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沉的經遠
-
2 # 奇葩歷史大觀
第一點,正史上趙雲的地位並不如魏延高。
趙雲不過是劉備的保鏢隊長,基本上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所謂的五虎上將也不過是無稽之談,小說家言。
趙雲的實際地位要比關羽,張飛,黃忠,馬超,魏延低得多。
而魏延則是漢中太守,擁有蜀漢重要的軍事力量。而且魏延出身是劉備的部曲,並非是韓玄的手下,算作是劉備的心腹力量,是跟著劉備一刀一槍創業成功。才身居高位的。
趙雲算是半路出家。一開始是和公孫瓚混的,所以說趙雲的地位是不如魏延的,他的地位不如魏延和劉備那麼親密。
第二點趙雲擅長單打獨鬥,魏延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兩個人是不同級別的人才,所以說他們的交集非常小,只是普通的同事關係,魏延的綜合能力要比趙雲強太多了,所以說官職也不一樣。但也因為,趙雲並沒有身居高位,所以說能夠得到善終,而威廉則死於蜀國的內訌。
第3點,趙雲被羅貫中給誇大了。讓趙雲成的三國曆史上的,典型的高富帥,擁有很多的粉絲而魏延永遠背上了腦後有反骨的形象。實際上真正的歷史遠不如那麼回事,還是要多看看三國志的原著,不要看太多的小說家言。
-
3 # 天山月3
說趙雲不如魏延受重用者都沒細讀過《三國志》,《三國志》把關、張、馬、黃、趙放在一起作的傳,建興元年趙雲封侯,諡號為順平侯。官拜徵東將軍,鎮東將軍,曾任過中護軍,掌握中央禁衛軍,可謂位高權重。入川時曾與張飛各領一軍會師成都,漢中之戰膽略過人,曾被劉備稱為"一身都是膽"。陳壽對蜀之五虎將的記載惜墨如金,五人加一起的文字僅比陳壽老師譙周多一點點,可見陳壽在態度上是有問題。倒是裴松之的註釋引用了《雲別傳》,補漏了《三國志》的缺憾。哪些認為趙雲只是個保鏢或警衛隊長的見識不過是人云亦云的誤傳,好好讀點史書再說話。
-
4 # 浮華一世鍾成空丶11
趙雲,字子龍,除關羽張飛外,可以說是最早跟隨劉備的了,立下的功勞也很多。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
魏延,字文長,劉備在荊州時跟隨劉備為牙門將軍,建安十六年跟隨劉備入川,立下許多戰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於沔陽自稱漢中王,並定治所於成都,於是當留大將以鎮漢中,當時大多數人的意見都認為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但是劉備卻意外的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全軍上下聽聞此事一片震驚。一日,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道:“委任你這個重任,你打算說點什麼嗎?”魏延朗聲答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劉備聽後感到十分滿意,群臣也為魏延這番話而稱讚其雄豪。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魏延進封為鎮北將軍。
建興元年四月,劉備去世,五月,太子劉禪登基,魏延被封為都亭侯。
建興五年,諸葛亮為預備北伐,進駐漢中,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可謂是一路高升
可以說趙雲地位不如魏延,劉備沒有給趙雲更大的職位也可能是留給他兒子的,讓他兒子來加恩。當然魏延在劉備稱帝后活得時間長,又跟隨諸葛亮數次北伐,多有戰功。有人還說蜀國能鎮守一方的人只有關羽和魏延。蜀國有三塊領土,益州,荊州和漢中。漢中都交給魏延鎮守了,可想而知。正史中趙雲的功績很少。也有可能是這個原因吧,所以演義中那麼多的大功績也沒有太高的官職。
-
5 # 春光寧美
