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newclub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康熙病逝,雍正繼承大統時,當時成年在20歲以上的皇子是15個人:
老大胤禔、老二廢太子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五胤祺、七弟胤祚、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胤䄉、十二弟胤祹、十三弟胤祥、十四弟胤禵、十五弟胤禑、十六弟胤祿和十七弟胤禮。
皇長子胤禔。九子奪嫡的大戰中,因魘鎮太子,被康熙奪其封爵,幽禁於府第。雍正十二年死去,以貝子禮殯葬。
皇次子即廢太子胤礽,被康熙廢去太子位後,禁錮在鹹安宮。雍正即位後,封其為理郡王,卻又命人在山西祁縣蓋房駐兵看簡,將胤禛移居幽禁。雍正二年死去。
皇三子允祉,在奪嫡之爭中舉報過長子胤禔。他熱心於學問編書。雍正即位後,認為他“與太子素親睦”,命其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胤祉發牢騷。被雍正知道後,奪其封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死去。
皇五子胤祺,在康熙親征噶爾丹的時候,還曾經領正黃旗大營兵參加做戰,被封為恆親王。他沒有參與結黨和爭儲。雍正即位後,削其子封爵。雍正十年死去。
皇六子胤祚,五歲夭折。
皇七子胤祐,天生殘疾,心地柔善。康熙親征葛爾丹時,他曾經領鑲黃旗大營隨父出征。18歲時封為貝勒,29歲晉為淳郡王。死於雍正八年。
皇八子胤禩,才能出眾,受群臣擁戴,九龍奪嫡大戰中是胤禛最強勁的對手。雍正即位後,封其為和碩廉親王,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雍正四年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被幽禁多年,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皇九子胤禟,因同老八結黨,參與奪嫡之爭,為雍正所忌恨。雍正四年,與胤禩一同獲罪,被革去黃帶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名為“塞思黑”,被折磨至死。
皇十子胤䄉,也曾經黨附允禩,為雍正所恨。雍正即位,派他去蒙古辦差,行至張家口,停留不前,後回到京師,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被開釋。
皇十一子胤禌,十一歲時夭折。
皇十二子胤祹,心胸開闊度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享年78歲。
皇十三子允祥,參加九子奪嫡之爭時是胤禛的堅定支持者,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協助最多的兄弟,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詳。雍正即位後,被雍正厚待。雍正三年,從優議敘,復加封郡王,任王於諸子中指封。後總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樹。又辦理西北兩路軍機,雍正八年時死去。
皇十四子允禵,與雍正一母同胞,但他卻與八皇子胤禩結黨,多次與胤禛爭鬥。雍正即位後,不許其進城弔喪,命其在遵化看守景陵,又將其父子禁錮於景山壽皇殿。乾隆繼位後,將其開釋。
皇十五子胤禑,康熙死後,雍正命其守景陵。
境遇比較好的有三人:就是其十三弟允祥、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允祥,雍正繼位,即封允祥為怡親王,格外信用。
皇十六子胤祿,過繼給莊親王博果鐸為後,襲封莊親王。
皇十七子胤禮,應該是很早就加入“四爺黨”,但十分隱秘,康熙在世時並沒有暴露。雍正繼位後封其為果郡王,再晉為親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繼任宗人府宗令,管戶部。就是《甄嬛傳》裡那個果郡王。
綜上所述,當年參與奪嫡之爭的,站在雍正這邊的,都厚待重用。
不在雍正這邊的,都囚禁。
沒有參加過奪嫡,還可以。
-
3 # 一點點歷史
雍正的兄弟自然就是康熙的兒子。“聖祖”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除了政績斐然外,生育能力也是非常出色,共生育了35個皇子,其中序齒的有24位,最終長大成人(16歲以上)的有20位。
參與“九子奪嫡”的諸子除了十三阿哥胤祥獲得了極大的封賞之外,基本上都沒有好下場,其中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的結局最慘,分別被改名為阿其那和塞斯黑,慘死在獄中。
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康熙在位時就已經獲罪,均被削爵囚禁,至死沒有開釋。其中廢太子胤礽死於雍正二年,大阿哥胤禔死於雍正十二年。三阿哥胤祉在雍正繼位後也被奪爵,囚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死於囚禁之地。
十四阿哥胤禵因為是雍正的一母同胞,雖然也參與了奪嫡,雍正還是網開一面,胤禵被罰去給康熙守靈,後改為圈禁,直到乾隆繼位才被開釋,卒於乾隆二十年。
十阿哥胤䄉,因為母妃溫僖貴妃的地位,以及家族勢力,雍正也只是將其圈禁,乾隆繼位後即被開釋,卒於乾隆六年,僅以貝子品級下葬。
