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經濟上不合算?
首先我就是火車司機,先簡單說下這中間包含的因素有哪些。
1.制動距離
平常我們一列車的重量大概在4000噸左右,在高速執行狀態下,制動距離至少也要800~1200米。
你可以理解成開汽車,把剎車用全力踩死,都還要圍著操場跑兩圈才能停穩。
重量大、速度又快,就很難停下來,這很容易理解。
2.天氣影響
如遇雨、雪、霧等不良天氣影響,司機很難快速標識出軌道中間站的人,不免會延長制動時機,導致不能及時“踩剎車”。
(多數人命喪鐵路其實都是輕生者,不是站著,是躺著,所以更難辨認)
3.道路因素
如上述所說的雨雪天氣,鋼軌與車輪,車輪與閘片中間會有雨雪,列車的制動力會減弱,從而延長制動距離。
3.瞭望距離
除去不良天氣因素影響,會降低司機的可視距離,輕生者一般還會選擇在彎道……這又大大增加了司機的瞭望難度,不能及時停車。
總的來說是說:
看到人,基本就很難停住了。
一、意外成本
如果上述因素全都疊加在一起,司機判斷前方道路有無人員很難,一列火車在撞人之前停下來很難。
但是請注意,路人想要避開火車卻非常容易。
目前基本所有鐵路線路兩旁都設定了護欄,就連新疆的戈壁灘也不例外,就是防止有人或者大型動物上路,妨礙鐵路運輸安全。
這條綿延百萬公里的護欄,已經起到阻止人們上軌道的作用,而翻越護欄進入的人,是他自己尋求風險,並不是鐵路帶給他的風險。
漢德公式講:意外風險,應該由避免意外,而付出成本最小的人來承擔。
二、風險收益
這聽起來很殘酷,前一秒還是個有靈魂有思想的人,下一秒就變成了碎肉,而且還得不到賠付。
但是我們設想一下,如果火車撞人有賠付的話會怎麼樣?
那就會有一大批人去主動撞火車。因為做一件事情的風險遠低於收益,人們就會傾向於做它。
有人要問了,撞一下就死了,人們怎麼可能會去撞火車?
我在火車啟動前去撞行不行?我在火車快停穩時去撞行不行?我在機車掛好車輛時,試拉的時候去撞它行不行?
這樣做的風險其實不大,而收益很可觀,就算撞一下只賠付一百,人們也會願意去做。
我早上撞一下中午撞一下,晚上就可以去吃頓火鍋。
三、尋租
如果只賠付那些傷勢最重的人呢?人們就會在儘量不傷筋動骨的情況下,爭取把自己弄得最慘,從而導致尋租,造成社會資源耗散。
如果撞人賠付的最終後果就是鐵路倒閉,世界上再也不開火車了。
我們假設現在有兩個世界,一個是撞人賠付的世界,一個是撞了人不賠付的世界,你認為哪個世界的執行效率最高呢?
很顯然是第二個世界。
四、損失放大
感性的人又要說了,人命就是無價的!撞了就不行!
我們先不從邏輯角度講賠什麼,我們舉個例子。
假設我現在拉著價值一個億的物資,送往災區工廠生產救援器具。很不幸的我在路上撞了個人,被迫停車先把他送往最近地方的醫院。假設我僅僅耽誤了5個小時路程。這5個小時中工廠有2000人等著這批物資無法開展工作,還有3000災民急需這批救援物資。
這列車耽誤的5個小時,就等於浪費掉了這些員工總計10000小時,災民15000小時,等於是1041天,將近3年的時間就被他一具想要自殺的屍體花掉了!
這其中不免包含祖國的花朵,那些對未來有著無限幻想的兒童的生命,他們眨巴著的大眼睛還沒見過這個世界呢,所以說不賠付是最佳方案,不然這5個小時就相當於奪走了一個孩子的生命。而且我們為了簡便只計算了三層社會結構,目前全球化體系的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經濟學說的“公正”其實是對“效率”的考量。
五、社會成本
誰付出的成本更低,誰就應該擔當更大的責任。如果這樣來分攤責任,整個社會避免意外所要付出的總成本就會達到最小。因為人們避免與火車相撞付出的成本最小,這樣判決,可以使鐵路的運輸效率更高,讓社會運營的成本最小,使得社會的總收益最大化。
六、公平公正
那有人又要說了,生命比不過一輛車的價值,這樣真的公平嗎?
經濟學家弗裡德曼說:只有那些讓社會里每個人都有積極性去積累財富的規則,才是公正的規則;只有那些讓社會能夠存活下來的規則,才是公正的規則。
七、事與願違
正如薛老師說的那樣,經濟學是一門事與願違的學科。我們懷著好心往往會辦成壞事,我們要學會,把願望和結果分開來衡量;不僅要看區域性而且還要看全部,你不僅能看見別人看得見的,還能看見別人所看不見的。
改造世界,非經濟學所長;改造世界觀,確是經濟學的強項。
ps:給同學們放一張機車駕駛室的照片~
因為經濟上不合算?
