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養趣看歷史
-
2 # 老林愛影視
春秋時期戰神先軫(zhěn)!許多人大概沒聽過這個名字,但您一定聽過晉文公重耳。先軫是晉華人,很有才能,投在了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門下。當時重耳手下人才濟濟,有五位賢士,他們分別是趙衰、狐偃、賈佗、魏武子以及先軫。
由於晉獻公寵愛驪姬,想立她所生的兒子做太子,因此引發了“驪姬之亂”。為了保命重耳流亡各國,其中就包括先軫等五位賢士。十九年後終於在秦國的支援下,返回晉國,成為晉國的國君。
經過四年的時間,晉國就重新強盛了起來。就在這個時候,實力雄厚的楚國不斷北進,形成了與晉國爭霸的局面。公元前633年,楚國調動軍隊攻打宋國,宋國國君向晉國求援。晉文公立即調集軍隊,並將全國的軍隊分為三軍。起初先軫只是下軍的副將,可是到了第二年,中軍主將郤縠病死,於是晉文公任命先軫為中軍主將。
晉國在這場戰爭中投入五萬的兵力,而楚軍兵力遠超晉國。晉、楚兩國在城濮展開大戰,晉軍首先“退避三舍”,接著雙方展開激戰。交戰之初,晉軍就陷入不利的局面,開始出現退卻。就在此時,先軫站了出來,他迅速調整部署,攻擊楚軍薄弱的兩翼,最終取得城濮之戰的勝利。
經過這場戰爭後,晉文公也成為春秋的第二位霸主。可是好景不長,五年後晉文公病死,他的兒子晉襄公即位。訊息傳到秦國後,秦穆公非常高興,因為他一直也想進軍中原,成為天下的霸主。於是秦穆公想趁著晉國國喪的機會,派兵偷襲鄭國,然後進軍中原。
可是秦國情報工作做得不好,訊息洩露,沒能偷襲成功。晉國方面得到訊息後,在先軫的建議下,採取了軍事行動。先軫率領晉軍在崤山設伏,結果秦軍返回時中了埋伏。這一仗,晉軍大獲全勝,全殲數萬秦軍,還生擒了秦軍的三位主將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訊息傳到秦國,秦穆公親自出祭,放聲痛哭。
晉軍凱旋而歸後,晉襄公聽從了繼母(秦穆公的女兒)的話,將三位秦軍將領釋放。先軫聞訊後非常生氣,在朝會上公開頂撞晉襄公,居然還“不顧而唾”。事後,先軫非常後悔,在與白狄作戰時,明明晉軍已經取勝,他卻獨自一人衝入敵陣,以戰死沙場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悔恨之心。
是對是錯,得看站在那個角度。對於晉國來說,城濮之戰奠定了晉國百餘年的霸主地位;崤山之戰,遏制了秦國的力量,斷絕其東擴的野心,絕對是利好。不過埋伏秦國,致使秦晉之好的良好關係被破壞,從而兩面面臨的楚國和秦國的壓力,是為不利。對與錯不是絕對的,也是對錯各半更合適些。
-
3 # 藍淚笛歪說雜史
碼字不易願君珍惜
先軫何許人也
先軫是晉文公重耳沒有繼位時的五個好友之一,陪同公子重耳流亡十幾年,待公子重耳回國後,又是輔佐晉文公稱霸的重要大臣。在晉文公去世後又輔佐了晉襄公繼續延續霸業。
何為崤之戰
崤之戰是晉秦稱霸期間一次起著決定性的一場戰爭。在晉文公剛死還未出喪之際,秦國便趁人之危從越過晉邊境去打鄭國,但是鄭國有了準備,秦國無功而返,晉襄公在先軫的建議下率軍在晉國崤山隘道設伏全殲回師的秦軍,俘虜秦軍三帥。從此秦國東進中原之路被晉國扼制,秦晉之好變成了秦晉之仇。而晉的大敵楚則成了最大受益者。
對與錯
先軫建議晉襄公伏擊秦國,打擊了秦國的野心,使晉文公的霸業在晉襄公得到了延續,但是也促進了秦楚聯盟,此後秦採取聯楚制晉之策,成為晉國在西方的心腹大患。而晉國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同時應對秦、楚兩個大國的挑戰。對與錯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4 # 時間不轉彎
1. 晉楚城濮之戰後,晉已奠定了中原爭霸的基礎,加上秦晉結盟,晉攻楚無側背之憂,還可以藉助秦的力量打擊楚國,正是對付楚國的好時機。但先軫發動埋伏秦國的崤之戰,破壞了秦晉之間的聯盟關係,把秦國這樣的大國推向了自己的敵對方楚國,這使得晉每次出兵攻楚,不得不分兵防秦,甚至不得不兩面作戰,對北部邊境的控制也隨之削弱,境外的戎狄乘機侵擾,使晉國處於三面受敵之中。因此,先軫埋伏秦的崤之戰,雖然取得了大勝,但從戰略角度看,是先軫的一次大失誤。
