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六月臘腸

    在歷史上,宋代的瓷器不僅繼承了唐代的技藝,更是超越前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宋代時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尋常百姓,都熱衷於鬥茶文化,因此當時出現了數不勝數的瓷器窯口。而歷史上流傳下來有跡可循的宋代瓷器名窯一共有五個,為“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其中“哥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什麼是“哥窯”?

    對於哥窯器物特徵的定義,上海博物館這樣描述:哥窯胎多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釉為失透的乳濁釉,釉面泛一層酥光,釉色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合,經染色後大紋片呈深褐色,小紋片為黃褐色,也稱“金絲鐵線”、“墨紋梅花片”、“葉脈紋”、“文武片”等。這是傳世哥窯的主要特徵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爐、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見仿古造型,底足製作不十分規整,釉面常見縮釉和棕眼。

    流傳於世的“哥窯”經典器大多源自清宮舊藏,由於這批器物與古文獻中的記載的“哥窯”特徵不符,而且沒有考古資料佐證,因而造成了中國陶瓷史上最大的懸疑。為區別於明、清文獻中所記載得哥窯,宮中名為“哥窯”的傳世品,後世鑑賞家稱其為“傳世哥窯”。

    “哥窯”與“金絲鐵線”及製作:

    關於哥窯和“金絲鐵線”的來歷,還有一個歷史傳說故事。

    相傳在宋代時,龍泉縣當地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藝人,姓章,名村根,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叫章生一,老二叫章生二。章村根以擅長制青瓷而聞名遐邇,生一、生二兄弟倆自小隨父學藝,老大章生一性格厚道、肯學、吃苦,深得其父真傳,章生二聰明非凡,亦有絕技在身。自章村根去世後,生一、生二兄弟倆分家,各開窯廠。

    因為章生一是哥哥,時間久了大家都稱他開的窯廠為哥窯,稱章生二所開的窯廠為弟窯。兄弟倆都擅長燒造青瓷,而且各有成就。但老大章生一技高一籌,燒出“紫口鐵足”的青瓷,一時名滿天下,其聲名傳至皇帝耳中,看過哥窯燒製的青瓷後,皇帝龍顏大悅,欽定指名要章生一為其燒造青瓷。

    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進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摻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燒成後一開窯,他驚呆了,滿窯瓷器表面的釉面全都開裂了,裂紋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曲有直,且形狀各異,有的像魚子,有的像柳葉,有的像蟹爪。

    老大生一欲哭無淚,痛定思痛之後,他重新振作精神想了一個辦法:他泡了一杯濃茶,把茶湯塗在瓷器上,裂紋馬上變成茶色線條,又把墨汁塗上去,裂紋立即變成黑色線條,這樣,不經意中形成“金絲鐵線”。皇帝對這種新出現的瓷器樣式充滿興趣,朝中上下都開始流行章生一的哥窯所燒製的“金絲鐵線”瓷器了。

    從此,“哥窯”和“金絲鐵線”名揚天下,稱為人人追捧的“明星”作品。

  • 2 # 看鑑地理

    哥窯瓷器,中國最神秘的瓷器。關於它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在宋代,有兄弟二人都是燒製瓷器的絕頂高手。弟弟因羨慕哥哥更高超的技藝,偷偷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許多草木灰,結果滿窯的瓷器表面全部裂開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這些裂紋,才使它價值連城。

    這種裂紋看似是瓷器破裂造成的,但用手觸控時卻絲毫感覺不到裂紋的痕跡,反而溫潤如玉,渾然一體。不過,它留存下來的數量非常稀少,僅僅不到100件。令它變得更加珍貴的是,哥窯瓷器的燒製技術早已失傳,人們甚至連它的窯址在哪裡都無法確認。如此神奇的裂紋真的就成了永遠的謎了嗎?

    人們透過對各種仿製的碎片進行研磨,得出了其中每種原料的比例數值,並依照比例調配油料進行燒製。在現代技術的幫助下,它的製作工藝最終被還原了出來。哥窯瓷器的裂紋之謎終於被解開了。

    它之所以會裂開是因為瓷器的坯子和表面的玻璃質薄層冷卻後收縮的程度不同,使得釉面下層發生了細微爆裂,所以這些瓷器在出爐後還會發出奇妙的聲響。

    經過長達幾年的不斷摸索,傳說中的哥窯瓷器終於再現世界。哥窯瓷器的裂紋原本是瓷器燒製中的缺陷,後來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有意識地讓它產生裂紋,從而產生了一種獨特的美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顏值在戀愛中的重要性有多高,大家是如何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