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對知錯學物理

    1.蘭芳共和國位於東南亞西婆羅洲(今印度尼西亞一帶),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6),滅於清光緒十年(1886),立國時間達110年,前後共14位元首。創始人廣東人羅芳伯。華人在海外建國曆史上並不少見,但羅芳伯是唯一一個不稱王的,而是成為“大唐總長”或“大唐客長”。政治體制類似於民主選舉和禪讓的形式。於19世紀亡於西方殖民者對東南亞的侵略狂潮中。

    2.如果蘭芳共和國能堅持到現在,也許就能阻止印尼對華人的歧視性法律法規、上層的排華意識形態,也就不會出現1998年印尼大規模排華浪潮。印尼的華人就更有社會地位。

  • 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國家是暴力專政的工具。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蘭芳共和國就順理成章了。

    明清之際,中國戰亂不斷,普通的黎民百姓在大陸生活不下去了,紛紛外走避禍謀生,史稱“下南洋”。

    南洋在今天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南部、泰國、馬來亞這些地方,外出謀生的華人很多,從漢代以來陸續陸續都有,直到明朝,隨著鄭和下西洋,對南洋地理的熟悉,讓下南洋成為了一個可選項。在明清之際,大批的華人,主要是福建、廣東沿海地區,出於各種原因都遠走海外。有的是政治原因,不滿意清朝入主中原,朱舜水還跑到日本去乞義師,效秦庭之哭,無奈當時日本心有餘力不足。有的是生活原因,這個是大多數原因,在梅州、韶關一帶,客、土人群的矛盾很大,經常為爭奪生活資料發生械鬥,到清末甚至有數萬人規模的械鬥。太平天國的爆發原因之一,也有土、客矛盾激化的因素。

    梅州人羅芳伯在老家待不下去了,就糾集了一批客家小夥,下海到南洋謀生。明朝在現在的爪哇島設定有舊港宣慰司,經營了幾百年,所以,當地土人對華人也不陌生,甚至還有天生的親近感。羅芳伯沒有在舊港做事,到了舊港不遠的加里曼丹島,靠近海邊的一座礦山上,以採礦為生。因為他富有領袖才能,組織能力比較好,幾次擊敗了來自海盜、當地土匪、強盜團伙的襲擾,勢力漸漸坐大,不少華人社團紛紛歸附。有點黑社會的意思,隊伍最多的時候有3萬多人,就在島嶼的西邊劃地自守,當地土人羨慕他們的生活方式,也主動歸附,人數多達20萬。有人口、領土、經濟產出、軍隊、組織,這個黑社會組織就有點國家的樣子了。當地土人的蘇丹,也主動示好。

    羅芳伯派人回大陸通報情況。當時的皇帝是乾隆,他一聽說有漢人在海外自立國家,挺生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決不能允許漢人在海外自立一國。可是拳頭不打笑臉人,羅芳伯人家主動求收留,還要滅了人家,也顯得自己太小家子氣,就不聞不問了。

    既然主動找過組織了,組織也不管,那就自己幹吧。羅芳伯的勢力中,有各種原因來投靠的團伙,相當於各個勢力,做不到一家獨大,因此就選擇了推選制,成立了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沒有稱帝,還是有忌憚,只當了一個統制,相當於大陸軍事體系裡的中階武官),國家首領稱大唐總長,聽起來怎麼都像一個民間組織。

    過了100多年後,帝國主義列強來到了南洋,先是葡萄牙,再是西班牙,再是荷蘭、英國、法國都來了。在大陸的清朝,1883年-1885年跟法國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荷蘭人也在印度尼西亞進攻蘭芳共和國。共和國組織了抵抗,不過沒能成功,1886年,蘭芳共和國被攻滅了。蘭芳共和國享國110年。

    蘭芳共和國如果能存在下去,包括現在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越南、高棉等國家,華人數量都很多,會在南洋附近形成以蘭芳共和國為首的勢力範圍,有可能會成立一個泛南洋聯邦合眾國,領土範圍包括現在的印尼東部、越南南部以及整個的馬來西亞,領土面積超過80萬平方公里,人口過5000萬的中等國家,南海問題就不會這麼棘手。

