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奮鬥的青春軟

    基本資訊

    [概述]

    膽囊息肉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

    [是否醫保]

    [就診科室]

    肝膽外科

    [別名]

    膽囊黏膜隆起性病變

    [病因]

    病因較複雜,可能與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和膽固醇代謝紊亂有關。

    [臨床症狀]

    常見上腹悶脹不適,脂餐後右上腹疼痛或絞痛。

    [併發症]

    少數膽囊息肉可發生癌變。

    [檢查]

    常規超聲檢查、內鏡超聲、CT增強掃描、超聲引導下經皮細針穿刺活檢

    [診斷]

    超聲對本病檢出率>95%,是首先診斷方法。

    [飲食建議]

    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忌辛辣刺激食物,戒菸、酒。

    [治療原則]

    直徑小、無臨床症狀的膽囊息肉定期行超聲探查;直徑>10mm,且有惡變的危險因素,及早行膽囊切除。

    [治癒性]

    膽囊腺瘤性息肉是潛在的癌前病變。

    [重要提醒]

    膽囊息肉直徑>10mm,年齡>50歲,單發,以及合併膽囊結石,已被認為是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可以根據這些危險因素來選取適宜手術的患者。

    症狀與診斷

    [典型症狀]

    大部分患者無不適表現,有症狀者最常見的症狀為上腹部悶脹不適,一般不重,多可耐受。若病變位於膽囊頸部,可影響膽囊的排空,常餐後發生右上腹疼痛或絞痛,尤其在脂餐後。合併有膽囊結石或慢性膽囊炎者,腹痛較明顯。

    [其他症狀]

    罕見的症狀有阻塞性黃疸、膽道出血、急性膽囊炎、胰腺炎等,與膽囊頸部的息肉阻塞膽囊管或息肉脫落嵌頓於壺腹部有關。

    [診斷依據]

    由於本病無特異性臨床表現,診斷主要依賴於影像學檢查。行內鏡超聲、CT增強掃描、超聲引導下經皮細針穿刺活檢、腫瘤分子標記物檢查有助於確診並鑑別良惡性。

    治療

    [治療方針]

    注意膽囊息肉良惡性的判定,從而做到早期發現惡性病變及癌前病變,早期手術切除。

    [對症治療]

    對於息肉直徑<10mm,並且不具有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患者,可以觀察,定期行超聲探查。

    [手術治療]

    息肉直徑<10mm、多個、有蒂的膽囊息肉患者,提示病變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首選。而息肉直徑>10mm,又具有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患者,提示為腫瘤性息肉,應行常規開腹膽囊切除術。術中常規行冰凍切片,以明確病理類別。

    [預後情況]

    一般預後良好。

    護理

    [日常護理]

    1.注意飲食衛生,平時多飲水,每日飲水量應在1500毫升以上。 2.適當進行體育活動,對久坐的人應強調進行戶外活動,可選擇做操、跑步、散步、太極拳、氣功等鍛鍊。提倡腹式呼吸,能對膽、胰、腸、胃等內臟器官起到有節律地按摩作用,使肝膽疏洩流暢。 3.注意保暖,尤其防止腹部受涼,以免刺激膽囊強烈收縮,引發膽絞痛。

    [飲食調理]

    宜多食宜多食各種新鮮水果、蔬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帶、藕、魚肉、兔肉、雞肉、鮮豆類等。宜選用植物油,不用動物油。烹飪時,宜用煮、蒸、燴、炒、拌、氽、燉的烹調方法。應避免進食高膽固醇類食品如雞蛋(尤其是蛋黃)、肥肉、海鮮、無鱗魚類、動物內臟等食品。禁酒及酒精類飲料。

  • 2 # 小克大夫

    膽囊息肉是膽囊壁向膽囊腔內突出或隆起的疾病,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無蒂,多為良性。由於膽囊息肉術前難以確診性質,故籠統稱為“膽囊息肉樣病變”或“膽囊隆起性病變”。

    膽固醇息肉是膽囊黏膜面的膽固醇結晶沉積;炎性息肉是膽囊黏膜的增生,呈多發,直徑常小於lcm,多同時合併膽囊結石和膽囊炎;膽囊腺肌增生是膽囊壁的良性增生性病變,如為侷限型則類似腫瘤。

    本病大部分無任何症狀,僅在體檢時由超聲檢查發現,少數病人可有右上腹疼病,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膽囊息肉繼發細菌感染或堵塞膽囊管、膽總管時出現急性膽囊炎及膽管炎的症狀:如右上腹劇烈疼痛並向右肩部放射,黃疸、發熱、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可誘發膽道出血、胰腺炎,出現嘔血、中上腹持續性疼痛等症狀。

  • 3 # 息肉福

    你好,這個膽囊息肉一般是沒有症狀的,偶爾吃油膩後右上腹部悶痛不適。注意平時不要辛辣煎炸油膩飲食,需要服用息福欣消除,且需要定期複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理是什麼?是信仰還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