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腫瘤專科醫生
-
2 # 使用者67479858大難不死苦難出真工
治療效果怎樣判斷,一般癌症病人的症狀外表面板粗糙,乾枯,色澤偏暗,沒有光澤。在內在上,心思重,難入哏,心煩燥,胸悶,嘔吐感,疼痛乏力,便秘之類,如果暴痛就比較晚了。服藥後諸症慢慢解除,氣色轉華,胸悶緩解,嘔吐感解除,力氣增力,便秘解善等,這樣就是治療已經起效。謝謝!
-
3 # 藥事健康
癌症的藥物治療主要為化療和靶向治療。化療是比較傳統的治療方法,靶向治療是最近20年發展起來的新興治療手段。藥物治療效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判定:
一、症狀是否緩解?
早期癌症一般無特異性的症狀表現,中晚期癌症則會表現出比較典型的症狀,比如疼痛、乏力、消瘦等表現。癌症的型別不同,其主要症狀也不一樣。比如,肺癌的主要症狀為咳嗽、胸痛、喘息等呼吸系統症狀,如果侵襲到支氣管,還會有咯血的表現;而肝癌的主要症狀就不一樣,可能表現為右上腹痛、黃疸、腹脹等消化系統症狀,如果有門靜脈高壓,還會有腹水的表現。經過規範的藥物治療,如果症狀得到緩解或不再加重,則可以認為治療有效。
二、病灶是否進展?
癌症的原發灶一般比較侷限,如果不加以治療,病灶會持續進展甚至轉移到其他部位。如果藥物治療有效,癌細胞會得到殺滅,病灶在影像上會表現出進一步縮小的趨勢。當然,癌症的病理型別不一樣,對藥物治療的敏感度也不一樣。一般來說,腺癌對化療藥物或者靶向藥物比較敏感,經過正規的藥物方案進行治療,病灶會很快縮小甚至消失;鱗癌對藥物的反應比較遲鈍,在藥物治療週期內,病灶不會進一步擴散,但原發灶的改變則不是很明顯。
三、是否出現導致治療中斷的不良反應?
眾所周知,化療藥物都有比較嚴重的不良反應,也就是常說的副作用。化療藥物一般都有噁心嘔吐、白細胞降低、脫髮等副作用,有的藥物還有比較特殊的副作用,比如環磷醯胺可能有血尿的表現。對於副作用,靶向藥物就具有明顯的優勢。靶向藥物就跟射擊打靶一樣,直接作用於癌細胞,對正常細胞的干擾較小,因此不良反應也就小很多。當然靶向藥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肺癌的靶向藥物吉非替尼也有噁心嘔吐等表現,乳腺癌Her-2陽性的靶向藥物曲妥珠單抗有胸悶、心慌等表現。如果在藥物治療過程中,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而導致治療中斷,也可以認為治療有效。
癌症的藥物越來越多,但治療效果不高,有的藥只對部分種類癌症有效,有的只對同樣癌症的百分之幾十起作用,而且價格昂貴並很快產生耐藥,癌症藥物需要一個統一的科學的具有指導作用標準。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涉及的是癌症藥物治療後的療效評價問題,任何一種藥物肯定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有的病人有效,有的病人則沒有效,沒有效果的就要及時更改治療方案,否則病人得不到好處,承受副作用,還白白浪費錢,所以,療效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
癌症經過藥物治療後,怎樣才叫有效果?這個其實要分具體情況,從不同的方面來分析,不能簡單地眉毛鬍子一把抓。
療效有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之分,有不同的觀察指標,比如病人主觀症狀的緩解情況、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客觀緩解率、總生存期、無病生存、無復發生存期、無進展生存期、無病生存期、疾病進展時間、治療失敗時間等。不同的指標,各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要根據腫瘤的型別、藥物的類別、患者的實際情況等來綜合決定。
