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青檬

    受外傷或是關節、肌肉不舒服時,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到底是該熱敷還是冰敷,首先要了解一下它們各自的功用。在一些運動中,很容易出現受外傷或是關節、肌肉不舒服的情況,這時很多人不知道是該冷敷還是熱敷。為此,今天為大家詳細講解冷敷和熱敷的區別以及適用範圍。

      冷敷和熱敷的區別

      ⑴冷敷。冷敷可使毛細血管收縮,減輕區域性充血,減輕疼痛,降溫退熱。冷敷可用小毛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溼,擰成半乾,敷於區域性,每隔1-3分鐘更換一次,持續15-20分鐘。也可用冰袋裹上毛巾敷於區域性,但要注意避免凍傷。

      ⑵熱敷。熱敷可促進區域性組織血液迴圈,提高機體抵抗力和修復能力,促使炎症消散和侷限化,減輕區域性腫痛。熱敷同冷敷操作相似,既可以用小毛巾浸熱水,擰成半乾使用,也可用熱水袋灌裝熱水裹上毛巾敷於患處。要注意剛受閉合性外傷(即無傷口的外傷)時,卻不可開始就熱敷,那樣會因促進血管擴張,加重瘀紫和腫脹;此時應冷敷控制出血,過一兩天後,再用熱敷,以擴張血管,促進血瘀吸收。有感染時應避免熱敷。各種內臟出血,急腹症,不宜熱敷。

      扭傷後選冷敷還是熱敷?

      選擇冷敷:急性損傷的前兩三天是要冰敷的,手術之後的康復功能練習之後,必須及時冰敷。(如剛崴腳、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物理撞擊等)

      急性損傷:急性損傷常由於突發的外傷引起(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物理撞擊等),即刻發生疼痛症狀。損傷後,局部發生出血、炎症反應、腫脹以及疼痛。

      正確的冰敷方法:使用冰水混合物隔著毛巾放在需要冰敷的部位,每次冰敷大約15-20分鐘,每冰敷一次要間隔1-2個小時。疼痛不是太明顯後,隔2-3個小時冰敷一次就可以。

      選擇熱敷: 慢性損傷使用熱敷。如腰肌勞損,肩周炎等。

      慢性損傷:通常沒有突發的外傷,基於長時間後反覆勞損和過度使用而緩慢起病。

      正確的熱敷方法:熱瓶子、熱毛巾、熱按摩或者市售的熱敷袋放在需要熱敷的部位,熱敷治療一般應用15-20分鐘左右,每天一次,熱敷的溫度在40度左右。

      關於冷敷和熱敷,以下幾點你也需要留意

      1、不是所有慢性損傷都要用熱敷,如果慢性損傷處在運動中急性受傷,仍然首先使用冷敷。

      2、為了減少運動後肌肉痠痛,建議運動10到20分鐘之後對面板進行冷敷。

      3、敏感面板及血液迴圈微弱者不適合使用冷敷。老人、孩子以及糖尿病人對於冷處理也需要特別謹慎。

      4、出現運動損傷,自我處理只是第一步,如果情況嚴重,就醫是必需的!

      扭傷後除了冷敷與熱敷,還可以這樣做

      對受傷部位進行按摩:受傷初期,如果受傷嚴重不可輕易揉按傷處,有可能造成紅腫加大;如果受傷不嚴重,可以進行輕揉受傷部位。揉按方式為以手掌掌心放置在受傷部位,輕輕揉按,能夠有效地緩解疼痛和消腫。或者讓專業醫治人員對受傷部位進行按摩治療。

      藥物治療:傷勢穩定後,就可以運用一些藥物進行治療了,外用推薦噴霧;如果你能忍受疼痛的話,紅花油+使勁揉按也能有效地消腫(只適用於軟組織受傷)。

      康復訓練:當傷勢穩定後,我們可以適當的做一些輕運動,加快我們傷勢的恢復情況。比如適當的出去走走,腕關節運動等等輕型運動都可以。

      合理用藥:扭傷初期,不需內服藥,不宜外敷活血的藥物,以免血流更多,腫脹更大,必要時用點噴霧噴灑傷處,會感到舒服點。24小時後,內服些跌打丸、活血止痛散,再外敷些藥膏,消腫後就不必內服和外敷藥物了。

  • 2 # 運動醫學解強醫生

    “活血化瘀”這句經典的詞語,在中國百姓的思想文化中根深蒂固。誰不知21世紀是知識爆炸的世紀,許多理論都是顛覆性的。

    運動損傷後為什麼不能熱敷呢?

