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失的風向
-
2 # 阿鼎AD
水果含水份多,直接新增放到餡裡易變質,腐爛,不易儲存。只有棗子原已曬成半乾了,攪成泥後做餡製成“棗泥月餅”放時間可長一些。鳳梨,蘋果,山楂,芒果,香蕉,檸檬,彌猴桃等水果月餅是採用鮮果製成的“蜜餞”後再入餡的,也少了大部分的水份。稱水果月餅只是有那個“味”而已。就象魚香肉絲見不到魚老婆餅裡沒有老婆一個道理!水果月餅的包裝袋裡都有一小包用於“防腐,乾燥”的化學制劑,注意,千萬不能讓小孩誤食或開啟泡水玩弄這很危險!(謝邀)
-
3 # 視知TV
一口月餅胖十斤的中秋節又快到了。除了甜鹹兩黨誰是異端、五仁月餅算不算黑暗料理、牛肉巧克力餡和韭菜雞蛋餡哪個更適合報復老闆這些話題之外,月餅屆還有一個生產廠商見怪不怪,吃餅群眾三觀盡碎的事實:你買到的絕大多數“水果月餅”,餡料都是用冬瓜做的。
中國傳統上是沒有“水果月餅”這種東西的。無論是內蒙像大火燒一樣的混糖月餅、河北張家口造型驚悚的娃娃月餅、愛掉皮的蘇式月餅、還是能印字的廣式月餅,原材料基本都是糖、油、乾果、棗泥、豆沙、蓮蓉、蛋黃、鮮肉之類。
● 喜氣洋洋的白糖青紅絲餡兒月餅
相比之下,年輕的水果月餅算是商家擴大市場的新嘗試。它們主要出現在超市裡、散裝點心鋪裡、低端月餅盒裡,價格也大多十分工薪,很少有百元級天價。
如果你仔細看看水果月餅的配料表,就會發現和糖油、小麥粉並列的,是一種叫做“冬瓜蓉”的東西。再往後數幾個,看見的是真水果,還是果味新增劑,就全靠運氣了。
● 芒果月餅配料表:第二位就是冬瓜
雖然可能在心理上對大家造成了暴擊,但是冬瓜餡的水果月餅,並不算欺騙消費者。
根據2015年12月開始實施的《月餅國家標準》,餡料中水果含量必須超過25%才能叫“水果月餅”,否則就只能叫“水果味月餅”。
所以,如果一塊月餅里加了三成真草莓?那已經算是廠家非常有良心了。只有冬瓜配香精?那種月餅的包裝上,草莓、鳳梨、橘子、藍莓旁邊,八成寫著寫一個小小的“味”字。
● “香芋味”月餅
也沒毛病。
那麼,為什麼水果餡非要讓冬瓜瞎攙和?
首先,冬瓜做餡,經濟實惠。2017年5月,北京一斤冬瓜的批發價才六毛錢,而即使最便宜的菠蘿也要一塊四,草莓更貴,十塊錢一斤。更何況冬瓜出餡率很高,三斤鮮冬瓜,就能出一斤冬瓜蓉,葡萄藍莓之類鮮嫩多汁的水果,根本比不了。
●經濟實惠的冬瓜
本來水果月餅就不是什麼高階品種,廠家如果不想賠本,是把價格翻好幾倍,還是把成本壓一壓?答案很明顯了。
另一方面,用冬瓜做餡料主體,也是造福吃貨的好事。相比不少水果,冬瓜最大的優勢在於纖維細膩,做成餡料口感更好。而且這個創意,最早可能誕生在臺灣著名土產——
鳳梨酥身上。
●鳳梨酥
“鳳梨”在閩南語裡和“旺來”諧音,因此十分吉祥。做成糕點以後,更是婚嫁必備品。早期的鳳梨酥餡料是用純鳳梨加糖熬出來的,但是臺灣上世紀前半期的土鳳梨品種“開英2號”有一個問題:味道偏酸,纖維感又太重,做成糕點以後,餡料口感過於淳樸,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鳳梨
在這種情況下,糕點師傅們靈機一動,發現如果用冬瓜配鳳梨,熬出的果醬口感綿軟,酸甜適宜,推廣起來,可就容易多了。不過臺灣師傅們也沒拋棄鳳梨本尊,大約十年前,臺北業界聯合擬定了鳳梨酥行業標準,規定鳳梨果肉必須佔到餡料的20%以上,產品才能叫鳳梨酥。
和臺灣標準比較一下,大陸的《月餅國家標準》其實更嚴格。但是到了現在,臺灣鳳梨酥分為兩種:含有五分之一果肉的,百分之百果肉的。大陸水果月餅也分兩種:含有四分之一果肉的,沒有果肉的。
●哈密瓜味月餅
今年中秋節,貨真價實的水果餡兒當然存在,只不過在太多“橙子味月餅”和“芒果味月餅”中間找到它們,實在是有點難度。
參考資料:1.張延傑、曾昭:《水果月餅餡料生產工藝研究》,《食品科技》,2000年第4期。2.嚴朝陽:《月餅種類的開發和創新》,《科技視界》,2013年第26期。3.陳綺珊:《臺灣菠蘿的社會生命史——食物、政治經濟與象徵的商品化》,《第五屆海峽兩岸經濟地理研討會》,2014年。
回覆列表
冬瓜無色無味,是一種很適合用於精加工的農產品。 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比水果要便宜得多。用鮮果做原料的成本比冬瓜+食品新增劑的成本要高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