未參與奪嫡的諸子,雖然大多沒有獲得重用,但是結局還都算不錯,分別例舉一下
五阿哥胤祺,康熙四十八年就被晉封為親王,對於皇位沒有表現出慾望,雍正十年去世,諡號“溫”,也頗能代表他的性格。
皇七子胤祐,雍正繼位後被封為親王,卒於雍正八年,“敬謹小心,安分守己”是他一生的寫照。
皇十二子,胤祹,康熙諸子中最長壽的一個,由蘇麻喇姑撫養成人,卒於乾隆二十八年,79歲高齡去世,乾隆一朝備受信任。
皇十五子胤禑,德妃烏雅氏的養子,被雍正派去守景陵,雍正八年晉封為郡王,雍正九年去世。
皇十六子胤祿,入嗣和碩莊靖親王博果鐸,繼承親王爵位,乾隆四年牽連“弘皙案”,被處罰,卒於乾隆三十二年。
皇十七子胤禮,大名鼎鼎的果親王,在雍正一朝和乾隆時期都受到了重用,雍正死前命胤禮輔政,乾隆三年去世。
皇二十子胤禕,成人後的主要任務就是為雍正守靈,乾隆二十年去世。
皇二十一子胤禧,慎郡王,頗為擅長書畫,卒於乾隆二十三年。皇二十二子胤祜,恭貝勒,乾隆九年病逝。皇二十三子胤祁,郡王品級誠貝勒,乾隆五十年去世。皇二十四子胤秘,諴親王,乾隆二十八年去世。
-
4 # 香茗史館
康熙皇帝在中國曆代皇帝之中算的上是多子多孫了,先後共生有三十五位皇子,不過其中卻有十五位皇子早夭,只有二十位皇子活到了成年,且大多下場不太好。簡單介紹一下這些皇子的結局吧。【文章較長,閱讀需耐心】
十五位皇子早夭康熙的三十五位皇子之中,有十五位皇子,其中十一位因早夭未序齒(序齒即按年齡大小排序),簡單介紹一下吧:
1、愛新覺羅·承瑞,生於康熙六年九月二十日(1667年8月8日),2歲殤。
2、愛新覺羅·承祜,生於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1670年1月4日),2歲殤。
3、愛新覺羅·承慶,生於康熙九年(1670年)閏二月初一,1歲殤。
4、愛新覺羅·賽音察渾,生於康熙十年(167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2歲殤。
5、愛新覺羅·長華,生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初六,僅一天便夭折。
6、愛新覺羅·長生,生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二十一日,2歲殤。
7、愛新覺羅·萬黼,生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月初八,4歲殤。
8、愛新覺羅·胤禶,生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月二十日,1歲殤。
9、愛新覺羅·胤祚(皇六子),生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3月5日)二月初五,6歲殤。
10、愛新覺羅·胤䄔,生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歲殤。
11、愛新覺羅·胤禌(皇十一子),生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初七,1歲殤。
12、愛新覺羅·胤禨,生於康熙三十年(1691年)正月二十六日,2個月殤。
13、愛新覺羅·胤祄(皇十八子),生於康熙四十年八月初八(1701年9月10日),8歲殤。
14、愛新覺羅·胤禝(皇十九子),生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初五,3歲殤。
15、愛新覺羅·胤禐,生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初一,出生當日夭折。
其他皇子結局1、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納拉氏,為庶長子。19歲時曾跟隨出征厄魯特蒙古噶爾丹。康熙三十七年,26歲時被封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卒,享年63歲,以貝子禮殯葬。
2、皇次子愛新覺羅·胤礽
康熙十三年(1674年)生,母孝誠仁皇后,為嫡長子。次年,1歲的胤礽被立為太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康熙親征噶爾丹,22歲的胤礽奉命監國,後康熙歷次親征均命胤礽監國理政。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因罪被廢,囚禁於鹹安宮,同年十二月被釋放。次年三月又被複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度因罪被廢,仍囚禁於鹹安宮。
雍正二年(1724年)卒,享年51歲,追封理親王,諡號密。
3、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
康熙十六年(1677年)生,母榮妃馬佳氏。胤祉的文學、書法和騎射都皇子裡面極為突出的,備受康熙喜愛。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封誠郡王。次年九月,因在敏妃喪百日中剃頭,被降為貝勒。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因與太子胤礽速來和睦而博得康熙好感,次年胤礽復立同時,又被晉封為和碩誠親王。
雍正繼位後,因與廢太子向來和睦,被髮配至馬蘭峪為康熙守陵。後因牢騷和對怡親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被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 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1732年7月10日),胤祉病逝於景山禁所,享年55歲,以郡王例安葬。
