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知道是誰299

    歷史:

    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一書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援,發展較快。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餘個。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由吐蕃和歸義軍佔領,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在晚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特定歷史背景下,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險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從王道士手中騙取大量藏經洞文物,致使藏經洞文物慘遭劫掠,僅有少部分保存於國內,造成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景觀:

    九層樓:洞窟編號第96號,初唐(618~705)。 此窟開鑿於初唐,窟內的大佛高35.5米,兩膝間寬度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

    窟前的建築為九層樓,因其共有九層而得名,原為四層,晚唐(874~879)年間建成五層,宋初(966年)重修,九層樓是1935年建造,它攢尖高聳,簷牙錯落,鐵馬叮咚,已成為莫高窟的標誌之一。

    三層樓:洞窟編號第16~17號,16窟建於唐大中五年至鹹通(851~867)間。窟前倚崖統建三層木構窟簷,故俗稱“三層樓”,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王道士主持修建,王道士於16窟甬道北側發現藏經洞,後編號為第17窟。因此三層樓也是為數不多的窟中窟。

    藏經洞: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圓籙在為第16窟(現編號)清除淤沙時,偶然發現了北側甬道壁上的一個小門,開啟後,出現一個長寬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現編號為第17窟),內有從4世紀到11世紀(即十六國到北宋)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

    藏經洞陳列館:利用原莫高窟下寺改建而成,陳列著跟藏經洞有關的文物,包括流失到國外的敦煌遺書和繪畫的複製品,以及藏經洞的發現和被劫掠的歷史回顧,並且有敦煌學的發展現狀介紹。

    莫高窟的畫師:創造了莫高窟壁畫的古代畫師,大致分為三類:一種是僧官,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但為數不多。再就是畫僧,他們是僧侶也會作畫,人數較前者略多。最後便是純粹的畫工了,他們遊走四方居無定所,在洞窟裡作畫,便在洞窟裡起居,一旦完工,就再也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7年你讀過最觸動你的書以及句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