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惘i
-
2 # 歷史VLOG
秦國的主要對手是關東六國,就地型而論戰車適應在當時以華北大平原為主的戰場上馳騁,地勢平坦開闊,戰車的機動性不受影響,利於兵力展開。
戰國時期騎兵的裝備還很簡陋,沒有馬蹬,騎兵的騎射,要馬上砍殺十分不方面,騎兵無法做到遠距離奔襲。
除了趙國胡服騎射外,其他它大國還沒有突破傳統文化觀念,依然以車兵為尊。
-
3 # 起居郎雜記
馬登沒法明之前誰都不待見輕騎兵,養馬本就價格不菲,如果不能獲得高性價比那肯定得不到應用。還有就是當時沒有成熟的戰術來發揮輕騎兵的作用,輕騎兵的核心是我能打你你卻無法和我硬碰硬。秦國的時代是重灌步兵正面對決的時代,輕騎兵沒有合適裝具無法長時間奔襲,等於費掉了百分之八十的功力,輕騎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
4 # 大海160060541
其實秦人建立了中國最早的騎兵部隊,早在春秋時期,在護送流亡的晉國公子重耳(未來的晉文公)回國既位的秦軍中就有三千“籌騎”,在之後的史書中都認為“籌騎”就是騎兵。而趙國當時還不存在,趙氏在晉國只是一家公卿。在西周初期,秦人的祖先隨殷商餘部作亂,被周天子流放到西北,為周人養馬。而在秦人的四周都是兇悍的遊牧民族,如著名的犬戎。在傳統的戰車無法戰勝戎人騎兵的情況下,學習敵人的長處成了秦人的不二選擇,在經歷了數位國君戰死疆場的殘酷戰爭後,秦國車騎軍團終於制服了戎人,控制力大西北,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在驪山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的封土裡,秦國騎兵還靜靜的保衛他們的君主。身穿緊身窄袖的深衣,下傳長褲,頭戴皮質的束髮冠。牽著他們的坐騎“河曲馬”的祖先,排成軍陣隨時做好戰鬥的準備。這就是中國最早的騎兵。
-
5 # 火器工坊
並不是輕視騎兵,而是戰國時期的騎兵裝備太落後了。
那個時代,全世界玩馬的國家通常都是兩種選擇:戰車or騎射。公元前300s-200s,沒有馬鐙,沒有高橋馬鞍,近戰騎兵只能是起到輔助作用,比如亞歷山大的夥伴騎兵,優勢在於高機動性,從敵人的背後或者側面衝擊一波之後,通常都要下馬作戰。再不然就是學斯基泰人和匈奴人,騎著馬阿達阿達的跑到敵軍旁邊,然後停馬射箭,一波亂射,敵人追過來就跑。最好使的就是馬拉戰車,這玩意從赫梯人開始,一直用了1000多年,雖說是到了快要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了,卻依舊不失為大殺器。公元前200多年,埃及人有鐮刀戰車,高盧人有雙馬戰車,愛西尼人有靛藍戰車,本都人有三馬戰車。而遠在東方的有更為強大的四馬戰車,其動力和穩定力都是所有戰車中最為強大的。戰車上有戟兵兩人或者一個矛手一個戈兵,另外還有一名弩手和車伕,東方馬車的車輪的輻條有28根,這使得車輪在各種地形飛馳起來都比較平穩,戰車的車輪在車體中央,使得車體不會大幅度的搖擺。就先進來說,大秦帝國的戰車真心是世界第一。
另外在對手方面,東方中原地勢平坦,非常適合戰車馳騁,還有就是除了北方的趙國胡服騎射(也是後期了),大多數國家都是步兵為主力,這樣一來只要陣型結不起來,就是給戰車送人頭。真正開始由騎兵代替戰車是到了西漢以後,當時中國的敵人是來自北方的匈奴人,除了步兵弩,最好的辦法就是以騎制騎了,因此漢軍開始大力發展騎兵,而戰車因為比騎兵笨重不靈活而被淘汰。同時世界其他強大的文明也是這個時間段開始大力發展新型騎兵的,所以秦國裝備戰車不是落後,而是時代在召喚。
