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漢東省沙瑞金大大
-
2 # 縱橫捭闔之裂變
讀過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史學家往往把長平之戰稱為戰國時代的分水嶺,長平之戰後秦國統一全國的時間表開始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倒計時。而史學家在描述長平之戰的時候常常記述“趙國因長平之戰而一蹶不振”。 要知道,長平之戰的確讓趙國損失慘重,趙國近40萬的青壯年一日同死,這對人口只有500多萬的趙國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災難,但是長平之戰中趙括最後的臨死一撲也讓秦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雖然太史公在《史記》並沒有明確的記載秦軍的傷亡人數,但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史學家呂思勉大師在其《呂思勉讀史札記》中推斷秦軍的傷亡至少高達到25萬人。 本人亦贊同這個數值,這所以這樣說,詳細分析如下: 1、長平之戰後,趙國所有的精銳幾乎一夜全失,戰後,白起準備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破趙國。可是從秦國傳來的卻是退兵的命令。原來秦昭王聽從了范雎的話,以秦兵暴師日久,應當讓士卒休整為由,允許韓、趙割地求和。趙國危機關頭終於也開始使用離間計了,秦王調回了大軍,趙國因長平之戰所引發的亡國危機就此解除,本人覺的秦昭王之所以要調回軍隊,除了范雎離間白起以外,箇中原因除了秦趙對峙三年引發秦國國內糧食緊張以外,另外一個原因則是秦國兵力損失十分嚴重,雖然眼下可以滅趙,但是隨之而來是抑制不了其他五國聯軍對秦國的軍事威脅。這從後面邯鄲之戰爆發後白起和秦昭王的談話中就可以看出——白起對昭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傷亡者過半,記的長平之戰秦國發兵約65萬,傷亡過半則表示至少有30萬人以上傷亡。 2、長平之戰後爆發的邯鄲保衛戰更是讓秦國傷筯動骨,幾乎將秦國在長平之戰中所得的利益全部吐出來,邯鄲之戰中秦國明顯輕視趙國,剛開始只派王陵率領20萬大軍前去攻打,結果打不下,損失慘重,隨後秦國增兵十萬,仍然不下,昭王改令王齕接替王陵為主將,再增兵十萬繼續圍攻邯鄲。秦軍死傷過半仍不能攻下邯鄲,從中可以看出秦國邯鄲之戰一共出兵40萬,這裡又是傷亡過半,而後範睢於是舉薦鄭安平為將,率軍5萬攜帶大量糧草支援王齕,估且認為在鄭安平5萬大軍到達邯鄲城下時,秦軍40萬傷亡過半,但至少仍然有20萬大軍,再加上鄭安平的5萬,秦軍此時應該有25萬左右的兵力,這時便有一個問題,既然同是滅趙之戰為什麼秦國一開始不壓上大軍猛攻,非要來個添油戰術?原因很簡單:秦國國內已無兵能調。由於在長平之戰損失慘重,此時出兵45萬已經是秦國的上限了,否則秦軍絕對不會用添油戰術的。邯鄲之戰中雖然王齕後來在多國聯軍的包圍下率殘部突圍,但是秦軍仍然損失慘重,先期的損失加上後期被多國聯軍消滅的,損失至少高達30萬人。 從中也看可以看出,雖然趙於長平之戰損失近50萬的精銳,但是秦於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中二處的損失加起來也差不多60萬,如果不比其它,只比較兵力的話 只能說是打了一個平手,無奈呼,秦趙之勢業已改變。正如呂先生在書中所說的:秦國可以萬敗,但只要一勝即可,而趙可以萬勝,卻輸不起一敗。趙國的滅亡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所以,傷亡過半是基本可以確認的,韓信與其相隔年代久遠,很可能就籠統的將傷亡歸咎於白起。又或許是親昭襄王遷怒於白起,將罪責推給他了。總之,戰爭的慘烈是舉世皆知的。