魏延,李嚴,劉鋒,黃權,劉巴都被劉備看重!有的鎮守一方,有的委以高位!但是他們不是結局不好,就是武藝不高!唯有趙雲武藝超群出眾!有戰略眼光,體恤百姓,光明磊落,膽大心細,溫和謹慎,可以說文武兼備!官位,地位,資歷也不低,善始善終!即便老一波,新投降的後一波的人,被破格提拔重用,超過自己,趙雲也替主公著想,毫無怨言!任勞任怨!才被陳壽列入:關張馬黃趙傳!這就是演義裡五虎將的根據由來!趙雲屬於蜀漢中央京官,和魏延李嚴劉鋒各司其職,地位差距不大,所以趙雲敢勸劉備不分百姓成都田產給功臣!還敢迎風勸劉備不要報仇雪恨打東吳!得罪了劉備,對趙雲有看法!但是趙雲被後人推崇仰慕!陳壽,裴松之,羅貫中等人,以及民間百姓故事,一代代傳頌發揚。
-
6 # 通哥景區方案策劃
本人認為趙雲的地位在劉備眼中比誰都高,劉備把身家性命都給了趙雲了,趙雲是蜀漢的擎天柱,關羽,張飛,韓延,馬超,黃忠在現在是元帥級別,而趙雲雖然不是元帥級別,但他是政治局中至關重要的一員,有他坐鎮中央蜀漢就不會亡,諸葛亮總理級別,所以說按名氣官位幾個元帥確實比他大
-
7 # 饞嘴肥貓鏟史官
趙雲和魏延在蜀漢陣營中的地位如何,那要根本不同的時段來進行對比。趙雲在公孫瓚時期就和劉備相識,還被公孫瓚派去跟著劉備一起去幫助田楷對抗袁紹。“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趙雲負責為劉備管理騎兵部隊。趙雲以兄長去世的原因向公孫瓚辭行,劉備猜到趙雲不再返回,“捉手而別”,依依不捨。後來劉備投附袁紹的時期再次與趙雲相見,還委託趙雲秘密為自己招募人馬,“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後來就一齊到了荊州劉表那裡。曹操南征,劉琮投降,劉備“棄妻子南走”,曹操派遣“虎豹騎”連夜追趕,終於在長坂坡追上了劉備,一場激戰,趙雲“身抱弱子”,就是幼主阿斗,保護著甘夫人從虎豹騎的重圍中衝殺出來。這是大功一件,“遷為牙門將軍”。魏延大約就是在這期間投入劉備帳下,那時他只是個小頭目,很低階的武官,地位與趙雲根本不能相比。
赤壁之戰後,劉備擴充地盤,收取荊州四郡,趙雲“從平江南”,立下了戰功,被劉備升任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替了原先的太守趙範。
此時的魏延仍然是個低階武官。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但這個女人非常強勢,“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劉備西入川蜀之時,“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讓趙雲管理內務,鎮住孫夫人的氣焰。而趙雲的警惕性很高,孫夫人慾乘船將阿斗帶往江東,被趙雲和張飛阻住,“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劉備西入川蜀的過程中,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立下了不少戰功,在收取益州之後,魏延“遷牙門將軍”。這就是以前趙雲在長坂坡救幼主後獲得的軍銜。而趙雲也與諸葛亮、張飛一齊入川作戰,“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趙雲還得到了很多田產財寶的賞賜,但趙雲勸諫劉備歸還百姓的田產,恢復經濟。
此時魏延的地位也在趙雲之下。劉備繼續向外擴,兵鋒直指漢中,經過激烈的戰鬥,奪取了漢中,劉備進位漢中王,功臣猛將都得到晉升,趙雲職位沒有變動,仍為“翊軍將軍”,而魏延得到劉備的越級提拔,晉升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魏延的升遷速度確實驚人,軍銜的高低與趙雲相當,還鎮守一方,掌握獨立領兵的權力。
劉備稱帝后,晉升魏延為“鎮北將軍”,而趙雲仍為“翊軍將軍”,此時魏延的軍銜略高於趙雲。但要注意的是,劉備拒絕了趙雲的勸諫之後,“遂東征,留雲督江州”,仍然將自己的後路安危交給趙雲。劉備秭歸兵敗後,趙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這也說明趙雲是掌握著兵權的。
