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智選車

    這次長安和一汽對換領導真的是給中國汽車圈子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早前東風汽車和一汽多次進行高層互換,大家都認為這是一汽和二汽合併為一家的最有力的訊號,二者合併後將成為國內最具實力的汽車集團公司。

    此次再拉入長安汽車,結合當下國企改革大趨勢,那麼“三家歸晉”的說法顯得更加切實可行,從國際上看,規模公司進行合作是切實可行提高銷量,佔據市場份額的做法,參照今年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上半年一舉超越大眾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集團公司。

    但是國企改革合併不是一蹴而就的,雷諾-日產-三菱只是聯盟,各品牌間仍保留有自己的產品線和品牌形象,一汽-東風-長安三家是按照這種聯盟方式進行融合,還是徹底重組為一家這個還不好說,但是參照南車和北車合併為中國中車,寶鋼和武鋼合併為中國神鋼,那麼三家合併為一家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是合併重組,與中國中車和中國神鋼不同,汽車行業最複雜的就是三家公司旗下有多家合資子公司如何處理,一汽下有豐田、馬自達、大眾(奧迪),長安下面有馬自達、DS、福特、鈴木,東風下面有本田、日產、PSA、起亞。

    既然三者要合併重組為一家,那麼合資公司資產交割過程中如何劃分、如何重新規劃上市企業,這並不是一筆容易算清楚的賬。

    每個自主品牌車型都或多或少的帶有一部分旗下合資公司產品技術特徵,比如一汽的車與豐田劃不清,東風與PSA劃不清,長安藍鯨發動機據說與福特EcoBoost有關聯,合資公司怎能容忍旗下核心技術外洩。

    第二個問題就是渠道重組和產品線佈局的難題,三家合併之後到底以那家為主要發展方向、渠道內部重組又該如何推進,同質產品的去重和保留難題,品牌形象如何定位都是比較難處理的問題。

    所以看似三家即將要合併為巨無霸,重組去產能,同時透過強強聯合,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排頭兵”,前面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旦這個事情最終敲定,那麼絕對是一個改變中國汽車市場格局,改寫全球汽車行業發展的工程。

  • 2 # 汽車很聽話

    可以肯定的說:不會。

    長安汽車與一汽集團董事長“雙徐“互換,最終的目的是挽救一汽集團自主機板塊的贏弱,而不是大家猜想的東風、長安以及一汽成立千萬級的國企合資公司,反正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不是。

    其實,如果你瞭解一汽集團的話就知道早在兩年前東風汽車的徐平就被調任到一汽集團,目的也是增強一汽集團自主機板塊的實力。但兩年來,收效甚微,一汽轎車2016年銷售19.35萬,同比減少17.97%,營收同比下降14.83%,淨虧損也高達9.54億元。一汽夏利的表現則是跌宕起伏,雖然2016年透過變賣已經扭轉盈虧,但到了2017年上半年預計虧損則是7億元左右。

    兵裝集團下的長安自主品牌在徐留平的帶領下有著輝煌的成績,長安汽車在2015年成為中國第一家年產銷過百萬的企業,並且也已經連續十年蟬聯中國品牌汽車銷量第一的寶座。增加自主研發能力也是徐留平來到長安主要調整的戰略,他曾說“長安汽車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發”。徐留平的能力有目共睹,甚至1964年出生的他都被人們稱之為“少壯派”,這也是為什麼是徐留平調到一汽集團而不是別人。

    而上層當然是希望徐留平能把長安的成功之道帶到一汽集團,重整一汽自主品牌板塊,能夠追趕上目前國內的第一梯隊。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需要梳理和解決的問題比他初到長安時來的更加棘手,可以說徐留平肩負重任。

    那麼徐留平調任到一汽後,會作出什麼舉措來挽回局面呢?首先是每年投入到研發方面的經費,這應該比長安每年將年銷售收入5%投入研發的比例還要大,以來增強一汽自主機板塊的競爭力。一汽也極有可能像長安一樣在未來的幾年先推出一款“爆款”車型,從而在國內市場開啟局面,然後在向上向下依次推出其他車型。

    其次是一汽集團體制的改革,雖然大家都說改革“難於上青天”,但隨著徐留平和他一整套班子的到來,一汽集團體制改革的序幕也將從此拉開。上層最終決定由徐留平到一汽主掌大局,一是因為他本身就帶著長安汽車傲人的成績,這足以服眾。二是其在兵裝集團下對長安汽車整體的體系管理比較優秀,有足夠的經驗來梳理一汽這塊“難啃的石頭”。不過,最終的改革能否到達預期的效果,還有看主管部門能夠放多少權給徐留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36歲的人搞不到錢是不是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