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拍客

    面朝黃土背朝天,依舊是很多人對農業生產的刻板印象。隨著工業革命和資訊科技產業的飛速發展,傳統農業生產的劣勢表現的越來越明顯。但在全球農業發達地區,人們生產農作物的方式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些你或許都沒有想到過的事情,有些已經實現,還有些已觸手可及。在約翰迪爾“未來農場”短片中,未來的農民們將是這樣工作。

    傳統農業的弊端

    如今傳統農業生產的劣勢表現的越來越明顯:勞動強度大,勞力緊張,關鍵節點管理把控不當,勞作的及時有效性不足,汙染和浪費嚴重等等。

    而傳統農業的種植,過度依賴化肥、農藥、塑膠薄膜,導致水體汙染、白色汙染、土壤板結、害蟲產生抗藥性後再度猖獗等惡性迴圈問題。

    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如高科技的水耕蔬菜能解決蟲害、農藥殘留、重金屬汙染、土地、水源、空氣汙染等問題,是目前最具價值的生態農業。

    國內外農業對比:

    隨著中國農業產業化步伐的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國外農業產業化相比,中國農業產業化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方面:

    發達國家的都市農業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趨於成熟,有不少經驗值得中國借鑑

    美國的都市農業和傳統農業並沒有明顯的分界。近20年來,美國都市農業園區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已佔美國農業生產總面積的10%,農產品價值佔農產品總價值的1/3以上。

    設施農業和“溫室革命”與完善的社會服務網路相輔相成,使荷蘭成為世界農業強國。荷蘭是歐洲具有最發達都市農業的國家,其生產組織形式以家庭農場為主,家庭農場主要採用集約化設施農業。

    法國是高度城市化但農業又非常發達的國家,其都市農業的組織形式以中型家庭農場為主。在歐洲,法國是中小農場最多的國家。它充分利用歐共體的農業結構調整政策,扶持和發展各種農業協會組織,鼓勵農場間的土地合作,以擴大土地作業規模。

    日本的都市農業發展相對較晚,僅有30多年的時間,但其發展速度很快,成效顯著。日本是一個土地資源十分有限的島國,隨著經濟高速增長,城市迅猛擴張,城市周邊地區的地價不斷上漲。

    新加坡作為一個城市國家,幾乎沒有農村,農業在三大產業中所佔比重極低(不到1%),所需食品90%從國外進口,其農業是典型的都市農業。新加坡都市農業主要是現代集約的農業科技園,它以追求高科技和高產值為目標。

    中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還處在初級階段,客觀上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分散的小規模經營、加工層次低、產品不達標、農業科技含量低、資訊化水平低等等問題,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開展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的農業產業化生產。

  • 2 # 小鴿子看世界

    (本文編譯自網路相關文章)

    作為一個產業,農業會越來越接近一個完美的商品市場。原因如下:

    1.農業是一個非常成熟但發展迅速的產業,不會自然而然地與全球壟斷扯上關係。

    2.准入門檻很低很低,換句話說,成功和可持續經營的門檻也很低。

    3.農業經營通常十分靈活,資本投入可以利用槓桿效應同時生產多種農作物。

    4.根據不同的環境和目標,可以採用多種可行的經營戰略,從零資本自給自足的家庭作坊到高度複雜、資本密集、縱向一體和政府支援的大型企業都可以。

    5.農產品往往方便運輸且易於替代。

    列舉上面這幾條想表達的意思是,未來農業經營會如何發展比其他產業更加受制於市場壓力。未來農業如果要發展到由客戶需求驅動的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我個人的觀點出發,我認為目前市場分層不斷加劇的趨勢對農業的影響最大。用市場營銷或應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就是人們的價值觀和他們感知自己與食物之間關係的方式正在沿著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不斷向上遷移。

    簡而言之,與食物相關的客戶需求可以被分成三個不同的類別:

    1.生存必須品

    2.快樂之源

    3.身份和美德的象徵

    人類與食物的第一種關係保持得最長。與這部分市場相關的價值標準主要包括成本和營養高低以及貨源是否穩定一致。這部分市場的准入門檻最低,最不可能實施差異化戰略,而且最容易在量化指標上出現競爭。當工業化國家的人們想到農場時,他們很可能想到的就是那些50年前專門針對這類市場的傳統農場。

