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狼文史工作室

    首先決定明朝與後金格局的薩爾滸之戰,此時明帝國的實力遠在後金之上,此役明王朝派出十萬大軍,兵分四路,圍剿後金,每路大軍的總指揮都是實力經驗豐富的戰將,而

    後金當時總兵力僅僅只有六萬,但是明帝國卻犯了一個錯誤,竟然任用了之前已經在北韓戰場有過大敗的楊稿擔當總指揮,結果是各自為戰,被後金努爾哈赤採取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明軍大敗,名將杜松、劉鋌陣亡,明十萬大軍土崩瓦解。此戰改變了明與後金在遼東地區軍事力量的對比,拉開了後金崛起的大幕。

    此戰如果能有一個得力的主將,各路大軍不貿進相互配合響應,戰爭結果未可而知,中國歷史的程序又必將是另一番景象。

    其次便是皇太極的京口擾襲戰,袁崇煥在寧遠一炮轟死了努爾哈赤,改變了明帝國和後金戰局實力,隨後雙方都換了當家人,而其實最開始崇禎皇帝的日子比皇太極好過多了,崇禎皇帝很快牢牢掌握了政權,又重新啟用袁崇煥,而後金皇太極不僅他的七個兄弟對他虎視眈眈,國內又面臨災荒,政治經濟都不穩定,矛盾重重。

    但崇禎崇煥這對君臣組合太心急了,袁崇煥誇下五年復遼之海口,又任性的殺了大將毛文龍,自亂陣腳,中了皇太極的套,皇太極率八萬精兵繞道蒙古,以避開明朝的寧遠山海關一帶的防區,千里奔襲,卻志不在戰,施行了一出絕妙的反間計,讓崇禎皇帝替自己除掉了最大的對手袁崇煥。

    此戰皇太極下的是一招險棋,風險很大收益也極大,如果崇禎崇煥沒自己犯低階錯誤,被關門打狗或被端老窩的可能性極大。但是歷史沒有如果,皇太極成為最大贏家。此役後,明廷對後金,基本失去了抗爭能力,被活活拖死在農民起義和北方邊患兩頭惡狼上。

  • 2 # 方士的知識樂園

    開始的錯誤是養寇自重。

    薩爾滸錯誤的判斷雙方戰力兵力,以及給養能力。現在很多人說明不該分兵之類的,但是明當時的後勤給養制度和能力,根本不可能不分兵。

    熊廷弼的穩城池防禦,聯合蒙古北韓騷擾後路,避免野戰,打消耗戰本來是可以耗死後金。同樣是穩守城池,築堡推進,熊廷弼的做法比袁崇煥高明多了。結果撤掉熊廷弼,連丟重城。

    明廷又啟用不懂軍事無腦準備進攻的王化貞,結果導致關外盡失。

    袁崇煥又放棄了蒙古和北韓,殺了毛文龍,導致後金再也沒有後方牽扯。

    之後就是必然了。

  • 3 # zhzhjhg

    儘管薩爾滸影響大,但絕不至於被滿清滅了,還有滅了滿清的機會。崇禎重新啟用袁崇煥是定生死的敗筆,不僅錯過了饑荒時期滅了滿清,還售糧資敵渡過難關,也殺毛文龍消滅了滿清後顧之憂,很多大決定都是全錯,也是被凌遲的原因。

  • 4 # 朝文社

    明朝錯誤1:放棄寬甸六堡

    其實自從明朝中期起,遼東就曾經不消停,蒙古女真好些部落,都曾經釀出叛亂戰禍。但為何沒有鬧出後金努爾哈赤這樣的大場面?因為一把鑰匙,牢牢掌控在明朝手裡:寬甸六堡。

    寬甸六堡,是以今天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為核心的六坐遼東軍堡,這一系列戰略要塞,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明朝萬曆年間時,遼東總兵李成梁更是不惜血本經營。終於令這條佔據遼東咽喉的防線,成為遏制女真蒙古等部落的最堅固屏障。只要看地圖就明白,守住了六堡,遼東各部的騎兵優勢就無法發揮。瀋陽遼陽撫順等重鎮,就被置於安全的保護之下。甚至明朝還可以六堡為支點,與女真各部落進行貿易,如此軟硬兼施,確保遼東穩定。

    但是,就在萬曆三十四年,再次鎮守遼東的李成梁,卻是大手一揮,將寬甸六堡全數放棄。數十萬邊民流離失所。而這條黃金一般的要地,更成了努爾哈赤的囊中之物。從此後金八旗進入遼東,再也沒有任何障礙。未來的遼東之禍,就此種下。

    明朝錯誤2:薩爾滸戰役

    薩爾滸戰役的慘敗,震驚了整個大明王朝,擁有絕對優勢兵力裝備的明軍,為何會脆敗給後金八旗?後人分析錯誤時,大多指責主帥楊鎬指揮無能,四路進兵的戰略太過弱智。但事實上,最要命的錯誤,並不在此!