2. 從歷史發現的角度看,秦的強大是必然,秦晉之間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先軫伏擊秦的崤之戰確實可以壓住秦強大的勢頭。但從當時的政治,經濟和地理位置看,秦晉矛盾不是晉國當時的主要矛盾,秦晉關係沒有必要激化到發動戰爭,沒有必要公開決裂,晉國也沒有因為崤之戰而消滅了秦國的主力部隊。
所以,我認為,先軫伏擊秦國是錯誤的決策。
回覆列表
先軫:“兵者詭道”的首創者。
先軫是晉文公重耳的發小,少年時代就跟晉文公結交,更是曾經跟隨晉文公(那時候還是公子重耳)流亡十多年,後來重耳登上君位,先軫就成為他的肱股之臣。
埋伏秦國為因崤之戰,揚名天下
公元前628年,一代霸主晉文公逝世,他的兒子晉襄公繼位。
秦國這時候是雄才大略的秦穆公執政,秦國的國力蒸蒸日上,眼看著晉文公稱霸,秦穆公也安耐不住寂寞,想去掰掰手腕,東出以爭天下。晉文公新喪,秦國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就趁著晉國處在國喪期間,朝政不穩、霸主地位有所動搖的時機,偷偷發兵越過晉國的國境,想跨境偷襲鄭國。然而他們的偷襲被鄭國察覺,只能作罷。接著秦國順勢修改計劃,滅掉了旁邊的滑國,然後才得意洋洋地班師回朝。
這時候晉文公還沒正式下葬,秦國動兵是對晉國莫大的不敬,更是一種公然挑釁,意味著他們不再承認晉國的霸主地位。這時候,大部分朝臣都想息事寧人,但先軫還是力排眾議,他說秦國狂妄無禮、背信棄義、貪得無厭,不用跟他們講道理,必須發兵攻秦,打服他們為止。“崤之戰”爆發。
晉國調動大部隊,把白色的喪服染成黑色戰服,由先軫率隊,在崤地設下埋伏,準備以逸待勞阻擊秦軍。果不其然,秦軍沒有料到晉軍會出兵,更沒有料到他們會設伏。當秦軍大搖大擺經過崤地的時候,晉軍如神兵天降,從山谷前後的兩個關隘將秦軍鎖在峽谷之中,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此外,晉襄公身著白色喪父,親自在陣前激勵將士,晉軍士氣大振。
而秦軍這邊一下子慌了陣腳,丟盔棄甲,自相踩踏,如待宰的羔羊。這一戰,秦軍全軍覆沒,幾乎無人生還,秦軍的主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主帥被被晉軍俘虜。
這是一場完美的殲滅戰,先軫一戰封神!
訓斥襄公,免冑求死為果打贏了秦國,卻輸給了後宮干政和自己的道德標杆。
秦晉兩國之間多年以來都有聯姻的習俗(“秦晉之好”的由來),晉襄公的嫡母懷嬴正是秦穆公的女兒。
“崤之戰”結束以後,懷嬴向晉襄公建議,將俘獲的三名秦國將領釋放回國,讓秦穆公親自處置他們,這樣兩國就不至於結怨太深,不然把三個人留在晉國就是燙手山芋。晉襄公聽信她的話,立刻將三人釋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人喜從天降,他們馬上快馬加鞭逃回秦國,以免晉襄公後悔。
不久先軫入朝拜見晉襄公,問起這三人怎麼處置的,得知三人已經被放走。先軫大怒,大聲訓斥晉襄公:“將士們奮勇殺敵、歷經艱險才抓到勁敵,你卻聽了這個婦人的幾句話就把他們放了!這樣豈不是讓將士們心寒,再這麼下去,我們離亡國也不遠了!”
先軫說著氣話,轉身就要走,一邊走一邊狠狠吐了一口唾沫到地上,以示不滿。這在當時是大不敬的行為。晉襄公頓時醒悟,他趕緊向先軫道歉,然後派人加急追趕那三人,可惜已經追不上了。
先軫對自己的大不敬行為感到自責,晉襄公的寬容更讓他羞愧不已。這一年,又趕上狄人強勢攻打晉國,先軫主動請纓,率軍退敵。狄人節節敗退、晉軍即將大獲全勝之際,將士們竟發現主帥先軫脫下自己的盔甲,穿著布衣隻身衝進狄軍的隊伍裡,大家想要阻攔卻為時已晚,先軫想以死謝罪,表達對冒犯晉襄公的歉意。晉國贏得了這場戰爭,卻失去了最重要的將領。先軫的這種名士氣概,讓人敬佩,讓人遺憾,又讓人同情。
用一首詩來描述一下先軫賢哉先仲車,獨冠邦家傑。
盡職事文公,罄謀著楚烈。
崤山擄孟明,城濮摧荊羯。
雖困狄兵圍,威風猶猛烈。
哀哉救不來,捨身盡臣節。
千古仰高風,英名常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