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蒂芙尼一個曲別針1500!奇葩奢侈品貴出天際,難道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可是還有人願意去買,這些人究竟是什麼心態?
7
回覆列表
  • 1 # 開心166011695

    一顆曲別針買到天價,說實話是一位打工者(保潔,保安)一個月的工資,農民工要辛苦一個才能得到,實在是想不通。也許這些人是變態吧,也許是在喧耀他們有錢吧。真所謂,“林子大了,什麼樣的什烏都有”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太恰當了。

  • 2 # AI財經社

    唉,社長三生三世用的曲別針,都花不了1500塊吧。買的人都是什麼心態,社長可揣度不了……不過在社長最近看的一本巴塔耶文集中,倒是對這個這個現象給出了另一種解讀。巴塔耶認為,將一筆可觀的錢花費在大多數人認為不值得的地方,透過揮霍產生了一種驚愕之感。“居然花1500買了個曲別針!”這種感嘆除了作為身份財富的認證,在他們自己心裡,也會產生相應的快感。

    在《耗費的觀念》這篇文章中,巴塔耶指出,人的消費活動中存在著兩個截然不同的部分,一是生產性的消費,為了某種目的而進行的消費,其代表就是資產階級的消費;另一部分則是非生產性的消費,這部分超出了個體所必須的,巴塔耶稱之為“耗費”,諸如藝術、遊戲、奢侈等等,都在耗費的範疇中。耗費不同於消費,它不再單純的以功利性作為目的,而是享受這一時刻。是不是有點像有些女孩子不高興了就要買買買,甚至不會管買的是什麼,會不會用上。

    這種“耗費”的行為,實際上並不是在現代才出現的,而是伴隨著人類歷史,在人類文明誕生初期就已經出現了。馬塞爾·莫斯在《禮物》一書中,考察了印第安人的誇富宴。誇富宴,顧名思義就是一場炫富的party,在宴會上,印第安人透過送給對方禮物來展示自己的財富,還要求他的對手提出對於禮物的要求。更極端方式,是將禮物扔進大海,或者屠殺自己的奴隸,透過毀滅自己的財富來炫耀。

    是不是覺得這種比花1500買個曲別針誇張多了?

    不過這種耗費並不是持續的,也就是說,雖然他們並不以追求功利為目的,但是這種行為最終依然會體現出功利性的一面。儘管誇富宴不以直接的回報為目的,但在這一社交行為的背後預設存在著回報,耗費的財富的價值會透過其他方式重新回到炫耀者手中,比如榮耀或者地位的認可等等。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這些蒂芙尼曲別針購買者,最終可以從耗費當中獲得他人的認可。既然是這樣,社長建議他們以後可以向印第安人學習,直接在大街上撒錢,開啟炫富新時代。

  • 3 # 娛丸拉麵

    我只能說,有錢人真多,以及這些所謂的“奢侈品品牌”,真好賺錢。呵呵噠,蒂芙尼也就是小商鋪起家,有了錢就能堆砌審美包裝自己,再請來美貌的赫本拍一部《蒂芙尼的早餐》,分分鐘成為全世界少女的夢嘛。

    一個銀製曲別針,就能賣1500。你說這是錢夾這是設計,可是我真的get不到什麼美感。為什麼矜矜業業工作的人們掙錢就是那麼困難,這些品牌卻賣的這麼容易呢,這些所謂的“奢侈品”真的就那麼高貴嗎?反正在我看來還不如給《魔域手遊》《王者榮耀》等等遊戲充點錢買點面板實在呢,至少圖個開心。

  • 4 # 紅白路人

    裝飾藝術,是指是觀賞性大於功能性的藝術.

    明白這個,就不難明白Tiffany會出曲別針、三角板的、量角器的意義了。

    這些銀製品,更多象百年前歐洲富裕家庭所用的銀製刀叉餐具,實用性不高,但仍以其裝飾性、紀念性和趣致性擁有一定的市場。銀質文具,也一直是Tiffany創初以來就一直推出的產品,只不過市場上相對不多而已。其售價水平,也是符合Tiffany的定位的,只是其價格組成中,品牌附加值所佔的比例頗多。

    這種產品的產量本來就有限,因此也談不上大量購買。但是從來也不缺少買主。

    但如果平日習慣使用Tiffany的銀餐具,多買一件這個也不是什麼問題,作為贈送禮品,這種幾千元人民幣的價格的銀飾更是很合適的。

    換個環境,老外或許也不太理解為什麼我們要送新婚夫婦一對幾千元的金筷子吧?

    …………………………

    但我想,無論是老外還是華人,在自己所知不多的情況下,就粗暴的把初創時期的Tiffany認定和”名創優品“差不多,無疑是非常欠妥的。這比喻,感覺就象是說”譚家菜“最初也就和沙縣小吃差不多。

    歐洲富裕家庭一直有使用銀製餐具、文具、宗教用品的習慣,這個風潮在美國的原宗主國英國更為流行。美國立國未久之時,一直以英國風尚為榮,所以Charles Tiffany這位美國商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在百老匯大街上經營銀具店,之後開始擴充套件珠寶業務。可以說Tiffany是先有銀具飾品,再有鑽石業務,象”想要靠銀飾賺錢,就得把銀飾擴大到日常生活用品上去。於是,蒂凡尼就儘可能地用銀子製造文具等日常用品。“之類的描述,基本上可以用本末倒置來形容了。銀製文具,本來就是Tiffany的老本行。

    至於”從蒂凡尼在1851年推出銀製925裝飾品開始,蒂凡尼領先於其他珠寶商、獨一無二的特色就一直是銀飾製造。“這類說法也不妥當,其實在Tiffany之前,做925銀(斯特林銀,此標準在1283年就推出了)文具、生活等飾品的珠寶商可以用成千上萬來形容,就算是在美國,先於Tiffany出名銀器的珠寶/銀器還有著名的GORHAM,Reed&Barton、Kirk等等,僅僅因為只知道Tiffany,就認定它獨一無二……咳咳。

    “路易斯·蒂凡尼去巴黎學到了玻璃飾品製造和多面型鑽石切割工,接管了他老爹的業務後,蒂凡尼才真正成為一家珠寶店”這類說法和事實也相差太遠……,路易斯·蒂凡尼一直以藝術玻璃出名,跟多面型鑽石切割沒啥關係,路易斯在他老爸去世後1902年才接班,他老爸1872年就能在在鑽石貿易中損失了1百萬美元,1887可以購買到流亡法國皇室近三分之一的珠寶,如果這不叫珠寶店,真不明白什麼級別才叫珠寶店了。(這時候路易斯·蒂凡尼忙著開他的藝術玻璃公司呢)

    還有把Tiffany創始人說成是磨坊主的兒子什麼的,人家明明是棉花製造公司老闆的兒子(官方稱之為富裕紡織品商人),1837年他老爸就可以給他一千美元去創業,第一間門店開在百老匯大街上。那可是1837年的一千美元。幾十年後洛克菲勒創業,能貸到的款也就這麼多。(而就算是磨坊主的兒子也沒什麼,“並不像其他珠寶品牌一樣,由歐洲皇家匠人開創”,歐洲皇家匠人就很高貴咩?皇家的匠人一開始還不是自由民呢,卡地亞創始人的老爸是賣火藥筒的,御木本創始人家裡開小麵館的呢。)

    如果想探究事物背後的真相,至少應當是在基於事實的基礎上。自我構想出一個虛幻的富人世界,或者動輒就認為一般消費者的動機是出於“顯擺”“裝X”……

    唉。唉。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血糖這幾天空腹測都是5.0,5.3,5.2請問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