    第二類細分市場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但直到最近,它才隨著工業化社會財富的不斷積累和滿足基本需求能力的不斷提升,佔據了市場主導地位。與之相關的價值標準包括質量、新穎和便捷。這類市場有可能實施差異化戰略,但卻僅限於容易量化和比較的領域。

    第三類細分市場是最近才出現的,但卻發展迅速。與之相關的價值標準是利用食物來表明某人身份、品格或歸屬感的能力。由於這類價值標準很容易做到差異化而且很難進行量化比較,因此這類市場的利潤最高,並且還能透過優秀的市場營銷來避免激烈的市場競爭。

    現在,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市場細分對未來農業的影響……

    我們將會繼續看到更多大規模資源密集型的農業企業,如環保的能源密集型垂直農場作業。它們以第二類市場為目標。最著名的極端安全很可能會出現在日本。在那裡,大量的資源都流向了環保溫室,生產出數量相對較少的水果,單隻售價從100美分到1000美分不等。援引CNN的一篇報道:

    尼丘在歧阜縣有一個奧田農場,每45天出產一批草莓。雖然他不願意細說具體的生產過程,“我不能把具體的方法告訴你,不然其他人就會超過我了”。他相信這些時間都花得很值。

    他生產的草莓最大能長到網球大小,每年只能出產500只,每隻售價通常能超過50萬日元,約4395美元。

    第三類細分市場可能會更加奇怪。它沒有前面兩類市場成熟,因此各大企業都還在試圖搞明白如何踏入這個有利可圖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顧客往往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品相更差但更加環保、健康的產品,就好像這些產品能夠肯定或表達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身份認同。

    為更好地為這個市場服務,我們會看到更多的營銷和品牌管理公司的身影。他們可能只是偶然涉足食品生產行業,作為自己品牌管理策略的一部分。塔吉特公司近期就宣佈將啟動店內垂直農場計劃。詳細內容刊登在福布斯的一篇文章中。下面援引其中的一段話:

    德歇特-漢佩公司高階副Quattroporte本·鮑爾說:“從提升公司形象的角度來說,你肯定會愛上塔吉特公司進軍食品行業的這個想法。水培或垂直種植可以突破產量的侷限,但不能完全解決。因此,這一舉動仍然主要是為了提升未來公司形象所做出的努力。”

    總而言之,上面描述的後兩種農業經營模式要放在幾十年前大家肯定會覺得滑稽可笑,但未來這種模式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因為他們的目標市場還會不斷髮展壯大,盈利能力也會不斷增強。

  • 3 # 農人田園

    就中國農業發展而言,農人認為比較理想的模式和結構應該是農業企業為主導,家庭農場為必要和有益的補充,農業合作社做充分發揮協調和服務功能,三者相輔相成、互補優劣,才能形成適合我們國家的良好的農業發展模式。

    一、發展適度規模的農業生產企業

    農業規模化生產已經是大勢所趨,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一家一戶分散的小農生產在生產力達到一定水平之後就遇到了瓶頸了,再進行擴大投資也不能提高生產效率,反而會因為每個家庭的重複投資引起資源的浪費,降低了勞動和資金的使用效率。只有透過規模化農業生產才可以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的優勢,提高生產效率,把農業生產再推向一個更高的臺階。這個在西方國家如美國、加拿大都已經做出了很好的示範,我們國家進行農業規模化的轉型是必由之路。

    農業規模化最理想的就是農業企業化運作,這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是成熟的經驗。農業企業從事農業生產將來也會成為我們國家農業生產的主力軍,重點掌握中國糧棉油等關係著國計民生的主要農產品的生產。這些作物一般適合大面積機械化種植,規模化生產管理的技術成熟,便於形成規模化效益。所以說,將來我們國家的小麥、玉米、水稻、大豆等會越來越規模化和公司化生產,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已經完全喪失了競爭力,農業企業從事大宗作物生產必將成為主導。

    二、大力發展家庭農場,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

    一個加拿大華人農場主寫了一本書,名字叫《我在加拿大做農場主》,書中從在加拿大購買土地成為農場主,到學習和了解加拿大農業相關政策,深入淺出的對加拿大農業的起源、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從中我們可以對加拿大農業有一個全面為深入的瞭解。

