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對於天朝的動畫愛好者來說,無疑是幸福的一年——日本動畫產業在經歷了短暫的低迷期後,實現了小規模的爆發,大量優秀的作品如雨後春筍般井噴,在振新萎靡動畫產業的同時,也讓我們大飽眼福。
與此同時,和TV動畫並行的動畫電影也在這一年迎來了復甦——著名導演新海誠時隔三年再度迴歸,帶來的又一力作《你的名字》,它不僅超乎常人想像的創造一個又一個票房神話,更是史無前例的出現在天朝的大熒幕上,並在廣大二次元愛好者的大力支援下,取得了卓越的票房成績。
在這個百花齊放的年度,除了《你的名字》外,還有一部作品一經推出就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而它也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我最愛的動畫公司京阿尼出品的動畫電影——《聲之形》。
考慮到可能很多人沒有看過《聲之形》,所以在此我也不過多劇透,簡單的介紹一下主要劇情。
《聲之形》主要講述了男主角石田將也在小學六年級時曾霸凌過一位身患殘疾的聾啞少女西宮硝子,在少女不堪重負轉學之後,將也卻變成了那個被霸凌的人。慘痛的經歷使他認識到曾經犯下罪過的嚴重,多年之後,一度想要自殺的他,卻再次與硝子重逢,為了彌補曾經的罪惡,為了得到硝子的原諒,將也走上了自我救贖的道路。
《聲之形》是去年9月17日上映的,幾乎與《你的名字》同期,但由於並沒有像君名那樣得到及時的引進,所以我是在5月17日,也就是BD發售以後才觀看的。
時間的積累,長久的期待,再加上京阿尼的BUFF加成,導致我對《聲之形》有著巨大的期待。
但正如老話說的那樣,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在看完之後的那段時間,我整個人是處於一種懵逼狀態,甚至我一度有一種難言的、無法發洩的憤怒困於心中,以至於無法做出理性正確的評價。
而在幾天後的今天,在心情經過幾天平復之後,我還是拿起了筆,基於客觀理性的角度,基於資生京蜜的身份,寫下了這篇影評,描繪了我心中的《聲之形》。
在我看來,《聲之形》是典型的7分作——整體質量優秀,沒有特別的亮點,但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缺陷。
先談優點,作為一部京阿尼製作的電影,《聲之形》原汁原味的展現了京阿尼作品的獨特魅力。無論是怎麼看怎麼好看,怎麼看都不會膩的京都臉,還有超強細膩的人物情緒細節把控,亦或是精緻畫面與感人BGM的高度融合,都發揮的幾乎無可挑剔,渾然天成。
除此以外,本作還有一個巨大的亮點,就是女主西宮硝子的聲優——早見沙織,超強的演技。之前看過我聲優介紹的小夥伴一定都記得,我對紗織的評價是很高的,稱其為新生代女性聲優演技第一人。
其實當時這麼說的時候,我心裡還是挺虛的,畢竟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在看完《聲之形》後,我可以放心大膽的說,紗織無愧於這個稱號。
西宮硝子作為一名聾啞少女,她在說話的時候肯定是那種含糊不清的的感覺,紗織不僅僅在感覺上出色的完成了模仿,更是在音色、音量、音質,全方位做的淋漓盡致,讓觀眾真正有種和聾啞少女身臨其境對話的真實感。
談完優點,慣例的,我也來聊聊缺點。
《聲之形》作為一部漫改電影,一部京阿尼的漫改電影,毫無意外的出現了漫改作品和京阿尼作品的通病——劇情的刪減和節奏問題。
作為一部有7卷的漫畫,一共有62話,即使製作成一部季番,都是非常緊湊的,更何況是一部僅僅只有2小時的電影,因此劇情的大量刪減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也正是本作的命門所在。
大量故事情節的刪減,不僅降低了故事情節的連貫性,更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故事的感染力和觀眾的觀感體驗。
我在看《聲之形》時,總有一種碎片感,感覺故事像是一片片精美的碎片,雖然用一根纖細的紅線將她們一一串聯,但依然有大量不明所以的地方,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有點像看《大魚海棠》的感覺,劇情需要觀眾進行一定的腦補。
拋開劇情節奏問題,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人物塑造。《聲之形》的人物塑造給我的感覺就像一記重拳打到棉花上一樣,看似堅實強硬,實則鬆軟無力。
導演山田尚子在對主角將也和硝子的描繪上花了大量的筆墨,豐富的鏡頭語言,充實的語言架構,保證了兩位主角角色的豐滿,這點做的很棒。
