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眼鏡王蛇111
-
2 # 時代韻腳
元代的制瓷種類相對明清時期更少,所製作的瓷器幾乎都是日用的盤、罐、瓶、碗等類。從這些元青花器造型看,元代瓷器著重於日常實用性,不似明中之後、特別是清三代時製作的大量精巧觀賞瓷。在這些元青花瓷器中,大盤類是最為常見、且流傳最廣的元青花代表瓷。現存元青花大盤體積碩大,為我們現代日常所難以想象,繪畫風格豪邁、製作工藝純熟、用筆精湛灑脫。憑藉這些青花盤大氣磅礴的氣勢,使人聯想北朝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述的大草原景色的同時,也感悟到王維在醞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時所見的塞外風景。
元代的青花瓷存世量很少,歷史資料也不多,因此本文許多內容都很簡單。從歷史資料:“浮樑磁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1278)立,掌燒造磁器,並漆造馬尾棕藤笠帽等事,大使、副使各一員。”(《元史》明宋濂百官志四卷九十八)中,我們可知,確有元代官窯製作一說。《元史》中有“凡朝廷燒製瓷器,必由內府定奪樣制。”,說明元代官窯也如同其它時代一樣,繪畫圖案、造型等都直接由宮廷管轄。
製作這些大盤與蒙古族席地就餐的習慣有很大關係,並且這些大盤因中東貿易也逐漸進入中東各處,最後又逐漸彙集到土耳其的託普卡比宮等處。與此對比,國內因戰亂滄桑、破舊換代等多種因素,所剩無幾。
元青花盤的青花髮色情況 以現有資料看,元青花的釉水不同於洪武期的乳白釉,多采用青白釉(前中期製品)或比較清澈的透明釉(後期製品),因此青花髮色一般不受釉面影響(偶有特殊情況)。青花髮色豔麗,很少有不明快髮色,體現很強的蘇麻裡青特色。並且,在近看這些青花髮色時,能明顯感覺青花中所含有青斑,給人感覺如同青料沒有研磨精細,筆墨中尚有多數顆粒沒有溶化而形成無數青料斑點一樣,類似髮色在永宣時也可見,但不如元青花普遍。隨著逐漸青花料研磨程度更加精細,類似情況就不多見了。這些青斑點受到成後世玩瓷者的青睞,自明成化時期開始,在製作青花器時,偶爾仿製類似青斑髮色特徵,即青花圖案繪完後用筆反覆點染,模擬其效果,其中清雍正、乾隆兩朝在製作青花器時,模仿最為普遍.也正是類似青斑特徵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現在仿者在製作仿品時力求達到逼真效果,用筆沾青料反覆描繪。但是由於青料迥異,髮色並不自然,基本沒有太大效果,類似青料顆粒現象無法達到,只要大家事前充分認識了元類似特點,可很大程度減少甚至避免受騙上當。
圖1-1:元青花模印竹石瓜果牡丹紋稜口大盤內部特寫圖
圖1-2:元青花模印竹石瓜果牡丹紋稜口大盤內部特寫放大圖。可清楚觀察青花的斑點效果。
圖2-1:元青花魚藻轉枝蓮紋圓口大盤區域性特寫圖。有撒藍效果,如同繪完圖案、在沒有上釉前用筆沾青料隨意在器面甩撒一般。
圖2-2:元青花魚藻轉枝蓮紋圓口大盤魚紋特寫圖。
圖3-1:元青花蓮池紋稜口大盤蓮池區域性特寫圖。有青料斑點效果。
圖3-2:元青花蓮池紋稜口大盤蓮花區域性放大圖。近看青料斑點效果非常明顯,類似仿品很多。
圖4-1:元青花鳳凰牡丹紋稜口大盤內部鳳凰放大圖
下面器5從釉面髮色看與其它元青花略有不同,表面釉色顯乳白,並非標準青白釉,接近於洪武時期的乳白釉。類似釉面髮色在洪武青花器中常見,可能為過渡時期產品,也可能為特別少量產品。所以,青花髮色不豔麗的元青花並非沒有,只是數量比較少而已。
圖5-1:元青花竹石瓜果蓮紋圓口大盤內部特寫圖。
圖5-2:元青花竹石瓜果蓮紋圓口大盤內部特寫圖。可清楚觀察青花的斑點效果,但是釉面不同於其它元青白
元青花盤表面上釉情況
從製作技術來分析,元瓷製作時期早於明朝,因此製作水平應較明初落後。但從二者上釉完美程度來看,元青花的釉面較明初均勻完美、漏釉現象基本不存在。因此推測製作元青花時所使用的青白釉要比明初的乳白釉更稀,才促使元青花胎體表面容易掛釉、極大程度減少了釉面露胎現象。於是,元青花大盤、大罐以及其它琢器都不似明初洪武時期漏釉、露胎現象普遍存在(洪武類似特徵可參考《近看洪武釉裡紅的時代特徵》)。
蘇青料濃厚處燒製形成的凹凸現象明顯。
因為這些大盤的露胎現象極少不存在,所以,我們無法從正面直接看到胎體髮色。但是如果從側面仔細觀察這些大盤釉面,能觀測到在蘇青料塗抹濃厚處燒製形成的凹凸現象。類似現象在仿品中常能見到仿者不遺餘力模仿,但因青花料不一致,二者差別很大,較容易識別
元青花盤邊緣處積釉情況
作為大器,元青花盤的盤壁邊緣一般都容易出現積釉現象,類似情況在元、明初時期官窯產品中都常見,因製作技術而存在一定共性。類似情況的主要原因應為兩點:一是上釉後,釉水在未乾時存在一定流動性,容易聚集在盤邊緣處。二是在燒製時,特別在釉面處於熔融狀態,釉水更容易受重力影響而向低處流動,匯聚在邊緣處釉水無法下流,就凝集在盤邊緣處。現在做工技術較高、施釉水平先進,類似情況較少,但是如人為處理後,類似仿品也應特別注意。
元青花存世不多,有些元青花的繪畫、製作水平甚至超過了宣德,堪稱歷代青花瓷的真正頂峰。因為它很有自己的特點,且不少特點(如蘇麻裡青的青斑、繪畫等)是現在造假者無能為力的,致使現在模仿元青花難上加難,難度不亞於模仿雍正乾隆時期的琺琅彩瓷器。雖然仿者的造假技術不斷提高,但是大家的鑑賞水平也在相應上升,因此在正常情況下,仿品與真品相差很大,稍有收藏水準者在持有正常心態時一般不易上當。但是現在社會上許多騙術已經達到使人觸目驚心的地步了,置身如此環境,感覺危機四伏、如履薄冰。社會進步與騙術發展本不應該是相輔相成關係,騙術的發展與橫行是社會的畸形變態,不健全的標誌,這裡都是話外篇,多說無益。
在我們無力去改造這個大環境時,只能逐漸去默默適應該社會發展。現今騙術可謂五花八門,不得不令我們小心提防。為了模仿傳世真品的滄桑感,許多商者利用強酸、鹼等腐蝕仿品瓷器表面,用種種奇異秘方仿製土沁、製作火石紅等,注重多重效果,企圖矇混過關。也有利用收藏者種種心理,將仿品故意敲碎再或重新拼湊、或銷售碎片,以達漁利目的。自己置身社會,深感力不從心,類似情況這裡不多做筆墨,謹提醒大家在收藏時小心謹慎。
回覆列表
畫工花邊不對吧?真品是大明朝!比例失調:應為回字形!由中心向外!到邊!分三個層面!花有盛衰!分五行!象個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