    因為,蘭芳共和國存在的時候,那些土人都還是很原始的部落制,不是荷蘭人的殖民,印尼也不能形成如今的萬島之國。說起對南洋領土的要求,蘭芳共和國說的上自古以來。

    如在南洋存在一個實力強大的華人政權,中國的復興之路,可能會少很多阻礙。新加坡雖然是華人國家,但是體量太小,不足以改變勢力對比。

  • 3 # 知對知錯學物理

    1.蘭芳共和國位於東南亞西婆羅洲(今印度尼西亞一帶),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6),滅於清光緒十年(1886),立國時間達110年,前後共14位元首。創始人廣東人羅芳伯。華人在海外建國曆史上並不少見,但羅芳伯是唯一一個不稱王的,而是成為“大唐總長”或“大唐客長”。政治體制類似於民主選舉和禪讓的形式。於19世紀亡於西方殖民者對東南亞的侵略狂潮中。

    2.如果蘭芳共和國能堅持到現在,也許就能阻止印尼對華人的歧視性法律法規、上層的排華意識形態,也就不會出現1998年印尼大規模排華浪潮。印尼的華人就更有社會地位。

  • 4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國家是暴力專政的工具。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蘭芳共和國就順理成章了。

    明清之際,中國戰亂不斷,普通的黎民百姓在大陸生活不下去了,紛紛外走避禍謀生,史稱“下南洋”。

    南洋在今天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南部、泰國、馬來亞這些地方,外出謀生的華人很多,從漢代以來陸續陸續都有,直到明朝,隨著鄭和下西洋,對南洋地理的熟悉,讓下南洋成為了一個可選項。在明清之際,大批的華人,主要是福建、廣東沿海地區,出於各種原因都遠走海外。有的是政治原因,不滿意清朝入主中原,朱舜水還跑到日本去乞義師,效秦庭之哭,無奈當時日本心有餘力不足。有的是生活原因,這個是大多數原因,在梅州、韶關一帶,客、土人群的矛盾很大,經常為爭奪生活資料發生械鬥,到清末甚至有數萬人規模的械鬥。太平天國的爆發原因之一,也有土、客矛盾激化的因素。

    梅州人羅芳伯在老家待不下去了,就糾集了一批客家小夥,下海到南洋謀生。明朝在現在的爪哇島設定有舊港宣慰司,經營了幾百年,所以,當地土人對華人也不陌生,甚至還有天生的親近感。羅芳伯沒有在舊港做事,到了舊港不遠的加里曼丹島,靠近海邊的一座礦山上,以採礦為生。因為他富有領袖才能,組織能力比較好,幾次擊敗了來自海盜、當地土匪、強盜團伙的襲擾,勢力漸漸坐大,不少華人社團紛紛歸附。有點黑社會的意思,隊伍最多的時候有3萬多人,就在島嶼的西邊劃地自守,當地土人羨慕他們的生活方式,也主動歸附,人數多達20萬。有人口、領土、經濟產出、軍隊、組織,這個黑社會組織就有點國家的樣子了。當地土人的蘇丹,也主動示好。

    羅芳伯派人回大陸通報情況。當時的皇帝是乾隆,他一聽說有漢人在海外自立國家,挺生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決不能允許漢人在海外自立一國。可是拳頭不打笑臉人,羅芳伯人家主動求收留,還要滅了人家,也顯得自己太小家子氣,就不聞不問了。

    既然主動找過組織了,組織也不管,那就自己幹吧。羅芳伯的勢力中,有各種原因來投靠的團伙,相當於各個勢力,做不到一家獨大,因此就選擇了推選制,成立了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沒有稱帝,還是有忌憚,只當了一個統制,相當於大陸軍事體系裡的中階武官),國家首領稱大唐總長,聽起來怎麼都像一個民間組織。

    過了100多年後,帝國主義列強來到了南洋,先是葡萄牙,再是西班牙,再是荷蘭、英國、法國都來了。在大陸的清朝,1883年-1885年跟法國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荷蘭人也在印度尼西亞進攻蘭芳共和國。共和國組織了抵抗,不過沒能成功,1886年,蘭芳共和國被攻滅了。蘭芳共和國享國110年。

    蘭芳共和國如果能存在下去,包括現在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越南、高棉等國家,華人數量都很多,會在南洋附近形成以蘭芳共和國為首的勢力範圍,有可能會成立一個泛南洋聯邦合眾國,領土範圍包括現在的印尼東部、越南南部以及整個的馬來西亞,領土面積超過80萬平方公里,人口過5000萬的中等國家,南海問題就不會這麼棘手。

    因為,蘭芳共和國存在的時候,那些土人都還是很原始的部落制,不是荷蘭人的殖民,印尼也不能形成如今的萬島之國。說起對南洋領土的要求,蘭芳共和國說的上自古以來。

    如在南洋存在一個實力強大的華人政權,中國的復興之路,可能會少很多阻礙。新加坡雖然是華人國家,但是體量太小,不足以改變勢力對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玩什麼網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