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04890415950328

    當然可以。任正非先生講過一句話:你要想成為大企業,必須按照大企業的方式去思考。如果小企業永遠按照小企業的方式玩,它怎麼能夠成為大企業?這其中包含了一個很關鍵的命題,即我們怎麼做到在企業小的時候,讓它懂得大企業的方式,不因為管理方式而限制它成長為大企業。現在,很多網際網路自媒體、管理圈都在講:小企業應該怎麼管?大企業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小企業要重機制、大企業要靠管理……諸如此類言之有理的說法很多,那麼到底大企業的思維和方式是什麼?小企業想成長為大企業,能從中借鑑什麼經驗?小企業的發展必須靠持續創新,但同時也離不開傳承,尤其更應該“以史為鑑”,20世紀的工業時代到21世紀的資訊時代,大企業一般遵循三個內在邏輯:業務標準化、人才專業化、管理職業化。第一,業務標準化。這是福特給我們的經驗。從福特汽車開始有了大企業,“大市場+大規模分銷+大規模生產”,這是它在業務上的一個基本邏輯。做小市場永遠做不了大企業,沒有一個大企業是由一堆小市場堆起來的。大市場為大規模銷售提供了條件,大規模銷售的另一個條件是大規模生產。因為你要擴大銷售,所以在價格上要滿足普遍消費者的要求。大規模生產能夠降低成本,使得價格上有滿足普通消費者的空間。這個業務邏輯到現在網際網路也沒有顛覆。小米的產品線那麼長,還在搞生態鏈,其實它的頂層邏輯上,自己做的產品還是要選擇大量的、重複購買的,那些外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1346434圍的產品它不會自己做。由此可以也得出一個組織上的邏輯——業務標準化,沒有標準化就沒有規模化。福特所做的所有工作,是把業務標準化。它把製造一輛車變成2000多項工作,2000多項工作,有幾十項是一條腿就可以乾的,有幾項是沒有手可以乾的。標準化是規模化的基礎,也是組織協作的基礎。沒有標準化就沒有協作,無論我們將來做分散式也好、生態鏈也好,還是做平臺+專案的組織形式也好,內部協作的方式都需要建立在標準化的基礎上。第二,人才專業化。企業要想做大,必須資源獲取簡單,如果企業在做大的過程中,有某一類資源很難獲得,就永遠會卡著它的增長速度。比如樂視,對資本的需求量太大了,資源獲取不到的時候,模式就崩盤。資源千差萬別,回到組織邏輯裡面,就是人才專業化。這一條原理和第一條原理緊密聯絡,業務標準化,使得企業可以更簡單便捷地獲得專業化的人力資源,同時為大組織之間的協作打下基礎。沒有標準化、專業化就很難獲得人才。有的企業,提拔人到中年的45歲的總經理,還猶豫再三,還要培訓,還要老闆扶上馬走一程,這說明你的業務太複雜、人才不能專業化,成長起來就會很慢。但是在阿里這樣的企業,一個85後的33歲的人,就提拔成為淘寶的總經理,可見淘寶內部人才成長遠快於傳統企業。這其中暗藏著大企業的邏輯。第三,管理職業化。福特創造了大規模生產,但在上世紀30年代遇到了障礙。他解決了生產的標準化、人才的專業化問題,在業務出現瓶頸時,新業務卻發育不出來。他限制了自己,沒有解決企業家個人的障礙。斯隆解決了這個問題,斯隆在《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一書中主要講了兩件事:一是企業如何建立事業部,如何複製新業務;二是管理怎樣職業化,一個企業家怎樣帶著職業化的團隊把業務做起來。斯隆打敗福特,實質是一群人打敗一個人的戰爭,因為管理職業化之後,組織複製簡單,企業就能快速壯大發展。利潤分享也好、股權激勵也好、事業合夥人也好,本質上講的是管理職業化中存在的代理問題和激勵問題。你和股東不是一條心,管理權怎麼給你,是要透過機制解決的問題。現在的人工智慧,不是在搞小訂單化嗎?這個方式和大規模生產的兩次演進密不可分。從福特演進到豐田,豐田的精益生產解決了柔性化生產問題,把大規模的最小規模降低了。人工智慧、智慧化生產、工業4.0雖然進一步降低最小規模,其中原理依然沒有改變。案例:華為的邏輯中國企業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1996年以後,在華為完成二次創業的過程中,一直沿著這個思路走,進行了三個業務過程的梳理,其實就是實現業務流程化和標準化。同時,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是實現管理職業化和人才專業化。現在企業學習華為,開始學它的任職資格、薪酬系統,而任正非當年的講話,一直強調的是管理職業化和人才專業化,當時華為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匯入的4P模式,包括職位評價系統、薪酬管理系統、職業訓練體系、績效評價系統。其根本目的是引導、刺激和訓練員工走專業化路線,按照業務標準化的要求讓人來滿足職位要求。

  • 2 # 陽光下的橘子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肯定是可以的,因為大公司都是由小企業做大做強起來的。

    只是如何做大做強一個企業: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成功做大做強的企業,也都有著自己的成功的故事。相同的部分肯定是成功的基礎:比如努力,團結,善於開拓。然而,各行各業的領先企業肯定有著自己的特色才能在行業中脫穎而出,做大做強。這些除了有自身努力外,產品,公司戰略也契合當時的市場環境,使其在當時的環境下能快速成長,做大做強。但是搬到今日,照這個方法再走一遍,肯定難以成功。都說是時勢造英雄,證明除了要有英雄的膽略外,根據時勢做好相應的事情,反過來也是必要條件。所以企業要做大做強,除了有做企業的基本要素外,根據當前的內外環境闖出一條路子來,才有可能做大做強,否則只是看著人家學,很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癌症患者應該怎樣增加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