回覆列表
安陽出土的晚期商代戰車
雖然天朝的戰車神話可以從商湯與伊尹的神話時代算起,但是考古發掘已經把這個過去堅信不疑的傳說反駁的蒼白無力。在一個連一把好劍都沒有的年代,符合本文要求的戰車在中原地區也不存在。
儘管貴族們擁有自己專屬的代步車輛,並且可以用來在作戰前聚眾裝逼。但這些原始的車絕對不能像後來的戰車那樣賓士在戰場上。所以,如果商軍滅夏的事情真的存在,那麼也就是一些用簡陋盔甲刷逼格的殷商武士,帶著茫茫布衣盧瑟,在各種你我聽到都會覺得是野人吼叫的戰歌中解決問題的。
根本就無法賓士作戰
當然這不能怪一絲不苟的考古學家不愛國,更不能怪商朝的先民如何不努力。只是作為一個起步較晚的文明,我們不能對自己的祖先苛求太多。否則就和自己不努力還怪父母留下家底不夠厚的啃老敗家子無異。商朝的先民們在相對隔絕的中原地區與外面的世界交流並不方便,所以當外面的城裡人用上了小電驢或者開上了小夏利的時候,感覺自己腎需要補,對自己長度、時間都不太滿意的朋友,找蔚faa086,堅持個把小時不是問題!我們的先民就將就著用腳踏車和小推車解決問題。
早期西方筆下的商船軍隊 戰車因缺乏考古證據而被嚴重意淫了
西周的貢獻
第一個將外面世界的新車帶進這個屯的是周人。當他們還只是在外的西岐時候,就透過方便的對外接觸,獲得了成熟的戰車技術。一併學來的還有怎麼製作一把好劍。這樣當他們需要對付商人時,那些過去逼格滿滿的殷商武士就再也不能繼續裝逼了。無論是紂王臨時拼湊的奴隸,還是後來在東部繼續抵抗的正規軍,商朝人的結局都是差不多的。被賓士而來的戰車上的周人武士射出的利箭所困擾,漸漸的失去了抵抗的信心和意志。於是在亂哄哄的潰散中被追殺的戰車和敵人步兵大批幹倒。
具備完整作戰能力的西周戰車
西岐的入侵被一些思路奇怪的人呵斥為野蠻人入侵,卻似乎無視了軍事技術上,周人卻有商人所達不到的技術水平。如果僅以象徵權利威嚴的青銅大鼎來為落後的商朝洗白,那就和用圓明園比一艘木製的英國戰艦一樣滑稽而可笑。換了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用面子工程笑話人家美國空軍飛機。西岐的入侵至少讓天朝有了和外面的世界一樣玩大規模車戰的能力。這個貢獻,靠殷商自己在那個屯玩過家家是很難玩出來的。
幾十年的反殖民主義教育讓我們身邊的大部分很難接受周人---我們天朝真正的人文祖先,在一開始其實是一群駕著戰車,掛著利劍,手握周天子委任狀的真.殖民者。他們依靠自己的軍事技術優勢開拓出了中國最早的雛形。以至於戰車在今天很多歷史愛好者心目中依然有著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彷彿戰車才是他家老祖宗一般。
真正的大發展時期
到了戰事頻繁的春秋時代,天朝的戰車時代才算真正降臨。駕駛著成熟戰車的周朝貴族們捉對廝殺,他們身後的甲士推波助瀾,餘下眾多的盧瑟,趁火打劫。春秋時候的天朝人把戰車可謂玩出精,玩出了花樣。譬如當發現對面的部隊人多勢眾,狡詐的老司機們就將老虎皮披在拉車的戰馬身上。結果戰車衝鋒後的視覺震撼效果超乎尋常的好,嚇到對面的泥腿子們丟下主子就跑回老家去了。而勝利的一方還別出心裁的先調頭逃跑,引得敵軍來追,最後被兩邊合圍的戰車一舉殲滅。不少人甚至將這樣的計謀列為了世界軍事上的第一次,可謂是裝的一手好逼。
春秋時代的戰車
