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公子品史

    清朝是哪年滅亡的?之前有什麼兆頭

    這是二個問題,我先來回答第一個。辛亥革命爆發於1911年10月10日,第二年改為民國紀年。清朝滅亡於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佈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所以從1912年就是民國元年的開始。

    第二個問題,清朝滅亡前有什麼兆頭,我將按以下幾個方面講述。

    政治方面:

    最主要的就是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最終清政府戰敗,和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內容除了割地就是賠款,還有其他列強強加到中國頭上的特權。裡面體現出兆頭的就是“東南互保”。東南互保是防止義和團運動向南擴充套件,抑止人民反抗鬥爭的產物,是東南督撫同帝國主義既妥協又矛盾的產物,也是東南督撫與清廷之向心和離心兩個合力的產物。既保護了河北、山東以外的地區避免於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戰亂的波及;同時亦使地方的政治與軍事權力進一步擴張,中央的權力大為下降,地方勢力崛起、中央權力式微。

    經濟方面:

    《辛丑條約》裡面規定清政府要向列強賠償四億兩白銀,也就是每個華人賠1兩,價息合計超過9.8億兩白銀,並以關稅和鹽稅等作抵押,這就變成了加在百姓頭上的一個勒繩。清政府要求各地增加各種稅捐,把賠款負擔轉嫁到全華人民頭上,並指定各省分攤賠款數目,進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把中國進一步推向了殖民地的深淵。

    文化方面:

    清政府除被迫進一步敞開國門,帶動了外華人來華貿易與投資活動,加速“西學東漸”的程序以。此外,作為《辛丑條約》履行過程中發生的“美國退還庚款”及辦學事件,對中美兩國的科學技術和文化交流、中國近代文教事業和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乃至青年留學去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封建社會文化習俗越來越不得人心。

    另外:1911年5月8日,清政府實行所謂“責任內閣制”,下令裁撤舊設內閣及軍機處,成立由十三名國務大臣組成的新內閣,以慶親王奕劻為總理大臣。內閣總共13人,滿族即佔到9人,其中皇族7人,漢族竟然只有4人,舉國都為之譁然。這是一個以皇族為中心組成的內閣,人們稱之為“皇族內閣”或“親貴內閣”。此事件直接導致了反清情緒的高漲,直接促進了民族革命的爆發,變成了壓彎清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以上就是我闡述的清朝滅亡的兆頭,封建社會最終被新的制度所取代,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 2 # Liuxiaoyin0919

    清朝是1912年2月12日正式滅亡的。之前有,中日甲午戰爭戰敗,戊戌變法失敗,辛丑條約簽訂,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包括保路運動失敗等,光緒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宣統元年,宣統二年,全國各地爆發農民起義,種種跡象表明清朝已經瀕臨滅亡。最關鍵的是,同治,光緒,宣統三代皇帝無後,讓人感嘆大清氣數已盡。

  • 3 # 中國新疆歡迎您互

    好好學歷史,滅亡被誰滅亡的?孫中山還是袁世凱?退位不再執政中國政務交與民國政府,仍享有皇帝尊號年號,有中華民國政府供養!好好學歷史,認真對待歷史,中華幾千年

  • 4 # 張飛腦殼全世界亂飛

    清朝是公元1911年滅亡的,滅亡之前並未有什麼兆頭。

    其實清朝本不應該滅亡,或不應該這麼早滅亡。

    庚子國難後,清朝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慈禧太后痛定思痛,積極與國際接軌,進行了比戊戌變法更為激進的改革。首先在文化上取消了實行了兩千多年的科舉制度,大力興辦學堂,北大、清華、南開、復旦等大學運應而生。在經濟上,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創辦工業,開創股市。在軍事上,重振北洋海軍,允許各地方編練新軍,其中就有袁世凱的小站新軍和位於漢口、漢陽、武昌的湖北新軍,軍事力量顯著增強。此外在政治上,慈禧太后積極預備君主立憲制度,準備還政於民,並派出五大臣考察西洋各國的政治制度。此時中國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發展,經濟增長,社會穩定,這是繼洋務運動出現的同光中興之後又一箇中興跡象。期間在中國東北境內爆發了日俄戰爭,中國深受其害,但戰爭結果對中國有利,使中國暫時保住了東北地區,戰勝國日本先進的君主立憲制更加堅定了清廷的改革決心。

