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早期之所以能打敗北方遊牧民族所建立的元朝,其根本原因就是元朝軍隊經過近100年的腐化、退化,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前。
靖難之役以後,明成祖朱棣削裁藩王軍隊,但藩王也是起到守護邊疆的作用的。朱棣之後,由於四海昇平,國家沒有什麼大的戰事,軍隊的建設逐漸開始廢弛。宣德時期,明朝表面上的軍隊還維持著朱棣那200多萬的數字,但是實際上已經遠遠達不到那個水平了。
軍隊數量不足,裝備質量更是低劣,明朝在名義上號稱擁有280萬軍隊,似乎很能嚇唬人。但是實際上,明朝軍隊的實際數字只有100餘萬。明朝軍隊的裝備水平很高,這是所有人都公認的。但是架不住質量差,將領和朝中官員聯合降低武器質量,以次充好的事情比比皆是。
明朝中期有三大戰役,主要集中在萬曆年間,稱“萬曆三大徵”。三場戰役下來,明軍元氣大傷.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對自己的軍田制度非常滿意,認為自己“養兵百萬而不廢民間一粟。”軍隊屯田制度已經全面崩潰。衛所在明前中期對加強明朝的軍事實力,防禦邊疆少數民族的侵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自明中期以後逐步衰落,軍隊屯田制度已經全面崩潰,成為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朱元璋在位時期,基本上都在200萬石以上。從朱棣在位時期開始,屯田糧食收入來說逐年下降。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時期,屯田糧食收入還不到100萬石,不足朱元璋時期的5%。由此可見,明朝軍隊賴以生存的屯田制度已經全面崩潰,連明宣宗朱瞻基都不得不感慨:“軍屯已徒具虛名。”
真正造成軍隊戰鬥力下降的原因是腐敗,在明朝的中前期,士兵們還基本上擁有自己的土地。但是到了中期以後,這些土地基本上都被統軍將領和地方豪強兼併。士兵們真正擁有耕地者很少,造成士兵沒有安家的根本。由於軍隊已經無法自己養活自己,便只能依靠朝廷撥款。而朝廷的財力也十分有限,因為農民的耕地被豪強和貴族們霸佔著。明朝中央的財力有限,所能支付的軍餉不足。很多士兵開始自謀生路,將領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很好的訓練,也是戰鬥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由於以上原因,明朝北方衛所兵士大量逃亡,有時幾人相率逃亡,有的舉家而逃,更有甚者,合營千戶一起逃亡,或逃回原籍,或逃入胡地。兵士的逃亡直接導致衛所的兵額大量減少,戰鬥力下降。直至最後越來越不行了!
明朝早期之所以能打敗北方遊牧民族所建立的元朝,其根本原因就是元朝軍隊經過近100年的腐化、退化,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前。
靖難之役以後,明成祖朱棣削裁藩王軍隊,但藩王也是起到守護邊疆的作用的。朱棣之後,由於四海昇平,國家沒有什麼大的戰事,軍隊的建設逐漸開始廢弛。宣德時期,明朝表面上的軍隊還維持著朱棣那200多萬的數字,但是實際上已經遠遠達不到那個水平了。
軍隊數量不足,裝備質量更是低劣,明朝在名義上號稱擁有280萬軍隊,似乎很能嚇唬人。但是實際上,明朝軍隊的實際數字只有100餘萬。明朝軍隊的裝備水平很高,這是所有人都公認的。但是架不住質量差,將領和朝中官員聯合降低武器質量,以次充好的事情比比皆是。
明朝中期有三大戰役,主要集中在萬曆年間,稱“萬曆三大徵”。三場戰役下來,明軍元氣大傷.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對自己的軍田制度非常滿意,認為自己“養兵百萬而不廢民間一粟。”軍隊屯田制度已經全面崩潰。衛所在明前中期對加強明朝的軍事實力,防禦邊疆少數民族的侵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自明中期以後逐步衰落,軍隊屯田制度已經全面崩潰,成為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朱元璋在位時期,基本上都在200萬石以上。從朱棣在位時期開始,屯田糧食收入來說逐年下降。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時期,屯田糧食收入還不到100萬石,不足朱元璋時期的5%。由此可見,明朝軍隊賴以生存的屯田制度已經全面崩潰,連明宣宗朱瞻基都不得不感慨:“軍屯已徒具虛名。”
真正造成軍隊戰鬥力下降的原因是腐敗,在明朝的中前期,士兵們還基本上擁有自己的土地。但是到了中期以後,這些土地基本上都被統軍將領和地方豪強兼併。士兵們真正擁有耕地者很少,造成士兵沒有安家的根本。由於軍隊已經無法自己養活自己,便只能依靠朝廷撥款。而朝廷的財力也十分有限,因為農民的耕地被豪強和貴族們霸佔著。明朝中央的財力有限,所能支付的軍餉不足。很多士兵開始自謀生路,將領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很好的訓練,也是戰鬥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由於以上原因,明朝北方衛所兵士大量逃亡,有時幾人相率逃亡,有的舉家而逃,更有甚者,合營千戶一起逃亡,或逃回原籍,或逃入胡地。兵士的逃亡直接導致衛所的兵額大量減少,戰鬥力下降。直至最後越來越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