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hc87173616
-
2 # 寫作share
《吶喊》自序的前十個自然段主要是回顧魯迅先生過去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變遷,著重敘述棄醫從文的經過,具體說明“夢”的產生和破滅的過程。那麼從中談魯迅先生對自身經驗的看法,可以從魯迅先生的兩個“夢”談起。
先寫父親患病一事,在父親因庸醫愚昧而去世後,為避開那無聊的流言,也為了母親,魯迅毅然到陌生的他鄉求學,並由此而形成了一個美好的“夢”。仙台學醫只選了一個最集中、最強烈崐的鏡頭——次時事畫片放映情景,卻成了魯迅先生回憶中再不能忘卻的一件事,形成了他對“國民性”弱點的認識,促使他從醫“夢”破滅了,第二個從文“夢”產生了。
棄醫從文之路並不是僅憑著一腔熱血便可一馬平川,那時社會上像魯迅先生這樣的革命民主主義者還是少數,在一般知識分子中像魯迅先生那樣決心從事新文藝運動的更是寥寥無幾。因此,在冷淡的大環境下,沒有志同道合的同志,再熱烈的願望也無人迴應。在此重壓下魯迅先生還是克服重重困難,籌辦《新生》雜誌,雜誌的命名正表明魯迅先生對“新的生命”的誕生的渴望。但結果不盡如人意,《新生》雜誌流產了,他的美好的“夢”又一次遭到破滅。
在此經驗之下,魯迅先生對自己有了全新的審視,解剖自己,克服了自己知識分子單憑熱情,只信自己輕視民眾的思想,深刻地認識到救國救民的大業,需要團結很多的人。於是魯迅先生開始也做文章了,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記》。從此以後,便一發而不可收。
魯迅關於父親生病所請的中醫,很明顯屬於膠柱鼓瑟的庸醫,這樣的人無論古今中外不管哪個行當佔絕大多數。因了父親的死亡,魯迅對中醫的偏見之深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把他及他們遭遇的中醫騙子視同整個中醫並加以撻伐詆譭至消滅,則甚為不妥。這些,沒必要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