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尚醫健康
-
2 # 糯米麻麻Coco
答案是肯定得,不該對孩子吼。因為吼對孩子來說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的思想說明孩子長大了,懂事了,不再像小時候一樣什麼都聽大人的,沒主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首先要保證不管是不是時間緊迫,指定的一些制度或者跟孩子做好的約定不要改變,自己做好有效的時間管理,不要把時間卡得很緊張,假如時間從容的話,就不會那麼脾氣暴躁了。所以大人要從自身找找原因吧。
-
3 # 時尚育兒圈子
我們和孩子是最親密的關係,但你當我們精疲力竭時,就會拿起最後的武器——吼。但吼,終歸是對孩子有傷害的。
後果一 寶寶做事畏畏縮縮,不自信
在父母吼叫中長大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較怯懦,不知何時何事會引發父母平地一聲“驚雷”,長此以往,他就學會了不做事,或小心翼翼地做事,學會了看人臉色,當大人臉色稍一不對,就立馬停住手腳,不知如何是好。很多父母會說,真不知道孩子怎麼這麼膽小,你看人家孩子……可卻沒有反思,是不是自己對孩子約束太多,是不是自己情緒容易激動,束縛住了孩子天性的發揮?每個孩子都應是活潑向上的,除非他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很大阻力。
後果二 寶寶情緒化嚴重,動不動就發脾氣
有的媽媽說,我們家孩子一點小事就發脾氣,不如意也發脾氣還號啕大哭,教育他甚至打他也不管用。他還摔玩具,出門還打小朋友,總欺負比他小的孩子,到底是怎麼了?兒童最擅長的就是模仿。父母的言行會對寶寶的成長髮育產生極大影響。孩子脾氣大,如果排除身體不適之外,那就是不正確的家庭教養造成的了。一般來說,頻繁受到父母吼叫和責打的孩子,最容易出現情緒化嚴重的問題。
孩子真的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你付出了愛和接納,孩子回饋的是愛和感恩的態度;如果你擅長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和父母一樣難以自控。吼叫不是教育,要學會控制情緒。
後果三 寶寶變得很乖,但就是愛討好人
在父母粗暴的教養態度下,有的寶寶就會學乖,但也變得很愛看人臉色,很愛討好人,奇怪嗎?其實這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這樣的孩子在長大後,會為了別人的需要而輕易放棄自己的意願,活得又累又委屈。這都是因為他在年幼時,父母粗暴的教養態度讓他形成了錯誤的認知:只有很乖很聽人話,才會獲得父母和他人的喜愛,至於自己的感受,永遠不重要。
孩子有這樣的態度很危險,這不是自願狀態下的“大公無私”的高尚選擇,這是為了獲取愛寧肯犧牲自己的被動無奈之舉。
現在孩子越來越大,已經五歲了,思維和行動也越來越有個性,有時候我們家長為了孩子養成好習慣,讓他做我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可是孩子並不領情,甚至叛逆的明確告知我們這些家長,“我不要。”遇到家長心情不好的時候,或者時間比較緊迫的時候,以至於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同孩子解釋,就爆發了大人與小孩之間的口角之爭。爭執完之後,基本都是家長勝利,孩子悶悶不樂。作為家長,我們到底該不該衝孩子吼呢?
回覆列表
導語:孩子不聽話,家長首先問的是怎麼辦?很少會問為什麼。想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首先要搞清孩子這一階段的心理特點。
喜歡打人
小云的女兒悠悠2歲,喜歡打人。為了搶玩具會和小朋友打起來,平時跟大人也常動手,女兒哭鬧不吃飯,小云一般不理她,希望她自己平靜下來。結果她越哭越厲害,還會打小云,逮住她的雙手,她就咬人。有時她自己摔一跤,姥姥去抱她,她會打姥姥。
跟媽媽對著幹
小梅的兒子天天2歲多,最近討厭洗臉,每次都用手抓扯毛巾。小梅以為是毛巾太硬,換了更柔軟的,他還是超討厭洗臉。進餐廳或者地鐵前,無論如何告訴他要保持安靜,他都會吵鬧。告訴他不要隨便扔東西,他就故意扔。讓他乖乖坐在座位上,他非要蹦跳。
專家點評
2歲以後寶寶變得難纏、喜歡作對,此時是兒童發展獨立性、自信心、想象力等行為品質的關鍵期,但是表達能力還貧乏的2~3歲寶寶很難將想法準確傳達給父母,被誤以為在“反抗”。只要兒童的行為不具傷害性,就不要過分干涉孩子。如果天冷外出,孩子執意不穿外套,可換一種提法:你穿黃色羽絨服還是紅色大衣?
如果只是無理取鬧,但不會傷害身體,影響他人,就不要理他,等他自然平息。 孩子太吵時,你壓低聲音和他說話,也許他會聽。當寶寶在你拒絕了他的要求後糾纏不休時,堅持用一句簡單的話重複回答他,直到他聽話, 在寶寶改正他的行為後,應及時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