4、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生,母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太子胤礽二度被廢后,胤禛開始爭奪儲君之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暢春園病逝後,胤禛繼位為帝,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三位皇帝),次年改年號為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享年57歲,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於第四子弘曆。
5、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
康熙十八年(1679年)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認為他心性甚善、為人敦厚,因而在親征葛爾丹時,允祺奉命領正黃旗大營。康熙三十七年三月,被封為貝勒。康熙四十八年晉封為和碩親王。胤祺沒有結黨,也沒有爭儲,但由於胞弟九阿哥參與爭寵,因而在雍正繼位後,其子爵位被削。
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十九日醜卒,享年54歲,諡曰“溫”。
6、皇七子愛新覺羅·胤祐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誇他“心好,舉止和藹可親”,雍正評其“敬謹小心,安分守己”。康熙親征葛爾丹時,命允佑領鑲黃旗大營。康熙三十七年三月晉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三月晉封多羅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晉封和碩淳親王。
雍正八年(1730年)四月初二日卒,享年50歲,諡曰“度”。
7、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
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良妃衛氏, 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曾奉命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子胤礽被廢,胤禩及其同黨躍躍欲試,但因其利用道士張明德為其相面,加之公舉時其黨人數眾多等事件,導致其在康熙心中形象大損,個人威望和勢力均有所損失。即使如此,此後十年期仍未放棄儲君的爭奪。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駕崩,雍正繼位為帝。為穩定人心,胤禩先是被封為和碩廉親王,命其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雍正四年(1726年),削其王爵,被圈禁,改名為“阿其那”。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歲。
8、皇九子愛新覺羅·胤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受封固山貝子,封入正藍旗。“九王奪嫡”之中,胤禟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因而被雍正所忌恨。
雍正元年(1723年),奉命赴西寧駐紮。雍正四年(1726年),被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同年八月,定罪狀二十八條,被押解保定,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最終被在獄中折磨而死,享年四十三歲。
9、皇十子愛新覺羅·胤䄉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之外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在“九王奪嫡”之中,胤䄉也是八爺一黨,同樣被雍正所忌恨。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因奉差而擅自返回,且對皇帝不尊不敬,被奪爵,拘禁於京師。於次年釋放,被封輔國公。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病逝,享年59歲,以貝子禮安葬。
10、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母定妃萬琉哈氏,後交與蘇麻喇姑撫育。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貝子。曾署內務府總管事務,辦理正白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康熙六十年(1721年),被派去祭祀盛京三陵。雍正繼位後,被晉封為郡王。雍正二年,因被宗人府彈劾,被降為固山貝子。雍正八年,恢復郡王爵。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七月薨,享年78歲,諡曰"懿"。