自從考古學家挖掘出了當年的屍骨坑,昨日的殘酷,戰爭的野蠻,還有那些軍士的無辜。看著照片,今日今人都忍不住溼了眼眶,願戰爭離我們遠一些。
-
3 # 森林王子1991
首先,秦軍參戰人數是變化的,開始秦國派左庶長王齕領兵進攻上黨,意欲一舉兼併之。廉頗領兵二十萬救援上黨,馮亭率部歸趙軍。
此時雙方兵力相當,秦軍、趙軍都增加到25萬左右,交戰後趙軍連敗,廉頗堅守陣地。 雙方長期相持,都消耗很大,但前線兵力基本維持。
最後趙括代替廉頗,迅速增兵20萬到前線以形成對秦軍巨大優勢,立即發動攻擊以圖一舉擊敗甚至消滅秦軍,而秦軍密派白起到軍中,至於兵力雖有陸續補充但不會大舉增兵,否則就暴露了,秦軍應該近30萬人。
此後白起利用地勢和趙括失誤困住趙軍,但秦軍兵少無力吃掉趙軍,秦王趕到河內郡動員當地青壯趕往長平援助,終於迫使趙軍投降,隨後殺了趙軍俘虜。
至於網路上越編越離譜秦軍人數,不值一提。
提示一下,秦國到後來滅了韓趙魏三國,國土人囗大增,王翦伐楚動員60萬人就已經接近是舉國之兵,長平時根本沒那麼多兵,另外那時秦趙軍事雙雄,雙方總共人口都是350到400萬之間,能夠動員總兵力約50萬人,趙國損失40萬人立刻衰落為二流國家,秦國長平加上後來邯鄲之戰合計約損失20萬人。所以秦國繼續強大並在邯鄲之戰後仍能連能出兵削弱三晉。
-
4 # 楊兵甬
長平之戰秦軍傷亡過半元氣大傷很大呈度上因秦趙軍無論從兵員人數作戰素質和戰場態勢可以說是旗鼓相當勢均力敵,只是白起用計謀和趙括的失誤才把趙軍主力圍住並得到秦國上下傾其國力在後勤兵員補充得到充分保障情況之下對趙軍進行圍殲,在此當中趙軍是其它五國當中戰鬥力是最強的以前也曾數敗過秦軍,秦國也對此很忌殫,由此想到趙軍在裡無糧草外無救兵困獸猶鬥情況之下其戰鬥力及其 彪悍可怕之處。戰鬥持續數月之久雙方都把戰能發揮到極限,傷亡慘重幾乎到了同歸於盡地步,只不過由於趙括陣亡趙軍群龍無首再加上沒有糧草造成饑荒才不得不投降,但秦軍在兵力人數多於對方情況之下也是傷亡過半 疲憊不堪,對數量眾多的趙軍俘虜根本管不過來對其戰力十分忌殫自然不願意放虎歸山就就地屠殺消滅之。雖殺的俘虜沒有後世所說的四十萬但也有十數萬之多,但自已因傷亡過重元氣大傷已致後來二次攻趙時兵力不足久攻不下其它三國也各出兵來救最後戰敗把長平之戰得來的成果丟棄一乾二淨,論秦軍過重損失責任白起及其主子秦昭王都負有一定的責任,但也把統一的障礙趙國打得一敗塗地無力對抗為統一掃清道路。
-
5 # 被你牽著左手
每次分析如此精準從來沒有99個贊!在這裡吹牛逼的人多,你們瞭解他們以什麼武器為主嗎?戰場情形嗎?秦軍傷亡20萬,不是死掉20萬,請搞清楚狀況。趙軍胡服騎射,主動出擊是因為接近三年的戰耗,主要勞動力在戰場上無力兼顧農業生產(古代農業生產全方面來說效率比現在低,商鞅重農抑商是對的,六國沒有像秦國進行農業改革規範,遇到天災沒有足夠儲備就饑荒)。趙國向齊國借糧被拒。沒辦法由守轉攻(開始趙國自認為強大--胡服騎射,認為死守秦國耗不起會撤軍,趙國貪戀南韓上黨卻引起秦君憤怒,雙方不斷加碼,都騎虎難下決一雌雄),其中趙括肯定說了他的方略給趙王,大體認為是可以解困的。白起不惜代價包圍趙軍是因為趙騎兵優勢,這樣騎兵機動靈活和長途攻擊優勢沒了,幾乎接近步兵(韓信笑白起不會圍三伏一,騎兵突圍追的上嗎?)。兩國都有大量遠端裝備,人數死傷在所難免。不像近距廝殺勢力強一邊倒。這是秦駟馬戰車就有了分割優勢,沒馬鐙騎兵衝擊力和速度受限制,秦軍也有騎兵,但是人數比例不是主體,是協同作戰。趙軍雖騎兵比例高,估計因戰場需要也有大量步兵。遠端裝備加騎兵靈活不接觸攻擊優勢很大,都是步兵了遠端攻擊集中於一點威力也大,前提是你有足夠的後勤保障箭支,趙軍被圍38天,消耗劇烈(人、糧食、箭支--沒有箭支趙軍戰鬥力大打折扣,王離鉅鹿戰敗也是如此),無法突圍。
-
6 # slience36896972