    因為損傷後扭傷部位的組織可能有一些末梢小血管破裂出血,應該冰敷讓血管收縮促進止血。熱敷是讓血管擴張而加快出血形成血腫,豈不是雪上加霜。因此,運動損傷絕對不能熱敷。

    運動損傷後應該冰敷,既“冰敷有效”派:美國兩大骨科相關學會都支援

    鄭重提示!“大米原則”可不是我們吃的大米飯!RICE說的是:休息(rest)、冷敷(ice),加壓包紮(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

    休息(rest):立即停止運動,就勢倒下,不讓受傷部位負重,避免進一步損傷。

    冷敷(ice):在最疼的地方冰敷,每次20—30分鐘,在24小時內需要2—3小時敷一次,每天 3 次以上。注意不要直接將冰塊敷在患處,可用溼毛巾包裹冰塊,以免凍傷。冰敷可以刺激血管收縮,減輕炎症反應和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抑制腫脹——這是“大米原則”的核心措施。

    加壓包紮(compression):使用彈性繃帶包裹受傷的踝關節,適當加壓、實現制動,以減輕腫脹。加壓不能過度,否則會加重包裹處以遠肢體的腫脹、缺血。

    抬高患肢(elevation):抬高患肢,高過心臟位置,增加靜脈和淋巴迴流,減少內部出血或損傷部位的組織液滲出,有利於減輕腫脹。

    目前,有很多醫療人員支援用冰敷。

    官方代表:美國骨科醫師學會和美國足踝外科協會。

    個人代表: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骨科助理教授、運動醫學部聯合主席James Gladstone十分支援冰敷。就治療方面,尤其是急性運動損傷,冰能鎮痛,透過限制血管張力、減少腫脹。如果冰敷能充分地減少膨脹,受傷關節或許可以更早地活動起來。任何時候,任何職業運動員(足球運動員、橄欖球運動員)發生足踝扭傷時,第一件事就是在受傷部位敷冰袋。

    個人代表:加利福尼亞大學骨科臨床助理教授Andrew Hsu 會向踝關節扭傷的患者推薦這個方法,一般是持續3到4天,每天2—3小時。但他會強調“方法論”。如不要直接把冰放在傷處,應該在冰塊和面板之間有棉織物隔離;為防凍傷,每次不要超過20分鐘。

    運動損傷後的最佳選擇:

    既所謂“大肉原則”,是指適度活動(movement),增強運動(exercise),慎用止痛劑(analgesic),以及合理治療(treatment)。

    適度活動(movement):漸次增強、適當限度的活動可以避免恢復過程產生過多的疤痕組織,增加血流量,促進恢復。這是用動態取代靜態的恢復觀念,如今深受業界認可。

    慎用止痛劑(analgesic):選用止痛劑要格外謹慎。研究指出每一種止痛劑都有其不利於恢復的一面。

    合理治療(treatment):請教經驗豐富的專科醫生,制定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總地來說,無論是“大米原則”的支持者或反對者,他們都同意,每一個患者的個體不同,在治療踝關節扭傷時,也應該遵從個體化原則。且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目的與價值,要視整體的情況與時機。若患者無法獲得專業醫療治療,那在此之前,按“大米原則”進行處置,對於傷後恢復是有積極作用的。

    源於網路

  • 3 # AT運動物理治療中心

    冷敷的主要作用:止血、止痛;消腫;減輕炎症擴散

    適用範圍:韌帶軟組織突然扭傷、肌肉拉傷等運動損傷的急性腫脹期(24-48小時以內)

    原理:冷刺激可以促進皮下血管收縮,減輕區域性充血;抑制疼痛感覺的傳導。在減輕充血的過程中,也減輕了疼痛感覺末梢的壓力刺激。冷敷可以抑制血液迴圈,減輕急性期腫脹的進一步擴散。

    冷敷時間:15min左右

    冷敷溫度:如果疼痛劇烈,可選用0℃以下冰水混合物;如果腫脹明顯,可選用10℃左右混合物,除此之外,也可以選用冷噴。(ps:一次冰敷時間一定不能過長,如果周圍出現發紫的情況,要立即移開冰敷袋,避免凍傷。)

    熱敷的主要作用:消除炎症;降低痠痛、緩解痙攣;減輕肌肉僵硬程度

    適用範圍:運動扭傷24-48小時以後,確定腫脹不明顯情況下,可用熱敷消除炎症,運動後出現肌肉痠痛時,熱敷可促進乳酸消除,運動前適當熱敷有熱身的作用,避免痙攣、拉傷等損傷的發生。一些慢性炎症,如腱鞘炎、足底筋膜炎等慢性損傷,無腫脹情況時可以熱敷等

    原理:熱刺激可以促進血液迴圈、舒筋活血、促進新陳代謝。

    熱敷時間:15-20min

    熱敷溫度:40-50℃熱敷包或其他

    總結:突然發生的疼痛、腫脹選冷敷

    緩慢出現的痠痛、不適選熱敷

  • 4 # 張博士體態康復

    受傷了應該冷敷還是熱敷?有人認為受傷了要趕緊冷敷,但有的人又覺得熱敷才能加速受傷的部位的好轉。那麼,運動受傷了應該冷敷還是熱敷呢?