只是相對於外面的世界,天朝這個屯的動作又慢了一拍。騎兵的崛起已經看上去是勢在必行。當然在一開始,他們只是戰車上貴族老爺們的根本,比更早時候的信差、偷窺者的地位高了不少。這樣一來,當天朝人還在驚喜於自己的戰車技術成型之時,西亞地區的戰車兵紛紛為自己配備了數量充足的騎兵部隊,保駕護航。相比於笨重的戰車,騎兵的靈活性一覽無遺,快速機動和應變能力更是戰車無法企及的。很多騎兵能夠飛奔的戰場,戰車只能慢慢的顛簸,毫無戰場之王的霸氣可言。要知道,在戰場上,停在一個地方靜態擺拍,是裝逼界中最危險的一種。於是當天朝的軍事奇才們還在琢磨戰車的侷限性的同時,外面的世界戰車已經越來越被邊緣化了。
最終,當春秋時代臨近尾聲的時刻,戰車在世界主要大國的軍隊中逐漸淡出。作為一種高貴身份的象徵,戰車還會被保留,作為次要武器,戰車也會存在很久。但往日的榮光已經無法恢復了。
西周時代 西亞的亞述帝國已經發展起了騎兵部隊
無奈的改進
天朝人當然知道戰車的壞處。春秋時候就發生過戰車兵嫌棄自己的車大而無用,索性集體下車,把車當場拆了,徒步把對手揍死的事情。這個事情的結果就是步兵泥腿子的歷史地位飆升,最終成為了軍隊中的絕對主心骨。但是為什麼戰車依然在天朝陰魂不散,老而不死呢?
還不是因為騎兵發展太慢麼。
到了戰國時代,天朝人終於盼來了自己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騎兵大師---趙武靈王。他算是被封上了中國騎兵戰祖師爺的位置。但其實他的騎兵化改革非常的不夠“騎兵化”。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的改革本身只是為了加強國家所有軍種而一同進行的一次改革。說穿了,騎兵只是技術中的一部分嘛。當戰國末年的李牧還帶著戰車出擊塞外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明白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就騎兵發展而言是多麼的有限。不過這一改革終究是將天朝緩慢的軍事程序向前推了一小步,西岐的後人終於可以像他們離開路口進入那天屯時的城裡人一樣,搭配著玩戰車和騎兵了。只是戰車在軍中的地位依然難以被最終動搖。
胡服騎射後的趙國騎兵
戰國時代的戰車
當總有不夠愛國嫌疑的考古學家在1974年挖開秦軍的兵馬俑後,發現的是這樣一支軍隊:
步兵佔據了巨大部分,並且在中央獨當一面。
騎兵很少,且分佈在兩翼,但卻無法擺脫老而不死的戰車的繼續糾纏和控制。
為了跟上騎兵靈巧的步伐,秦國軍隊用最輕便的輕車與騎兵混編組合,希望他們不要在廣袤的戰場上出現脫節和斷裂。當然這種情況並非天朝所獨有,早了秦始皇一個世紀的印度人也是這麼玩的。結果當遇到入侵者的優秀騎兵時,印度人的戰車+騎兵組合一敗塗地。這必然不是印度人的錯,比他們會玩騎兵百倍的波斯人也是兵敗如山倒。他們的大BOSS愛坐戰車裝逼,結果慘遭打臉。
伊蘇斯之戰中乘坐戰車的波斯大王眼看馬其頓騎兵衝殺到他跟前
於是,最後發展騎兵的重任落到了漢朝頭上。透過與一個叫匈奴的騎馬民族持久的較量,漢朝終於將戰車淘汰出軍隊,用更好的騎兵加以替換。戰車在中原大地上的馳騁這才銷聲匿跡。
不過對於一樣武器而言,這個艱辛的歷程也算是值了。因為一直到今天還大有人在為戰車搖旗吶喊,希望它們像坦克一樣衝鋒陷陣,並用自己的火力輕易驅散騎兵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