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這種心理機制叫「樂觀的豁裂」,簡單來說,就是人們評判自己和世界時,往往用的是雙重標準。評判自己時,人們傾向於比較樂觀,如果是把問題從個人拓展到社會,人們就更傾向於悲觀。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雙重標準呢?平克給出了一種猜測,就是當我們提到世界的發展史時,我們總是習慣用大戰來作為標尺劃分時間,比如「一戰之後」、「二戰之前」、「911事件以來」等等。但是這種劃分時間的方法,會給我們一種心理暗示,每次我們在回顧人類歷史的時候,第一個跳進腦海的,總是戰爭、災難或者死亡。當轉過頭來面向未來的時候,我們難免會下意識地想,歷史總是不斷重演的,像這樣的天災人禍,說不定遲早還會再發生。

    想到這些,人們怎麼可能樂觀得起來?

    在《當下的啟蒙》這本書中,平克還指出了一種現象:知識分子往往會有一種傾向,他們為了保持嚴肅的形象,而刻意選擇悲觀主義。似乎一旦樂觀,他們就不再憂國憂民。只有不斷指出這個世介面臨的問題,才算是負責任的知識分子。這種為了嚴肅而嚴肅的態度,被平克稱為「進步恐懼症」。

    「可得性偏差」、「忘恩之罪」、「樂觀的豁裂」,這三種心理機制共同作用,讓我們每天看到更多的負面新聞,回顧歷史時也更容易想到戰爭和傷痛,忘記人類取得的成就。這樣,我們確實容易被誤導,忽略客觀資料,反而相信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糟。

  • 2 # 青兒5578

    因為人的思維快如閃電,可以馬上組織分析對我有用的,或者說是我喜歡的!剎那之間就能做出判斷和決定,佛經裡面說一彈指60個剎那,快到你自己都意識不到自己思維部分,這個裡面的狡猾程度。

    同一件事,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我們就會有不同的結論。,這是常情。說白了,原因就是我執。只有一種人例外,那就是經過嚴格訓練心性的人,才能夠得出公平的,不偏不倚的,接近於正確的標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明節,全民默哀三分鐘,所有娛樂活動暫停,請問你做到了嗎?什麼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