    一般來說,運動損傷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冷敷或者熱敷主要針對的是閉合性損傷,所以,我們只講述閉合性損傷的處理方法。

    閉合性損傷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指的是一次暴力導致的損傷。按照治療原則可分為早期、中期、晚期。早期時間受傷為24-48小時以內。此時會有出血、滲出、疼痛、功能障礙等症狀。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早期,公認的處置方法是PRICE原則。

    P保護(Protection):要保護受傷的地方避免再度受創,也要保護其它部位不致由於補償過度而受傷。

    R休息(Rest):即立即中斷運動。

    I冰療(Ice):即降低受傷部位組織溫度。

    C加壓(Comperssion):即加壓包紮。

    E抬高肢體(Elevation):即受傷部位應升高至心臟水平線上。

    冷療可以使機體區域性血管收縮,外周血流量減少,改變血管的通透性,從而減少組織液的滲出,減輕水腫,同時可以降低組織細胞代謝,降低神經的興奮性,從而達到鎮痛的目的。研究表明,在損傷之後要儘快冷敷,間隔時間越短效果越好。

    冰療方法如下:

    (1)冰塊按摩法:用冰塊在受傷部位輕輕地來回摩擦或環形緩慢移動。一般持續15-20min。也可將冰塊隔著毛巾間接敷貼,持續20-30min。

    (2)冷敷法:用厚毛巾浸滿冷水或冰水,擠出部分水液後再敷於治療部位,每隔2min更換一次,持續敷30min。

    (3)冰袋法:把碎冰塊放進厚塑膠袋。敷貼於受傷部位,敷用20-30min。冰敷時要注意對作冰敷部位保暖,並注意觀察全身反應,如出現寒戰,則可在作冰敷部位進行一些溫熱治療或停止冰敷。

    中期時間為24-48小時以後,此時出血停止但仍有腫脹,肉芽組織生成,瘢痕形成。可以在這個階段進行熱敷或者熱療。

    熱療是運用比人體溫度高的物理因子來治療達到恢復目的的一種物理方法。熱療可以使機體區域性血管擴張,使血液與淋巴液迴圈改善,加速致炎物質的排除,促進瘀血及滲出液的吸收;提高組織的新陳代謝,緩解區域性肌肉痙攣,可刺激組織的再生、加強營養供應的作用。

    熱敷治療一般為15-20分鐘,溫度一般在50-60°左右。可以用熱瓶子、熱毛巾或者市面上賣的熱敷袋。使用熱瓶子需要外裹毛巾或者衣服,防止熱灼傷。

    後期是指當損傷部位臨床徵象已經基本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的時候,這個階段也是可以用熱敷來治療的。

    總之,在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早期,採用冷敷,有止血、止痛作用;中期採用熱敷,有促進組織再生修復,防止粘連形成的作用。後期也可以進行熱敷治療。但在運動實踐中,由於傷後處理不及時,血腫和滲出液不能迅速地吸收,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使病史延長,給治療和恢復帶來了困難。所以,具體冷敷熱敷的時間要根據受傷部位的具體情況而定。

    另外,針對急性閉合性損傷的分期,尚沒有明確的時間規定,冷敷和熱敷的具體交界時間也尚不明確,所以,具體的操作還是要視情況而定。

    慢性閉合性損傷是指反覆微細損傷的累積或者急性損傷處理不當造成的,這樣的損傷我們也是建議熱敷的。另外,運動前熱敷慢性損傷處,可以增加組織靈活性和柔韌性。

    參考文獻:

    1. 丁海波. 急性軟組織損傷亞急性期處理的實驗研究[D]. 青島大學, 2012.

    2. 盧惠蘭, 梁思林. 按摩冰敷加運動治療下肢急性軟組織損傷的療效觀察[J]. 中國康復醫學雜誌, 2006, 21(4):347-348.

    3. 趙遠蓮, 肖慶幫, 蔣智鋼,等. 不同冰敷方式對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處理效果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學雜誌, 2016, 26(20):1-5.