    加拿大是典型的農業規模化生產的國家,農業機械化程度非常高,但是,他們的農業也並不都是公司化運作,而是更多的以家庭農場的形式存在,因為農業生產的複雜性,家庭農場運作更加有優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購買這本書來閱讀參考一下。美國和加拿大情況有相似但是又有很大不同,美國的規模化和機械化程度更高,管理水平也更高,但是美國也存在著家庭農場的形式,這就說明農業生產中家庭農場的生產模式有其優勢所在。

    西方發達國家都保留著家庭農場的生產模式,我們國家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和農業生產歷史,再加上至今還佔據中國人口差不多三分之二的農業人口,家庭農產在我們國家更有發展潛力和前景。將來我們國家的家庭農場主要從事特色農業生產,以滿足市場豐富的個性化需求,這是家庭農場存在的基礎和生產的方向,再去生產普通大宗農產品肯定是沒有優勢的,也很難生存。

    我們國家和西方國家生活習慣有著巨大的差異,從飲食習慣上要比西方國家複雜得多,各地有各地的特色飲食和特色農產品,這為家庭農場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家庭農場的存在也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個性需求,家庭農場必將是中國農業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的生產模式,是農業企業規模化生產的有益補充,這種形式會在很長時間與農業企業並存,形成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結構模式。

    三、充分發揮農業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協調管理,彌補各種生產形勢的不足。

    從上面的分析,將來我們國家的農業生產的主體就是農業企業和家庭農場,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必將被取代。那麼我們知道我們國家登記註冊了大量的農業專業合作社,這些農業合作社要怎麼生存發展呢?

    我們知道,家庭農場能夠提供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但是家庭農場由於規模小,實力弱,購置大型農業機械不能完全發揮其功能和作用,投資產出比較低,有很多事情是家庭農場想幹幹不了的,農業企業有著自己獨有的運營體系,和家庭農場很難融合,很多資源也不好共用和共享。這裡就可以充分利用農業專業合作社的作用,讓家庭農場聯合起來成立專業合作社,大家共同購置大型機械、農資等,既滿足了每個家庭農場的需要,也便於相互之間的協調合作和統一管理。農業專業合作社還可以提供農業技術、行業資料、資訊等服務,逐漸承擔起農業行業第三方服務的角色,把政府很多關於農業服務的專案承接過來,更好的為農業生產服務。

    大型農業企業以承擔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宗作物生產,家庭農場多樣化發展特色種植滿足市場個性化需求,農業企業和家庭農場共存,相互補充,相互協調,農業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業生產的民間合作組織,和政府管理和服務機構緊密結合,協助協調和落實各項農業政策和管理,把家庭農場有機的組織起來,保證散而不亂,靈活有序,並促進家庭農場和農業企業之間的溝通與協調,是各種生產形勢形成有機的整體,更好地發揮各種生產形勢的優越性,讓我們國家的農業生產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有機體,這才是中國農業應該發展的理想的模式。

    從事農業生產的朋友,根據你的實際情況,掌握趨勢,認清形勢,找準自己的定位,發展現代化農業大有可為。

  • 4 # 科技新發現

    平心而論,能改變農民命運大概只有政策和科技了,中國現代社會已然不再收取公糧,倒是給農民相當豐厚的補貼,鼓勵其種地;現代農村早已煥然一新,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民開始住進樓房,養生館、籃球場、大型超市都紛紛來到農村,幫助農民過上了更加體面的生活;而政策之外,讓現代農業、現代農民發生由內而外基因式改變的只有科技,事實上,僅僅現代粗淺的科技已然讓農民丟掉鋤頭,只消一袋煙、一局麻將的功夫,禾苗就栽好了。

    筆者有位製造業的朋友,他在企業裡主要負責自動化開發,因企業製造的是精密電子產品,這讓相關的自動化研發變成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兒,作業精度、執行穩定性要求都非常高,僅僅安裝一個螺絲墊片的機器,就耗費其半生心血,巨大的壓力之下,這位朋友坦言:依照現在中國自動化的水平,只能完成粗糙的、重複性的工作,稍微複雜一點、精密一點的工作,就會捉襟見肘,而且電子產品的製造業生產大都處在高速公路上,產能都是按照小時計算,任何的不穩定因素都會造成工廠的成本增加。聽了這些抱怨,我調侃地說:不如把你的機器送給農民,他們的工作單調、重複、精密度低、對穩定也沒啥要求。