11、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胤祥與雍親王胤禛關係最親密,“九王奪嫡”中是雍正帝的堅定支持者,但在康熙年間有十年記載空白。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繼位後,被封為怡親王,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政務。為人“敬謹廉潔”,對雍正“克盡臣弟之道”,總理事務“謹慎忠誠”,為雍正所賞識。雍正三年(1725年),總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雍正七年(1729年)因準噶爾部竄擾邊陲,命其辦理西北兩路軍機,敘協贊功待詔增儀仗一倍。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6月18日)去世,時年45歲,配享太廟,上諡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
12、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
胤禵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母孝恭仁皇后,是雍正帝的胞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貝子。康熙五十七年,任撫遠大將軍,征討策妄阿拉布坦。康熙六十年,率師駐甘州,進次吐魯番。“九王奪嫡”中曾參與爭儲。
雍正元年(1722年),晉為郡王。雍正三年,被降為貝子。雍正四年,被革爵圈禁。乾隆繼位後被釋放,封輔國公。乾隆十二年,晉封貝勒。乾隆十三年,晉封恂郡王。
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享年67歲,賜諡“勤”。
13、皇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但由德妃撫養長大。康熙三十九年,年僅七歲便隨康熙從幸塞外,可見康熙對這個皇子也十分喜愛。雍正四年(1726年),封貝勒,命守景陵。雍正八年(1730年),封愉郡王。
雍正九年(1731年)卒,享年38歲,諡號“恪”。
14、皇十六子愛新覺羅·胤祿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生,母順懿密妃王氏。康熙末年,命掌內務府。雍正元年(1722年)三月,因皇太極孫莊親王、和碩莊靖親王博果鐸死後無嗣,雍正命他襲封。
乾隆元年(1736年),任總理事務大臣,兼管工部事務,食親王雙俸。 四年十月,坐與胤礽長子理親王弘皙往來詭秘,停雙俸,罷都統職。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薨,享年73歲,諡曰“恪”,葬於磁家務。
15、皇十七子愛新覺羅·胤禮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母純裕勤妃陳氏。胤禮九歲以後常隨康熙帝出塞外,雍正元年被封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元年(1722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雍正六年(1728年),晉封親王,先後負責管理工部事、戶部三庫、戶部。雍正十二年(1734年)赴泰寧,送達賴喇嘛還西藏,沿途巡閱各省駐防及綠營兵。
雍正帝臨終時,命允禮輔政。乾隆即位,允禮任總理事務,管刑部。他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賞識。
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初九卒,享年41歲,諡曰“毅”。因允禮無子,故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為繼子。
16、皇二十子愛新覺羅·胤禕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生,母襄嬪高氏。雍正四年五月(公元1726年)封貝子。雍正八年二月(公元1730年)晉貝勒。雍正十二年八月(公元1734年),雍正命其祭陵,卻稱病不行,因而被降輔國公。雍正十三年九月(公元1735年),乾隆繼位後,復封貝勒,守護泰陵。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卒,享年49歲,諡曰簡靖。
17、皇二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禧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熙嬪陳氏生。胤禧頗有志向,以文才見長。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封貝子,五月晉貝勒。十一年八月,授鑲黃旗滿洲都統。十三年十月,授宗人府左宗正,正黃旗漢軍都統。乾隆即位後,晉慎郡王。
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薨,享年48歲,諡曰靖。
18、皇二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祜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母謹嬪色赫圖氏。從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開始,多次隨從康熙出塞。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封貝子,雍正十二年(1734年)晉貝勒。