    作者
  • 5 # 銳博運動康復陳老師

    在平時的運動生活中,受傷是免不了的。但怎樣及時處理傷情是我們很多人都沒有掌握的。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下急性損傷的處理原則。快來學習~

    (一)PRICE原則

    一旦出現意外的急性運動損傷後,應該如何給運動員做應急處理呢?目前公認的常規做法是要遵循PRICE原則,當然現在也有提出RICE原則和POLICE原則,其實內容上是差不多的。當損傷出現後,我們需要馬上對傷處進行臨場處理,以避免損傷加重或重複受傷,為損傷的康復打好基礎。

    傷後24小時是急性軟組織損傷處理最關鍵的時期。軟組織損傷通常伴有小血管的破裂,因此損傷組織周圍血液淤積,從而引起組織缺氧,進一步加重損傷。損傷癒合期間,組織腫脹,內部壓力增高,可引起疼痛,導致肌肉痙攣和廢用性肌萎縮。

    因此,損傷早期的處理原則是應儘量減少損傷部位的出血。歸結到PRICE原則可以概括為:

    P(Protection):保護

    R(rest):休息制動

    I(ice):冰敷

    C(compression):加壓包紮

    E(elevation):抬高患肢

    1.P——保護傷處

    受傷後保護傷處,防止傷處受到二次損傷是急性損傷處理的基本,由於損傷後傷處對外力的抵抗能力急劇下降,即使是輕微的錯誤受力都可能造成嚴重的二次損傷。

    2.R——休息制動

    運動時受傷後應立即停止運動。損傷部位如果繼續活動,可加重出血和腫脹(例如,腳踝扭傷後若繼續訓練,踝關節繼續活動會加重組織內出血);對於較為嚴重的急性損傷,損傷部位需要完全制動休息;下肢損傷可藉助柺杖行走,上肢則可用吊帶使損傷部位完全休息。

    3.I——冰敷

    損傷後立即進行冰敷可減輕疼痛,並引起區域性血管收縮,從而抑制組織內出血,減輕腫脹的發展;冰敷可降低組織代謝率,從而降低組織對氧和營養物質的需求,極大降低組織因區域性腫脹受壓引起的區域性組織壞死的機率;冰敷還可減輕組織內部炎症和肌肉痙攣。

    冰敷的時間應依據損傷區域的大小和損傷組織的深度而定,但在損傷的初期習慣上通常每1-2小時冰敷一次,每次10-15分鐘,損傷24小時後,冰敷的頻率可逐漸降低,但每次的時間依舊是10-15分鐘。

    4.C——加壓包紮

    損傷部位使用繃帶或貼扎術進行加壓包紮可減少內部出血,從而可儘量減輕腫脹的程度。在損傷初期,冰敷過程中和冰敷後均需加壓包紮,包紮方向應從損傷部位的遠心端朝向近心端。

    5.E——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可減少損傷部位的血流,並促使區域性靜脈和淋巴迴流。上肢損傷可用吊帶抬高,下肢可平躺將損傷部位架高。患肢抬高的高度應高於心臟水平面。

    (二)急性損傷的禁忌

    急性損傷初期(傷後開始到24-36小時內),應避免以下處理:

    1.熱敷

    2.患處使用有活血功能的藥膏

    3.飲酒

    4.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

    5.大力按摩

    6.關於針灸:正確的針灸可以起到緩解腫脹的作用,但在急性損傷的初期慎用。

  • 6 # 運動醫學李劼若醫生

    在運動會或日常鍛鍊中,常常會有因意外而出現運動受傷的情況,這時我們首先會想到用物理方法來急救止痛。那麼冰敷與熱敷,究竟哪一個比較好呢?它們二者有什麼區別嗎?

    其實冰敷與熱敷都是透過溫度來影響受傷的肌肉與組織,使其避免產生更嚴重的情況。但二者因冷熱溫度的不同,對傷口產生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差異。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冰敷:運動受傷後的24小時內最正確的急救措施是進行冰敷。因為運動損傷剛發生時,受傷組織會產生疼痛、腫脹甚至是出血,這時需要立即進行冷卻處理。冰敷能夠使區域性血管收縮,防止或緩解流血癥狀;同時還可以降低組織新陳代謝率,抑制炎性反應。

    據研究,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骨胳肌的肌紡錘反射會受到抑制,痛覺神經傳導也會變慢或被阻斷,因此冰敷在運動受傷時還可以產生很好的止痛效果。

    那熱敷又適合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使用呢?

    運動損傷的1~2周後,可對傷處進行交替的冷敷熱敷,運動損傷的任何時候都不太適合單純的熱敷的。熱敷會對受傷組織產生了一個與冰敷相反的作用:促進毛細血管擴張,加速血液迴圈。因為受傷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傷處會出現腫脹、淤血的情況,交替的冷敷熱敷,可以在加速血液迴圈後,及時吸收掉皮下的出血,化瘀散腫。

    合適使用冰敷熱敷,能起到止痛消炎的效果,具體的使用方法,則要根據運動受傷的時間以及損傷程度來進行正確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婷能否在世界第一排球聯賽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