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途經西南
-
2 # 神聖的萬貨
隨著內地經濟的崛起,很多投資人更願意將內地作為更大的運作市場,不過,近些年香港很多藝人都在宣傳復興香港電影,不過,努力了很多,效果並不是很好。主要原因,原本香港電影出名主要以槍戰,警匪,黑社會,情色為題材,能拍的題材都已經拍完了,載入經典史冊,想要在現今消費群體多樣,觀眾口味不定的環境下,拍出創新新穎的題材電影還需完美編劇的大力支撐。不過,對於一個從小看著古惑仔,賭神,大話西遊長大的80後來說,香港電影在我們的記憶裡還是留下了較為深刻的烙印。衷心希望復興香港電影。。最後補充一句,近些年來最喜歡的港片既無間道之後就是寒戰。。其他人怎麼認為呢??
-
3 # 香港電影
那麼,是誰對周星馳的橫空出世至關重要呢?並非1990年周星馳開始展露所謂無厘頭表演風格的《一本漫畫闖天涯》,而是塑造了經典賭神形象“高進”,再次讓發哥風光無限的大導演王晶。一如吳宇森對暴力美學槍戰片的開啟,王晶開啟了一代賭片的輝煌。
1955年陸運濤墜機身亡
1955年陸運濤運籌帷幄,組立香港影史上第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影業公司——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到64年堪可十年,始料未及,陸運濤在臺灣墜機身亡。隨即電愗一蹶不振,繼而形成邵氏一家獨大的局面。邵氏王朝迅速崛起。
六爺邵逸夫一生精明,識人重用。
公司創立之初,即有鄒文懷的加盟,是為元老,並逐漸成為邵逸夫的左膀右臂。到70年,各種矛盾逐漸累積,包括鄒文懷與公司的矛盾以及個人雄才壯志與發揮空間的矛盾等等,而偶然的爆發原因,是鄒文懷要加薪不成,與邵氏鬧掰,並帶走何冠昌等一眾“死黨“,建立嘉禾,成就香港影史上的又一段傳奇。
因為銳眼識英雄——李小龍,在邵氏的籠罩下,嘉禾剛剛成立就異軍突起。到73年,李小龍也死於偶然,但此後許冠文、洪金寶、成龍等相繼加盟,嘉禾在70年代與邵氏形成對峙之勢,爭一時瑜亮。
1997年香港迴歸
相比較以上各種偶然性佔大頭的事件,1997年這個拐點,則在香港迴歸十多年前就已經是註定的了。
-
4 # 54321放屁就是她
我覺得香港電影很耐看,記得有次和同事聊天,話題是為什麼我們喜歡看經典的老港片,尤其是星爺的,看不膩的感覺!我一同事說,應該是有些電影裡的臺詞橋段非常的經典!另外一個同事說,那時香港電影大部分的人都是用心去拍的,是真的去拍電影,那時演員沒有現在那麼的zuo!
所以港片在我們心裡的感覺就是,它會很好看!現在內地生活水平高了起來,從一點就可以看出來,十年以前內地的縣城或是地級市沒有什麼電影院,看電影在我們心目中就是CCTV電影頻道,那時電腦都不是很普及,手機也不是智慧化的!記得小學偶而學校會組織去我們縣城的老電影院(現在拆了)看抗戰片,那已經很興奮了!現在不同了,新型的電影院遍地都是,還用智慧手機在美團裡挑哪家便宜點,哪家環境裝置好一點,至於影片的挑選,選港產片的可能性很大!影片的市場變大的,拍電影的技術越來越好,比如特效技術,化妝技術等!但是有些電影卻發現沒有以前那些港產片那麼的有味道了,比如澳門風雲3,我覺得只是衝著發哥去的,劇本真的比不了以前的任何一部經典的電影的劇情!這幾年星爺導演的幾部電影,還是蠻有味道的,雖然星爺不在電影裡,但是多看幾遍,發現每部電影裡都有星爺的影子!那句話,那個背影,那個笑聲,不就是星爺的經典動作麼!希望港產片能有更多的好影片給我們,也希望中國電影越做越好!
-
5 # 東方胤虯
說白點,以前的香港電影人,自己做自己的電影,偶爾借鑑下好萊塢的風格,但是自己的風格不丟,但是從97迴歸以後,電影人要滿足大陸的情況下,還要保留香港的魂,所以這種東西不好把握,把握好經典,把握不好就是爛,比如無間道和澳門風雲,新生代香港導演也都向內陸發展,沒有新生力,其實證明這一觀點就是tvb ,這麼多年依然濃濃的港味
回覆列表
香港電影的沒落,一是電影人的流失,大批有野心的香港電影人選擇到內地或美國拍片。吳宇森,成龍,王家衛去美國,也到內地,周星馳,徐克,爾冬升,陳嘉上,許鞍華,陳可辛等人也大量往內地來,演員更不用說了,不勝列舉,連TVB的演員都時常往內地跑。香港市場有限,內地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西方人都覬覦,香港也不例外。
二是香港電影文化資源流失或者說飽和,港片以往賴以生存的是槍戰片和喜劇和武俠,還有少部分反映香港本土民生的文藝片。槍戰片火爆從吳宇森開始,《英雄本色》《縱橫四海》,打不完的子彈,打不死的英雄,英雄情節,兄弟情義,江湖恩怨,吳宇森的暴力美學酣暢淋漓,杜琪峰文藝範兒十足,《槍火》《放逐》《黑社會》,透過大量的鏡頭轉過製造緊張氣氛,注重人物內心戲,背景音樂恰到好處,在商業和文藝之間找到了絕佳的平衡點,我個人認為,《槍火》是香港黑幫片的巔峰之作。劉偉強和麥兆輝出現的時候,其實香港黑幫片已經開始沒落,一個題材總有用盡的時候,這很正常。《無間道》屬於迴光返照,把最後激情用光了。喜劇,周星馳和王晶,香港喜劇的表現形式,和他們的綜藝節目一樣,主要靠誇張,搞怪,外放路線,也就是無厘頭,這點和內地截然相反,隨著周星馳轉戰內地,後繼無人。王晶本身水平有限,《澳門風雲》還是炒九十年代的剩飯,現在時不時來內地拍個電視劇,也撐不起檯面。
港片裡的文藝片一類,一直慢悠悠的前行,不急躁也沒有消失,很有意思,早年王家衛《阿飛正傳》,把香港年輕人的精神面貌展現的淋漓盡致,足夠驚豔。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家長裡短,平民視角也很好。後來的《歲月神偷》,近期的《一念無明》,這類展現香港平民文化的電影做的不錯,可惜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