長平之戰秦軍的損失不會超過二十萬,包括陣亡,受傷加起來總和。純死亡數估計在五萬左右。所謂的損失過半指的是邯鄲戰役的時候。此時已經距離長平之戰有一段時間了。這中間是有時間差的,全部算作長平之戰是不恰當的。
-
7 # 大漢破虜
長平之戰秦軍沒傷亡過半,傷亡主要還是邯鄲之戰造成的,損失高達5校4萬人,傷的恐怕就更多了。長平之戰後白起的計劃是一路攻韓,一路滅趙。能有同時攻兩國,還能滅亡一國的實力怎麼可能傷亡二十萬。而韓趙的應對措施是重金行賄秦相范雎割地求和。
-
8 # 正兒八經的好小夥
關於這點,我來談談自己的見解,廉頗是先作為主帥統領趙軍與秦軍作戰,但當時廉頗認為秦軍勢大,就避其鋒芒,打算用據守的方法拖垮秦軍,讓當時的秦軍頭痛不已,無論這麼挑釁,可人家老廉頗就是不鳥你,這樣戰爭就暫時維持在僵持的局面,畢竟打也打不動,守城方暫居地利以及人和,最後秦將白起,對趙王施加反間計,成功換上了當時很年輕的將軍,也就是趙括,趙括何許人也,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奢這個人名氣不小,曾經打敗不可一世的秦軍,使之元氣大傷,在這裡就不過多解釋,詳情可以去了解一下,趙括這個人真本事還是有的,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和別人辯論也他老子也不是對手,深受當時趙王的器重 ,這時候趙括成為趙軍主帥,一改據城不出的局面,實行主動出擊以尋求殲滅秦國有生力量戰機,來達到迫使秦國修兵罷戰的目的,咱且不說這個方法對還是不對,這個時候歷史背景就很重要了,為什麼他不和秦軍耗下去,而是主動出擊,其一自己的想法,和念頭,其二長時間的戰爭,已經使趙國的國庫空虛,糧草無以為繼,要知道趙國是個農業不發達的國家,前線將士食不果腹,所以這樣下去未戰而先潰,基本上已成定局,可是他們並沒有想到對面的秦軍也是面臨著戰線拉長,後勤補給根不上的境況,所以趙括一成為主帥,就必須解決這樣的局面,只能率先出擊 ,以求儘快早點結束這場讓雙方特別難受的戰爭,最後其結果不言而喻,但趙括確實有著名將的魄力,被圍之後,身先世族,率兵突圍,被亂箭射死,死之前命令將近四十萬趙軍投降,不過秦軍也付出了二十萬的傷亡,有人可能會問了趙國不是隻投入了四十五大軍嗎怎麼一番血戰之後還剩下將近四十萬,這裡我就著重寫一下,這個戰役啊,一般都是個絞肉機,先期投入軍隊,後面會一直髮兵助戰的,所以說,整個長平之戰,趙軍大概投入了五十五萬軍隊,而秦軍林林總總更是投入了七十萬,當然這只是估計,所以說坑殺四十萬趙軍,還是可以達到數目的,最後秦將白起下令坑殺四十萬趙軍,這裡我在說點言外話,為什麼秦將白起要坑殺四十萬降卒呢,一秦軍也養不起那麼多軍隊,要知道打一場大仗不管輸贏基本上都是付出相當高的代價去打的,就當時的時代而言,二你要放了那不就成了資敵了嗎?所以說只能殺了這些投降的軍隊,以上是本人的見解,謝謝
長平之戰打了三年,前期是王齕做主將打了兩年,後面換將白起一年!根據我的推測,戰爭程序如下:首先,王齕以60萬兵力,野戰擊敗廉頗45萬兵力。廉頗退守壁壘。王齕透過強攻雖然奪取了西壘,但自身也傷亡慘重,再也無力奪取東壘。這一階段秦軍損失20萬,趙軍5萬。隨後白起對趙括,趙括貿然出擊,被白起截斷包圍;秦王又從後方調動10萬兵力前往。秦軍50萬圍40萬,趙軍拼死反擊。到趙括死時,秦軍傷亡10餘萬,趙軍傷亡20萬。趙軍餘部投降後被坑殺。整個說,秦軍損失了30餘萬,佔總兵力70萬的半數,而韓信笑白起帶兵傷敵一百自損八十不成立!
回覆列表
韓信自己也就那樣,只是為了搏出位,想得到諸侯的認可,所以才那樣說。長平之戰時秦趙都拼了家底在苦戰,雙方都不容易,無論秦軍主將還是趙軍主將都堪稱不俗,雙方戰士都很拼命,這麼大規模的遠距離跨線長年作戰戰死,病死,非戰損員都很普遍。所以不能怪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