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色天空下的夢

    從一本書上看到的內容,希望對各位家長有幫助。

    教育就像養花一樣,一邊養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子女就要這樣養,要慢,不要著急。

    上天讓他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就一定會給予他存在的價值體現。

    但是教育又最怕出現兩種極端:

    一種是完全撒手不管;另一種是按照自己心中的花去助長,而非花的本來木有和需求。只有默默耕耘,才有靜待花開的機會。

    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要給孩子提供足夠肥沃的土地,靜心觀察花的種類,再以此選擇耕耘方式,再適度引導,除雜草、保豐茂。

  • 2 # 育鄰人
    孩子學習成長面臨的最大問題:校園之外哪裡是“成長之家”?

    孩子又被稱為兒童、未成年人,也即尚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人類是世界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具智慧、唯一懂得運用自身智慧改造自然的群體,但是人類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生長最緩慢、需要被幫助時間最長的群體。人類嬰兒就如同一個大號的“胚胎”,降生之時幾乎沒有任何生理自理能力,即使在被幫助的情況之下沒有十年以上的光景他們也無法具備生存自理能力。

    捕食、社交、逃避敵害是動物生命存續的最基本條件。人類作為自然生命體系中的最高等級形態,獲取食物、與同伴社交、躲避敵害同樣是人類個體生命存續的基本前提。這些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孩子並不會自覺學會,他們必須在導師【包括家長和學校老師】帶領下歷經千百遍反覆學習實踐方能掌握。然而,現代學校教育體系卻存在一個很大的漏洞,那就是校園之外哪裡是“成長之家”?

    中年人參與社會工作之時孩子和老人去哪兒已經是現代社會所面臨的最核心難題

    孩子放學之後該去哪兒?

    呆在家,家中父母還要繼續工作、也沒有小夥伴兒

    去遊樂場/補習班,那可不是每個家庭都能長期承受的高消費

    去學校,假期一到校門將緊閉

    .......

    如今又到了一年之中的寒假時間,想必絕大多數家庭並不擔心孩子假期該學點兒什麼,但每個家庭必然擔心孩子的整個假期該如何度過、去哪兒度過

    近日,重量級媒體相繼發聲要解決家庭教育孩子學習成長旅程中的“後顧之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十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住宅物業管理工作的通知(建房規〔2020〕10號)》,其中包括鼓勵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向養老、托幼等領域提供延伸服務。然而,家庭在養育孩子、贍養老人方面的“後顧之憂”是什麼呢?

    是孩子走出校園之後哪裡是“成長之家”?是老人行動不便之後由誰提供康養服務?孩子總期待融入更大的群體生活、老人在晚年只想有人能夠陪自己聊聊天/說說知心話。所以,社會要想真正實現幼有所育、老有所養必須從城鄉建設規劃著手,配建更多適宜孩子學習成長和老人休閒娛樂的小區公建設施,讓孩子們能夠就近獲得優質的學習成長輔助、讓老人能夠在小區庭院內安享“天倫之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孝莊皇后為何不能葬在昭陵而被葬在孝陵圍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