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何中醫要把脾胃合在一起調理?
15
回覆列表
  • 1 # 心息相戀

    中醫是從宏觀的功能系統上定義臟腑的,在中醫定義中,胃主受納、腐熟、傳導,脾主運化。大白話講,就是胃主來料暫存、初加工、排導,脾主收集並轉運有用物資、部分生產,看起來各司其職,實際上是統一不可分開的,畢竟沒有胃那脾也不起作用,沒有脾那胃也就來的是什麼排走的還是什麼!因此生理和病理上脾胃都是一體的,治療相關病症就得同時考慮脾胃。因此脾胃不分家。其實除了其它病症,在消化病症中,中醫來腸道都不怎麼提,因為腸道的營養吸收功能也已經包涵在脾胃的功能系統中了

  • 2 # 抱朴言

    中醫學對脾胃的認識是非常豐富的。中醫的經典典籍《黃帝內經》對脾胃多有論述,到了後世,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對此還作了專著《脾胃論》。

    腎為先天之本,而脾為後天之本。中醫補脾的名方也不少,如傷寒論的理中湯,脾胃論的補中益氣湯等等。

    脾胃為土臟,其性象土。萬物所歸,受納而包藏。脾為陰土、胃為陽土;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足太陰脾經從足走腹,絡胃屬脾。脾與胃一陰一陽、納化相因,升降相依。

    “胃者,水穀之海,六府之大源也”,胃為水穀之海,受納水谷而營養四傍,是五藏六府的運化之源。

    ”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精並行,合於四時五藏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水谷飲食進入胃府腐熟運化,精微得以化生。如霧露化變後上注於脾,脾藏運化,濁氣上歸於肺,肺氣執行,清氣下輸於膀胱,水精得以四布,外佈散於皮毛,內灌輸於五藏之經脈,血氣而生。配合四時寒暑,五藏陰陽,是為常道。

    /完/

    至美中醫、至樸之言!

  • 3 # 小兒推拿

    金元時代著名醫家李東垣在其《脾胃論》中指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可見脾胃不分家,養好脾的同時也要養好胃。

    中醫講究整體觀念,講脾不離胃,講胃不離脾,常脾胃並稱。中醫的脾胃不是現代醫學解剖學上的脾與胃,就生理和病理而言,中醫所講的脾胃包括了整個消化系統,遠遠超出解剖學意義上的脾和胃的範疇。

    在五行中,脾屬土,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顧,土能生化萬物。脾與胃,一陰一陽,互為表裡,脾與胃共同參與飲食的消化吸收。《素問·靈蘭秘典論》講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將脾胃的受納運化功能比作倉廩,可以攝入食物,並輸出精微營養物質以供全身之用。人以水谷為本,胃主受納水谷,脾主運化精微營養物質,可見脾胃在人體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出生後,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有賴於後天脾胃攝入的營養物質。先天不足的,可以通過後天調養補足,同樣可以延年益壽;先天非常好,如不重視後天脾胃的調養,久之就會多病減壽。

    胃主受納,脾主運化。食物進入胃以後,由胃進行磨化腐熟,初步消化食物,將其變成食糜,然後由脾進行消化、吸收,化生為精微營養物質。而要完成上述功能,脾與胃的正常生理功能應相互協調,才能正常發揮。脾為陰土,喜燥惡溼;胃為陽土,喜潤惡燥;脾的運化有賴於胃陽的動力,胃的受納有賴於脾陰的資助,而且不燥不溼、不冷不熱,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完成納運過程。脾惡溼故多溼證,胃惡燥故多燥證,臨床常見脾虛溼困、胃陰不足者。

    胃主降濁。食物入胃,經胃的腐熟後,必須下行進入小腸,才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故胃以降為和;脾主升清,脾氣上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才能輸布到全身發揮其營養功能,故脾以升為順。

    脾與胃居於中焦,是升降的樞紐,其升降影響著各臟腑的陰陽升降,因此脾胃健運,臟腑才能和順協調,元氣才能充沛。所以,在調理機體時尤其注意調理脾胃氣機。

    脾胃居中土,與其他臟腑關係密切,脾胃有病很容易影響其他臟腑,肝、心、脾、肺、腎對應木、火、土、金、水,五臟對五行,很容易出現相生相剋的疾病傳變現象。所以《慎齋遺書》有言:“脾胃一傷,四髒皆無生氣。”

    脾的運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為化生精、氣、血、津液提供足夠原料,才能使臟腑、經絡、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反之,若脾的運化水谷精微功能減退,則機體的消化吸收機能亦因此而失常,故說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 4 # 夏言冰

    中醫的脾胃就相當於是整個消化系統,它們的作用基本相同,一個是髒,一個是腑,作用相同,但是職司不同。脾胃一同被稱為後天之本,一起對待才能起到作用。

  • 5 # 使用者55127447378

    中醫把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分為先天后天兩徑,而先天元氣自生具備以腎為本。而後天維持生命活動物質來源為脾胃。胃主納而不藏,對攝入食物的初加工,也稱機械消化。而細消化吸收參於的臟腑就多了,肝,膽汁,胰液,小腸大腸。又稱化學消化,其中缺一不可。那麼中醫的脾是啥,實質就是一個消化糸統的總稱概念。至於為何並論不言而喻。中醫對脾的認識不僅限於消化,而它有統血功能,如果脾出了問題失職會導致血液失制而出現一系列出血疾病。而透過治理脾而出血症狀全愈。這一點與現代醫學認識脾是不盟而合的。至於中醫科不科學又當何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緩解輕度抑鬱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