乾隆八年(1743年)卒,享年34歲,諡曰恭勤。
19、皇二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祁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生,母靜嬪石氏。雍正八年(1730年),封鎮國公。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即位,胤祁被晉封為貝勒,但之後又被降為鎮國公。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復封貝子,兩年後,晉貝勒。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加郡王銜。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二十七日卒,享年73歲,諡曰“誠”。
20、皇二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秘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母穆嬪陳氏。稟性忠厚平和,有學識。雍正九年(1731年)四月初一日,雍正命其往太廟行禮。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為和碩緘親王。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卒,享年58歲,諡曰“恪”。
-
5 # 如是史社
雍正皇帝的兄眾多,因為有個生育能力超強的爹。康熙一共生了35子20女。除去序齒的皇子,歷數一下成年的皇子們。
愛新覺羅·胤禔,也就是康熙實際的庶皇長子,長相俊美且有戰功。因謀奪太子之位而行詛咒之事,被削爵幽禁26年,直到雍正十二年去世,享年63歲。
愛新覺羅·胤礽,嫡出皇次子,也是歷史上最後一個公開冊立的“皇太子”,經過兩次廢立,被康熙禁錮於鹹安宮。雍正帝繼位之後將其改名為“允礽”,於雍正二年去世,享年55歲。
愛新覺羅·胤祉,康熙第三子。棋藝術射無一不精,深受康熙喜愛。雍正即位後,被改名允祉,曾與太子親厚被貶去守陵。頗多怨言被雍正奪爵幽景山永安,雍正十年病逝,享年55歲。
愛新覺羅·胤祺,康熙第五子。為人和善親厚,雍正十二年薨,享年54。雍正賜祭葬如典禮,諡曰溫。
愛新覺羅·胤禩,康熙第八子。雍正強有力的皇位競爭對手。雍正四年,皇位一穩就削爵,圈禁,改名“阿其那”(冰中魚,刀俎魚肉),同年九月,胤禩薨,享年45歲。
愛新覺羅·胤禟,康熙第九子,堅定的“八爺黨”。慷慨好學,雍正四年被除宗籍下獄,被改名“塞斯黑”(討厭),同年八月死於獄中,享年四十三歲。
愛新覺羅·胤䄉,康熙十子,遏必隆外孫,黨附八爺。雍正二年被幽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乾隆六年病死,享年59歲,以貝子禮安葬。
愛新覺羅·允祹,生於康熙二十四年,十二子,曾交蘇麻喇姑撫養,乾隆二十八年七月薨,諡曰"懿"。
愛新覺羅·胤祥,康熙十三子,雍正一直以來的死忠,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雍正八年去世,享年45歲。配享太廟,上諡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人。
愛新覺羅·胤禵,又名胤禎,康熙十四子,雍正同母兄弟。曾封大將軍王,帥軍西藏平亂。同為“八爺黨”,雍正即為貶去守陵,後改幽禁。 乾隆即位後釋放,乾隆二十年卒,享年67歲。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諡“勤”。
愛新覺羅·胤祿,康熙十六子,號愛月主人。平安度過康熙雍正年,乾隆四年,查實不軌,停職罷雙俸。乾隆三十二年薨,享年73。上諡恪,葬於磁家務。
愛新覺羅·胤禮,康熙十七子,雍正封果郡王,後晉親王。雍正臨終命他輔政。乾隆年管刑部,因事罷雙俸,三年薨,加祭一次,諡曰“毅”。雍正帝第六子弘曕為繼子。
愛新覺羅·胤禕,康熙二十子。最後守泰陵到乾隆二十年卒,享年50歲,諡曰簡靖。世襲遞降。
愛新覺羅·胤禧,康熙二十一子,清代詩人,畫家,書法家。雍正八年晉貝子,貝勒。乾隆年封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薨,享年47歲,諡曰靖。
愛新覺羅·胤祜,康熙二十二子,雍正八年封固山貝子;晉為多羅貝勒。乾隆九年病故諡“恭勤”,享年34歲。
愛新覺羅·胤祁,康熙二十三子,雍正八年封鎮國公。乾隆四十七年再晉貝勒。四十九年加郡王銜。五十年卒,享年73歲,諡誠。
愛新覺羅·胤秘,康熙二十四子,稟性忠厚平和,有學識。雍正十一年,封緘親王。乾隆三十八年卒,諡號恪。
寫完發現,在古代就是身為皇子,生存生活也殊為不易。
-
6 # 皈依悉心藕是蒗
雍正這個皇帝怎麼評論呢,正反褒貶時弊吧,雍正在位期間加強了君主專制,將權力集中一身,反觀八爺黨,他們所提的八王議政就是君主立憲制議會的雛形,當然這個八王議政也是八爺黨爭奪皇權的一個手段,但歷史就是那麼微妙,康乾盛世,乾隆真正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多少貢獻,乾隆才是真正的坑爹坑爺坑子孫的主,站在自己老子的功勞薄上坐享其成,即位後推翻雍正的幾乎所有新政,真的是盲目自大。說真心話,雍正的幾個兄弟真正能為國家做實事的也就十三和老八,其他的幾乎都是廢柴,沒怎麼幹實事,乾隆放了他的叔伯並加官進爵,對自己父親的一切行為進行否定,真不應該,從後人的角度來看,乾隆真不是明君!
