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亮樹飄香

    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呢?在我們周圍,朋友,父母,鄰居,甚至我們自己,常常看到夫妻過了十幾或幾十年,每天一起吃飯一起睡覺,為一些小事爭吵或者沒什麼爭吵,但各自有各自的心事,習慣了傷心自己的傷心,煩惱自己的煩惱,看似平靜無波的生活卻像少了些什麼味道,看似很近,其實很遠。我們往這樣的親密關係叫做假性親密關係,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來回避真正的在一起。

    這樣一種假性親密關係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分別在不同的原生家庭里長大,我們的父母或撫養人給了我們最基礎的情感生長的土壤,可能幼小的時候我們曾經感受到被拋棄或可能被拋棄,所以我們會在自己的親密關係裡產生焦慮和迴避,而這個焦慮和迴避的本質是我們對被拋棄的恐懼和傷痛的感覺,恐懼和傷痛是如此讓人難受,以致我們會自發地用一些更有效和看起來更有力量的情緒來代替它們,比如冷漠和憤怒,我們長久地使用這樣的方式與人互動,以防我們付出自己的真情後受到傷害,也就形成了我們面對親密關係時的一個防禦機制,與其被拋棄,與其面對那麼複雜的局面,不如保持距離。

    那麼如何才能打破這個防禦機制,獲得理想中的親密關係呢?首先我們要看到自己真正的需要,看到自己情緒的來源,理解了自己,才會更好的理解和接納對方,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關係裡,與自己的關係是最重要的一個。然後,還需要增加一些勇氣,試著與TA分享更多你內心的真實感受,儘管那恐懼感依然存在,不向前邁步,就會永遠停留在原地。而你的真實與勇敢,相信也會觸動TA,影響TA,也會給你們的關係增加營養。最後,給您一個建議,如果你在自我成長與改善親密關係的路上遇到困難,請尋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獲得幫助。

  • 2 #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防禦機制的定義已經相對深入人心了,它是指人的潛意識為了維持情緒、能量上的穩定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常見的防禦機制有否認、合理化、昇華等。但從更寬泛的角度上來說,只要是不為自己意識所認知的、為防禦負面心理衝擊而採取的措施,都可以稱為防禦機制。因此,從理論上來說,人可以做的幾乎所有的事也許都可以成為防禦機制。有本近幾年知名度頗高的書《一百零一種防禦機制》,闡述的便是這個道理。

    那麼,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呢?

    假性親密關係指的是,兩個人之間其實並沒有產生真正的親密連結——他們只對對方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感興趣,卻不真正瞭解對方是怎樣的人,也不關心對方。他們也許會給對方承諾,但實際上內心卻並未想過要去認真恪守,那麼這樣的關係便可稱之為假性親密關係。

    可以說,假性親密關係就像是一場兩人合謀的表演,雙方不約而同地演出親密互動的表象,但內裡卻缺乏真實的情感交流。

    人為什麼要維持這樣一種假性親密關係?很多時候是為防禦痛苦。

    這種痛苦可以是具體的:失戀的苦,工作、生活上承受巨大壓力的苦,也可以是抽象的:孤獨、無意義、與他人沒有真正的連結所產生的苦。

    如果心無法連在一起,那麼身體靠得很近也能製造出一種幻象:我們是在一起的,這樣痛苦與焦慮就能暫時得到某種程度的緩解。

    這樣的防禦機制也許能執行很長時間,但內裡空空如也的本質可能始終無法改變。

  • 3 # 知性社

    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不是一個嚴肅的心理學術語,但這個詞卻相當生動地描繪了一種常見的情景:一方面,兩個人的生活或許已經非常緊密地關聯在一起,一切日常活動都圍繞著彼此安排,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經營著婚姻或家庭生活;另一方面,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兩人之間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無法探討的話題、不敢表達的情緒,以及難以掩飾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當兩人看似親密地長期相處,但是情感問題一直存在,卻無法被察覺和解決時,假性親密關係就產生了。這樣的關係中有很多雙方小心迴避的禁區,也有很多被忽略的盲區,讓本來可以更加親近的關係止於小心翼翼和心照不宣。

    如今,伴侶之間的假性親密關係是非常普遍的。相戀數年卻不瞭解彼此的成長經歷,即將走入婚姻卻並不瞭解彼此的婚戀觀念,尤其是夫妻之間,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卻貌合神離的例子比比皆是。我相信沒有人願意在這樣的關係中度過餘生,我也相信那些未婚的人更希望提前做好準備以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

    過去的幾年中,我以心理諮詢師和人際關係培訓師的身份幫助許多伴侶們克服關係中的障礙,建立更親密的感情。他們中有很多人,都帶著對愛的真誠渴望建立起親密關係,也曾一度感到與愛人非常親近,並因這種親近的感覺而組建了家庭。可是賺錢養家令人疲憊,日復一日的相處讓人產生惰性,他們的關係停止成長,一輪又一輪的挑戰和矛盾讓親近的感覺開始消退。親密感成了昨日的美好記憶,而對於未來的關係發展,只剩下越來越多的迷茫和擔憂。