但隨之引發的蝴蝶效應就是,留給配角的時間太少了。劇情的大幅刪減加上時間的控制,導致配角們的角色塑造給人一種蜻蜓點水的感覺,雖全盤托出,但都點到即止。
其中最為有代表性的,莫過於紅毛哥了,不同於其它角色,他們或多或少是小六霸凌事件的參與者或經歷者,而這位老兄無論是出現還是劇中的作用,無一不讓人感覺突兀,再加上他銷魂的眼睛,每次他一出鏡,我總是會不厚道的笑出來,。
最後,我來談談本作的主題,也是我寫這篇文章初衷——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是個永恆的話題,不管在任何時代,無論在任何國家,它都像一隻不死的惡魔般糾纏著無辜的孩童,並且永遠不會消失。對於校園暴力這個話題,我是有發言權的,曾經的我深受其害,痛苦折磨了兩年。但在解脫之後,我彷彿頃刻間失憶了一般,轉身墮落成了一名加害者,肆無忌憚,助紂為虐。
這兩段不堪回首的記憶直到十幾年後的今天,我依然記憶猶新。我也曾經嘗試過忘卻,否定這不堪的一切,但顯而易見的是,我做不到。在看完《聲之形》之後,一股難言的力量湧向心頭,接近用暴力的方式,打開了記憶的潘多拉之盒。
我一直相信,人,都是“性本惡”的。每一個看似天使一般可愛的孩童背後,都深藏著一隻殘暴的惡魔。年幼無知的我們因為缺少自身意志的壓制、道德法律的約束,更容易做出那些看似不大不小、實則異常可怕的壞事,而校園暴力就是在這樣的淤泥中產生的。
我一直認為從小四到初二這五年,是校園暴力的高發時段。因為這段時間裡大多數的孩子正值青春期,身體的快速成長並沒有帶動心智的健全,分泌過多的荷爾蒙也無從排出。
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都自以為是,目中無人,身體上的優勢很容易會讓他們產生一種“我很強”的自我認同感。帶著這種感覺,他們開始對那些理論上的弱者實施暴行,僅僅為了滿足心中片刻間的滿足和虛榮。
而劇中的故事,也正是發生在男女主小六的時候。
其實初次看見《聲之形》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校園暴力時,我是真的很佩服京阿尼,同時也異常的感謝他的,因為無論好壞,這是都是一部有社會擔當、激勵傳播正能量的電影。
動畫這種藝術形式似乎自誕生以來,就被貼上了低幼的標籤而不受待見。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動畫的大多數內容都展現的是一種天馬行空的夢想,缺少了一些有現實意義的社會擔當。而《聲之形》這部電影,無疑在這方面做的很好。
故事深刻的向我們展現了校園霸凌的可怕之處,受害者的無奈,以及加害者的肆意妄為。雖然導演在處理劇情基調上,儘可能的柔和,並沒有原作漫畫那樣的深刻黑暗、令人絕望,但那份渴望包容,期待原諒的願望,我想是傳達到了,並很好的得到了迴應。
雖然電影的主題表達充滿了希望和Sunny,但老實話說,我並不喜歡。校園暴力作為一個深刻的主題,簡單的用這樣的一種方式來表現和化解,我是不認同的,尤其是直到故事結尾,除了男主以外的所有當年霸凌事件的參與者,都沒有對硝子做出道歉,哪怕僅僅是一句“對不起”,說實話,我看到這裡是,非常生氣,感覺好像硝子被欺負就像是活該一樣。
可能導演在確定主題的時候,更偏向於刻畫一個曾經墮入黑暗的少年自我救贖的故事,從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硝子的描繪。但這不能成為硝子被欺負的理由,不能成為施暴者拒絕道歉的藉口,更不能變得像這樣一樣輕易選擇原諒。
可能我的言語有點偏激,可能我的態度太過強硬,但在面對校園暴力這個深刻的主題面前,我無法像一個路人一樣,事不關己的保持冷靜。
就像很多人討厭植野直花那樣,我也不喜歡她,討厭她的無理取鬧,死皮賴臉不承認錯誤,但對她我還是能理解的,因為她對硝子的霸凌並不完全是出於惡意,而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觀上的不認同。
霸凌成員中,我最討厭的其實是自認為自己很可憐的眼鏡女—川井未希和電影中戲份並不多的班主任老師。
比起直接的施暴者,我更討厭那些看戲的縱容者,正是因為他們的不作為,正是因為他們的鼓動挑撥,暴力才像一片不受約束的荊棘,肆意的蔓延,無差別的傷人。
文章的最後,希望有所感悟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一看《聲之形》,雖然她說不上有多麼的好,多麼的棒,但正因為這個足以震撼人心的主題,作為一名可能曾經就是校園暴力受害者、加害者或旁觀者的我們也應該看一次,可能也是某種程度上的對當年往事的追憶和懺悔吧!