回覆列表
雍正皇帝的大哥胤褆, 為康熙惠妃納蘭氏所生。 惠妃不算出名, 可是他哥哥納蘭明珠可是個名人, 當年就是他力主撤藩滅掉吳三桂的。 明珠的兒子,納蘭容若, 就更是個大大有名的人物了。不過這個大阿哥, 可沒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麼機靈。 雖然早年比較得寵,在康熙平定葛爾丹的時候立下過赫赫戰功,但是本人卻可以說有些愚蠢。 他迷信喇嘛, 為了當上皇帝, 竟然想到了用魘鎮的方法來謀害當時的皇太子,他的親兄弟胤礽。康熙一廢太子的時候, 命他守衛, 他上竄下跳, 甚至說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話, 以為不立嫡則立長,他就可以當太子, 讓康熙極為寒心。 最後被他的三弟胤祉揭發了魘鎮的事情, 終其一生被囚禁。
雍正皇帝的二哥, 就是廢太子胤礽。 康熙的第一任皇后, 索尼孫女赫里舍所生。 赫里舍產子的時候,恰逢吳三桂叛亂, 皇后因為受了驚嚇, 難產而死。 而康熙與皇后自幼青梅竹馬, 感情很是深厚。 所以在胤礽兩歲的時候,一改滿人不立太子的習俗, 效法漢人前朝。立嫡長子為太子。 這個胤礽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子。 然而雖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權的, 而滿人的習俗卻是皇子預政。這樣一來, 時間久了, 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權利, 皇帝害怕被奪權, 二人矛盾日益激化。 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個黨派,互相傾軋。 再有其他的阿哥們也長大了,他們自然不甘心這個能力不見得比自己強甚至不如自己的哥哥當皇帝。這個時候的皇太子,因為康熙從小的寵溺, 養成了暴戾的性格, 飛揚跋扈,奢侈驕橫。 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 頗有怨言。 而其他的阿哥們虎視耽耽, 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點小錯。 最終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廢。可是康熙對這個兒子的感情還是很深的,藉著大阿哥魘鎮的事件, 在一年之後, 聲稱二阿哥因為迷失了心性, 但是經過調養, 已然恢復。 因此復立為太子。 只可惜這個太子實在是扶不上牆的爛泥,重新上臺以後, 他非但不謹小慎微, 吸取教訓, 反而變本加厲, 集結黨羽,打擊報復。 讓康熙老頭寒透了心, 五十一年再次下詔廢太子。 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給他了一個理密親王的封號。
雍正三哥胤祉, 是個書生學究。 我們知道的《康熙詞典》, 應該就是他主持編撰的。 當時他聚集了社會上的一些名家, 諸如陳夢雷,李鈸, 還有我們熟悉的方苞等人, 合力編書。這個傻哥哥以為可以因此討得皇帝得歡心, 因此將皇位傳給他。 事實證明康熙的確挺喜歡的, 康熙晚年的時候經常去兒子們的園子裡遊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園子。 而且去他的園子的次數遠遠多過於去雍正的園子的次數。可能在康熙的眼裡, 這個兒子是孝順的, 可以共享天倫之樂的吧。 但是這個書生氣的胤祉絕對對儲位心存想法,因為他的門人曾經四處活動, 聯絡黨羽。 他似乎也請過方人 , 替他算命。 這些事情康熙雖然看在眼裡,卻並沒有責怪, 反而對他的門下說, 如果胤祉不小心被牽連, 你們要站出來為他辨白。可見他的孝道功夫做得很足, 康熙甚是喜歡他。 但是, 康熙也不可能將皇位傳給他就是了。胤祉的結局我不是很清楚, 康熙朝的時候被封為親王。 雍正朝的時候因在十三阿哥怡親王胤祥葬禮上不夠哀慼,後與其子一起被圈禁而死,最後追封誠郡王諡曰隱。
雍正皇帝五弟胤祺, 康熙宜妃所生。 就是那個康熙微服私訪裡的宜妃,傳說中這宜妃性子直爽, 的確是很受康熙寵愛的一個妃子,但絕對不是專寵,康熙這個老小子老婆不要太多。 胤祺早年帶兵, 掌管某一個旗的兵力吧, 他沒有參與九子奪嫡之中,康熙年間也是被封為親王。 關於他的記載很少,但是我似乎看到過有人說他因為打仗的緣故,破了相(本來應該是極帥的,說他老孃生的兒子都是男生女相,極為俊美)。破了相的人自然不可能當皇帝了,比如偶家孫策就是這樣氣死的。所以沒有參與奪嫡就可以說得通了。雍正繼位後, 還是不能容他, 所以結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間的。
