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位醫學生的發言
-
2 # 然然252818545
我們這裡是臨近產地,產地的孩子通常都是爬到樹上吃到飽才下來,上火的話就喝點鹽水就可以了;也沒有聽說誰得病,這個傳聞不知怎麼開始的。嬰兒的話,應該也不會有哪個家長不長腦子,給吃到一兩斤這麼多吧。
-
3 # 粉紅的上帝
嬰兒,六個月以下,什麼輔食都不要亂添,只能是母乳,六個月後才漸漸新增蛋黃,嬰兒吃荔枝,不知道你說的是多大的嬰兒。而且荔枝不能多吃,誰吃多了都得荔枝病,這就是低血糖。嬰兒吃多少算多?我看嘗一兩顆沒事吧。
有的。
#關於荔枝病,如果你感興趣,希望你能閱讀如下全文。
炎炎夏日,又到了荔枝豐收的季節
管你是三月紅圓枝黑葉桂味,還是糯米餈掛綠妃子笑,都是放不下的美味!
然而,隨著“荔枝病”案例的報導增多,“荔枝病”這個名詞也逐漸走入視野,讓不少人“望荔卻步
什麼是“荔枝病”荔枝病(Litchi disease )是指由於進食大量荔枝,以至膳食量銳減而引起突然發作性低血糖。關於“荔枝病”的報導,較為“突出”的是印度,而國內的報導相對較少,文獻中有記錄的主要是對1999年案例的分析。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發病者多為兒童,同時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荔枝而沒有進食,發病時間多為凌晨,症狀以頭暈、乏力、出汗、昏迷為主。
發病原因2017年,一篇發表在《Lancet Glob Health》的文獻對荔枝病的發生原因有了進一步的研究和解釋。
調查表明,印度爆發的荔枝病與 低血糖素A(hypoglycin A)和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methylenecyclopropylglycine ,MCPG)的毒性作用有關。
MCPG是一種天然存在於荔枝種子和果實中的物質,在動物實驗中,它透過抑制脂肪酸的β-氧化和糖異生而導致低血糖。在未成熟和成熟果實中檢測到的降血糖素a和MCPG水平大約是兩倍!
結論到這裡,荔枝病的發病原因基本清晰了。荔枝中含有低血糖素A和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MCPG)(未成熟的荔枝含量較高),它們抑制了糖異生作用,體內糖的生成減少。荔枝中含有較多果糖,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荔枝後,體內的果糖含量急劇增高。大量的果糖一方面需要在肝臟分解,影響了糖異生功能,糖的生成減少;另一方面刺激胰島釋放胰島素,大量的胰島素使血糖降低;加上案發時患者沒有進食,這些共同作用誘發荔枝病發生。上面提到案例中,患者大多是兒童,都是容易接觸到大量荔枝(家裡有果園或者果樹),空腹攝入大量(未成熟)荔枝,沒有攝入碳水化合物(米飯等),體內發生了上述的過程,便導致荔枝病的發生。
預防明白了荔枝病的發病機制,怎麼預防也就比較容易了。其實也不必過分緊張。荔枝病本來少見,多發於兒童,只要不過量食用(一天最好不超過300克)、儘量不空腹食入、攝入一些碳水化合物(如米飯)、不食用未成熟的荔枝,一般是不會患病的。如果病情不重只要是攝入糖水即可緩解症狀,如果感覺不適就一定要及時就醫。
荔枝雖好,適量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