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俠張升升
-
2 # 手捧太陽5
在歷代開國宰相中趙普是最次的了,雖然邦助宋太祖取的政權,但卻沒有邦助建立一個合理的權力制度,致使太宗篡位,而又偽造什麼金匱之盟,漠視太宗害死德芳和德昭,逼死光美。因此說趙普臣節有虧,人品在歷代開國宰相中是比較差的
-
3 # 帝國的臉譜
趙普幫助趙匡胤解決割據勢力的事件,實際上就是趙普透過“杯酒釋兵權”,幫助趙匡胤解除了大將兵權後,在宋朝初年所進行的一次政治改革。
“杯酒釋兵權”後,兵權都收歸了中央,武將對中央的威脅得以解除。然而,武將的威脅解除了,地方節度使的威脅卻依然存在,於是,在趙普的建議下,趙匡胤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政治改革,推行了三項改革舉措,削弱了地方力量、強化了中央集權,最終消除了地方威脅。這三項改革分別是: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嚴密監督。
○制其錢穀:唐朝中期以後的地方節度使,不但掌握了行政權、兵權和司法權,而且所有賦稅收入全歸地方,很少向中央繳納。964年,也就是趙匡胤建立宋朝後第四年,他下詔規定,自本年起,各州所收民租,除日常開支外,其他全部送往京師,並向各地委派轉運使,專門負責徵收錢物的運輸,從此,節地方財政權收歸了中央。
○收其精兵:965年,趙匡胤下詔:“詔諸州長吏選所部兵送都下,以補禁旅之闕。”即將各地的精兵收歸中央,作為“禁軍”,並選擇部分強壯士兵,作為選送中央禁軍的兵樣(後來把兵樣代以一定長度的木棒),士兵按兵樣選好後,安排專人訓練,練成後送到京城,作為中央禁軍。地方軍經這樣嚴格挑選並送到京城後,剩下的老弱殘兵歸地方管理,叫作“廂軍”,負責公益事業和維護地方治安。這樣的軍隊自然不能抗衡中央了,從而消除了節度使以兵權篡奪政權的危險。同時,每有節度使空缺出來,趙匡胤就叫文官去接替,後來的節度使,基本都是文官而非武將了。
○嚴密監督:963年,趙匡胤開始從中央派遣朝官去地方任知縣。這些知縣因為本身級別比縣級要高,又是朝廷委派,敢與節度使抗衡,自然削弱了節度使對屬縣的控制。趙匡胤又在各州設定通判一職,凡兵民、錢穀、獄訟等州府公事,須節度使與通判連署,一起簽字方能生效。通判奏事還可直達皇帝。節度使的權柄就越來越輕。
從此,地方節度使既無足夠的財權,更無炙手可熱的兵權,而又有人在邊上時時監督,與唐朝的藩鎮,已經是天差地別了。於是,地方對中央的威脅不復存在。
回覆列表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黃袍加於趙匡胤之身,推翻後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協助太祖籌劃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992年七月因病辭世,追封真定王,賜諡"忠獻",親撰並書寫八分字神道碑賜之。鹹平元年(998年),追封普為韓王。次年,又詔普配饗太祖廟。
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後世很有影響,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
宋朝的開國,三個姓趙的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即: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和趙普。可以說宋朝的開國兩代君主都得到了趙普大力的輔佐。
趙匡胤與趙普早年相遇,義氣相投,很是欣賞他的能力,在後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以及杯酒釋兵權,加強中央權力的過程中,趙普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當時的北宋立國於中原,四面全是割據勢力,使用什麼樣的策略,削平群雄,趙匡胤一直拿不定主意。
相傳,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裡,趙普下朝回家,閒來無事,突然有人來訪,趙普一見來人大驚,原來是趙匡胤。趙匡胤正為統一戰爭的戰略問題煩心,就約了當時受封晉王的兄弟趙光義一起來趙普家商討。三人在一番商議之後,確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後來北宋的統一過程,基本上就是按照這個大戰略進行的。可以說趙普對北宋消滅各割據勢力,最終統一天下,結束唐末以來天下大亂的局面,是有定策之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