    我們的社會,對於什麼是親密關係已經做出了非常多的描述和界定。週末的燭光晚餐,忐忑不安的表白,羞澀的牽手和初吻,情人節的巧克力和玫瑰花,雪白的婚紗和盛大的婚禮……似乎當兩個人經歷了這些過程,關係自然會變得十分親密。可事實上,合乎普世價值觀的儀式並不能保障深入持續的親密感。

    真正的親密,是由兩個人關係的質量、情感的聯結、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來決定的。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建立和維護關係的能力,在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普遍比較缺失,很多人並不懂得具體要怎麼做,所以只能觀察、模仿一些流程化、儀式化的東西。

    真愛為什麼會摻假

    首先,他們並不真正瞭解自己。許多人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戀愛、結婚,也不確定自己希望從感情中獲得什麼。當我問他們“你能想象的最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他們往往一臉茫然。替代他們做出婚戀決定的,往往是家人或世俗的壓力,“糊里糊塗先把婚結了再說”是常見的心態。

    其次,很多伴侶並不完全瞭解彼此。他們雖然在形式上非常親近,甚至習慣了彼此的存在,但是並不瞭解對方對於情感、性、金錢、生育、精神追求等問題的看法。很多人是糊里糊塗地走進婚姻的,並沒有意識到作為夫妻,他們需要達成怎樣的默契。而當關系出現問題、兩個人不得不坐下來談談時,才會意識到“他(她)居然是這樣一個人”,於是進退兩難。

    最後,很多人自身的心理問題阻礙了親密關係的發展。他們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從負面影響著他們與他人的相處方式。親密關係中情感的表達、信任的建立、矛盾衝突的處理,都會受到個人心理問題的影響。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多,這些問題會愈發明顯。

    理想的關係,應該是不斷成長和成熟的。但是由於這些原因,很多親密關係很早就停止了成長,伴侶之間為了避免矛盾,謹慎地迴避著一些重要或者敏感的話題。兩個人對彼此的瞭解、接納和信任並沒有隨著交往時間漸長而增多,相處也僅僅依賴於習慣、義務和責任。

    假性親密關係怎麼破?

    我在情感和心理諮詢工作中發現,一方面很多人對自己的情緒模式缺乏覺察和思索,另一方面,在遇到矛盾時,兩個人缺少尋求專業幫助的意識。因此會反覆在一些瑣碎事務上爭論,卻忽略了對錯背後往往隱藏著更深層的匱乏和不滿足。情感交流不暢、瞭解和信任的缺失感被放大,導致誤解和錯誤的表達,才是問題的根本。

    要避免出現這種狀況,最關鍵的一點是要重視建設高質量的關係。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成年人,性格和情感表達方式一定有很多差異,需要有效的溝通、理智的探討和積極的表達,共同面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容易被生活的瑣事分心,或者太忙於工作。重視關係意味著無論多忙,兩個人也會安排時間,專注於讓關係成長的事情。

    如何溝通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關於溝通,應該不僅僅關注具體的事件,更應該關注兩個人在關係中的角色、期待、評價和感受。對於反覆出現的問題,下次如何共同解決;久未表達的想法,是否可以在此刻和盤托出等等。只有不斷地反思和探討,才能鑄就高質量的關係。

    如果你們之間的矛盾已經產生,並且超出你們所能處理的範圍,我強烈建議你們去找一位做夫妻關係諮詢和治療的心理諮詢師,為你們提供專業有效的幫助。很多時候花幾百元接受夫妻心理諮詢,便能夠解決送上萬元禮物也修復不了的問題,這是我作為諮詢師常有的感受。

    如果兩人已經過多地相互傷害,彼此都傷痕累累、疲憊不堪時才尋求幫助,恐怕連專業人士也無能為力了。

  • 4 # 於際敬身心健康專家

    防禦機制是精神分析流派提出來的,是說個人在精神受到干擾時,用以避開干擾,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機制。

    而假性親密,是指關係雙方雖然形式上很親密,但實際卻在迴避真正親密地在一起。也就是說,我們可能在和最親密的人相處時,雖然不離不棄也不爭吵,但在這段關係中你可能感受不到一種深刻的情感連結,總是感到差點什麼,卻又說不清楚。

    比如,當你和你的另一半說起自己身體可能出了某方面的問題,但對方卻沒有表現出驚慌或者擔心,沒有表現出可能會失去你的本能的情緒反應,這會讓你認為,平日裡的親密究竟是不是真實的。

    為什麼說假性親密關係是一種防禦機制?

