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號風欲止

    痛風是一種代謝性疾病,無節制的飲食,不規律的作息,以及不科學的運動都會導致痛風的病情加重。如果說痛風要有養生密碼的話,那應該就是節制飲食,規律作息,科學運動。

    痛風的典型表現是關節炎症。初始發作時往往只是單關節、小關節發作,如果不積極控制尿酸和系統治療的話,可能會轉移到大關節,甚至多關節發作。

  • 2 # 別痛風

    經常有痛風病友說自己的痛風會「轉移」:

    前兩年,我是左大腳趾痛,最近變成了右大腳趾?

    之前只有一隻腳疼,現在兩隻腳都疼,地都下不了!

    之前腳趾疼,現在腳踝、手肘、膝蓋疼……

    似乎,這痛風還真會轉移了,那真是這樣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聊聊痛風「轉移」這事兒。

    醫生眼裡的「轉移」是個很要緊的事

    在很多病友看來,痛風從一處變為兩處甚至多處,或者從一個部位變為另一部位,這應該就是痛風「轉移」了。有的朋友甚至還把這種現象叫做「轉移性痛風」。

    而在醫生經常閱讀的《內科學》《凱利風溼病學》等醫學權威書籍中均未出現過「轉移性痛風」這一說法。

    所以說,「轉移性痛風」雖然能比較形象地描述痛風的變化過程,但卻是不科學的。要是大家在就診時,跟醫生說「自己患了轉移性痛風」的話,醫生可能會摸不到頭腦的。

    而醫生一般都用「轉移」來描述腫瘤性疾病,意思是原發的腫瘤經過淋巴、血液迴圈等出現在身體其他部位,比如胃癌轉到肺部了。通常,「腫瘤轉移」都意味著病情的加重。

    痛風「轉移」多是尿酸控制不佳的表現

    對於痛風病友,如果痛風部位發生變化或增多,大多是痛風控制不佳的表現。

    很多病友都知道,痛風發作是尿酸鹽晶體沉積在關節腔所導致的。「尿酸鹽晶體沉積」聽起來可能比較抽象,大家應該有過這樣的體驗:向一杯水中撒鹽,開始的時候鹽都能溶解,隨著加的鹽越來越多,鹽就不能溶解了,於是就在水中形成鹽晶體。

    而痛風發作也是這個道理。當尿酸水平低時,尿酸能溶解在血液中。當尿酸水平過高時,尿酸就不能溶解在血液中了,就會析出沉積到關節腔裡。你想,往關節裡撒一把「鹽」,當然會痛啊!

    儘管痛風有好發的關節,比如第一蹠趾關節(大腳趾),但如果尿酸長期處於高水平的話,全身各關節(腳趾、腳踝、膝蓋、手肘等)都可能出現尿酸鹽結晶,從而出現痛風「轉移」的情況。

    其實這不是轉移,只是因尿酸沒控制好,受累的關節變化或增多了。而長期尿酸控制不佳的危害遠不止疼痛,還可能出現痛風石、腎臟損害等。

    降尿酸過程也可能出現痛風「轉移」

    有一部分病友,在服用別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等降尿酸藥物的過程中,也可能出現痛風「轉移」。

    這是因為在服用降酸藥時,原本沉積在關節腔中的尿酸鹽晶體會(部分)溶解,從而引起疼痛。

    因此,在降尿酸治療過程中,醫生常會讓服用一些預防痛風發作的藥物,比如秋水仙鹼,從而讓病友們平穩地度過最初的降尿酸治療期。

    避免痛風「轉移」,請這樣做

    知道了「痛風轉移」這一現象的原因之後,相信大家也不難想到它的治療、預防辦法:

    1. 規範服用降酸藥物

    痛風出現的根本原因是血尿酸水平過高,只有把血尿酸降低到 360 μmol/L(無痛風石)或 300 μmol/L(有痛風石)才能避免尿酸鹽晶體在更多關節沉積、痛風「轉移」。

    同時,規範服藥降尿酸還能促使已經在關節腔中形成的晶體溶解。

    2. 預防性使用止痛藥

    為了避免在降尿酸治療的初期,出現痛風急性發作或痛風「轉移」,病友們還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地使用秋水仙鹼等預防痛風發作的藥物。

    相信把這兩點都做好了,避免痛風「轉移」也不是難事了。

  • 3 # 中醫養生鄭芝環

    痛風是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洩減少,導致尿酸鹽沉積在人體器官組織,而發生的疾病。

    發病以關節疼痛多見,多發生於趾間或蹠趾關節,其他諸如掌指、踝、 腕、膝、肩等關節也可受累,也可累及腎臟和心血管系統,目前的發病率極高,疼痛起來非常劇烈,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飲酒過多、食用海鮮、動物內臟、疲勞、精神緊張等可誘發發作及加重。

    痛風治療很關鍵要控制飲食,低嘌呤飲食為主,如果吃喝玩樂,不加節制,醫生給什麼治療都是白搭;急性發作期,疼痛時西醫多使用秋水仙鹼,激素或止痛藥控制症狀,日常多配合降尿酸或者排尿酸治療,比如別嘌醇片或苯溴馬隆片。

    除此之外,中醫在治療痛風也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中醫多認為發病與過食肥甘厚味導致溼熱有關,或溼熱痰濁互結、阻礙氣血,瘀滯不通而發生疼痛。

    溼熱是痛風很重要的一個型別,溼熱型別的多見體型壯實,面紅目赤,肥胖,油光滿面,治療以清利溼熱為主,我多用土茯苓,薏苡仁,車前子,萆薢,滑石,金錢草,蒼朮,黃柏,白茅根,大黃等藥物,對痛風的治療,排尿酸降尿酸有比較大的幫助。

    如果溼熱是因為脾虛造成的,要多加入健脾助運的藥物,比如白朮、茯苓、陳皮、麥芽、砂仁等;

    如果是溼熱夾有痰溼,要多加入化痰利溼之類的藥物,比如法半夏、陳皮、茯苓、澤瀉、白芥子等;

    如果面色晦暗,口唇發紫青,多夾有瘀血,多加入桃仁、紅花、丹參、雞血藤、赤芍等藥物;

    在辨證的基礎上,如果疾病在下肢,多加入木瓜牛膝等;如果疼痛發病在上肢,多加入桂枝、桑枝等;

    痛風多見實證,也有虛實兼雜,臨床也見一些是屬於肝腎虧虛引起痛風,多表現出形瘦乏力、頭昏耳鳴、腰膝痠軟等症狀;因此有些醫家用烏雞白鳳丸治療痛風,我認為肝腎虧虛型別的才合適。

    臨床也見有一些是因為陽虛所導致的痛風,身體多有陰寒的表現,陽虛寒凝,寒溼凝結,阻礙氣血也可導致疼痛的發生;這種型別的治療,切記不能一味的清利溼熱,否則更傷陽氣,對身體有害無利。

    因此痛風的治療,總體還是要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擇方藥,如果在網上搜索下,有很多治療痛風的偏方秘方,大多是屬於清利溼熱,溼熱型別的合適,有些人不合適,還是要有區別地對待和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心到底有沒有空間能讓生物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