劉備死後,劉禪既位。趙雲“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而魏延“封都亭侯”,爵位要略低於趙雲,軍銜仍為“鎮北將軍”,與趙雲平級。建興五年,諸葛亮進駐漢中,開始準備北伐中原,任命魏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而趙雲“隨諸葛亮駐漢中”,第二年,趙雲獨領一軍,在萁谷吸引曹真主力部隊,配合諸葛亮“平取隴右”的戰略計劃。當時“以芝為中監軍”,鄧芝為中監軍輔助趙雲,說明此時趙雲的地位要高於魏延。
馬謖失街亭,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雖然趙雲親自斷後,所部損失很小,“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但按照軍法,仍然承擔了責任,“貶為鎮軍將軍”,軍銜要低於魏延。建興八年,魏延於陽溪大破費曜、郭淮,升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而此時的趙雲已經去世一年了。諸葛亮死後,魏延作亂被殺,人生旅程就此止步。
根據以上的記錄,也就是說,在趙雲生前的絕大部分時間內,他的地位是要高於魏延的,而魏延生前所獲得的職位比趙雲要高。在史書的評價上,認為趙雲和黃忠“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將趙雲與黃忠並列,其在蜀漢建立和發展中所做出的功績和作用要勝於魏延。
-
8 # 大白白野
趙雲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完美人物,是今河北省正定縣人,大約生活在165年至229年間,比劉備小4歲。很早就忠心耿耿跟隨劉備,229年病逝。
魏延是今河南省桐柏縣人,死於234年,出生年月史料查不到,估計比趙雲年齡小。211年以部曲隨劉備入川作戰。由於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影響,魏延在百姓心目中形象不太好,說魏延腦後有反骨,這是小說杜撰的,真實情況是魏延對蜀漢貢獻很大,但最後結局悽慘。
從官職來看,可能魏延比趙雲地位高些。但趙雲有兩救幻主,掃蕩西川,漢水之戰等戰功,而且人品高尚,有大局觀念,先主劉備、後主劉禪對趙雲非常器重、信任,授予趙雲官位很特殊的,對趙雲特別的愛,是蜀漢其他將領所沒有的。
趙雲追隨劉備時為主騎。趙雲長坂坡救主遷牙門將軍。趙雲從平江南四郡,任偏將軍,桂陽太守。劉備入川時趙雲為留營司馬。成都即定,趙雲為翊軍將軍,這是劉備為趙雲首創官職,霍戈也擔任過此職。佔領漢中,劉備稱王,趙雲為中護軍。劉備稱帝,趙雲為徵南將軍。劉備死,劉禪登基,趙雲遷鎮東將軍,永昌亭侯。228年,諸葛亮組織第一次北伐,由於街亭失守而撒兵,趙雲和鄧芝在箕谷的疑兵寡不敵眾,被曹真大軍打散,但趙雲迅速收集散兵,固守箕谷而後撒軍,沒有遭受大的損失。趙雲被貶為鎮軍將軍。229年去世,死後被追封諡號順平侯。
212年,魏延平定廣漢郡,數有戰功,遷升為牙門將軍。219年,劉備稱漢中王,意外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由牙門將軍提升為鎮遠將軍。221年,劉備稱帝,魏延進封為鎮北將軍。223年,劉禪登基,魏延被封為都亭侯。227年諸葛亮準備北伐,進住漢中,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230年,魏延大破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大軍,獲取陽溪大捷,因此魏延被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此時魏延官職達到了人生最鼎盛時期。當時蜀漢假節有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魏延三人。南鄭侯位是非王室中最高爵位的縣侯,比鄉侯亭侯級別高,南鄭是漢中郡治,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可見這位爵位含金量之高。而這時候趙雲已經去世了,魏延可以說蜀漢武將第一人了。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命為前鋒,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漢撤兵,在撤兵過程中,魏延和楊儀內訌失敗,逃到漢中,被楊儀派出的馬岱追殺,夷滅魏延三族。