16年對於天朝的動畫愛好者來說,無疑是幸福的一年——日本動畫產業在經歷了短暫的低迷期後,實現了小規模的爆發,大量優秀的作品如雨後春筍般井噴,在振新萎靡動畫產業的同時,也讓我們大飽眼福。
與此同時,和TV動畫並行的動畫電影也在這一年迎來了復甦——著名導演新海誠時隔三年再度迴歸,帶來的又一力作《你的名字》,它不僅超乎常人想像的創造一個又一個票房神話,更是史無前例的出現在天朝的大熒幕上,並在廣大二次元愛好者的大力支援下,取得了卓越的票房成績。
在這個百花齊放的年度,除了《你的名字》外,還有一部作品一經推出就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而它也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我最愛的動畫公司京阿尼出品的動畫電影——《聲之形》。
考慮到可能很多人沒有看過《聲之形》,所以在此我也不過多劇透,簡單的介紹一下主要劇情。
《聲之形》主要講述了男主角石田將也在小學六年級時曾霸凌過一位身患殘疾的聾啞少女西宮硝子,在少女不堪重負轉學之後,將也卻變成了那個被霸凌的人。慘痛的經歷使他認識到曾經犯下罪過的嚴重,多年之後,一度想要自殺的他,卻再次與硝子重逢,為了彌補曾經的罪惡,為了得到硝子的原諒,將也走上了自我救贖的道路。
《聲之形》是去年9月17日上映的,幾乎與《你的名字》同期,但由於並沒有像君名那樣得到及時的引進,所以我是在5月17日,也就是BD發售以後才觀看的。
時間的積累,長久的期待,再加上京阿尼的BUFF加成,導致我對《聲之形》有著巨大的期待。
但正如老話說的那樣,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在看完之後的那段時間,我整個人是處於一種懵逼狀態,甚至我一度有一種難言的、無法發洩的憤怒困於心中,以至於無法做出理性正確的評價。
而在幾天後的今天,在心情經過幾天平復之後,我還是拿起了筆,基於客觀理性的角度,基於資生京蜜的身份,寫下了這篇影評,描繪了我心中的《聲之形》。
在我看來,《聲之形》是典型的7分作——整體質量優秀,沒有特別的亮點,但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缺陷。
先談優點,作為一部京阿尼製作的電影,《聲之形》原汁原味的展現了京阿尼作品的獨特魅力。無論是怎麼看怎麼好看,怎麼看都不會膩的京都臉,還有超強細膩的人物情緒細節把控,亦或是精緻畫面與感人BGM的高度融合,都發揮的幾乎無可挑剔,渾然天成。
除此以外,本作還有一個巨大的亮點,就是女主西宮硝子的聲優——早見沙織,超強的演技。之前看過我聲優介紹的小夥伴一定都記得,我對紗織的評價是很高的,稱其為新生代女性聲優演技第一人。
其實當時這麼說的時候,我心裡還是挺虛的,畢竟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在看完《聲之形》後,我可以放心大膽的說,紗織無愧於這個稱號。
西宮硝子作為一名聾啞少女,她在說話的時候肯定是那種含糊不清的的感覺,紗織不僅僅在感覺上出色的完成了模仿,更是在音色、音量、音質,全方位做的淋漓盡致,讓觀眾真正有種和聾啞少女身臨其境對話的真實感。
談完優點,慣例的,我也來聊聊缺點。
《聲之形》作為一部漫改電影,一部京阿尼的漫改電影,毫無意外的出現了漫改作品和京阿尼作品的通病——劇情的刪減和節奏問題。
作為一部有7卷的漫畫,一共有62話,即使製作成一部季番,都是非常緊湊的,更何況是一部僅僅只有2小時的電影,因此劇情的大量刪減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也正是本作的命門所在。
大量故事情節的刪減,不僅降低了故事情節的連貫性,更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故事的感染力和觀眾的觀感體驗。
我在看《聲之形》時,總有一種碎片感,感覺故事像是一片片精美的碎片,雖然用一根纖細的紅線將她們一一串聯,但依然有大量不明所以的地方,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有點像看《大魚海棠》的感覺,劇情需要觀眾進行一定的腦補。
拋開劇情節奏問題,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人物塑造。《聲之形》的人物塑造給我的感覺就像一記重拳打到棉花上一樣,看似堅實強硬,實則鬆軟無力。
導演山田尚子在對主角將也和硝子的描繪上花了大量的筆墨,豐富的鏡頭語言,充實的語言架構,保證了兩位主角角色的豐滿,這點做的很棒。