六弟胤祚, 也是德妃所生, 早殤。德妃雖然出身不高,宮女而已。 但是非常能生, 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還有十四子胤禎(示題),還有兩個公主。想必也算是得寵過的妃子。
七弟胤佑, 關於他的記載也不多,也是一個沒有參加儲位競爭的人。 康熙三十七年被封為貝勒,五十一年封為郡王。雍正八年死, 其他不清楚。
八弟允禩,是雍正兄弟中最為優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廢也,允禩謀繼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繼位後,視允禩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允禩心裡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繼位,耍了個兩面派手法:先封允禩為親王——其福晉對來祝賀者說:“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這話傳到雍正那裡,命將福晉趕回孃家。不久,藉故命允禩在太廟前跪一晝夜。後命削允禩王爵,高牆圈禁,改其名為“阿其那”。“阿其那”一詞,學者解釋有所不同,過去多認為是“豬”的意思,近來有學者解釋為“不要臉”。允禩又被幽禁,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九弟允禟,因同允禩結黨,也為雍正所不容。允禟心裡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將出家離世!”雍正哪能容許允禟出家!他藉故命將允禟革去黃帶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禟名為“塞思黑”。“塞思黑”一詞,過去多認為是“狗”的意思,近來有學者亦解釋為“不要臉”。不久給允禟定28條罪狀,送往保定,加以械鎖,命直隸總督李紱幽禁之。允禟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
十弟允鋨,因黨附允禩,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京病故,送靈龕(kān)還喀爾喀(今蒙古共和國),命允齎(jī)印冊賜奠。允稱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張家口。同年藉故將其奪爵,逮回京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開釋,後死。
十二弟允祹,康熙末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很受重用,也很有權,但沒有結黨謀位。雍正剛即位,封允祹為履郡王。不久,藉故將其降為“在固山貝子上行走”,就是從郡王降為比貝勒還低的貝子,且不給實爵,僅享受貝子待遇。不久,又將其降為鎮國公。乾隆即位後被晉封為履親王。這位允祹較之其他兄弟氣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歲。
十三弟,與胤禛關係親密,在康熙朝曾被圈禁長達十年,早年曾長期在軍中帶病打仗,胤禛繼位後即被封為和碩怡親王,對雍正朝政績卓著,雍正八年去世,諡曰賢並賜有“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匾額死後命冠於諡前,並復其名中的允字為胤字(胤禛即位皇兄弟避諱改胤為允胤祥是兄弟中唯一一位恢復胤字的)詔命其爵以和碩親王世襲罔替(即鐵帽子親王)。
十四弟允提,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黨同允禩,又傳聞康熙臨終前命傳位“胤禎”而雍正黨篡改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許撫遠大將軍允進城弔喪,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將其父子禁錮於景山壽皇殿左右。乾隆繼位後,將其開釋。
十五弟允禊,康熙帝死後,雍正命其守景陵。
十六弟允祿,過繼給莊親王博果鐸為後,襲封莊親王,乾隆朝是因參與理親王弘皙忤逆案而被革爵處理。
十七弟允禮,雍正繼位封為果郡王,再晉為親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繼任宗人府宗令、管戶部。允祥和允禮顯然早加入“胤禛黨”,只是康熙在世時,十分隱秘,沒有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