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石齋A

    方言和普通話是一體兩面的關係,語言以方言的形式長期存在,普通話是方言規範化的產物,二者互為表裡,不能割裂。人分地域而生存,形成地域特色的方言,方言之間有共通之處,總結共通而成通語,所以普通話的作用不可低估。自古就有“共通語”也可稱古代的普通話,雅言、切韻、平水韻、官話、普通話,雖有變化,但整體穩定。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當然現代漢語普通話也在發展變化,但必然是在相對穩定基礎上的發展變化,所以方言不可能消失,即便某種方言消失了,也會形成新的方言。語言既相對穩定,又容易變化,但漢語是人類語言中一個極其開放先進的體系,隨著中華文化的傳播、版圖的拓展,漢語詞彙得到大量充實和豐富,既影響其他民族語言,又受其影響。即,漢語既有所謂“胡化”的現象,也有“夷化”、“狄化”、“蠻化”因素,但漢語肯定還是漢語,卻越來越成為一種世界性語言,現代漢語中,既有古華夏民族的語言成份,又有古東夷民族、百越民族以及各個民族,甚至外語的貢獻。永嘉南渡,豪門士族自以為固守純正古漢語,但對於北朝民歌的嚮往卻是不自覺的;朱棣遷都北京,帶來了南宋國子監讀書調,卻不知當時所謂的“純正”漢語讀書調,早已融入江浙、江淮,地區遺留的古越語言因素,包括粵語成份。但漢語的核心區域始終在北方中原地區,因為不管是中原王朝與遊牧政權的爭奪與戰爭多麼頻繁,依然是和多戰少,商業交往、文化交流依然是主流。中原政權南遷了,遊牧政權入主中原了,肯定有相當數量的說古漢語的人跟著南遷了,但是軍隊能走、官員能走、富人能走、政權能走,大部分老百姓卻走不了,人走不了,語言就走不了,語言一定受遊牧民族語言影響,但事實是遊牧民族融入了華夏民族,說著只有很少部分發展變化了的、越來越世界化的漢語。少數說遊牧民族語言的人進入多數說漢語的人群,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反回來講,少數說中原漢語的人南遷到多數說方言的百越、閩粵地區,語言不受其影響也是絕不可能的。這就是認為粵語或者國子監讀書調才是所謂純正古漢語論調的荒謬之處,更有甚者認為普通話是蒙化滿化蹩腳漢語、或者通古斯漢語,這是極錯誤的論調,對於傷害中華民族大團結是非常嚴重,甚至惡毒的。上網實名制後可以查一下,這些論調除了研究者、不明真相者之外,肯定有一些是境外敵對勢力或明或暗支援鼓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選購低甲醛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