前面說了,療效有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所謂近期療效,從字面上就知道,是當前的、眼前前的、比較近期的治療效果,比如,病人的不舒服症狀是不是緩解了,腫瘤是不是縮小了,這也是病人和家屬最關心最關注的,大多數人所關心的療效指的也是這個近期療效。很多人問,這個藥會不會有效果,問的也正是這個藥會不會緩解病人的不舒服,會不會讓腫瘤縮小控制。這當然是很重要的,醫生也同樣關注這個問題,但醫生除了關注這個近期療效,還要關注遠期療效,這個相於比較隱性,很多人容易忽視,因為人的心理是“急功近利”,看重眼前利益,而沒有長遠眼光。什麼是遠期療效?遠期療效,字面上大家也好理解,具體來說,就是生存期,說白了,還可以活多久,這個藥物這個治療可不可以延長病人的生存時間。很多人會說,腫瘤縮小了,當然就可以延長病人的壽命,這可未必哦。有近期療效,也就是腫瘤縮小或控制了,未必就肯定會延長生存時間。單就近期療效來說,也有不同的層次,有完全緩解(腫瘤全部消失,檢查未見腫瘤),部分緩解(腫瘤明顯縮小了),穩定(腫瘤保持穩定,既沒有縮小也沒有增大),進展(腫瘤明顯增大了,或出現新病灶),這只是一個大概,並不能簡單地認為腫瘤增大了就一定是沒有效果,而且不同的腫瘤有不同的標準,比如肺癌和淋巴瘤、白血病就有不一樣的評價標準。
腫瘤在根治性的手術或放療後,由於沒有了可見的病灶,也就是各項檢查均未見腫瘤病灶了,之後進行的治療(化療或靶向藥物治療等)是輔助性的,也就是輔助治療,很顯然,由於沒有可見病灶,輔助治療沒有所謂的近期療效評價的問題,所以輔助治療都是按既定的治療計劃完成既定的治療,比如結腸癌根治術後如果要進行輔助化療,通常就是是半年左右,不存在所謂評價腫瘤是不是縮小的問題,期間有做檢查,是屬於隨訪的一部分,這是終生都要做的,目的是為了瞭解是否有復發。輔助治療的目的正是為了減少將來複發的機率,如果有輔助治療的指徵,不做的人,復發的機率可能高一些,而做了則可能復發風險降低一些,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不是說做了輔助治療就肯定不復,沒做就肯定不復發,那你可能會問,為什麼還要做?豈不白做了?當然不是,要不要做輔助治療,是根據之前的臨床試驗的結果,做比不做,會降低多少風險,當然是機率,人生不也是機率嗎?哪有幾個絕對。學習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績的機率,但不是百分之百,我們當然還是會選擇努力學習。
前面說了,肺癌、胃癌等這些實體腫瘤的近期客觀療效評價標準和淋巴瘤、白血病不一樣。而同樣的癌症,化療和靶向藥物治療的療效評價並不適合採用同一套標準,因為靶向藥物的作用機制和化療藥不同,不能只是以腫瘤大小的變化來作為是否有效的指標,免疫治療就更是這樣。靶向藥物或免疫治療,有時腫瘤暫時縮小並不明顯,並不是表示它的效果不好,但它可能控制的時間長,生存期延長,這其實挺複雜的,現在還沒有完全建立起真正得到普遍認可的靶向藥和免疫藥物療效評價標準。
癌症藥物治療效果的判斷評價,看似簡單,其實並不簡單,要根據腫瘤型別、藥物類別等來綜合決定,不能簡單地只看表面,腫瘤大小的變化是一個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還需要考慮很多方面,而即便是腫瘤大小變化,也不能簡單地認為腫瘤縮小就一定可以讓病人活更長時間,更不能認為腫瘤沒縮小或不管增大多少都認為是治療沒效了,這是療效評價的簡單粗暴,不利於治療的策略安排,也會導致對醫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甚至導致醫患矛盾,比如,曾經有個晚期肺癌的病人,經過化療,腫瘤沒有縮小,還稍稍增大了一點點,CT上也是這樣寫的,可醫生還是評價為穩定,繼續原方案化療,後來病人家屬居然拿這個來說事,說明明腫瘤沒縮小還增大了,為什麼還不改方案?是不是有什麼居心?其實之前有跟病人和家屬交待過,但他估計沒認真聽,只是一味點頭,事後還是按照自己的思路理解問題,老百姓都是這樣認為的,增大了當然就是沒效了,其實這個問題那有這麼簡單,要看治療目標是什麼,是追求治癒還是隻是姑息治療(根本治不好的癌症,目標也只是暫時控制腫瘤,儘量延長生存時間),而且增大還有個幅度的問題,這個可是有標準的,不是說增大一點點就算進展無效,反過來也一樣,如果腫瘤只是縮小了一點點,也仍然只是算穩定。這就好比,你體重增加或下降了半斤,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仍然是體重穩定。
總之,信任醫生,配合醫生,當然,首先要找到靠譜的專業對路的醫生,很多非腫瘤專科的醫生對腫瘤療效評價也是一笑糊塗帳,所謂隔行如隔山,有時隔專業也如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