    因為,如果覆盤兩句參戰的兵力部隊的話,就會發現一個無情的事實:以薩爾滸之戰明軍的實力,就算是戚繼光李成梁從二十年前穿越來指揮,恐怕敗局也難以扭轉——面對裝備火器並不差多少的後金精銳,長期無敵的明軍,戰備其實已經到了嚴重敗壞的地步。

    就以薩爾滸戰役前後,明朝相關官員的奏摺說,參戰的幾路部隊,除了劉鋌部的裝備戰鬥力還算完整,屬於少有能打硬仗的部隊外,其他三路部隊,卻是要多水有多水。杜松部的好些火槍兵,連火器都不會使。馬林部的許多參戰部隊,多年別說實戰,合練都沒練過。遼東軍更是長期腐化。助戰的北韓軍隊,事實證明更嚴重不靠譜,見到後金主力就果斷叛變。戰爭的結果看似意外,其實起初就沒有了懸念。

    所以,對於明朝當時來說,當努爾哈赤扯旗造反後,明軍最正確的選擇,其實應該收縮兵力,先以防禦為上。可惜滿朝狂熱頭腦的文武官員,卻沒一個明白人。勝負,也就沒有了懸念。

    明朝錯誤3:錯用袁應泰

    薩爾滸戰役,是明軍一場空前慘敗,但就此說後金崛起,卻並不準確。

    因為吃了血虧的萬曆皇帝,立刻恢復了他在之前“三大徵”時的常規表現:就算開戰吃虧,接下來就能憑著正確的用人,迅速扭轉局面。這次他也發揮正常,選擇了文武雙全的熊廷弼出任遼東經略。這位強人的到來,一度成了戰局的轉折點,不到一年的時間,明軍穩住了防線,甚至還挫敗了努爾哈赤的攻勢。大批明軍軍隊更持續騷擾後金的後方。以至於明朝派到遼東的給事中朱童蒙,到了就看到驚人一幕——很多百姓眼淚汪汪拉住朱童蒙馬頭,極力稱讚熊廷弼的戰功。

    如果局面照此繼續下去的話,緩過勁來的明朝,也很可能複製三大徵的勝利套路,但一樁意外,卻打亂了翻盤的節奏——萬曆皇帝駕崩。

    失去了信任的熊廷弼,很快陷入到了黨爭裡,被新皇帝天啟帝罷免回家,但更不該的是,接替熊廷弼的,卻是毫不知兵的袁應泰,熊廷弼苦心打造的遼東防線,原本大好的戰局,被這位好心辦壞事的“能臣”敗壞的亂七八糟,最後在努爾哈赤的攻勢裡,落得瀋陽淪陷的結局。至此才可以說,後金成了明朝巨大的威脅,顯然,是明朝不作不死的結果!

  • 5 # 苟或

    太多了明朝是打得過後金的。但是初期太輕敵了,薩爾滸之戰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分兵被人各個擊破我不知道當時明朝為什麼這麼自信。這次慘敗之後明朝就變得恐金了,從明朝每年在遼東的投入就知道他們已經慌了手腳,本來薩爾滸之戰如果不分兵直接指導黃龍可能就沒清朝什麼事了。

  • 6 # 歷史總探長

    其實,縱觀明朝200多年的歷史,所謂的軍事上的錯誤,明朝一點也沒有犯,明王朝的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明王朝後期的腐朽政治制度。當然了,歷代王朝在特定時期總會矛盾叢生,弊病不斷。明王朝和後金的戰爭從萬曆年間開始一直延續到了南明政權的徹底結束,時間可以說是非常的漫長。而這段時間恰恰是明王朝權利中心的全面潰爛,閹宦專權,黨爭攻伐,帝王專制等等一些列的矛盾,其實都在一定程度上對於明王朝整個統御之下的萬里河山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明王朝和後金的對峙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主動進攻被動防禦相互僵持主動進攻階段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城正式嚮明朝宣戰。悄然拔掉了明朝在遼東之地的清河、撫順兩地。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在料峭的寒冬中,大明王朝徵調號稱四十七萬大軍奔襲遼東,兵分四路開始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城。

    這一仗是明王朝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明王朝對於後金軍隊的第一次主動性的進攻,同時也是最後的一次。對於努爾哈赤而言,此時明軍的進攻雖然聲勢浩大,可是卻處處有著極為致命的短板。這些前來遼東之地的明軍大多是四處徵調而來,有從九邊之地徵調而來的精銳部隊,也有從南方富庶之地徵調而來的散兵。這些匆忙徵調而來的軍隊必定沒有經過同意的訓練,遼東經略楊鎬想要完全讓征討赫圖阿拉城的四路大軍協調一致,在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實現。再者,二月的遼東天氣極為寒冷,那些從南方徵調而來的軍隊根本瞬間適應這裡的氣候,就連那些從九邊之地徵調而來的邊塞軍隊也不見得能夠在短時間內適應遼東之地的酷寒。明軍為了能夠一戰定乾坤,四路大軍朝著努爾哈赤所在的赫圖阿拉城撲殺過去。明軍的出擊讓後金軍隊為之一震,可是努爾哈赤看中了明軍的短板。

    四路大軍雖然口口聲聲說是聯合作戰,可是漫天大雪,何以聯合作戰?

