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獸醫風雲

    這是兩個概念,上學時期學習詩詞是學校的任務,對詩詞也是一知半解,內心必然是有所反感的。而走上社會後由於閱歷的增加加上個人興趣所在,對詩詞意境的領悟,更能讓人找到興趣點。這是自主的學習和被動學習感覺之間的差別!

  • 2 # 原野心客

    詩在腳底,詩更在遠方。

    眼下十幾歲的少男少女,正是青春年華,雖思緒飛揚,卻被學業和功課所累,來不及去感受詩中的意境和哲理。儘管在課堂上會學到很多古詩詞,熟練背誦,知道每一個字詞的意思,在考卷上也能正確回答有關詩詞的問題,但這並不是說學生就能深刻理解作者的寫作環境和心境。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涉的《題鶴林寺僧舍》。年輕時讀這首詩,理解很簡單,就是這個李涉有一天去登山,路過一個寺院,進去同僧人閒聊,就這樣悠閒地過了半天。人到中年再次讀到這首詩時,感覺這裡面一定有故事。因為這個李涉不至於這麼無聊,既然終日昏昏,何來“偷閒”?一定是這個李涉在僧院受到高僧指點,才對目前自己的困境有一種如夢初醒的認知。以前是“終日昏昏醉夢間”,然而經過這半天靈魂對話,“偷得浮生半日閒”,他終於清醒了過來。

    李涉明白了他的境遇,而我在中年時候再讀李涉也突然讀懂了李涉。

    當你長大了,思想更成熟,閱歷更豐富,你會更深刻地理解當年學校裡學過的詩,學過的詞,當然你就一定會更喜歡詩詞。

  • 3 # 碧海藍橋追惹相思

    我覺得詩詞源自於生活,在學校經歷的比較少,讀詩詞很多可能覺得聲韻優美,但是進入社會後,我們讀很多詩詞,可以從詩詞中讀到別人的生活,特別是當你讀到杜子美的詩,納蘭性德的詞,那種生活的美感,經常是朦朦朧朧的感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旅遊必備哪些東西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