但隨之引發的蝴蝶效應就是,留給配角的時間太少了。劇情的大幅刪減加上時間的控制,導致配角們的角色塑造給人一種蜻蜓點水的感覺,雖全盤托出,但都點到即止。
其中最為有代表性的,莫過於紅毛哥了,不同於其它角色,他們或多或少是小六霸凌事件的參與者或經歷者,而這位老兄無論是出現還是劇中的作用,無一不讓人感覺突兀,再加上他銷魂的眼睛,每次他一出鏡,我總是會不厚道的笑出來,。
最後,我來談談本作的主題,也是我寫這篇文章初衷——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是個永恆的話題,不管在任何時代,無論在任何國家,它都像一隻不死的惡魔般糾纏著無辜的孩童,並且永遠不會消失。對於校園暴力這個話題,我是有發言權的,曾經的我深受其害,痛苦折磨了兩年。但在解脫之後,我彷彿頃刻間失憶了一般,轉身墮落成了一名加害者,肆無忌憚,助紂為虐。
這兩段不堪回首的記憶直到十幾年後的今天,我依然記憶猶新。我也曾經嘗試過忘卻,否定這不堪的一切,但顯而易見的是,我做不到。在看完《聲之形》之後,一股難言的力量湧向心頭,接近用暴力的方式,打開了記憶的潘多拉之盒。
我一直相信,人,都是“性本惡”的。每一個看似天使一般可愛的孩童背後,都深藏著一隻殘暴的惡魔。年幼無知的我們因為缺少自身意志的壓制、道德法律的約束,更容易做出那些看似不大不小、實則異常可怕的壞事,而校園暴力就是在這樣的淤泥中產生的。
我一直認為從小四到初二這五年,是校園暴力的高發時段。因為這段時間裡大多數的孩子正值青春期,身體的快速成長並沒有帶動心智的健全,分泌過多的荷爾蒙也無從排出。
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都自以為是,目中無人,身體上的優勢很容易會讓他們產生一種“我很強”的自我認同感。帶著這種感覺,他們開始對那些理論上的弱者實施暴行,僅僅為了滿足心中片刻間的滿足和虛榮。
而劇中的故事,也正是發生在男女主小六的時候。
其實初次看見《聲之形》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校園暴力時,我是真的很佩服京阿尼,同時也異常的感謝他的,因為無論好壞,這是都是一部有社會擔當、激勵傳播正能量的電影。
動畫這種藝術形式似乎自誕生以來,就被貼上了低幼的標籤而不受待見。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動畫的大多數內容都展現的是一種天馬行空的夢想,缺少了一些有現實意義的社會擔當。而《聲之形》這部電影,無疑在這方面做的很好。
故事深刻的向我們展現了校園霸凌的可怕之處,受害者的無奈,以及加害者的肆意妄為。雖然導演在處理劇情基調上,儘可能的柔和,並沒有原作漫畫那樣的深刻黑暗、令人絕望,但那份渴望包容,期待原諒的願望,我想是傳達到了,並很好的得到了迴應。
雖然電影的主題表達充滿了希望和Sunny,但老實話說,我並不喜歡。校園暴力作為一個深刻的主題,簡單的用這樣的一種方式來表現和化解,我是不認同的,尤其是直到故事結尾,除了男主以外的所有當年霸凌事件的參與者,都沒有對硝子做出道歉,哪怕僅僅是一句“對不起”,說實話,我看到這裡是,非常生氣,感覺好像硝子被欺負就像是活該一樣。
可能導演在確定主題的時候,更偏向於刻畫一個曾經墮入黑暗的少年自我救贖的故事,從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硝子的描繪。但這不能成為硝子被欺負的理由,不能成為施暴者拒絕道歉的藉口,更不能變得像這樣一樣輕易選擇原諒。
可能我的言語有點偏激,可能我的態度太過強硬,但在面對校園暴力這個深刻的主題面前,我無法像一個路人一樣,事不關己的保持冷靜。
就像很多人討厭植野直花那樣,我也不喜歡她,討厭她的無理取鬧,死皮賴臉不承認錯誤,但對她我還是能理解的,因為她對硝子的霸凌並不完全是出於惡意,而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觀上的不認同。
霸凌成員中,我最討厭的其實是自認為自己很可憐的眼鏡女—川井未希和電影中戲份並不多的班主任老師。
比起直接的施暴者,我更討厭那些看戲的縱容者,正是因為他們的不作為,正是因為他們的鼓動挑撥,暴力才像一片不受約束的荊棘,肆意的蔓延,無差別的傷人。
文章的最後,希望有所感悟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一看《聲之形》,雖然她說不上有多麼的好,多麼的棒,但正因為這個足以震撼人心的主題,作為一名可能曾經就是校園暴力受害者、加害者或旁觀者的我們也應該看一次,可能也是某種程度上的對當年往事的追憶和懺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