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聖朗閱參堂李書勇
-
2 # 謙言益語
古人起姓名字號是有講究的。
名是父母所賜,只有長輩可以叫你的名,這個名相當於現在的暱稱或者民間說的小名。
學名又叫大名,一般是入學讀書時父母請教有學問的先生幫忙所起。
一般人讀書成人到20歲後,會給自己起一個字,這個字代表了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是同學、同道、同仁、平輩之間互稱用“字”。
號,全稱應為:雅號,是表達自己的雅趣、信仰所用,起號有幾種情況,一種是師門所賜,如拜師修行時,師父會按照師門傳承給你賜號;一種是拜師學手藝時,師父也會賜一個師門排行的行名,這也是一種別號。
所以,從倫理角度來看華人的命名習俗,小名只有父母長輩可以稱,學名相當於官方命名,是正式場合所用,字為平輩所用,號為各行業或者特殊領域中所用。
以上命名方式帶有民族文化特徵和時代印記
現在的網名、暱稱等再過幾百年後,或許也成為華人名的一種舊時尚吧。
-
3 # 布衣閒人10
遠的不說,就在解放前(滿州國和民國時期)還有人取字取號。其實不是取號,是“賀號”。能取字賀號,特別是能“賀號”的人是有條件的。一是人品好,行為端正,言行嚴守當時的道德規範。二是能力強,善於排解各類糾紛,處理事情公平公正,令人佩服。三是善於結交社會名流。四是黑白兩道皆有朋友。五是要有一定文化。具備這些條件的人才可以取字賀號。字並不重要,號很重要。字可以由家人或私孰先生給取,號則是社會有頭有臉的人共同封送的,叫“賀號”。賀號時要大擺宴席,遍請社會名流,宣佈XXX人XXX號時,參宴者要給與確認。家人、私孰先生和自己不可以取號,取了沒人識可。
我老家就有一位有字有號的人物,是我的爺爺輩,於1962年故去。這位老人姓王,名橋,字國桐,號維喬。我小時見過他,感覺他溫文爾雅,極為穩重,口才好,能言善辯。據說與張作霖的侄子張學誠過往甚密,張學誠請他出山作官,他因張學誠投靠日本人而拒絕出山。現在提起老人,屯裡上年紀的人無不津津樂道。
當然,取字賀號也有名不符實的情況,有些地主豪紳,流氓惡霸也取字賀號,爛用賀號的規矩。
那麼,現代人為什麼不取字賀號了呢?一是政府不承認。派出所只給登記姓名和曾用名,不承認字和號。二是社會不承認。新中國成立後,各級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人民群眾相信政府,有了困難,遇到問題找政府解決,很少找屯裡有名望的人解決。三是政府禁止“賀號”這種封建行為。基於上述原因,取字的還有,但極少,“賀號”的早已絕跡。以上所說,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你說的是常人,搞書法藝術的基本都有字號。過去窮苦人也沒有字號,有的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張氏,王氏,劉三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