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方說歷史1990
-
2 # 雷大帥M
這個就比較尷尬了,愛擺譜的多了去了,可是窮困潦倒又愛擺譜的不太容易找,溥儀算不算?元朝北逃的順帝算不算?大宋的趙佶父子就不算了吧,那倆被擄走後混的跟狗一樣,想擺譜也擺不起來,不過趙構倒是還可以擺一下,但是還好吧。
-
3 # 暗灬光
我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
在“擺譜大舞臺”上,第一個“閃亮登場”的人物是商紂王。
他也是歷史上熱衷於擺譜的最早的帝王。以往,我們受到一些影視劇的影響,彷彿覺得商紂王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君,昏庸殘忍,一無是處。其實,紂王在即位之初並非如此。據史書記載,紂王天資聰穎,力量過人,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全才。傳說中他能夠倒託九頭牛,能夠托住屋樑改換屋柱。這樣的帝王,就是放在沙場上也肯定是一員具有萬夫不當之勇的猛將。不難想象,能夠登上帝王寶座的一定不是等閒之輩,除了具備超凡的才能,還要在眾多皇兄皇弟共同參與的“帝王選秀活動”中經得起層層嚴格的選拔才能脫穎而出,要承受先帝的重託,承受皇親國戚以及文武百官的考驗,更要懂得治國安邦之道。而紂王也是不負眾望,他繼位後,重視農桑,興修水利,使社會生產力得到繼續發展,國力日漸強盛,百姓安居樂業。紂王也由此得到了人們的大力擁護和支援。
在軍事上,紂王秉承先帝的戰略,繼續發起對東部蠻夷的戰爭,打退了東夷向中原的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等地。紂王對東南夷的用兵,保衛了商朝的安全。毛澤東在評價紂王時說:“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統一東南,把東夷和平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紂王統一東南以後,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傳播到那裡,推動了當地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詩裡寫到:“但緣東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慚開化,國焉有宋荊與舒。”也是在歌頌紂王的功績。
紂王還敢於革除先王舊弊,不再屠殺奴隸和俘虜。而是讓他們參加生產勞動,補充兵源,參軍作戰。他蔑視陳規陋俗,不祭祀鬼神;他選賢任能,唯才是用,不論地位高低;在擇後選妃方面,也不再分出身貴賤,他的寵妃妲己,就是一個奴隸的女兒。
然而,如此一位英明的帝王,最後怎麼落得個亡國滅種的結局呢?更可悲的是,不但河山夢斷,還落得個千古罵名。後人只要一提到商紂王,總是一副咬牙切齒的模樣。就是在幾千年後的今天,多數人對於商紂王的印象仍沒有改變,以至於在各種影視劇中他都無一例外地被塑造成一個讓人恨之入骨的昏君形象。
究其原因,是“擺譜”惹的禍。正因為紂王在位的早年間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所以開始居功自傲了。於是,他一步步走向“炫耀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紂王為了炫耀自己的財富,不惜耗巨資大修宮室廣殿,用美玉裝飾其中。他建造的宮殿方圓三里,屋高千丈。內有大宮一百處、小宮七十三處。眾所周知,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距現在非常久遠,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極為低下,物質財富也是極為貧乏的。可是,紂王在那樣一個時代就敢如此大興土木,大肆招搖,其後果自然是嚴重的勞民傷財,為國家的滅亡埋下了深深地禍根。
