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欣寶媽生活錄
-
2 # 雨肥梅子滿枝頭
換位思考才能解讀出小孩的行為模式,他們畢竟才幾歲,他們的世界非常簡單,什麼開心來什麼,有時候培訓班開展親子課讓作為家長的我們也一起參與,一節課下來,我自己也累的不行,也有抗拒情緒。何況小孩子有各種課要參加,他們也會累,會抗拒,也會去選擇讓他們更快樂的事情去做。
所以平等的對待他們,多跟他們互換下想法。不要以一味地的命令。陪伴他們一起克服不安的情緒,做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好夥伴,比做父母更好。
-
3 # 後生人的育兒觀
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作為大人,我們應該俯下身子去傾聽孩子的心聲,關注他情緒背後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有機會的話可以讓孩子來體驗大人的生活,讓他了解爸爸媽媽是怎樣工作和生活的。這樣就能互相理解。
-
4 # 思園呀
家長和孩子間的溝通方式很重要,孩子小,不能有效分辨哪些對,哪些錯,在面對家長教育的時候,有時不能認真理解家長的真正意思,大部分孩子聽得似懂非懂,所以如何讓孩子真正理解你的意思,溝通的方式很重要。
1、告訴孩子我們雙方是平等的,我會尊重你,不會強迫你,但你不能無理取鬧
首先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本能,讓他從自己能夠做到的或能夠學到的開始,家長不要以一個很高的姿態,講一些他根本聽不懂的大道理或讓他做他根本做不到的事。
良好有效的溝通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比如有些家長經常說”你不用管為什麼,我教育你是為你好,你好好聽著就行了“這種強迫孩子的話,如果家長把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高度,用大人的優勢要求甚至命令孩子,即使孩子孩子按你說的做了也是不情願的,時間長了心裡會壓抑很多的情緒。
2、讓孩子仔細說,你認真聽
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先聽他說,才會瞭解他內心的想法,才能更好地找到溝通的切入點,讓你們的溝通更順暢。
傾聽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你先認真聽孩子說完,他才會認真聽你說。比如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家長應該先讓孩子把事情從頭到尾說一遍,並讓孩子說說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儘量不要打斷孩子說話,最後孩子說完再和他分析事情哪些做得對,哪些做得不對。試想如果你在公司同事不聽你解釋對你橫加指責,你會不會聽。
3、不要急於下判斷,放下自己的主觀意識
罪犯在被審判之前被叫做犯罪嫌疑人,而不叫犯人,那是犯罪事實還不清楚,最起碼法律程式上還沒下最後的結論。
對於犯錯的孩子也一樣,那只是你覺得是他的錯,在沒有把事情瞭解清楚之前不要做判斷。
比如老師給你打電話說孩子在學校打架了,你首先不要有”這孩子又給我惹麻煩,回家好好教育教育他“這類帶有主觀意識的想法,可以想想”孩子有沒有受傷,回家先怎麼安慰安慰孩子“,如果先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可能更容易接受。4、瞭解孩子的性格,以他喜歡的方式溝通,讓他以舒服的心態接受
有效的溝通取決於溝通者對議題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辭的甜美。——葛洛夫
可見溝通的方式對溝通的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跟孩子溝通,讓孩子進入狀態是關鍵,可以多嘗試帶入談話。不要跟孩子說”你應該這樣“”你不能這樣“等之類讓他聽著不舒服的話,可以多說”你看我們這樣做是不是更好“”剛才你踩到別人是不是要說對不起“”這樣說別人會不會也不舒服“,如果孩子回答”是“”對“”會“,那就會被你帶入談話,讓他進入專心溝通的狀態,更容易讓他接受。
5、選擇一個相對好的時機
和孩子溝通也要選擇一個好的時機,也就是:適時、及時、掌握火候。
溝通談話不是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適合,大人高興的時候溝通會輕鬆愉快,孩子也是一樣,和孩子溝通也要選對時間,最好在孩子放鬆,高興的時候,心情好,狀態就會好,溝通的效果才會更好。
溝通是一座橋樑,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誤會;溝通是一面鏡子,也可以讓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家長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方式,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
5 # 阿淵的眼睛有點小
如何和孩子相互溝通,我覺得這是每個父母都面臨的尷尬局面,首先我想說,一定要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態度不要很強硬,不要把孩子的所有奢求都給一票否決了。要讓孩子知道,其實他的一些需求或者一些想法是可以和自己的父母說的,如果只是成天的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否定孩子,那麼只能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想法不能和父母說,反正他們都不同意都不聽。父母和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是朋友,做孩子的朋友,走進孩子的心靈,慢慢的就能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那麼所有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回覆列表
出現問題時大人不懂孩子心理,蠻幹壓制只會適得其反,怎樣才能做到有效溝通呢?
一是充分信任自己的孩子,多瞭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用心去交流。
二是注意交流的方式方法,多鼓勵、少批評。這是保證交流順利進行的關鍵。
三是儘量做到和孩子平等的對話,多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這是達到交流效果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