魏延的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高於趙雲生前所任鎮東將軍、永昌亭侯的職務,但趙雲和劉備、劉禪父子的密切關係是魏延比不上的。
回覆列表
討論這個問題要從官職和實際權力兩個方面來說。如果單純從官職來說,趙雲和魏延兩個人不同時期高低不一樣。但是如果從實際權力來說,趙雲應該一直高於魏延。
首先讓我們以正史資料為準,比較一下兩個人的官職和履歷。
趙雲的官職和履歷和演義中不一樣的是,正史上趙雲是在劉備剛去投奔公孫瓚的時候,就被公孫瓚調撥到了劉備的手下,並非在公孫瓚死後,因此他也是蜀漢集團的元老級人物之一。
趙雲在劉備手下一開始擔任的是主騎,負責管理騎兵。當陽之戰以後,趙雲因為救出劉禪有功,被升為牙門將軍,僅次於關羽、張飛。《趙雲別傳》提到在劉備去益州時,趙雲擔任留營司馬,“任掌內事”。
劉璋和劉備的益州之戰爆發以後,趙雲奉命和諸葛亮、張飛一起入川,屢建戰功,升為翊軍將軍。《趙雲別傳》提到在劉備伐吳時,趙雲坐鎮江州,保護劉備的後路。
在劉備臨終前,趙雲被升為中護軍,徵南將軍,永昌亭侯。同年劉禪繼位後,趙雲又升為鎮東將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趙雲奉命率疑兵出箕谷牽制魏軍主力,後來因為兵敗被降為鎮軍將軍。
魏延的官職和履歷在《三國志》中並沒有說魏延是具體什麼時候歸屬劉備的,只說他出身於劉備的部曲,在益州之戰時表現出色,被封為牙門將軍。漢中之戰以後,劉備命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坐鎮漢中。
劉備稱帝時,魏延被升為鎮北將軍。劉禪繼位以後,魏延被封為都亭侯。
諸葛亮北伐時,魏延被封為丞相司馬、涼州刺,作為先鋒出戰。後來因為陽谿之戰的勝利,魏延被封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
兩人的比較首先從官職來說,我們可以看到趙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蜀漢集團裡僅次於關羽、張飛的第三號人物。而魏延是在劉備奪取益州以後才被封為牙門將軍,這是趙雲早年曾經擔任過的官職。因此可以肯定的說,在漢中之戰以前,趙雲無論是官職和權力都肯定是高於魏延。
漢中之戰以後,魏延被升為鎮遠將軍,和趙雲一樣都是雜號將軍,在官職上兩人並列。在權力上,魏延雖然擔任漢中太守,成為坐鎮一方的大員,看上去權力很重。但是這一時期魏蜀吳都把注意力轉向荊州,漢中變成次要方向,因此漢中的重要性沒有看上去那麼大。而且此時張飛駐守閬中,趙雲應該是留守成都的主要軍事將領,權力並不可小看。
在劉備稱帝以後,魏延被升為鎮北將軍,考慮到趙雲在劉禪繼位時才升為鎮東將軍,此時在官職上魏延第一次超過了趙雲。權力兩人還大致相當,魏延坐鎮漢中,趙雲坐鎮江州,都是駐守邊境要地的大員。
劉備臨終前,趙雲被任命為中護軍。儘管此時他的官職還不如魏延,要等劉禪繼位以後才和魏延相當。但是中護軍是掌管中軍的要職,此時趙雲出任這個職務,劉備是有了託孤的打算,因此從權力上來說,趙雲肯定是超過了魏延。
儘管在第一次北伐以後趙雲的官職被降,不過他中護軍的職務沒有被撤銷,因此在權力方面趙雲依然佔優。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大部分時間裡,趙雲的綜合地位都要優於魏延,至少也是和魏延相當。魏延超過趙雲,還是要等趙雲死後才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