危險的。當然,明軍的情報工作做得也不好,反倒是努爾哈赤直到明軍虛實,果斷回來全殲了杜松軍隊二至三萬人。
努爾哈赤擊潰馬林則是一場遭遇戰,馬林部隊本身紮營功底不錯,部署也較為井井有條,不同於之前杜松的盲目推進。然而此時馬林所部2-3萬人被努爾哈赤所率領的一萬多騎兵衝擊,還是潰敗了,只不過這次還是給努爾哈赤帶來了些麻煩,陣地佈置也能讓馬林所部只是被擊潰而非全殲。直到此時,明軍敗局已定。
等到進攻劉綎軍的時候,努爾哈赤已不在軍中,軍隊由他的兒子統領。明軍遭遇後金軍時候沒有佔據制高點,機動性上也差,遭遇後金軍騎兵合圍和衝擊,最終被全殲,劉綎身死。
至於那個時候的明軍風貌,也確實是一副王朝末年武備廢弛的樣子。據文獻記載,明軍大量缺員,兵器不堪用,軍紀敗壞,搶掠居民,爭割敵屍首級請賞。
總之,薩爾滸之戰,明軍最高統領指揮上不如努爾哈赤,客場作戰情報不到位,兵力不充足,機動性差,臨陣表現也不好,遭遇騎兵衝擊容易潰亂,裝備差,士氣低落,軍紀差。這樣的軍隊怎麼會有戰鬥力呢?其實當時努爾哈赤兵力也已經捉襟見肘,多次在外帶領大部隊的時候後方守衛薄弱,而杜松也一度突擊到了其後方附近,但還是被打成了包圍戰,可見明軍分進合擊的三路人馬也沒有好好配合,杜松孤軍深入就如此輕易被殲滅而沒得到援助。明軍情報之差,配合不默契,也弱於後金軍。所謂三路大軍的分兵策略,也要為明軍失利負責的。
題主說的是薩爾滸戰役吧。
首先,這“三路大軍”有多大?以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經略遼東的楊鎬聲稱兵力47萬,事實上在春寒中從西北宣府、大同、延綏、甘肅各鎮調兵,乃至雲貴各土司,募兵及於浙江、四川,湊出47萬人只是虛張聲勢,根本沒那麼多。真實明軍只有八萬多,加上從屬的北韓和葉赫部女真部隊,也就不到十萬人。努爾哈赤這方面的後金軍有六萬多人。
作為進攻方從全國調兵勞師遠征,也沒有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對抗努爾哈赤以騎兵為主的軍隊,客場在惡劣條件下作戰……這些因素對明軍很不利。唯一的好處是,事出突然,努爾哈赤這邊能動員的六萬人也很倉促。
人數沒有保障就算了,明軍居然還分兵三路,這不是明擺著給後金軍以各個擊破的機會麼?機動性上,努爾哈赤的主力部隊機動性強於明軍,這就造成了明軍認為努爾哈赤打了埋伏的印象。其實杜松那一路已經很接近設防程度很差的努爾哈赤大後方了,然而代價是後方輜重和火器跟不上,又不知道敵人虛實,並不知道努爾哈赤大後方守衛空虛,然而努爾哈赤做出了正確判斷果斷回擊,包了杜松的餃子,看上去似乎是努爾哈赤主動設伏料事如神,實際上還是很危險的。當然,明軍的情報工作做得也不好,反倒是努爾哈赤直到明軍虛實,果斷回來全殲了杜松軍隊二至三萬人。
努爾哈赤擊潰馬林則是一場遭遇戰,馬林部隊本身紮營功底不錯,部署也較為井井有條,不同於之前杜松的盲目推進。然而此時馬林所部2-3萬人被努爾哈赤所率領的一萬多騎兵衝擊,還是潰敗了,只不過這次還是給努爾哈赤帶來了些麻煩,陣地佈置也能讓馬林所部只是被擊潰而非全殲。直到此時,明軍敗局已定。
等到進攻劉綎軍的時候,努爾哈赤已不在軍中,軍隊由他的兒子統領。明軍遭遇後金軍時候沒有佔據制高點,機動性上也差,遭遇後金軍騎兵合圍和衝擊,最終被全殲,劉綎身死。
至於那個時候的明軍風貌,也確實是一副王朝末年武備廢弛的樣子。據文獻記載,明軍大量缺員,兵器不堪用,軍紀敗壞,搶掠居民,爭割敵屍首級請賞。
總之,薩爾滸之戰,明軍最高統領指揮上不如努爾哈赤,客場作戰情報不到位,兵力不充足,機動性差,臨陣表現也不好,遭遇騎兵衝擊容易潰亂,裝備差,士氣低落,軍紀差。這樣的軍隊怎麼會有戰鬥力呢?其實當時努爾哈赤兵力也已經捉襟見肘,多次在外帶領大部隊的時候後方守衛薄弱,而杜松也一度突擊到了其後方附近,但還是被打成了包圍戰,可見明軍分進合擊的三路人馬也沒有好好配合,杜松孤軍深入就如此輕易被殲滅而沒得到援助。明軍情報之差,配合不默契,也弱於後金軍。所謂三路大軍的分兵策略,也要為明軍失利負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