    假性親密關係是兩個人一起防禦那種需要雙方一起努力形成的真正親密關係。

    通俗來說,因為投入到一段真正的親密關係中,需要消耗你的精力和情感,為此你還要承擔得不到回報的風險,有句話說,“認真你就輸了”,所以為了避免在感情中受傷,避免在情感中的焦慮和恐懼,就會建立起“假性親密關係”,讓我們覺得在這樣的關係中,是安全的,是不會受傷的。

    但這樣,會讓你處於情感的封閉狀態,身心不合一,則是一種分裂。你口口聲聲地說著“我愛你”,在精神上卻拒絕深刻的情感連結。

    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在親密關係中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

    這種表面上的“安全感”,會讓人陷入長期的不易分離的假象之中,如果不修復則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問題。

  • 5 # 鵜鶘心理陳小康

    假性親密關係是指表面看起來在一起,但實際上卻不斷迴避真正的親密關係。在情侶關係中,這樣的狀況非常多見。很多的情侶和夫妻並沒有親密的感受,他們彼此的關係更像是一種責任,也像是一種表演。兩個人約定好規則,按規則做事,努力不去犯錯誤。所以,看起來兩個人是在一起的,但實際上彼此之間是沒有情感溝通的,也不願坦誠和接納對方。

    那為什麼說這是一種防禦機制呢?心理防禦機制是我們為了抵禦外界刺激,以免對我們心理造成創傷形成的一種保護機制。在假性親密中,兩個人透過這樣的方式迴避了真實的情感碰撞,將複雜的兩性關係簡單化。兩個人之間保持著距離,畢竟沒有接觸就不會有傷害。

    有時候維持一段假性親密關係,也是因為害怕被拋棄。很多家長經常勸說孩子,“談戀愛一定要留個心眼兒”,“不能陷入太深,誰認真誰就輸了”之類的話,聽起啦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但背後傳遞的想法就是對關係破裂的焦慮和恐懼。這樣的想法無形中會讓關係破裂後的兩性有種被拋棄感,覺得自己輸了。所以,很多人就再心理豎起來高高的心牆,與其被拋棄,不如不要接觸好了。

    所以,真正的親密關係不應該是一種防禦機制,而應該是支援。在親密關係中,雙方都可以獲得成長,學會親密的相處方式,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奉勸仍舊處於假性親密關係中的朋友們,適當的開啟自己,也主動去了解對方,相信對方會對自己溫柔相待。

  • 6 # 心理諮詢師四四

    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gship,是一種雙方形式上在一起,本質上卻在迴避真實的親密關係的一種親密關係。正常的親密關係中,雙方是互相信任、互相依賴的關係,對彼此開誠佈公,能深入交流。可是在嘉興親密關係中,彼此雖然在形式上是在一起的關係,可實際上是是避開了雙方自願為這段感情的付出,所以是一個彼此雙方互相防禦的狀態,兩個人都在避免自己付出真實的感情,避免真正在一起的的親密狀態。

    為什麼在原本應該是親密的關係中會出現假性的親密關係呢?這和關係中雙方的相處模式有著很大的關係。比如吵架,女生說:你為什麼那麼做,為什麼傷害我?男生說:你斤斤計較,有完沒完。即使是爭執雙方也都在迴避問題的本質,不對對方的問題做出積極的迴應,處在一種互相職責、推諉的狀態,並且這種互相傷害和不直面問題的狀態持續很久,就會容易形成假性親密關係。

    很多時候,戀愛中的雙方會有不自信的時候,因為害怕失去,害怕在感情中付出後被無視,所以乾脆什麼都不做,嚴重的更是完全不作感情上的迴應,把自己的內心和真實想法關起來,雙方不自覺的達成了一種共識,你不惹我,我不惹你,但是我內心的禁地,你也不能進來。這是一種既想在一起,又不知如何在一起的矛盾的心態。

  • 7 # 暖心理

    說到假性親密關係,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假性自體,其實這兩者是有關係的,都反應著某種人際現象。說的通俗點就是討好,這種討好總讓人覺得不夠真實,疏遠。這和虛情假意要區別開來。虛情假意是刻意為之是為了某種目的刻意表現的很親和很親密,而假性親密關係是一種一以貫之的人際模式,深印在人性格深處,無論何種場合都會如此。這樣的人看上去很隨和很親和,甚至可以在他面前比較任性,他自然保持著客氣和微笑,即便內心裡已經極度的不舒服,甚至常常因為別人的眼光會“犧牲”自己的需要。一般由於外在威脅常人會委曲求全,但是他們常常無論什麼場合都會表現的“委曲求全”。其實就內心世界而言,他們是極度自卑的,缺乏價值感,覺得只有討好別人才能獲得存在感和價值感。把別人需要看的很重,把自己的需要看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而潛意識裡是賦有敵意的,他們總會把他人放置在自私的角色上,所以你看不到他們的真實面目,他們真實的所思所想。他們的關係都是利用與被利用的性質,他們的關係性質和其本人一樣都帶有匱乏感。這都源於小時候的關係模式。一般非獨生子女容易塑造成這樣的人際模式。家裡兄弟幾個或者兄妹幾個,往往都會形成競爭模式,畢竟父母不能面面俱到,孩子們為爭取到父母的關注和重視常常會過早的學著做懂事的孩子。在我們的文化裡也容易塑造成這樣的性格,就是懂事的孩子才值得他人羨慕和誇獎。所以孩子從小的生存方式就是如何的迎合他人。所以孩子們的真實需要往往會被忽略,孩子們的自我價值感會被削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企業的高管紛紛離職,這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