紂王為了享樂,還建造酒池肉林,命令大批男女在其中追逐嬉戲,而他卻終日和寵妃妲己飲酒作樂。為了滿足自己怪異的嗜好,他把人的脛骨砍斷砸碎,只為了看看其中的骨髓;他把孕婦的肚子剖開,只為了“欣賞”那閉目蜷曲的胎兒;他還喜歡把人推入虎圈,看老虎是怎樣咬噬人體的;他因為一隻熊掌沒有煮熟,就親手殺死廚師。王叔比干苦心勸諫紂王改弦更張,竟然被他下令挖去心臟種種劣跡都在表明,紂王為了滿足帝王那“崇高的慾望”、為了鞏固自己“崇高的威嚴”而不擇手段。
而且,為了炫耀武力,紂王強制大批奴隸參軍,對西方少數民族更是連年用兵,耗盡國財。為了發洩自己的憤怒和不滿,採用“炮烙”等酷刑鎮壓忠臣,最終鬧得眾叛親離這一切都在說明,商紂王太自以為是了,他以為自己身為一代帝王,對國家勞苦功高,就可以為所欲為。他荒淫無道的行為,已經把過去的功勞全部掩蓋了。由此,昔日的明主由於好大喜功而變成了昏君,他的“譜”擺得太大了,以至於讓舉國上下的人民都難以忍受,最後在牧野之戰中居然發生了“倒戈”事件。可憐的商紂王,只能在斷送江山社稷的一剎那自焚於鹿臺了。
回覆列表
皇帝並非都像平民百姓所以為的那樣富可敵國。歷史上很多皇帝包括盛世皇帝都經常為捉襟見肘的經濟問題大傷腦筋,更不用說末代皇帝了。
論貧窮的皇帝,滿清末代王朝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絕對算一個。更加離奇的是,他雖貧窮卻樂於慷慨解囊,雖然賺得一些名聲,但也給他背後的小朝廷帶來極大的負擔。
溥儀所在的紫禁城小朝廷經濟窘迫,應付宮裡日常用度都很費力,溥儀為此十分頭疼。他當年退位的時候,民國政府承諾付給清室每年四百萬元的優待費。雖說四百萬元維持皇室的開支綽綽有餘,但在戰火連天的民國時代,民國政府口惠而實不至,“優待費”年年拖欠,清室也不敢和民國政府翻臉,只能坐吃山空。小朝廷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困窘了。
除了優待費被拖欠,溥儀這個皇帝已經成了個擺設,但帝王的排場卻一點沒減。儘管經過一番精打細算,溥儀迎娶皇后時的婚禮費用也高達四十萬元大樣。其中各色儀仗、招待酒會的費用自不必提,京劇名角連唱三天大戲的賞銀就是三萬。
再加上以皇帝、皇后、淑妃、太妃為中心養活著近千名太監、宮女以及幾百名戶軍。更別提為皇家服務的師傅、侍衛、醫生、畫匠、工匠等的費用同樣驚人。溥儀無甚收入,卻要拿出東陵、西陵的維修保護費、太廟祭祀費用。再加上內務府貪汙腐敗的蠶食,紫禁城簡直一貧如洗。據《我的前半生》統計,每月消耗僅豬肉一項就達14642斤,其他開支更是驚人。
溥儀已然沒錢還要充闊,長大成人後經常訂購國外雜誌。雜誌上的廣告推銷的汽車、鋼琴一類,他都毫不猶豫說買就買。溥儀甚至還買了許多名犬,國外進口的一條狗就上千元。他去協和醫院看視力,抬手就捐給協和醫院一千大洋。然而小朝廷早已捉襟見肘,為了維持這些毫無必要的擺闊和排場,內務府、太妃、宮女太監們紛紛監守自盜,把紫禁城的藝術珍品偷運宮外典當換錢。這種偷盜故宮珍寶的行為早已是公開的秘密,而故宮珍寶並不是溥儀一個人的私產,而屬於國家財富。這類事件一經披露往往輿論沸騰,弄得小朝廷十分難堪。
迫於壓力,小朝廷一度停止了變賣珍寶的行徑,改為向銀行借款。抵押品自然還是這些藝術珍品。但是溥儀絕對沒有錢還款,藝術品自然全歸銀行,欠款一筆勾銷。這種行為讓溥儀損失極大,但他也無可奈何。
溥儀名為皇帝,但本性天真,不曉得多少人情世故,因此經常上當受騙。從1925年遷居天津後,就有很多野心家找上門來拿出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活動北洋政府、企圖恢復優待條件,或者為他聯絡軍閥例圖復辟大清,再或者要為他招兵買馬企圖獨樹一幟,籌辦報紙營造聲勢等哄騙溥儀拿出大筆金錢,之後他們又無影無蹤,末代皇帝幾乎被騙得破產。
參考書目:《末代皇帝溥儀》喻大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