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個世界的存在都是有意義,那麼,窮人比富人多的意義是什麼呢?
15
回覆列表
  • 1 # 心智玩家

    我們所能感覺到的這個世界,TA的存在,對於人來說都是有意義的。這種意義,用我們中國古人說法就一個字:「善」,用西方的說法也是一個字:「愛」。但是,這種「善」與「愛」,並不是基於我們情感體驗、社會道德標準的善與愛的概念,這種「善」是對人類生命意義的大善,是對人類生命意義的大愛

    我們在一些人類所厭惡的事情背後,也能發現這種大善、大愛。

    就拿所有人都討厭的疾病來說,在疾病的背後也存在著這種大善、大愛。

    比如,天氣冷了,一個人受了寒,就會感冒發燒,發燒就是人體在幫助你去除寒氣,寒氣去除了,感冒就好了,這不是善嗎?

    比如,在一個人生存環境惡劣的地方生活久了,體質不行的人,就會得相應的惡疾。這種惡疾其實是在提醒你,該換一個生活環境了。也有的人,因為長期承受是生活壓力,超出這個人的身體承受能力,也會惡疾,這也是在提醒,身體受不了了,該換一種生活方式了。

    全世界都有過這樣的案例,有些生了惡疾的人,也不去治療,乾脆選擇了去旅行,想在餘生的時光中,享受生活,走完最後的人生。結果,走了幾年以後發現,惡疾竟然痊癒了。這其實沒什麼神奇的,原因就是改變了生活環境或者方式,惡疾也就好了。

    惡疾存在意義本身也是一種大善,是一種提醒,而不是為了要你命而來的。所以,生病了,哪怕是生了比較重的病,都彆著急,先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找出原因,在積極配合治療,病,自然就會消失。

    再比如,現在非常常見的抑鬱。我們去探究一下抑鬱存在的意義,其實是對那些思慮過度人的保護。但凡,有抑鬱的人,都是思慮過度的人。你不可能看到一個活得大大咧咧,什麼都不在乎的人,抑鬱了。

    一個人思慮過度,想要達到的超過了現實,又非逼著自己去想要,結果,這種思慮中產生的焦慮,超過了大腦的承受極限,為了不讓大腦崩潰,就讓大腦抑鬱,所以,抑鬱本身就是一種自我保護,如果不抑鬱,這個人在自己的妄想妄為中狂奔,崩潰的也許就不是TA的大腦,而是生命。

    我們幾乎可以從任何疾病中,找到對人「善」的意義。這個世界的存在,對人最根本的意義,就是「善」。

    因此,在這個世界上「窮人比富人多」,也是一種「善」。

    首先,任何一個窮人的心中都會有一種基本動機:不想做個窮人,想成為富人。有了這個動機,才能讓窮人去追求成功,成為富人,否則,人都為了當窮人而當窮人,這個世界的存在意義就不「善」了。

    不但,為每個窮人都有成為富人的動機,而且,這個世界也為每個窮人,安排了成為富人的條件與方法。也就是說,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按照魔種正確方法去做,每個窮人都能成為富人,這種「由窮變富」的方法就是:守仁積德

    在《中庸》裡,孔子就說「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我們一般人只看到了一個人的窮與富,窮、富只是表面的現象,其背後決定一個人窮與富的,是這個人德的大小。德大的,這個人就富;德小的,這個人就窮。佛教中,也教人要積福德,就是這個道理。下決心要修佛得解脫,那就去積功德;覺得修佛難度太大,覺得自己沒可能佛成佛,那就多做好事,多行善,積福德,福德大了,這個人的生活、工作也會順順利利,人也可能變富貴,即使這輩子不富貴,下輩子也會富貴。

    所以,成為一個富人的正確開啟方法,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認識的那樣,如飢似渴的聽成功人士的演講,拼命學習根本沒有應用條件的知識,這麼幹,在孔子看來都屬於「小人窮斯濫」,這是屬於陷於泥沼的掙扎,越掙扎只會越陷越深。要成為一個富人,需要要按照正確的方式走。