    可是明王朝的那些朝臣卻不這麼想,在寒冬之際果斷下令出擊,試圖以一種環形戰略將赫圖阿拉城一鍋端。(紅色路線為包抄後金後路的大軍)

    利用四路大軍行軍的時間差是努爾哈赤擊潰清軍的最好方式。作為主力大軍的杜松首先被後金軍隊擊潰,緊接著馬林、劉綎的另外兩路大軍一一潰敗,李松柏帶領大軍撤退。明軍這場聲勢浩大的進攻為後金的崛起和壯大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這場大仗之後,後金軍隊開始瘋狂的在遼東之地侵略。被動防禦階段《三朝遼事實錄》中王在晉曾論述:“東事離披,一壞於清、撫,再壞於開、鐵,三壞於遼、沈,四壞於廣寧。初壞為危局,再壞為敗局,三壞為殘局,至於四壞——捐棄全遼,則無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縮之於山海,此後再無一步可退。”王在晉雖然對於山海關之地的防守戰略思維和孫承宗、袁崇煥有爭議,但是遼東局勢其實正如他所說的那樣。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在遼東之地的勢力被努爾哈赤一步步的蠶食,一直被打倒了山海關。整個遼河東西兩地的疆土盡數被毀,幸運的是,後金軍隊不善於經營城池,大多是毀城而去,才給了明軍修建寧錦防線的機會。遼東之地盡失,可以說是明軍的被動性防禦,長達七年的時間,明軍一直被後金軍隊瘋狂的侵虐,屢戰屢敗,無一勝仗。這種劣勢一直延續到了寧遠大捷。相互僵持很多人也許可能會質疑寧遠會叫大捷?寧遠之戰中後金軍隊雖然沒能攻下寧遠城,但是離寧遠城不遠處的覺華島卻被後金軍隊焚燒,覺華島之地擁有大量的軍資,明軍在寧遠之戰的損失並不亞於後金軍隊。可是,請別忘記:寧遠之戰是後金軍隊在瘋狂肆虐明王朝七年之後的第一次防禦性的勝利,它在明王朝的遼西戰局是有著空前的意義的。

    被後金軍隊侵虐七年而不勝,明王朝是什麼感受?

    寧遠之戰的防禦性勝利讓明王朝在遼河以西的防禦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而寧錦防線的戰略構想正是在這一戰之後開始付諸實踐的,袁崇煥作為寧錦大捷的最大受益者也開始了自己經略遼東之地的短暫軍旅生涯。寧錦防線的構建讓後金軍隊和明王朝進入了長期的對峙階段。

    明王朝無法組織強悍的武力進攻,而後金軍隊也無法強行越過寧錦防線,突破山海關重地。寧錦防線的構建拖垮了努爾哈赤,新上位的皇太極則開始轉變進攻方向,繞行蒙古,拉伸千里戰線奔襲北京。

    皇太極這麼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重創明王朝,可是想要輕而易舉的拿下北京城可沒有那麼容易。因為戰線的過於拉伸,軍資問題也成為了清軍長途奔襲的致命短板所在。這一些列問題的根源都在於寧錦防線的構建。在皇太極強行拉伸戰線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之後,清軍對於進攻明王朝統治核心北京城的戰略構想又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初期:不斷侵佔遼東之地,進逼山海關中期:不斷試圖突破寧錦防線後期:長途奔襲北京城和突破寧錦防線雙管齊下清軍進攻明王朝戰略的轉變也意味著寧錦防線的的確確起到了阻攔清軍輕而易舉進入北京城的野心。寧錦防線從構建之初,一直延續到明王朝的滅亡,清軍都未能有效的摧毀這條防禦戰線,進入山海關。這三大階段大概是明王朝和後金軍隊相互征戰的全部階段,明王朝和後金軍隊征戰的數十年,在遼東之地的軍事統帥太多,事不專一。但凡戰爭失敗,一定會撤換當地的軍事統帥,就算是有真正願意辦實事、能夠辦實事的經略,可是朝廷的內官、文官又在處處監軍,處處掣肘。所謂和錯誤和機會,其實早就被京畿之地的那些帝王和朝臣的悠悠之口給阻絕了。大樹腐爛,禍源追根,遼東之地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軍事統帥長期經營,就算有再多的機會又能怎樣?

  • 7 # 中國新疆歡迎您互

    後金的戰役看似厲害,其實根本撼動不了關內明朝總體實力,主要原因,後金人口滿蒙治下人口不足二十二萬,軍隊也就滿八旗,蒙八旗男丁不足九萬(老弱病殘全算上),所謂“百萬大軍”都是壯壯聲勢(古代打仗大家懂的。)真正撼動明政府的是其內部分裂,幾百萬農民起義軍,以及各地視財如命的藩王大臣(包括崇禎,到最後都不肯多用內帑)全送給了李自成。(個人見解,詳情參閱明史、清史、不喜勿碰!極端分子勿看!謝謝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世界盃會有阿根廷嗎?世界盃會成為梅西永遠的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