    但是以孫中山為首的更加激進的革命黨,並不滿意中國的社會程序,他們崇尚法國、美國式的徹底的西方式民主,同時嚴重排斥滿人對中國的統治,堅決反對君主立憲制度,因而不斷採取各種起義和暴動,然而由於力量弱小,無異於以卵擊石,起義毫無例外遭到鎮壓,難成氣候。

    關健時候,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同時駕崩,宣統帝繼位。然而掌權的隆裕太后和攝政王載灃並無多少治國經驗,清廷犯了一個基本的但是極為至命錯誤:沒有純化軍隊骨幹力量新軍的忠君思想,任其西方思潮在新軍氾濫,湖北新軍尤其如此。相反袁世凱就做得比較好,但是他要求其新軍只忠於他本人,而不是清廷。當時,袁世凱跟曾國藩一樣,並無反清意識,只是竭力扶植清廷。但是清廷又犯了一個更加致命的錯誤,載灃為了掌控袁世凱的新軍,將袁開缺回籍,回家養老。此舉根本掌控不了這支己經忠於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反而使袁世凱產生了二心。攝政王載灃

    直到這時,一切都無任何跡象。突然,四川爆發了保路運動,湖北新軍抽調入川鎮壓,武昌空虛,具有進步思想的駐守新軍發動起義,很快拿下武昌城,接著佔領漢陽、漢口,舉國震動,南方各省紛紛獨立。孫中山、黃興的革命黨乘機回國發展,眼看革命烈火越燒越旺,而清廷又指揮不動北洋新軍,只得請袁世凱出山。袁世凱在滿足自己所有條件後,率領北洋軍將湖北新軍打得大敗,收復了漢口、漢陽,眼看武昌不保,辛亥革命將被扼殺在搖籃中。袁世凱卻停止了對武昌的進攻,坐地與革命黨討價還價。在得到孫中山的明確保證:保舉袁世凱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後,袁世凱軟硬兼施,逼使隆裕太后就範,清宣統帝退位,清朝滅亡。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

    創建於重慶朝天門大融匯

  • 5 # 歷史長河中的魚

    清朝滅亡的時間是1912年2月12日,這一天,清帝溥儀頒佈詔書宣佈退位,清朝自此滅亡。

    要說清朝的滅亡有什麼兆頭的話,我覺得自咸豐帝開始,大清的皇帝們就子嗣不旺,這應該算一個。我們看一下,咸豐只存活一子載淳,而後面的同治、光緒和溥儀三帝則直接絕後。

    不過這些,也不能算作清朝滅亡的必然原因。明武宗朱厚照也死後無子,其堂弟朱厚熜繼位後,明朝還是又延續了123年。

    其實,在晚清發生過一個往往總會被大家所忽視的事件。正是這個事件的發生,就已經預示著清朝的滅亡會成為必然。它就是同治四年(1865年)蒙古親王曾格林沁的戰死。

    曾格林沁1811年出生於內蒙古的科爾沁草原,從小過繼給他的一個伯父,他的這個伯父是一位蒙古郡王,並且娶了道光帝的姐姐為妻,因此僧格林沁也成了皇親國戚。其養父死後,他被世襲郡王。

    曾格林沁有著卓越的軍事領導才能。咸豐五年(1855年)正月,他被派領軍剿滅太平天國,戰鬥中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生擒太平天國北伐軍統帥林鳳祥。六月,在山東馮官屯剿滅太平天國李開芳部,生擒李開芳。此後的兩年,僧格林沁率軍征戰數百戰,所遇太平軍均遭全殲,無一漏網,其威名大震海內。咸豐帝因此加封僧格林沁為博多勒噶臺親王。咸豐九年(1859年),在天津大沽口他堅決反擊英國侵略者的入侵,督軍力戰,擊毀英軍戰艦3艘,使英軍死傷464人,英海軍司令賀布受重傷,取得了鴉片戰爭以來的重大勝利。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僧格林沁在山東剿滅捻軍時被誘入重圍。十九日晚,突圍至曹州西北的吳家店時,中傷墜馬,被捻軍張皮綆斬殺在麥田,終年五十五歲。

    僧格林沁戰死的訊息傳至北京,清政府上下震驚,並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因為,他是清政府中唯一還有著戰鬥力的嫡系部隊。從此之後,清政府只能依靠曾國藩和李鴻章的漢族軍事集團,也為後來袁世凱的擁兵自重提供了生長的土壤。

    所以說,曾格林沁的死亡是一個分水嶺,是清朝走向滅亡的開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寫小說也不怎麼樣的編劇新人該如何寫好一部網劇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