    換個角度來看,這個世界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善的。一個人所遇到的,對於這個人來說,就是最好、最合適的安排。不管我們生活在哪個階層,在什麼樣的行業中,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其實,每個人都已經走在了最適合TA成功的路上,只要這個人能夠「守仁積德」,終將獲得人生的成功。

    這,就是孔子說的「素其位;君子固窮」的道理。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個人窮了,其實,是很幸運的。窮了,才能夠讓人去感悟正道、去走正道。這難道不是一種大善、大愛嗎?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如果真的理解了儒家《大學》的內涵,相信都會選擇清貧的窮人生活,歷史上,真正把儒學學明白的人都是儘量不出世的。大家不要以為顏回沒有當過大官,一輩子跟著孔子沒啥大出息。其實,孔子所有的弟子中,真正厲害的,都是那些不出世的,那是真的把老師的學問學明白了,孔子那麼喜歡顏回是有道理的。

    《大學》中就有「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的論述,意思是,德是一個人內在的根本,財是德的外化,用我們的通俗的說法,就是兌換積分,德是積分,財是積分換的。有大智慧的人,寧可用財富換自己的德,而普通人寧可用自己的德換財富。

    所以,不要小看窮人,不少窮人都是不願兌換積分的仁者。

  • 2 # 有道生涯

    財富分配本就是零和博弈,富人無可避免的要賺取剩餘價值,一個富人的財富是賺取大多數人的剩餘價值形成的。人口紅利越大,財富積累越多,差距也就越大。後來同時眾多財富追逐者競爭,微利時代到來,第一批獲得財富的人已經積累了一批財富,為了趕跑後來加入的競爭者,打起價格戰。微利多銷,沒什麼賺頭,趕跑後來加入的競爭者形成壟斷。直到後來革命性技術升級,新貴們一早搶佔新渠道,在新渠道紮根,老渠道衰敗,財富向新貴轉移。週而復始,你說為什麼窮人比富人多?

  • 3 # 80911296

    人類有史以來。有文化,有頭腦者富,沒頭腦沒知識者窮。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地位不同,各自的分工也不同,農民種地,工人上班,領導辦公。所以窮人多富人少,任何國家,任何社會都是窮人大於富人的,相應82效應。文化素質,教育程度,道德水平,思想觀念是決定窮富差距的主要原因。

  • 4 # 喵玖零的視界觀

    我問幾個問題大家思考一下,然後就可以抓住這個問題的關鍵點了

    1.為什麼動物那麼多,而只有人進化為了人?

    2.為什麼古代皇帝就一個,就算戰國時期也就幾個 ?

    3.為什麼一個公司老闆就那麼一到幾個,員工可以那麼多?

    任何的事物,存在那就有其存在的理由,而一個長期存在,並且涉及到群體、國家、整個人類的問題,如果用一個原因來解釋其結果,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就連一個案件都要多個證據,更何況涉及整個人類世界的問題呢?

    那麼我們究竟能不能夠找到蛛絲馬跡,或者找到一些關鍵點,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從現階段的普通人變成富人呢?

    答案是可以的.

    打個比方,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寶藏,這個寶藏裡面藏著的就是怎麼掌握人類的財富得秘密,如果有一天你無意中發現了這個寶藏,那麼你會把這個寶藏告訴所有人嗎?

    這是人類的本性所決定的,當某些人掌握了某些優質的資源的時候,其他人必然就很難有這類資源,因為一般情況下,掌握資源的人,很難將它們分享出來,就算要分享,也是把這些優質資源分享給自己值得信任的人,或者是在掌握極大部分時候,分享其中少部分。

    那大家可能會問了,現在不是照樣有很多富人一直有致力於慈善事業麼?我就問一下那麼他們現在擁有的是多少,放在慈善事業上面的是多少?換做是你,你會把自己掙來的錢 ,大部分都分享出去麼?顯然不會。

    1.世界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包括財富資源

    2.資源的有限,導致只有部分人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才能發現資源。

    3.由於人類的本性,當少部分人發現了資源或者掌握了資源之後,那麼其他人就很難知道資源在哪,怎麼擁有資源,也很難獲得資源了。

    但是機會還是有的,具體可以看我的上上回答,其中第一點就寫到了首先學會發現商機,也就是得先知道那個“寶藏”在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整合灶真的安全嗎?