首先我就是火車司機,先簡單說下這中間包含的因素有哪些。
1.制動距離
平常我們一列車的重量大概在4000噸左右,在高速執行狀態下,制動距離至少也要800~1200米。
你可以理解成開汽車,把剎車用全力踩死,都還要圍著操場跑兩圈才能停穩。
重量大、速度又快,就很難停下來,這很容易理解。
2.天氣影響
如遇雨、雪、霧等不良天氣影響,司機很難快速標識出軌道中間站的人,不免會延長制動時機,導致不能及時“踩剎車”。
(多數人命喪鐵路其實都是輕生者,不是站著,是躺著,所以更難辨認)
3.道路因素
如上述所說的雨雪天氣,鋼軌與車輪,車輪與閘片中間會有雨雪,列車的制動力會減弱,從而延長制動距離。
3.瞭望距離
除去不良天氣因素影響,會降低司機的可視距離,輕生者一般還會選擇在彎道……這又大大增加了司機的瞭望難度,不能及時停車。
總的來說是說:
看到人,基本就很難停住了。
一、意外成本
如果上述因素全都疊加在一起,司機判斷前方道路有無人員很難,一列火車在撞人之前停下來很難。
但是請注意,路人想要避開火車卻非常容易。
目前基本所有鐵路線路兩旁都設定了護欄,就連新疆的戈壁灘也不例外,就是防止有人或者大型動物上路,妨礙鐵路運輸安全。
這條綿延百萬公里的護欄,已經起到阻止人們上軌道的作用,而翻越護欄進入的人,是他自己尋求風險,並不是鐵路帶給他的風險。
漢德公式講:意外風險,應該由避免意外,而付出成本最小的人來承擔。
二、風險收益
這聽起來很殘酷,前一秒還是個有靈魂有思想的人,下一秒就變成了碎肉,而且還得不到賠付。
但是我們設想一下,如果火車撞人有賠付的話會怎麼樣?
那就會有一大批人去主動撞火車。因為做一件事情的風險遠低於收益,人們就會傾向於做它。
有人要問了,撞一下就死了,人們怎麼可能會去撞火車?
我在火車啟動前去撞行不行?我在火車快停穩時去撞行不行?我在機車掛好車輛時,試拉的時候去撞它行不行?
這樣做的風險其實不大,而收益很可觀,就算撞一下只賠付一百,人們也會願意去做。
我早上撞一下中午撞一下,晚上就可以去吃頓火鍋。
三、尋租
如果只賠付那些傷勢最重的人呢?人們就會在儘量不傷筋動骨的情況下,爭取把自己弄得最慘,從而導致尋租,造成社會資源耗散。
如果撞人賠付的最終後果就是鐵路倒閉,世界上再也不開火車了。
我們假設現在有兩個世界,一個是撞人賠付的世界,一個是撞了人不賠付的世界,你認為哪個世界的執行效率最高呢?
很顯然是第二個世界。
四、損失放大
感性的人又要說了,人命就是無價的!撞了就不行!
我們先不從邏輯角度講賠什麼,我們舉個例子。
假設我現在拉著價值一個億的物資,送往災區工廠生產救援器具。很不幸的我在路上撞了個人,被迫停車先把他送往最近地方的醫院。假設我僅僅耽誤了5個小時路程。這5個小時中工廠有2000人等著這批物資無法開展工作,還有3000災民急需這批救援物資。
這列車耽誤的5個小時,就等於浪費掉了這些員工總計10000小時,災民15000小時,等於是1041天,將近3年的時間就被他一具想要自殺的屍體花掉了!
這其中不免包含祖國的花朵,那些對未來有著無限幻想的兒童的生命,他們眨巴著的大眼睛還沒見過這個世界呢,所以說不賠付是最佳方案,不然這5個小時就相當於奪走了一個孩子的生命。而且我們為了簡便只計算了三層社會結構,目前全球化體系的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經濟學說的“公正”其實是對“效率”的考量。
五、社會成本
誰付出的成本更低,誰就應該擔當更大的責任。如果這樣來分攤責任,整個社會避免意外所要付出的總成本就會達到最小。因為人們避免與火車相撞付出的成本最小,這樣判決,可以使鐵路的運輸效率更高,讓社會運營的成本最小,使得社會的總收益最大化。
六、公平公正
那有人又要說了,生命比不過一輛車的價值,這樣真的公平嗎?
經濟學家弗裡德曼說:只有那些讓社會里每個人都有積極性去積累財富的規則,才是公正的規則;只有那些讓社會能夠存活下來的規則,才是公正的規則。
七、事與願違
正如薛老師說的那樣,經濟學是一門事與願違的學科。我們懷著好心往往會辦成壞事,我們要學會,把願望和結果分開來衡量;不僅要看區域性而且還要看全部,你不僅能看見別人看得見的,還能看見別人所看不見的。
改造世界,非經濟學所長;改造世界觀,確是經濟學的強項。
ps:給同學們放一張機車駕駛室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