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現代視覺文化研究

    這種問題,其實是一個老問題的變種啦,前一段時間有一個爭論比較大的問題,那就是“豆瓣評分是不是已經失去了公正性”。那時候視研沒有去趟這渾水,現在藉著這個機會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華麗的分割線之後,先直接上結論,豆瓣評分本來就沒有什麼公正性可言!

    在各位看官老爺準備開噴我之前,我必須馬上解釋以下上面的這句話,我不是說豆瓣評分沒有公正性,而是說在座的所有人都沒有。所有的網站評分都是有偏向性的。

    先來橫向對比

    今天先不扯別的網站,就單拿豆瓣來說,我們來探討以下豆瓣評分的傾向性問題。

    如題主所說,《天才槍手》評分8.4分,是否過譽?視研在這裡只能說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所謂的橫向對比,就是拿最近同期上映的其他電影的豆瓣評分來和《天才槍手》對比以下。

    基本上10.1假期期間上映的4部中國產電影,評分都在7.0上下,咋一看來好像都被《天才槍手》秒殺。但是大家卻不能不考慮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時間,很多電影雖然一開始帶給人們耳目一新的感覺,也能迅速的聚攏一批票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豆瓣上評分都會不斷的下降,這類電影由其以打鬥動作類的電影為多。這裡冒死貼上《戰狼2》現在的評分,其實已經下降到和《羞羞的鐵拳》一個級別了。

    當年《戰狼2》可是最高飆到過9.0分的高分,可是隨著人們對戲中打鬥場景的逐漸免疫力增強,評分也就自然地下落了。

    《天才槍手》雖然不是靠動作場面來吸引觀眾,單是其故意營造的考場作弊的緊張氣氛,卻是很多觀眾大呼過癮的主要原因,電影在黑暗的環境下又一次的把在場的每一位觀眾帶回了曾經熟悉的考場,緊張氣氛使觀眾心跳加速,現實模擬了觀眾自身當年在考場上作弊時的緊張感覺,可以說是一種變形的“吊橋效應”,自然的會讓看過的觀眾欲罷不能。但這種靠一時的緊張與心跳加速所帶來的過癮的感覺顯然會隨著時間而消退,並且當電影檔期接受,大部分觀眾只能選擇在電腦上觀看,沒有了影院氣氛的渲染,緊張情緒下降,這一部分在電腦上觀看的觀眾所給出的評分自然就會下降。

    說實際的,10.1檔期視研看過《羞羞的鐵拳》,《空天獵》,《追龍》,《縫紉機樂隊》四部電影。總體來講,現在覺得除了《追龍》其他3部電影都比不上《天才槍手》但,還是借用上面的理論,由於《羞羞的鐵拳》,《縫紉機樂隊》是喜劇片,所以受“吊橋效應”影響較小,可預見的將來評分並不會有大幅度下降,因此最終可能和《天才槍手》處於同一水平。《追龍》動作場面後面揉和了大時代背景,未來的評分走向不好說。

    扯的有點遠,這裡視研的意思總結起來就兩句話:

    1.《天才槍手》的評分會逐漸下降

    2.與同時期的其他中國產電影相比,雖然有優勢,但並無法形成絕對優勢

    再來縱向對比

    這裡截取了豆瓣上評分再9.0分以上的10部電影。大家可以看出來什麼傾向沒有?

    很顯然豆瓣上傾向於給“故事片”較高的評分,而不是動作片和科幻片,這裡可以看到前10部電影裡只有《盜夢空間》一部是科幻片,《千與千尋》算是奇幻故事。其他都是以溫情感人為主要賣點的“故事片”。

    這種明顯的傾向性形成的原因不太好說,但是視研在這裡還是大膽的胡說以下:評分的網友大多是在裝文藝。

    這跟上面提到的“吊橋效應”一樣,也是有心理學依據的。就比如你到馬路上隨機拽住一個人,問他:“是否支援中國各民族之間團結友愛”一樣,每人嘴上都會說支援,但是卻從來沒有選出來一位少數民族的國家主席。人們總是習慣性的把自己歸類到更加高尚的陣營之中。

    舉例來說就是,如果一個人認為看《肖申克的救贖》是高雅品味的一種象徵,那麼即使是他每天只看島國動作片,當有人問他《肖申克的救贖》好不好看的時候,他也會習慣性的回答:“十分好看”。

    那最後說說,《天才槍手》8.4分是否過譽了

    總結上面兩方向的對比,第一豆瓣傾向於給“故事片”更高的評分,再加上《天才槍手》另類的使用了“吊橋效應”和真實故事改編,在目前這個熱映的階段,8分以上的高分應該是一時熱度所致,如果題主覺得這是一種“過譽”的話,那這部電影在這個時間段確實是過譽了。

    但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的迴歸到本來應有的評分,視研這裡估計2個月後的評分應該在7.5分到8分這個區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食常吃會有什麼壞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