    一語成裘,或者其他什麼樣的成語來形容這樣的情況,但事實是,這位朋友真地離開了製造企業,準備在農業上應用自己的自動化理論,顯然,朋友的抉擇,除了工作壓力大之外,還已經看透:電子製造業是一個沒落的行業,而新農村、新農業似乎前程似錦。

    其實,華人都應該是知道農耕生活的主要節奏,最早的流程應該是開墾土地,這是個重活,也是個單調的活兒,基本屬於人類不想自己做的事兒,但要實現完全的自動化並非難事兒,整個的開發邏輯無非是設定距離和時間,而且在“地頭”設定電子的感應線,當墾荒機器人遇到這條線的時候,會自動跳轉到隔壁壟溝,以完成全部面積的墾荒;接下來的環節應就是插秧和載苗之類的工作,自然人在這個過程中也是被要求當做機器來使用,包括下蹲、後退、比對是否對齊等等,如此工作又是機器的強項,畢竟,手工插秧全靠感覺,這種感覺在疲倦、情緒不好的時候會失靈,而依靠肉眼比對的距離就更加難以媲美於電子眼、電子測量;而玉米地裡的除草則又悶又熱,這就需要小型的自動除草機,最好是能識別出所種植的禾苗,其他的野草、雜草、雜苗都需要一律清除,至於說,噴灑農藥、收割、晾曬等工作也就早早交給無人機、聯合收割機、或者特製烤箱了。

    顯然,中國現代農業的自動化程度,已然讓中國文人寫不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詩句了,農民工也因高度的自動化,而得以釋放自己的雙手和時間,去尋找更體面的工作和生活,與此同時,又帶來新的社會問題:無人種田。因市場變幻莫測,天氣也是變幻莫測的,種子、化肥、灌溉的價格常常波動,這些因素常常造成“種地入不敷出”的情況,加之,社會已經向農民工提供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崗位,這種情況持續久了,整個社會勢必都會陷入“缺糧”的尷尬,民以食為天,這比任何的事情都重要。

    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開始涉入農業領域,嘗試利用數字技術實現農業轉型。在整個未來農業的藍圖中,每一塊耕地都會有一張損益報表(P&L),這張報表從建立初期就會記錄大豆、玉米的詳細流水,包括種子、肥料、水、除草劑以及無人機、自動化機器人的租賃費用,更重要的是,損益報表背後的大資料系統,會依照收集到的Raw data來進行最精準的預測,提醒農民兄弟不同時段農作物產品的價格,進而計算出最佳的種植階段,以及種植規模,再不能出現白菜爛到地裡或者西紅柿因產量過剩導致“三十斤只能賣一塊錢”的情況,要知道大資料的奧妙正在於放棄對因果關係的執念,轉而向相關關係的追求,恰巧中國農民最擅長的就是總結二十四節氣、種植領域的預兆現象和結果的相關關係,其實,是一中最原始的大資料。

    當然,支撐損益報表的還應該是先進的農業科技,比如自動化機器租賃的成本一定要降低,這樣農民才會用,從而形成正向迴圈;高精度GPS和衛星拍攝技術,可以捕捉到植被最清晰的狀況,甚至依照採集到的資料,直接生成一張熱力圖片,標示出受災最嚴重區域,如此精準的農業,不單會讓農民的工作更輕鬆,田間異常處理更加迅速,更關鍵的是,要改變此前粗獷的農藥噴灑方式,這些的經營的概念裡都是成本。

    農民養活著全中國的人口,但卻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包括精神和物質層面的。希望科技企業、管理機構能越來越多地涉入農業,讓中國農業科技化、現代化、體面化。

  • 5 # 畜牧大集網

    這個問題提的好,我下面從不同的維度談談個人觀點。

    1、 未來農業將是生態友好、資源節約的綠色農業。青山綠水也是金山銀山,預計2035年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集約農業的推進也會促進資源節約型農業的形成。目前,畜牧業在農業領域中的集約化工作中居於領先地位。

    2、 未來農業將是生產高效、品質優質的新型農業。透過與資訊化、移動互聯、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的深度融合,農業將迎來4.0時代,預計畜牧業將率先邁入畜牧業4.0時代。同時,隨著監管的加強,消費升級新時代的到來,會推動優質農業形成的步伐。

    3、 未來農業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複合體系,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型業態。

    總之,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農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答主相信,一個嶄新的農業強國已經不遙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想挽回老婆的心可以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